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實質犯罪論(第二版)(中國當代青年法學家文庫·實質刑法系列)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311623
- 條形碼:9787300311623 ; 978-7-300-31162-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實質犯罪論(第二版)(中國當代青年法學家文庫·實質刑法系列) 內容簡介
教義學的態度和方法,通過對我國刑法知識的批判性思考而展開探索,因此本書不僅僅是對刑法的一種態度和研究刑法的方法,而且是一個以刑法規范為起點而形成的知識體系。本書深受古典黑格爾法哲學(而非新黑格爾主義法哲學)和現代新康德主義法哲學(而非古典康德主義法哲學)的影響,但又對它們的法哲學立場與觀點進行了基于當下時代與作者個人立場的揚棄。基于犯罪論體系對刑法研究范式之影響,主張我國刑法學研究應實現從經驗論到規范論之轉型。
實質犯罪論(第二版)(中國當代青年法學家文庫·實質刑法系列) 目錄
上 篇 實質的犯罪論之提出
**章 犯罪論體系的去平面化與階層化 3
一、主客觀相統一原則如何促進平面四要件體系形成 4
二、主客觀相統一體系核心問題:平面化之分析 7
三、主客觀相統一平面體系在理論與實踐中的危害 13
四、結 語 47
第二章 三階層抑或二階層:階層體系之選擇 51
一、三階層vs二階層:當下中國犯罪論體系新爭點 51
二、中國三階層的性質:形式古典犯罪論體系 54
三、實質二階層:中國三階層“分離命題”破解之必然 57
四、結 語 83
第三章 罪刑法定原則與實質二階層的法治根基 85
一、我國刑法目的、任務與罪刑法定原則立法存在的問題 85
二、我國罪刑法定原則功能、使命的錯位與社會保護功能的強化 89
三、實質二階層體系與經典罪刑法定原則法治理念之契合 92
四、結 語 102
第四章 犯罪概念“但書”與實質二階層的出罪功能104
一、《刑法》第13條犯罪概念“但書”出罪功能之肯定105
二、“但書”出罪功能于平面四要件體系定位之尷尬 108
三、實質二階層體系與“但書”出罪功能之自洽性 114
四、結 語 122
中 篇 實質的犯罪論之本體
第五章 實質二階層的客觀違法性理論:結果無價值論 127
一、人的主觀要素、結果/行為無價值論與階層犯罪論體系 127
二、主觀要素的性質與地位爭點:違法性要素抑或有責性要素 128
三、二元的行為無價值論之批判:對階層犯罪論體系的沖擊 132
四、少數特殊主觀的違法要素:結果無價值論立場的展開分析 140
五、結 語 155
第六章 實質二階層客觀違法構成要件中的因果關系問題 156
一、問題的由來 156
二、客觀歸責理論的定位:因果關系理論抑或構成要件理論 157
三、客觀歸責理論作為解決因果關系問題理論的系列質疑與批判 164
四、實質二階層體系下因果關系理論的方向:相當因果關系說 184
五、結 語 190
第七章 實質二階層主觀責任構成要件中過失犯的本質 192
一、過失犯的本質:結果預見義務抑或結果回避義務 193
二、新過失論之提倡:以結果回避義務作為過失犯本質 194
三、新過失論立場定位:結果無價值論或行為無價值論 204
四、如何運用新過失論限定過失犯的刑法處罰之范圍 210
五、結 語 219
第八章 實質二階層主觀責任構成要件之期待可能性理論 221
一、實質二階層規范責任論視野下的期待可能性理論問題 221
二、主觀責任視野下期待可能性理論的現實情況與功能分析 224
三、調節性刑罰恕免事由:期待可能性理論應有的功能定位 233
四、期待可能性理論作為刑法調節性法律原則之調節范圍 237
五、結 語 246
下 篇 實質的犯罪論之展開:以共犯論為鏈接
第九章 客觀實質共犯論:實質二階層體系的試金石 251
一、共(正)犯理論發展動向:客觀實質共(正)犯論 253
二、客觀實質正犯論的學說態勢:當今正犯理論主流學說 265
三、實質二階層犯罪論與客觀實質正犯論體系上的一致性 272
四、兼論―――區分制正犯體系之提倡與單一制正犯體系之反對 284
五、結 語 287
第十章客觀實質共犯論視野下的共謀共同正犯論(一) 290
一、共謀共同正犯:以客觀實質共犯論為背景 290
二、共謀共同正犯理論的來源、發展變化與現狀 291
三、中國刑法語境下共謀“共同犯罪”到共謀“共同正犯” 297
四、共謀共同正犯的成立條件:基于限縮之立場 309
五、結 語 327
第十一章 客觀實質共犯論視野下的共謀共同正犯論(二) 328
一、我國刑法共謀共同正犯的理論誤區及成因分析 328
二、共謀共同正犯論與罪刑法定原則之間的一致性 358
三、共謀共同正犯的處罰原則:部分行為全部責任 361
四、結 語 368
第十二章 客觀實質共犯論視野下共犯脫離的判斷基準 370
