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那些讓我們沉思的電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514492
- 條形碼:9787512514492 ; 978-7-5125-1449-2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那些讓我們沉思的電影 本書特色
本書中收錄的影評都出自年輕人之手,反映了年輕人的興趣和心聲,為讀者提供一個新的視角,能夠拋開根深蒂固的“故事思維”,撥開“故事”的面紗,看到電影影像背后更多的東西。
那些讓我們沉思的電影 內容簡介
電影,既是技術,也是藝術;既可以給人快樂,也可以讓人沉思;既是光影的盛宴,也充滿深刻的哲理。本書是對一些著名電影的詮釋和感悟,它不是平鋪直敘的電影介紹,也不是一般的影評,而是從人生、哲理的角度對電影進行的思考和解讀。如果你想進一步看懂電影,本書也許可以給你提供很好的幫助。 讓我們一起走進電影、理解電影,探討隱藏在電影影像背后的奧秘。
那些讓我們沉思的電影 目錄
001 海上鋼琴師
即便孤獨,終尋歸處
006 阿甘正傳
人生的意義在于不斷奔跑
011 放牛班的春天
給孩子們帶來春天的“禿頭天使”
016 死亡詩社
現實之上的夢想
020 完美的世界
于不完美的世界,用完美的愛完成一場彼此的救贖
027 遺愿清單
珍惜人生的每分每秒
031 白日夢想家
幻想與生活交織出的火花
036 和平戰士
活在當下
040 入殮師
死亡是一道門
044 蟻哥正傳
我為什么不能有點自己的想法呢?
048 大紅燈籠高高掛
深宅大院里的“規矩”
053 星際迷航:**次接觸
群體與個體的辯證法
058 荒野生存
人生而獨立,卻又無往而不在“關系”之中
066 命運規劃局
你的人生是否已被設計?
070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更美的是對宿命的抗爭
075 恐怖游輪
西西弗斯的命運
080 瘋狂動物城
兔子可以當警長嗎?
084 金陵十三釵
戰爭中的那一抹粉紅
089 千鈞一發
一根頭發能否決定你的一生?
094 當幸福來敲門
叩響幸福之門的,只有我們自己
098 云圖
沒有滴水,何來汪洋?
104 千與千尋
這些年過去了,你是否長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110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114 搏擊俱樂部
找尋自我的艱難之旅
119 黑客帝國
在真實與虛擬之間
124 菊次郎的夏天
每個混蛋的內心都住著一位天使
129 黑天鵝
天使還是惡魔,救贖或是毀滅
134 圣殤
善惡的彼岸
139 布達佩斯之戀
憂郁的星期天
144 小偷家族
善惡只在一念間
148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被嫌棄的不應該是松子
153 蝙蝠俠:黑暗騎士
小丑的哲學
157 流感
疫情眾生相
161 窈窕淑女
矜持的幸福
166 美麗人生
無論世界多么殘酷,我們至少還能決定以怎樣的姿態活著
172 幸福的面包
你心中的Máni在哪兒?
178 土撥鼠之日
幸福需要自己去創造
182 幸福終點站
幸福的列車上是否有你我的身影?
186 楚門的世界
你是否留戀那無憂無慮的桃源島?
191 羅生門
揭開被話語蒙蔽的真實
195 十二怒漢
走出認識的“洞穴”
199 我,機器人
主人,還是工具?——機器人時代的人類命運
204 2001太空漫游
時刻橫亙在我們眼前的黑色方碑
208 阿凡達
看好你的潘多拉魔盒
212 猩球崛起
智識的反思,歷史的嗟嘆
218 肖申克的救贖
希望、夢想、自由
223 國家公敵
在鐐銬中起舞
229 透明人
拴住心中的惡熊
233 我不是藥神
正義的難題
237 辛德勒的名單
六芒星之痛
241 這個殺手不太冷
你讓我嘗到了生活的滋味
247 時間規劃局
如果你的生命開始倒計時
252 戰略特勤組
靈魂的拷問
256 拯救大兵瑞恩
八個換一個是否值得?
