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水電站系統動力穩定性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608976
- 條形碼:9787522608976 ; 978-7-5226-0897-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水電站系統動力穩定性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水電站在電網系統中功能角色變化背景下,水力發電系統的建模理論和控制技術。內容主要包括:PSS環節對水力發電系統分岔特性的影響分析;水輪機調節系統瞬態動力學建模與穩定性分析;考慮軸系耦合的水輪機調節系統甩負荷特性分析;水輪機調節系統的魯棒終端滑模控制;水輪機調節系統的有限時間模糊控制穩定性;工程案例分析。本書可作為水利工程專業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供其他相關專業和從事水電站系統設備研究、設計、制造、安裝調試與運行的技術人員參考。
水電站系統動力穩定性 目錄
序
前言
第1章 PSS環節對水力發電系統分岔特性的影響分析
1.1 引言
1.2 方法概述
1.2.1 分岔理論綜述
1.2.2 延拓追蹤法
1.2.3 時域仿真法
1.3 水力發電系統模型
1.3.1 水力發電系統模型構建
1.3.2 水力發電系統模型對比驗證
1.4 水力發電系統非線性動力學特性分析
1.4.1 調速器參數影響分析
1.4.2 勵磁系統參數影響分析
1.4.3 機組參數影響分析
1.5 不考慮PSS環節的振蕩特性分析
1.5.1 調速器參數作用下的振蕩特性
1.5.2 勵磁參數作用下振蕩特性分析
1.6 考慮PSS環節的振蕩特性分析
1.6.1 調速器參數作用下振蕩特性分析
1.6.2 勵磁參數作用下振蕩特性分析
1.7 本章小結
課后閱讀
課后思考題
第2章 水輪機調節系統瞬態動力學建模與穩定性分析
2.1 引言
2.2 多時間尺度耦合水輪機調節系統
2.2.1 多時間尺度水輪機調節系統動力學模型
2.2.2 多時間尺度快慢動力學分析
2.2.3 多時間尺度PID參數穩定域分析
2.3 多頻率尺度耦合水輪機調節系統
2.3.1 周期激勵下水輪機調節系統動力學模型
2.3.2 多頻率尺度快慢動力學演化
2.4 本章小結
課后閱讀
課后思考題
第3章 考慮軸系耦合的水輪機調節系統甩負荷特性分析
3.1 引言
3.2 水輪機調節系統瞬態建模與動力學分析
3.2.1 水輪機調節系統瞬態動力學模型
3.2.2 甩負荷過渡過程瞬態特性分析
3.3 水輪機調節系統與軸系系統瞬態耦合建模
3.3.1 軸系系統模型
3.3.2 水輪機調節系統與軸系系統瞬態耦合模型
3.3.3 開機過渡過程瞬態特性分析
3.4 本章小結
課后閱讀
課后思考題
第4章 水輪機調節系統的魯棒終端滑模控制
4.1 背景、意義及國內外研究現狀
4.1.1 背景及意義
4.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4.2 水輪機調節系統的數學建模
4.2.1 引言
4.2.2 非線性數學模型建立
4.3 水輪機調節系統的滑模控制
4.3.1 水輪機調節系統的分析
4.3.2 穩定性定理
4.3.3 滑模面及控制器的設計
4.3.4 仿真結果及分析
4.4 分數階水輪機調節系統的控制
4.4.1 引言
4.4.2 分數階有關概念的介紹
4.4.3 分數階水輪機調節系統模型
4.4.4 頻率分布模型
4.4.5 滑模面及控制器的設計
4.4.6 仿真結果及分析
4.5 時滯水輪機調節系統的滑模控制
4.5.1 機械時滯水輪機調節系統的滑模控制
4.5.2 水力時滯水輪機調節系統的滑模控制
課后閱讀
課后思考題
第5章 水輪機調節系統的有限時間模糊控制穩定性
5.1 研究背景及意義
5.1.1 T-S模糊控制理論與PDC控制律
5.1.2 有限時間控制理論基礎
5.1.3 線性矩陣不等式(LMI)簡介
5.2 水輪機調節系統的有限時間模糊控制
5.2.1 水輪機調節系統的T-S模糊模型
5.2.2 有限時間模糊控制器設計
5.2.3 數值仿真分析
5.3 分數階水輪機調節系統的有限時間模糊控制
5.3.1 分數階水輪機調節系統的T-S模糊模型
5.3.2 有限時間模糊控制器設計
5.3.3 數值仿真分析
5.4 時滯水輪機調節系統的有限時間模糊控制
5.4.1 整數階時滯水輪機調節系統的有限時間模糊控制
5.4.2 分數階時滯水輪機調節系統的有限時間模糊控制
課后閱讀
課后思考題
第6章 工程案例分析
