-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臨床超聲心動圖手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69490
- 條形碼:9787030669490 ; 978-7-03-066949-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臨床超聲心動圖手冊 內容簡介
本書基于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在超聲心動圖臨床診斷方面的經驗,并參考大量指南和共識,對超聲心動圖檢查進行了標準化和規范化,內容涵蓋心血管疾病全病種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分析、超聲診斷思路與方法、病例演示、診斷要點及留圖規范,尤其是先天性心臟病和結構型心臟病部分,突出了阜外醫院在超聲心動圖臨床診斷方面的特色。
臨床超聲心動圖手冊 目錄
**篇 先天性心臟病
**章 分流型先天性心臟病 4
**節 分流型先天性心臟病病理生理 4
第二節 分流型先天性心臟病超聲診斷方法 5
第三節 術中經食管超聲 42
第二章 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 44
**節 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病理生理 44
第二節 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超聲診斷方法 45
第三節 術中經食管超聲監測 90
第三章 左心系統梗阻型先天性心臟病 92
**節 病理生理 92
第二節 超聲檢查方法 92
第三節 術中經食管超聲檢查 105
第四章 先天性心臟瓣膜病 106
第二篇 成人瓣膜病
第五章 主動脈瓣病變 131
**節 主動脈瓣病變病理生理 131
第二節 主動脈瓣病變超聲診斷方法 131
第六章 二尖瓣病變 139
**節 二尖瓣病變病理生理 139
第二節 二尖瓣病變超聲診斷方法 139
第七章 三尖瓣病變 148
**節 三尖瓣病變病理生理 148
第二節 三尖瓣病變超聲診斷方法 148
第八章 人工瓣的超聲心動圖評價 151
**節 人工瓣類型 151
第二節 人工瓣的超聲診斷方法 151
第九章 經食管超聲心動圖在瓣膜病中的應用 159
**節 經食管超聲心動圖在主動脈瓣病變中的應用 159
第二節 經食管超聲心動圖在二尖瓣病變中的應用 160
第三節 經食管超聲心動圖在人工瓣中的應用 162
第三篇 結構型心臟病
第十章 房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 170
第十一章 室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 177
第十二章 肺動脈瓣狹窄球囊成形術 185
第十三章 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 194
第十四章 單純超聲引導經股靜脈介入治療二尖瓣、主動脈瓣狹窄 200
**節 二尖瓣狹窄球囊擴張術 200
第二節 主動脈瓣狹窄球囊擴張術 205
第十五章 主動脈瓣病變介入置換術 209
第十六章 二尖瓣介入成形術 219
第十七章 左心耳介入封堵術 227
第四篇 心肌病
第十八章 擴張型心肌病 240
第十九章 限制型心肌病 249
第二十章 肥厚型心肌病 254
第二十一章 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 260
第二十二章 心力衰竭 267
第二十三章 心臟移植 277
第五篇 大血管疾病
第二十四章 主動脈疾病 291
**節 急性主動脈綜合征 291
第二節 主動脈瘤 298
第三節 主動脈疾病的術后超聲評估 303
第二十五章 肺血管疾病 311
**節 肺動脈高壓 311
第二節 肺栓塞 330
第六篇 心律失常
