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波斯納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227978
- 條形碼:9787516227978 ; 978-7-5162-2797-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波斯納 本書特色
品讀波斯納法官的人生與智識。 年屆83歲的波斯納法官是當代法律界的傳奇,集法官、學者與公共知識分子于一身的他,已寫就50多部著作、300多篇論文和3300多份判決,是美國著作引證率**的法學家,也是美國判決引證率**的上訴審法官,是法律經濟學的主要創始人,同時也是“法律與文學”和實用主義法學的領軍人物。他的著作眾多,輻射廣泛,有“一個人的智庫”之稱;他的法律學術和實踐重塑了美國的法學和法律。
波斯納 內容簡介
本書共六章,內容包括:頭30年;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教授;鑄就作為法官的聲譽并挑戰其他人;攻擊法律,主張實用主義;公共知識分子;推動改革與確立尺度。
波斯納 目錄
譯者導言:局內的局外人
一、本書的價值
二、波斯納的告誡
三、法學的認知開放性與法律的系統閉合性
四、未盡的人生故事
引言
**章 頭30年(1939-1969)
曼哈頓(1939-1948)
斯卡斯戴爾與艾奇蒙特學校(1948-1955)
耶魯學院(1955-1959)
哈佛法學院和《哈佛法律評論》(1959-1962)
布倫南大法官的助理(1962-1963)
菲利普·埃爾曼與聯邦貿易委員會(1963-1965)
美國聯邦政府首席律師辦公室(1965-1967)
總統通訊政策工作小組
斯坦福大學法學院(1968-1969)
第二章 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教授(1969-1981)
法律的經濟分析
《法學研究學刊》
理論基礎
《法律的經濟分析》
策略
論文
更多的而且有些不同的經濟分析
書
《反托拉斯法:一個經濟學視角》
《正義經濟學》
親自傳教
咨詢/律師業務
法經咨詢公司
法官提名
第三章 鑄就作為法官的聲譽并挑戰其他人(1982-1989)
起步
亨利·弗倫德利
……
第四章 攻擊法律,主張實用主義(1990-1999)
第五章 公共知識分子(2000-2009)
第六章 推動改革與確立尺度(2010-2014)
波斯納 節選
在柯林斯·布魯克斯的指導下,波斯納撰寫了一篇長達321頁的論文,題目是“葉芝晚年詩作:一項批判性研究”。柯林斯·布魯克斯是美國文學批評界的領軍人物之一,踐行的是他自己參與創立并傳播的新批判主義。這種方法強調文本本身的重要性,在理解文本的含義時淡化(如果不是避免)對作者傳記信息的關注。就好像作者與他所寫下的文本之間的關聯已經斷裂,因此作者對于文本并不享有其他讀者所沒有的獨特洞見。這種方法將文學視為自足的、自我指涉的系統。它試圖理解文學的美學品質。其目標在于揭示文本是如何被建構出來的,利用的是哪些材料,這些材料被這種方法的闡釋者稱為文本的形式屬性,比如語氣、諷刺、悖論、多義、復雜性,以及*重要的隱喻。作為新批評主義者,布魯克斯尤其對隱喻、象征和悖論感興趣。對這種方法的應用帶來的是對一個文本的美學賞析。閱讀文學作品不是為了它的倫理、道德或哲學價值。這些旨趣留給文獻學或文學史去追求。它們都是外在于文本的旨趣,與內在于文本的形式屬性無關。這種方法首先而且或許*著名的應用領域是17世紀英文詩歌,比如令馬維爾和鄧恩重新聲譽鵲起,但也被應用到戲劇和小說領域。有人或許會指出,布魯克斯新批判風格的*佳論文是“裸嬰與男子氣的披風”,收錄于他的《精致的甕》(1947),其中不僅闡釋了《麥克白》中所有的服飾意象,還證明了這是整部劇的關鍵。 波斯納的論文以威廉·巴特勒·葉芝的晚年詩作為研究對象。盡管葉芝是他所處時代*偉大的詩人之一,他的晚年詩作作為一個整體尚未被認真研究過。個別的詩作得到過討論和贊美,但這些個別詩作所在的詩集還沒有被當成書籍來加以研究,尤其是缺乏對這些晚期書籍作為一個集群的研究。波斯納仔細閱讀了單個的詩篇,但他把研究觸角延伸進了收錄這些晚年詩篇的書,并且把它們看成是一個相互關聯的群體,這就是波斯納對新批評主義方法的應用。研究葉芝晚年詩作不只是研究他*著名的那幾首,比如“駛向拜占庭”和“長腿蚊”,雖然波斯納也寫過關于這些詩作的長篇解讀。他有時候會跑到這種方法之外去,采用他后來所稱的折衷式的新批評主義方法,借助傳記、自傳以及葉芝的其他散文作品來支持自己的主張,即他從葉芝的書中辨析出的相互關聯性得到葉芝本人的默默支持。這就是波斯納的切入角度,主張一種內在聚合性,構建和深化對非宗教玄思——即詩性想象——的探尋,所有這些都導向一種論點,即隱喻是詩性想象的核心。他*終主張,隱喻作為連接于想象的部分幫助詩人以及我們這些讀者通過在主觀與客觀之間斡旋而生活于這個世界。隱喻成為一道大門,通向他所稱的“客觀世界的可理解性。” 本科生學者論文至少有兩個原因值得重視。一個是它展示出波斯納作為一個讀者、寫作者和研究者的深度。不僅是因為他對文本的精微解讀通常十分微妙,富有想象力和原創性,而且因為他對一流文學評論家的批判性評論的處理也表明,他對這些文獻的理解足夠深刻,以至于讀者完全有理由相信他是這些評論家的同道。另一個是,盡管波斯納在論文中展現的解讀和寫作技巧已經足夠令人嘆服,*值得注意的還是他對新批評主義方法的把握和訓練有素的應用。他在論文的導論部分寫道,采用通常的方法來研究葉芝的詩作,“借助他的傳記、書信和其他公開發表的意見,僅僅具有有限的價值。這或許會給我們提供線索:但它不會揭示出基本的范式。反之,如果評論者在研究葉芝詩作時首先著眼于文本本身,通過體察人微和堅持不懈地閱讀文本,并且抱著發現形式與秩序、反復重現的范式與連續性的目的去考察相關的大量詩作,那么,我相信,他就比別人占據了更有利的位置去了解葉芝詩作中發生的事情。”
波斯納 作者簡介
作者 [美]威廉·唐納爾斯基(William Domnarski) 從業三十年的律師和作家,曾出版著作:《聯邦法官揭秘》《偉大的最高法院大法官: 1941-1954》。 譯者 鄭戈 法學博士,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高校特聘教授(東方學者),主要研究領域是中國憲法、比較憲法、政治思想史和法理學,翻譯了大量的西方學術名著,僅收入商務印書館“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的譯著便有《法律的道德性》《公法的變遷》和《普通法》。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巴金-再思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回憶愛瑪儂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