260 綠皮書
白與黑的拉鏈
265 后記
那些讓我們沉思的電影 節選
即便孤獨,終尋歸處 身著風衣的1900佇立于船舷之上,眼前是高樓林立、喧鬧繁華的都市,身后是他從未離開的“弗吉尼亞”號和無邊無際的海洋。當這一幅畫面再次映入眼簾時,我開始重新思考1900的選擇:何處才是1900的心之所向? **次看《海上鋼琴師》還是在中學的一次鋼琴課上。當時,老師彈奏了一段爵士樂,其獨特的曲風給我帶來了異乎尋常的聽覺感受。老師說,對爵士樂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看一看《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即使不是出于了解爵士樂的目的,這部電影也絕對值得一看。 初次觀影結束,只為電影中1900與莫頓斗琴的場面所深深震撼,以及對他*終沒有選擇下船,其鋼琴天賦和藝術造詣未能為世人所知而感到非常惋惜。巨輪爆炸時,我的內心仿佛也為之顫動。就像這部電影的英文名稱The Legend of 1900一樣,在我心中留下的是1900那個傳奇般的人物。重溫這部電影,我的心仍為1900所牽動,不過,他的選擇和堅持于我而言卻有了更多啟示的意義。 一個男嬰被遺棄在頭等艙內,后來又被善良的船工丹尼發現。丹尼決定收養這個男嬰,只因為他堅信,男嬰所在箱子上寫的T.D.是Thank Danny的意思。丹尼沒什么文化,為孩子取名1900,因為那一年正好是1900年。 1900的出生充滿奇遇和偶然。他有可能出生于一個上流社會的家庭,卻被來自鍋爐房的丹尼撫養,開啟了在海上漂泊的一生。他何其不幸,被他的父母無情遺棄;他又何其有幸,遇上了丹尼這樣善良而又樂觀的人。在丹尼的陪伴下,1900度過了無拘無束的童年。可是后來,丹尼卻被鐵鏈砸中而喪命,1900徹底成了一名孤兒。 生命似乎充滿了意外和偶然。1900也在茫茫的大海上開始了他永遠的孤獨之旅。 也許,每個人都是孤獨的,無論你的身邊是否有家人和朋友的陪伴。因為從本質上說,人是獨立的個體。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你的感受、你的所思所想、你的意志都無法完完全全地傳遞給另外一個人。生命中所有的遭遇,只有你自己是真正承受和體驗的主體,每個人所要面對的,都是獨一無二、屬于自己的人生。所以,即使身處人群之中,人的內心仍然會感到孤獨。《照亮:讓我們靈魂覺醒的哲學智慧》一書中說,孤獨有形而下的,也有形而上的。我想,1900的孤獨應該既是形而下的,也是形而上的吧。無論是在頭等艙演奏美妙的樂曲時,還是在他遇到那個與眾不同的女孩時,即便他的周圍坐滿了人,人們為他的演奏熱烈喝彩,1900的身上都充滿了濃濃的、孤獨的味道。 不過,孤獨并不完全是一種負面的境遇。于我而言,身邊的大人常說我的童年是孤獨的,因為家長工作很忙而且管得很嚴,我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常出去和小伙伴一起玩,也缺少父母的陪伴。但其實,我從未覺得當時一個人獨處是孤獨的,那或許只是一種外在的“孤單”。而當完全脫離那個熟悉的環境去到另一個城市后,我才真正感受到了內在的孤獨。這樣的孤獨帶給我更敏感的情緒體驗,但也正是這樣的孤獨,讓我真正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獨立的存在,這意味著我對自身要有更深入的思考,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要有所約束和規劃。 1900時常獨自面對鋼琴,透過窗戶望向無邊無際的大海,沉浸于自己的思緒之中。雖然孤獨,卻有著一種堅守。在他心里,大海就是永遠的家;而音樂,則是他永恒的“愛人”。 面對莫頓提出的對決,1900并未有任何炫技的念頭,在他看來,兩個人不過是在切磋對音樂的不同理解。所以,**局1900只彈奏了《平安夜》,讓人覺得他的琴技稀松平常。到了第二局, 在聆聽莫頓的彈奏時,1900為之感動而流淚。于是他也彈了和莫頓一樣的曲子,只是在原曲基礎上做了一些細微的加工,這是對莫頓的欣賞和認可。而對于眼中只有技藝高低之分,或是本就只想著彰顯自己是爵士樂發明人身份的莫頓來說,卻一定要和1900分出個高下,這也徹底激怒了1900。結果,1900以常人無法比擬的彈奏速度和技巧完勝莫頓。 如此令人驚嘆的較量,足以讓1900享有盛名。但陸地上所謂的功名利祿,對他來說完全無關緊要。不僅如此,當他得知在郵輪上錄制的唱片將被復刻銷往世界各地時,他更是搶走了唯一的母片,扼殺了這樣的可能性,因為他覺得這會使他和他的音樂分離,也會因此失去真正的自我。 1900曾經想將唯一的母片送給那位令他心動的姑娘,卻無奈錯過。那位姑娘或許是他唯一的下船理由,但當他開始踏上船舷、面對陸地的時候,卻仍舊選擇了他的“弗吉尼亞”號。電影中有一個1900將帽子拋出、帽子又落回海面的鏡頭。有人說,那是他想要遵從天意做出選擇,回歸大海。但在我看來,真正的1900是不會踏上陸地的。如他所說,一想到那個無限延伸的世界里什么都有,唯獨沒有盡頭,他就邁不出腳步。他從未在那個陸地上的世界里存在過,他不屬于那個世界。 