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最美國寶全書
-
>
法國國家自然博物館犢皮紙博物畫
-
>
西洋鏡第八集--中國古典家具圖錄
-
>
中國傳統民俗文化:收藏系列:中國古代藏書
-
>
西藏瑰寶:吐蕃 分治時期壁畫精選
-
>
西藏瑰寶:歷代炊具餐具精選
-
>
木趣居:家具中的嘉具(套裝精裝 全二冊)
“集郵電臺”系列叢書:集郵電臺·冬奧盛典 方寸銘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729802
- 條形碼:9787520729802 ; 978-7-5207-2980-2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集郵電臺”系列叢書:集郵電臺·冬奧盛典 方寸銘記 本書特色
1.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成功舉辦,令全國振奮,令世界矚目。《集郵電臺:冬奧盛典 方寸銘記》一書融冬奧文化、集郵文化、奧林匹克精神文化為一體,創新性地以郵票這一“國家名片”為載體,講好冬奧故事、奧運故事,銘記北京“雙奧之城”這一輝煌時刻。 ——國際奧委會副主席、中國奧委會副主席 于再清 2.欣聞《集郵電臺:冬奧盛典 方寸銘記》一書付梓。本書以郵為媒,講文化、講情懷、講歷史、講知識,有故事、有特色,是奧林匹克精神和集郵文化的一次完美結合,是普及冬奧知識、推廣冬奧文化的一部好作品。 ——北京奧運城市發展促進會副會長 蔣效愚 3.凜冬之季,鐫刻殘奧溫暖;方寸之間,綻放生命之花! ——2008年夏奧會開幕式導演工作室主任 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核心主創,殘奧開閉幕式導演 沈晨 4.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復興離不開這“方寸之間盡覽世界”的神奇郵票,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郵票發行更成為本屆盛會留給全世界的重要文化遺產! ——中國體育集郵與收藏協會常務副主席 奧林匹克文化推廣者 侯琨 5.祝賀《集郵電臺:冬奧盛典 方寸銘記》出版發行,讓更多的年輕人可以通過此書了解冬奧故事、奧運文化和集郵的樂趣。 ——中國跆拳道協會副主席、兩屆奧運會冠軍 吳靜鈺
“集郵電臺”系列叢書:集郵電臺·冬奧盛典 方寸銘記 內容簡介
以訪談的形式呈現,訪談嘉賓中有資深集郵文化學者任永信、“雙奧解說”陳晨、“冰絲帶”“冰立方”場館建筑總設計師鄭方、奧運文化推廣者侯琨、“雙奧導演”沈晨等奧運親歷者,張家口賽區云頂滑雪公園CEO肖煥偉等場館建設者、管理者;既懂冬奧文化,又有集郵情懷,在交流中體現專業視角,砥礪思想;在互動中彰顯人文情懷,激蕩智慧。本選題探尋了中國文化與奧運文化的契合:從“奧運三問”到中國參與奧運、舉辦奧運,既彰顯了責任,也彰顯了國力;從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到一起向未來,揭示中國文化如何從奧運文化中汲取營養;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探尋中國又如何為奧運文化增添新的動能。
“集郵電臺”系列叢書:集郵電臺·冬奧盛典 方寸銘記 目錄
Part1 “冬奧+郵”歷史早知道
對談嘉賓
任永信:中國集郵公司總經理
陳 晨:2022北京冬奧組委雪上項目現場解說員
Part2 從郵票之“*”到場館之“*”
對談嘉賓
任永信:中國集郵公司總經理
鄭 方:2022年北京冬奧會國家速滑館、國家游泳中心冰壺賽場設計總負責人
Part3 郵票穿梭冰雪時空
對談嘉賓
任永信:中國集郵公司總經理
肖煥偉:冬奧場館云頂滑雪公園CEO、2022年北京冬奧會申辦委員會委員
Part4 冬奧盛典 永恒珍藏
對談嘉賓
任永信:中國集郵公司總經理
侯 琨:國際奧委會文化和奧林匹克遺產委員會委員、北京冬奧會火炬手
Part5 從雙奧看大國崛起
對談嘉賓
任永信:中國集郵公司總經理
沈 晨:雙奧導演、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核心主創、冬殘奧會開閉幕式導演
“集郵電臺”系列叢書:集郵電臺·冬奧盛典 方寸銘記 節選