一、案例引發的思考:如何認定共(同正)犯關系的脫離 371
二、規范的因果關系遮斷說:共犯脫離的判斷基準 373
三、脫離基準的具體化:規范的因果關系遮斷說之貫徹 380
四、結 語 397
參考文獻 399
代跋 實質二階層體系與中國刑法研究范式轉型 419
后 記 433
第二版后記 435
實質犯罪論(第二版)(中國當代青年法學家文庫·實質刑法系列) 節選
我國傳統犯罪構成理論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 “面臨嚴峻的挑戰” 已是不爭的事實,其中,改良派與激進派的觀點*為引人注目。改良派主張在維持傳統犯罪構成理論基本框架和格局基礎上進行技術性改良, 其方法大抵是對傳統犯罪構成理論體系作部分要件增刪、名稱置換或諸要件之間順序的重新排列;激進派主張拋棄傳統犯罪構成理論基本架構,實現犯罪構成的階層化,因此,激進派實為 “推倒重來論者”。激進派的觀點是當下頗為有力的學說。雖然激進派內部存在構成要件符合性、違法性、有責性的 “三階層”與客觀違法構成要件與主觀有責構成要件的 “二階層”之間的觀點分歧,但其共性是,犯罪論體系的建構應由傳統平面體系演變為階層化體系。 階層化體系遵循客觀到主觀的定罪思路,其背后體現了刑法客觀主義立場;提倡階層化體系,首先就應對我國刑法犯罪構成平面化特質進行深刻反思和剖析。而支撐平面化犯罪論體系的是我國刑法主客觀相統一原則,這決定了檢省傳統犯罪論體系平面化特質理應從主客觀相統一的角度進行。然而,刑法學者雖然早已提出我國 “傳統犯罪構成理論是平面化”的命題,也早已展開過對主客觀相統一原則的批判和清理,但聯系主客觀相統一原則展開對犯罪構成理論平面化特質的系統探討付之闕如。為此,下文擬以主客觀相統一原則為視角,對我國犯罪論體系平面化的有關問題展開剖析,這些問題大致包括:為何說我國傳統犯罪構成體系是平面化的? 主客觀相統一原則與四要件體系平面化形成之間有何關系? 四要件體系的平面化特質給我國刑法理論與司法實踐帶來了哪些危害? 我國犯罪論體系如欲發揮作為犯罪成立閥門之作用,如何在主客觀相統一向客觀主義演進過程中尋找根基? 等等。概而言之,即聯系主客觀相統一原則對我國犯罪構成體系的平面化展開為什么 (形成)、是什么 (表現)和有什么 (危害)等方面的分析,以期為犯罪論體系階層化的探討提供更加充分的理論前提。
實質犯罪論(第二版)(中國當代青年法學家文庫·實質刑法系列) 作者簡介
劉艷紅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院長、《政法論壇》主編、中國政法大學錢端升講座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教育部“********”特聘教授、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兼任國務院學科評議組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大數據研究基地主任、最高人民檢察院企業合規檢察研究基地主任等。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社會治理與智慧社會科技支撐”重點專項2021年度“揭榜掛帥”項目“立法公眾意見綜合分析及法律條文智能審查技術研究”;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各類項目30余項,其中重大招標項目2項。曾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第八屆錢端升法學研究成果獎一等獎、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等獎項。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期刊發表論文20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實質刑法系列”——《開放的犯罪構成要件理論研究》《實質刑法觀》《實質犯罪論》《實質出罪論》,《網絡犯罪的法教義學研究》(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庫,并入選2022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中華學術外譯項目推薦書目),《企業合規中國化的民行刑體系性立法》《法律人的謀生與謀道》《行政刑法的一般理論》《預懲協同型反腐敗國家立法體系戰略問題研究》等著作近10部;主編教材《刑法學》(上/下)(北京大學出版社2022年版)。
- >
隨園食單
- >
推拿
- >
自卑與超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