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執法的邊界:警察慣常的行為方式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805153
- 條形碼:9787522805153 ; 978-7-5228-0515-3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執法的邊界:警察慣常的行為方式 內容簡介
在這部法社會學專著中,研究者對美國警察的巡邏工作進行了田野觀察,收集了芝加哥、波士頓、華盛頓和底特律發生的500多起案件案例,展現了真實的美國警察執勤生態,令人信服地說明了,由警察實施的社會控制行為并不是無章可循的,而是能夠被預測和解釋的。
執法的邊界:警察慣常的行為方式 目錄
第1章導論
1.1法律層面的警務工作
1.2社會空間的關聯性
1.3巡邏工作
1.4偵查工作
1.5風化警務工作
1.6青少年
1.7貧民區
1.8交通執法
1.9騷亂行為
第2章法律的動員
2.1法律動員的結構
2.2法律信息
2.2.1接近案件
2.2.2法律信息的限制
2.3法律的可用性
2.3.1法律的兩種模式
2.3.2法律可用性的局限
2.4自由裁量權的組織
2.4.1道德多樣性
2.4.2歧視
2.5法律的變革
2.5.1道德變化
2.5.2有計劃的變革
2.5.3法律的演進
2.6結論
第3章犯罪率的產生
3.1犯罪偵查的社會組織
3.2現場調查方法
3.3犯罪的法律嚴重性
3.4報案人的偏好
3.5關系距離
3.6報案人的尊重
3.7報案人的身份地位
3.8結論
第4章逮捕行為的社會組織
4.1日常警務工作
4.2報案人與嫌疑人
4.2.1證據
4.2.2報案人的選擇偏好
4.2.3關系距離
4.2.4種族、尊重與報案人
4.3沒有報案人的互動接觸
4.4普遍化
4.4.1動員
4.4.2報案人
4.4.3寬大處理
4.4.4證據
4.4.5嚴重程度
4.4.6親密關系
4.4.7不尊重警察
4.4.8歧視
4.5結論
4.6后記:1980年
第5章警察解決糾紛
5.1案例
5.1.1沒有罪犯的會面
5.1.2報案人不在場的案件
5.1.3糾紛
5.2當事人
5.2.1關系
5.2.2性別
5.2.3年齡
5.2.4種族
5.2.5家庭地位
5.3報案人的記錄
5.4糾紛解決的模式
5.4.1請求
5.4.2拒絕
5.4.3社會控制的方式
5.4.4社會控制的量
5.5糾紛解決與社會空間
5.5.1種族
5.5.2社會階層
5.5.3家庭地位
5.5.4年齡
5.5.5親密關系
5.5.6群體
5.5.7合法性
5.5.8其他變量
5.6有關商業糾紛的記錄
5.7成文法的相關性
5.8結論
5.8.1種族
5.8.2社會階層
5.8.3家庭地位
5.8.4年齡
5.8.5親密關系
5.8.6群體
5.8.7合法性
第6章現代社會中的私力救濟
6.1去警務化
6.2物理設計
6.3技術
6.4通過私力救濟進行社會控制
附錄A法律測量報告
附錄B警務觀察表
參考文獻
作者索引
主題索引
展開全部
執法的邊界:警察慣常的行為方式 作者簡介
[美]唐納德·布萊克(Donald Black),弗吉尼亞大學社會科學系的大學教授,行為主義法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鑒于他在社會學界和法學界作出的重要的學術貢獻,美國法律社會學協會于2013年授予其“小哈利·卡爾文(Harry J. Kalven, Jr.)杰出獎”。 彭靜,重慶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匈牙利佩奇大學語言學系、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教育學院訪問學者。曾任重慶大學國家級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主任,主持翻譯“高校教師教學發展譯叢”系列叢書,獲重慶翻譯學會第六次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代孟良,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香港城市大學哲學博士(犯罪學)。主要研究領域為法律實證研究、刑事司法、犯罪學。
書友推薦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煙與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二體千字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