6.1 三峽左岸電站10F機組導流板撕裂
6.1.1 機組的運行狀況
6.1.2 結果分析
6.1.3 蝸殼門開啟后檢查情況
6.1.4 總結和反思
6.2 卡門渦誘發的水電機組振動特性研究
6.2.1 概述
6.2.2 葉片出水邊卡門渦列的形成
6.2.3 卡門渦的頻率
6.2.4 卡門渦誘發的機組振動特征
6.2.5 避免或消除卡門渦共振的措施
6.2.6 總結和反思
參考文獻
前言
第1章 PSS環節對水力發電系統分岔特性的影響分析
1.1 引言
1.2 方法概述
1.2.1 分岔理論綜述
1.2.2 延拓追蹤法
1.2.3 時域仿真法
1.3 水力發電系統模型
1.3.1 水力發電系統模型構建
1.3.2 水力發電系統模型對比驗證
1.4 水力發電系統非線性動力學特性分析
1.4.1 調速器參數影響分析
1.4.2 勵磁系統參數影響分析
1.4.3 機組參數影響分析
1.5 不考慮PSS環節的振蕩特性分析
1.5.1 調速器參數作用下的振蕩特性
1.5.2 勵磁參數作用下振蕩特性分析
1.6 考慮PSS環節的振蕩特性分析
1.6.1 調速器參數作用下振蕩特性分析
1.6.2 勵磁參數作用下振蕩特性分析
1.7 本章小結
課后閱讀
課后思考題
第2章 水輪機調節系統瞬態動力學建模與穩定性分析
2.1 引言
2.2 多時間尺度耦合水輪機調節系統
2.2.1 多時間尺度水輪機調節系統動力學模型
2.2.2 多時間尺度快慢動力學分析
2.2.3 多時間尺度PID參數穩定域分析
2.3 多頻率尺度耦合水輪機調節系統
2.3.1 周期激勵下水輪機調節系統動力學模型
2.3.2 多頻率尺度快慢動力學演化
2.4 本章小結
課后閱讀
課后思考題
第3章 考慮軸系耦合的水輪機調節系統甩負荷特性分析
3.1 引言
3.2 水輪機調節系統瞬態建模與動力學分析
3.2.1 水輪機調節系統瞬態動力學模型
3.2.2 甩負荷過渡過程瞬態特性分析
3.3 水輪機調節系統與軸系系統瞬態耦合建模
3.3.1 軸系系統模型
3.3.2 水輪機調節系統與軸系系統瞬態耦合模型
3.3.3 開機過渡過程瞬態特性分析
3.4 本章小結
課后閱讀
課后思考題
第4章 水輪機調節系統的魯棒終端滑模控制
4.1 背景、意義及國內外研究現狀
4.1.1 背景及意義
4.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4.2 水輪機調節系統的數學建模
4.2.1 引言
4.2.2 非線性數學模型建立
4.3 水輪機調節系統的滑模控制
4.3.1 水輪機調節系統的分析
4.3.2 穩定性定理
4.3.3 滑模面及控制器的設計
4.3.4 仿真結果及分析
4.4 分數階水輪機調節系統的控制
4.4.1 引言
4.4.2 分數階有關概念的介紹
4.4.3 分數階水輪機調節系統模型
4.4.4 頻率分布模型
4.4.5 滑模面及控制器的設計
4.4.6 仿真結果及分析
4.5 時滯水輪機調節系統的滑模控制
4.5.1 機械時滯水輪機調節系統的滑模控制
4.5.2 水力時滯水輪機調節系統的滑模控制
課后閱讀
課后思考題
第5章 水輪機調節系統的有限時間模糊控制穩定性
5.1 研究背景及意義
5.1.1 T-S模糊控制理論與PDC控制律
5.1.2 有限時間控制理論基礎
5.1.3 線性矩陣不等式(LMI)簡介
5.2 水輪機調節系統的有限時間模糊控制
5.2.1 水輪機調節系統的T-S模糊模型
5.2.2 有限時間模糊控制器設計
5.2.3 數值仿真分析
5.3 分數階水輪機調節系統的有限時間模糊控制
5.3.1 分數階水輪機調節系統的T-S模糊模型
5.3.2 有限時間模糊控制器設計
5.3.3 數值仿真分析
5.4 時滯水輪機調節系統的有限時間模糊控制
5.4.1 整數階時滯水輪機調節系統的有限時間模糊控制
5.4.2 分數階時滯水輪機調節系統的有限時間模糊控制
課后閱讀
課后思考題
第6章 工程案例分析
6.1 三峽左岸電站10F機組導流板撕裂
6.1.1 機組的運行狀況
6.1.2 結果分析
6.1.3 蝸殼門開啟后檢查情況
6.1.4 總結和反思
6.2 卡門渦誘發的水電機組振動特性研究
6.2.1 概述
6.2.2 葉片出水邊卡門渦列的形成
6.2.3 卡門渦的頻率
6.2.4 卡門渦誘發的機組振動特征
6.2.5 避免或消除卡門渦共振的措施
6.2.6 總結和反思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姑媽的寶刀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唐代進士錄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