第二十六章 不規則心律失常 339
第二十七章 快速性心律失常 341
第二十八章 緩慢性心律失常 343
第二十九章 心臟再同步化治療 346
第七篇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第三十章 急性冠脈綜合征 354
第三十一章 慢性冠脈綜合征 362
第八篇 心臟腫瘤
第三十二章 心臟黏液瘤 369
第三十三章 其他心臟腫瘤 374
第九篇 心包疾病
第三十四章 心包積液 385
第三十五章 縮窄性心包炎 390
臨床超聲心動圖手冊 節選
**篇 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簡稱先心病)是胚胎發育過程中,由于遺傳或外界因素導致心臟發育畸變,形成結構畸形,進而出現心臟功能障礙。我國先心病新生兒的占比是6‰~8‰,胎兒先心病的實際發病率由于產前診斷普及率、人工引產、自然流產等復雜因素,尚無官方統計數據。目前已發現的先天性心臟畸形有上百種,每種畸形存在很多亞型,各種畸形還可以任意排列組合,可以說先天性心臟畸形的表型有成千上萬種,而且還在不斷變異。如何識別這些復雜多變的畸形結構,分析其血流動力學規律,找到*合理的矯治方法,需要超聲醫師具備清晰敏捷的邏輯分析能力和明察秋毫的嚴謹觀察力。運用實時二維及三維成像、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實時定量測量以及一些新定量方法等超聲心動圖技術,結合科學的血流動力學分析,超聲醫師可以明確診斷絕大部分的先心病并給出合理治療方案的建議。 與放射線影像不同,由于超聲波只能在無肺臟、無骨結構遮擋且靠近心臟的體表部位探查心臟結構,因此可獲得的顯示心臟血管結構的切面是有限的。對于一些肺臟遮擋的“超聲盲區”結構,如肺動、靜脈分支,降主動脈,上腔靜脈遠端等,超聲探查困難,需要結合血流動力學分析,推斷出“超聲盲區”可能存在的畸形結構,因此,超聲醫師診斷先心病,結構診斷與血流動力學分析缺一不可,同時還要結合其他臨床指標和影像學檢查來幫助確診。 阜外醫院目前的模式是三個小兒心外科病區內各設一個超聲診室。所有先心病外科手術患兒在病房內完成所有超聲心動圖及其他部位的超聲檢查。門診設有2個先心病專病超聲診室。所有出診的醫師均需接受先心病診斷技術培訓2年以上,并且參加小兒心臟外科中心的病例討論和理論學習。此模式適用于心血管專科醫院或綜合醫院內設立的小兒心臟中心,對于無心臟中心的綜合醫院不適用。儀器要求配置兒童心臟探頭,并且有兒童心臟模式設置的超聲心動圖診斷儀。對于哭鬧不配合的患兒,需要給予口服的水合氯醛藥物鎮靜,以保證診斷質量。 超聲心動圖檢查先心病的操作順序:國際及國內一些中心要求按照節段分析法,從劍下切面開始探查,按節段逐步位移到胸前檢查。筆者在臨床實踐中為了*大化節約檢查時間,提高檢查效率,首先默認患者均為正常心臟位置。所有心臟超聲檢查從胸骨旁左室長軸切面開始。如果**個切面掃查發現心臟位置異常,再轉為劍下切面探查內臟位置開始,按節段明確內臟、心臟、心房、心室位置。因為異位和心房異構的先心病僅占很少數,絕大部分患者都是正常位置的心臟。先從胸前位置探查心臟的優勢是心臟結構的圖像顯示比較完整,可以快速建立起對各房室比例、主要畸形、血流動力學狀態的總體判斷,找到主要矛盾,掌握好診斷的大方向。這是在短時間內獲得準確診斷的有效方法。 另外,先心病有許多罕見病,如先天性主動脈左室通道、心室憩室、左室雙腔心、單側肺動脈缺如、室壁瘤等,本書以臨床實用為目的,罕見病不放入編寫內容中。復雜先心病多種畸形可以組合于一顆心臟之上,組合方式可能千奇百怪。本書只系統介紹臨床*基本的各類先天性心臟畸形。對于“組合式”的復雜先心病,可以根據本書闡述的各基本畸形的診斷方法逐一識別,*后加以綜合,獲得整個畸形的完整診斷。 關于先心病的發病率,國內并沒有多中心的統計數據,絕大部分都是引用歐美國家20世紀或19世紀的單中心,或少數多中心統計數據,與中國實際先心病的發病率相去甚遠。先心病的病種、發病率一直在不斷演化,筆者在阜外醫院先心病外科中心17年的超聲心動圖診斷歷程中,親眼見證了先天性心臟畸形的更新和變異。