1900**次演奏鋼琴時,從他年幼的指間流出的樂曲異常美妙,但船長開口的**句話卻是“那是違反規定的”,而當時1900耿直地回應“狗屁的規定”。他不止一次表達過不愿為世俗所束縛的理念,他從來就不是一個隨波逐流的人。他不是沒有能力去適應陸地上的生活,而是那樣的生活有違他心中的真實。在他人看來,1900在船上的一生是被禁錮的一生,但對他而言,走向陸地才是真正地踏入牢籠。當1900從船舷重返“弗吉尼亞”號,并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封閉后重新走出來時,他的命運、他的靈魂與游輪和大海徹底融合。這樣的決定并不是逃避,而是真正遵從了自己的內心,游輪和大海才是他的歸宿,只有在海上,他才是真正的他。即便在頭等艙演奏時,他也徹底放下了顧慮,自由地演奏著他心中的旋律。 此時的1900,更加篤定,也更加自信,即使之后面對死亡,他也沒有退縮和畏懼。或許他曾經迷失過,但終于還是聽從了內心的選擇,即便曲終人散,游輪不再航行,甚至鋼琴也無法彈奏,孤獨和黑暗將他裹挾,他也從未離去;即使面對的是無人回應的沉寂,他依舊選擇追求自己的優雅。他的內心又有何懼?他忠于自己,游輪和大海就是其身心的歸宿,只要他堅持自己的選擇,鋼琴的旋律在何時都能響起。 (黃柯燁) 人生的意義在于不斷奔跑 “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樣的巧克力,你永遠不可能事先知道下一塊是什么味道。” 前不久重看電影《阿甘正傳》,心中再次浮現出這句話。電影結尾,阿甘看著小阿甘登上曾經的那輛校車,開始新的旅程,一片白色的羽毛隨之飄向空中。 阿甘的故事總讓我思考:人存于世,其意義究竟是什么?記得那是2019年夏天,我剛讀大學,**次觀看《阿甘正傳》。當時的我,僅僅驚羨于阿甘光環般的好運氣和開了掛一般的人生,還不懂得這部電影中隱含著的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現在,又大了幾歲,再看《阿甘正傳》,理解已完全不同。寥寥幾個細節,我已然覺得阿甘是在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在于不斷奔跑。 電影一開始便告訴我們,阿甘生來是一個弱智兒,身體也不強壯,到了上學的年紀還只能戴著護腿一瘸一拐地走路,在與同齡人的相處中飽受冷眼和欺凌。直到有一天,他在學校為了躲避別的孩子的欺負,聽從好朋友珍妮的話開始“跑”——說是跑,其實開始的時候只是歪歪扭扭、跌跌撞撞地往前挪。但是慢慢地,他真的跑了起來,護腿松開了,他感到格外輕松,跑得出奇快,把幾個開汽車的壞小子都遠遠地甩在了身后。于是,他迷上了跑,做什么事都跑。他一直在跑,跑進了橄欖球隊,跑進了大學,跑到了學位。在越南戰場上,他仍然牢記珍妮的話,跑回了自己的性命,也跑到了榮譽和友情。 阿甘并沒有遠大的理想,他失去的東西也很多,他幾乎沒什么朋友,總是被“聰明人”嘲笑,*愛的母親和*愛的女孩珍妮先后離開了他……但他并未因此沉淪,他一直在奔跑。于他而言,愛還在延續,他還有自己的孩子——一個可愛的小阿甘,他的人生還在繼續;他不聰明,但他永遠知道如何讓生命充滿希望,所以他*終贏得了榮譽、財富和愛——這些常人可能永遠不能兼得的東西。 很多時候,我們就像阿甘一樣找不到做一件事的理由,或者說,很多時候我們都遠不及阿甘,那些不知為何而做的事情總是非常輕易地半途而廢,但是,就像媽媽常對阿甘說的,傻人就做傻事,你只要做就好了。人的一生往往就如片頭和片尾那片隨風飄浮的白色羽毛一樣,大多數時候,我們也許都在隨波逐流,這種飄浮沒有具體的方向,平淡到令人厭倦。可是,一個騰挪、一個轉身總還是可以由自己控制的。你只需盡力將它做得完滿,不要計較究竟得到了多少,那么你就可以越飛越高。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阿甘雖然看起來傻,但是他的成功并非偶然。
那些讓我們沉思的電影 作者簡介
孫衛衛,畢業于南京大學。現任教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主要從事哲學教學與研究。著有《照亮:讓我們靈魂覺醒的哲學智慧》《看見:電影中的哲學》《你我皆是取經人:〈西游記〉的人生哲學》《紅樓夢:情愛表象背后的人文意蘊》,發表論文數十篇。 張鳴勝,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現任教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主要從事法哲學、西方法律思想教學與研究。出版著作、教材七部,發表學術論文三十余篇,主持參與各類學術課題三十多項。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唐代進士錄
- >
回憶愛瑪儂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推拿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