開????篇????詞 2022年新春前后,一個叫《集郵電臺》的節目在“喜馬拉雅”音頻分享平臺開播了,首檔欄目“冬奧+郵——冬奧郵票故事”的播出時間橫跨北京冬奧會期間,播放量突破100萬次,并入選“喜馬拉雅十大節目”。 什么是集郵電臺?集郵電臺的魅力在哪?有何特色? “集郵”源于對郵票的熱愛。小郵票大世界。郵票是郵資憑證,信件貼上了郵票,就得到了承諾,使命必達;郵票是國家名片,代表政權、宣示主權、銘記大事;郵票是世界表情,各國風土人情、精神風貌一一呈現;郵票是人類進步、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是節日節慶、重大活動的重要見證。 集郵,不僅僅是收集郵票,更被賦予欣賞、整理、研究的價值,甚至包含與之相關的郵政用品和集郵文獻。集郵活動歷史久、范圍廣、影響大、文化深。 歷史有多久?182年前,世界**枚郵票——“黑便士”在英國誕生,集郵活動便隨之開始;144年前,中國**枚郵票——大龍郵票誕生,引發人們開始收集郵票、研究郵票。這張小紙片給人們帶來的便捷,逐漸為世界各國所感知并采用,集郵這項活動也隨之風靡世界,各國集郵組織也紛紛建立起來。世界*早的官方集郵組織是英國倫敦集郵學會,該學會成立于1869年,已有150多年歷史;中國*早的集郵組織——神州郵票研究會于1922年在上海成立,今年恰逢百年。 范圍有多廣?集郵不分年齡、不分種族、不分性別、不分職業、不分信仰,郵票物美價廉、唾手可得。您可能不知道,*初收集郵票的是婦女和兒童,郵票小巧美麗,女士用它美化居室,兒童拿它當玩耍的畫片。“黑便士”誕生一年后,英國《泰晤士報》曾登載過一位倫敦女士征求郵票裝裱居室的啟事。如今,世界郵展每年都會在世界各地舉辦,每個國家大大小小的郵展也不計其數,全世界的集郵愛好者在交換、選購、研究、分享中享受著集郵帶來的獨特快樂。 影響有多大?英國王室是*知名的集郵群體,其“皇室郵集”經六世君主,四代傳承,規模已達300多本郵冊及200多箱,總價值超過1億英鎊。2015年,習近平主席訪問英國,以《中國》郵折作為國禮,贈送給英國女王,女王愛不釋手。不僅如此,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埃及國王福阿德和法魯克、羅馬尼亞國王卡羅爾、西班牙國王阿爾方索十三世、摩納哥國王雷尼爾三世都熱衷集郵,集郵因此被稱為“王者之好”。 文化有多深?作家老舍曾說:“集郵長知識,嗜愛頗高尚。”拿郵票上的銘記【銘記:指在郵票上所署的表示發行該郵票的國家、地區和發行機構的標記。常以文字、編寫字母或特殊的徽志來表示。】來說,其充分體現了各國文化的魅力。如英國郵票以女王頭像剪影銘記為一大特色;匈牙利則以匈牙利語“MAGYAR POSTA”作為銘記,“MAGYAR”是其主要民族馬扎爾的英文名稱;瑞士以古希臘神話中護衛神的拉丁文名字“HELVETIA”為銘記,源于現在的瑞士人多認為自己是荷爾維第亞人的后裔;芬蘭以“Suomi Finland”作為銘記,意為湖沼之國;美國用國名縮寫“USA”或“US”作為銘記;法國曾用法語“法蘭西共和國”的縮寫“RF”來代表;而中國郵票*大的特色就是志號的標注,按編號收集,方便了集郵者,也體現了“人民郵政為人民”的服務意識。 集郵既是文化活動,也是濃濃的鄉愁,有緣分、有故事;它起源于歐洲,風靡于世界,繁榮于中國,有積淀、有影響。那么,到底什么是集郵電臺?電臺是空中傳聲的電波,時效快、易傳播。集郵電臺就是要以聲傳情、以情動人,講述郵票背后的歷史淵源,彰顯方寸間的文化內涵。 集郵電臺的首個欄目“冬奧+郵”,顧名思義,一是助力冬奧,為冬奧加油,為冬奧加一分呵護、加一份力量;二是“冬奧加郵票”,郵票是世界表情、國家名片、文明傳承、活動見證,“冬奧+郵”特別欄目就是以郵為媒,向世界展示中國底蘊和冬奧風采。 本欄目有以下三大特色: 一是冬奧與郵票的結合。冬奧是2022年新年伊始*大的看點、熱點、焦點,郵票記錄了北京冬奧會申辦、籌辦的重要歷程,從郵票視角看冬奧,小節點,大視野;從冬奧視角看郵票,小聚焦,大格局。 二是專業與情懷的融合。節目形式以2~3人對話為主,嘉賓中既有資深集郵文化學者任永信、“雙奧解說”陳晨、“冰絲帶”“冰立方”場館建筑總設計師鄭方、奧運文化推廣者侯琨、“雙奧導演”沈晨等奧運親歷者,又有張家口賽區云頂滑雪公園CEO肖煥偉等場館建設者、管理者。他們既懂冬奧文化,又有集郵情懷,在交流中體現專業視角,砥礪思想;在互動中彰顯人文情懷,激蕩智慧。 三是體育與文化的契合。從“奧運三問”到中國參與奧運、舉辦奧運,從“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到“一起向未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國文化如何從奧運文化中汲取營養?中國文化如何為奧運文化增添新動能?以郵為媒、多元視角,品味不一樣的北京冬奧。 為紀念北京冬奧這一舉世矚目的盛事,特將每期嘉賓對談內容整理成冊、付梓出版,以饗聽眾與讀者。 讓我們繼續秉持奧運精神,一起向未來!
“集郵電臺”系列叢書:集郵電臺·冬奧盛典 方寸銘記 作者簡介
任永信,中國集郵公司總經理,資深集郵文化學者。2019年武漢世界郵展執委會秘書長、執行策展人,2021年“國家名片紫禁瑰寶”故宮主題郵票特展策展人,《方寸天地》集郵日歷總策劃,喜馬拉雅“集郵電臺”欄目發起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山海經
- >
巴金-再思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隨園食單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