十幾年前曾經見過的畸形現在已經難以尋覓,而現在又能見到從前從未有過的心臟畸形或畸形組合。先心病的胚胎學發病機制絕大部分仍然是假設,無實驗室或臨床驗證根據。筆者認為除了簡單先心病外,其他先心病胚胎學機制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都比較困難。基于以上原因,筆者編寫本篇內容時,略去了發病率和胚胎學機制的內容。關于先心病的分型也是一個困擾臨床的問題。目前國內的書籍也都是引用歐美國家的“經典分型”。實際臨床工作中,有些“經典分型”與我們國家的臨床表型并不相符。筆者在本篇各種先心病病理解剖與分型部分只介紹阜外醫院目前正在使用的臨床分型方法,大部分與國際分型一致,還有一部分是“阜外改良”版,*突出的就是先天性右室雙出口的新型分型方法。 按照結構及血流動力學特點,先心病基本分為四大類:分流型、紫紺型、體循環系統梗阻型及其他型。其他型是指上述三種分型以外的其他特殊類型的先天性心臟畸形,如冠狀動脈畸形、單純瓣膜畸形及心肌病、心臟腫瘤等。另外,對于先天性矯正型大動脈轉位,盡管國際上都將其和完全型大動脈轉位歸屬一類,但從血流動力學上其并不屬于前三類先心病,故本篇將其放到其他型中講述。下文將按此分類來闡述先天性心臟病的全部內容,每一類為一章。其中其他型先心病中的心肌病和心臟腫瘤,由于本書成人心臟病相關內容中有詳細介紹,本篇不再贅述。按照血流動力學分類,同一類先心病的病理生理機制是相同或相似的,因此每章的同一類先心病統一闡述了病理生理機制,然后再分別說明每種畸形的病理解剖及分型、超聲心動圖診斷方法、病例演示、診斷要點及留圖規范,從而有利于讀者形成一個總體思路以便理解。 先心病是目前所有心血管疾病中學術爭議*多的一類疾病,疾病表型的不斷變異可能是原因之一。我們在學習文獻的時候,常發現同一疾病的命名和分型方法可以完全不同,這正說明人類對先心病的認知仍然有限,對先心病的內在機制還在不斷摸索和驗證中。 **章 分流型先天性心臟病 **節 分流型先天性心臟病病理生理 分流型先心病包括簡單分流型先心病和復雜分流型先心病。簡單分流型先心病主要包括房間隔缺損(atrial septal defect,ASD)、室間隔缺損(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動脈導管未閉(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復雜分流型先心病包括房室間隔缺損(atrio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AVSD)、部分型肺靜脈異位引流(parti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PAPVC)、主肺動脈間隔缺損(aortopulmonary septal defect,APSD)、肺動脈異常起源(anomalous origin of pulmonary artery from the ascending aorta,PA-AO)、共同動脈干(共同動脈干)等。房間隔缺損中的特殊類型無頂冠狀靜脈竇(unroofed coronary sinus,UCS),由于結構特殊,診斷有難度,歸類到復雜分流型先心病內陳述。 正常心肺循環血流是由體循環和肺循環串聯起來的密閉通路。分流型先心病是肺體循環通路上出現了不同水平的短路,造成由肺循環進入體循環的血流,一部分通過短路再次返回肺循環,造成一部分無效循環血流,增加了肺循環血流量,因此分流型先心病又稱為肺血多型先心病。心房水平的分流增加了右心室的舒張末期前負荷,因此表現為右心室增大。心室及動脈水平高速左向右分流,增加了肺循環血流量,過量肺血流由肺靜脈回流左心房,增加了左心室舒張末期前負荷,導致左心室增大。由于心房水平是低壓腔分流,分流量有限,肺血流量增加有限,因此房水平分流患者臨床癥狀輕,兒童時期無明顯癥狀,對肺血管床影響小,理論上不會導致阻力型肺動脈高壓的病理改變。心室及動脈水平分流則是高壓腔向低壓腔分流,分流量大,非限制型缺損的分流甚至可以幾倍于生理血流量,同時還帶有左心室的壓力。如果分流口徑較小,稱為限制型分流,對肺循環血流量影響較小。如果分流口徑很大(非限制性分流),在肺血管低阻力階段,大量左向右分流會造成肺循環血流量過大,嚴重者可在新生兒期導致相對心肺衰竭(因肺血流量過大導致),需要呼吸機維持呼吸,甚至危及生命。同時,體循環向肺循環的大量分流導致體循環血流量減少,組織灌注不足,延遲患兒的生長發育,表現為生長發育遲緩。如果嬰幼兒期未及時閉合大量分流,長期分流也可導致一部分患者肺血管發生不可逆性病理改變,肺小動脈管壁增厚,管腔閉塞,叢樣病變,可通過血流量的總血管腔面積銳減,肺血管阻力增高,形成阻力型肺動脈高壓,此時便失去了閉合分流的手術機會。 第二節 分流型先天性心臟病超聲診斷方法 一、簡單分流型先心病 簡單分流型先心病是*常見的先心病,包括房間隔缺損(ASD)、室間隔缺損(VSD)、動脈導管未閉(PDA)。超聲診斷思路相對簡單,首先通過二維超聲觀察各房室腔徑,以此推斷分流發生在哪一水平。心房及心房以上水平分流表現為右心房、室增大,不伴有肺動脈壓力的顯著增高。心室及動脈水平分流則表現為左心房、室增大,分流量大時會伴有肺動脈壓力的明顯增高。常規胸骨旁長軸切面聯合心尖四腔心切面即可推斷。 (一)房間隔缺損 1. 病理解剖與分型 ASD的分型按照缺損發生部位劃分(圖1-1),包括原發孔型ASD(Ⅰ孔型房間隔缺損)、繼發孔型ASD(Ⅱ孔型房間隔缺損)、靜脈竇型ASD(包括靜脈竇上腔型和靜脈竇下腔型)、無頂冠狀靜脈竇(UCS)。原發隔是心內膜墊的一部分,因此原發孔型ASD又稱為部分型心內膜墊缺損或部分型房室間隔缺損(PAVSD)。阜外醫院無原發孔型ASD的單獨診斷,而是直接診斷部分型房室間隔缺損。繼發孔型ASD均累及卵圓窩部位,可以向各個方向伸展。由于介入封堵治療的診斷需要,繼發孔型ASD又可以分為多個亞型,包括中央型(局限于卵圓窩部位)、中央累及上腔型、中央累及下腔型、中央累及房后壁型、中央累及主動脈根部型。 靜脈竇型ASD局限于腔靜脈及肺靜脈,不累及卵圓窩部位,這是區別中央累及上腔或下腔型繼發孔型ASD的主要標志。靜脈竇型ASD按照位置分為靜脈竇上腔型ASD和靜脈竇下腔型ASD。典型靜脈竇上腔型ASD是上腔靜脈下無房間隔組織,缺損不大,腔靜脈騎跨在缺損之上,右上肺靜脈多數開口于房間隔右心房側,即合并部分型肺靜脈異位引流。對于靜脈竇下腔型ASD理論上應該是和靜脈竇上腔型ASD相對應:下腔靜脈下無房間隔組織,下腔靜脈騎跨于缺損之上,右下肺靜脈異位開口于右心房側。實際上右側上、下肺靜脈是在右心房后自右向左進入左心房,如果右側肺靜脈開口到右心房伴隨的必然是靠近房后壁的缺損,因此靜脈竇下腔型ASD應該是同時累及房后壁和下腔靜脈。我們目前按照此標準診斷靜脈竇下腔型ASD。 實際臨床上更為常見的是位置比較靠近上腔靜脈或下腔靜脈的繼發孔型ASD,腔靜脈下有短邊或薄膜組織,這一類缺損不能稱為靜脈竇上腔型ASD或靜脈竇下腔型ASD,只能診斷為中央累及上腔靜脈型或中央累及下腔靜脈型ASD。阜外醫院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共有7352例ASD患者完成閉合分流手術,包括外科手術和介入封堵治療。經手術證實,真正的靜脈竇上腔型ASD是75例(1.02%),靜脈竇下腔型ASD 11例(0.15%),中央累及上腔靜脈型ASD 174例(2.34%),中央累及下腔靜脈型ASD 340例(4.62%)。真正的靜脈竇型ASD不適合做介入封堵治療。中央累及上腔靜脈型或下腔靜脈型只要腔靜脈側邊緣大于5mm,是可以做介入封堵治療的。 繼發孔型ASD如果靠近主動脈,則主動脈根部一側房間隔無邊緣,超聲心動圖在大動脈短軸切面很容易顯示主動脈根部一側房間隔缺失,其對側房間隔殘端則較長。這類缺損和標準中央型繼發孔型ASD(房間隔正中部缺損)是介入封堵術的*佳適應證。如果缺損累及房后壁,房后壁側無房間隔組織,則稱為中央累及房后壁的繼發孔型ASD,二維超聲常常把這類缺損誤診為靜脈竇下腔型ASD。此種缺損不適合做介入封堵治療。 UCS由于解剖部位特殊,將在復雜分流型先心病部分闡述。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推拿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