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文明世界的戰爭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031577
- 條形碼:9787576031577 ; 978-7-5760-3157-7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明世界的戰爭 本書特色
一部詮釋戰爭之謎的人類通史,《泰晤士報文學副刊》年度書籍。 ●融貫進化心理學、人類學、考古學、歷史社會學、政治科學等知識領域;深析史前世代至21世紀漫長歷史進程中的暴力、沖突、征伐、殺戮。 ●《泰晤士報文學副刊》2006年年度書籍。 ●以色列學者阿扎·加特歷時9年完成本書,是一部詮釋戰爭之謎的人類通史。作者用跨學科、跨地域、跨時空的視野,分析了從史前時代到21世紀的人類戰爭沖突。
文明世界的戰爭 內容簡介
人們為什么會投身于戰爭,是天性使然,還是受到文化的影響?戰爭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處于何種位置?現時代的戰爭是減少了,抑或只是改換了面目?阿扎·加特兼取人類學、進化心理學、社會學、政治科學的研究成果,站在全球視角,試圖捕捉人類文明自早期狩獵—采集者群體到21世紀新安全形勢下的戰爭陰影,尋找上述問題的答案,揭示貫穿人類歷史的“戰爭之謎”。
文明世界的戰爭 目錄
序言:戰爭之謎
致謝
**部分 *初200萬年的戰爭:環境、基因和文化
1引言:“人類的自然狀態”
2和平或好戰:狩獵—采集者戰斗嗎?
3為何爭斗?進化論的觀點
4動機:食與色
5動機:欲望之網
6“原始戰爭”:它是如何進行的?
7結語:進化的自然狀態下的爭斗
第二部分 農業、文明和戰爭
8引言:演變中的文化復雜性
9農業和牧業世界中的部落戰爭
10國家形成過程中的武裝力量
11作為先鋒的歐亞大陸:東方、西方和大草原
12結語:戰爭、利維坦,以及文明的快樂與痛苦
第三部分 現代性:雅努斯的雙面
13引言:財富和權力的爆炸式增長
14槍炮與市場:新歐洲國家和一個全球化世界
15解放的和被縛的普羅米修斯:機器時代的戰爭
16富裕的自由主義民主社會、終極武器與世界
17終章:解開戰爭之謎 / 820
索引
圖片說明
文明世界的戰爭 節選
序言:戰爭之謎 本書為作者的雄心之作,其目的是為與“戰爭之謎”相關的一系列*根本問題尋找答案。人們為何會卷入致命且極具毀壞性的爭斗行為?爭斗究竟是源于人類天性,還是一種晚近的文化發明?人與人為戰的現象是向來就有,還是從農業、國家和文明出現后才開始的?這三者與此后人類歷史上更多的重大突破是如何受到了戰爭的影響,以及如何反過來影響了戰爭?戰爭在什么樣的條件下——姑且假設存在這樣的條件——才能被消滅?它現在已經處于衰落過程中了嗎? 這些問題并非首次提出,但從未有人能給出公認的*終答案,以至于問題本身和就其而作的種種解答都已經變得幾近陳詞濫調。然而事實卻是這些問題很少被拿出來加以嚴格詳細的考察,因為它們往往被認為太“大”太空泛,從而不能成為嚴肅學術研究的主題。戰爭關乎萬事萬物而萬事萬物也關乎戰爭,因此一部詮釋戰爭并探索戰爭與人類總體歷史發展之間關系的書,幾乎就等于一部人類通史和社會綜述。與這一主題相關的東西是如此之多,以至于研究者必須閱讀各個領域的文獻并達到足夠的精通程度。以上這些就是著手寫作本書前所需滿足的先決條件。 在圍繞戰爭這一主題寫作的過程中,本書汲取了很多學科和知識領域中的信息和見解。這些學科和知識領域包括:動物行為學、進化論、進化心理學、人類學、考古學、歷史、歷史社會學,以及政治科學。學科畛域之別往往令每一學科自成一體并對其他學科的方法、視角和知識積累予以無視——如果不是嗤之以鼻的話。每一學科均有其獨特的主題領域、優先選擇的研究方法、一組突出的研究議題,以及——*后但非*不重要的——獨具特色的用詞術語、學科歷史和當下流行的關注焦點,等等。所有這些共同構筑起了一套學科“文化”并為每一學科通過學術訓練加以掌握的“標準研究”設定了準則,定義了什么是好的問題、可接受的答案和[x]得到認可的學術追求。結果就是,和本書中所描述的不同文化、社會和國家一樣,學科從業者往往會感到另一學科的人與自己格格不入,其語言怪異難懂,其學術議程也言之無物。甚至在處理跨學科相關議題時,他們也發現彼此間難以溝通或難以將另一學科研究成果應用于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甚至可以說,在處理跨學科相關議題時尤其容易出現學科間互相懷疑、鄙視甚至冷嘲熱諷的情況——有時是合理的,因為每個學科各有其專長和短處。因此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的學者長期以來被訓練得認為生物學和人類生物學與他們的主題領域基本無關。歷史學家常常震驚于社會科學家對各個時代各個地區特殊性的漫不經心態度以及粗糙的建模手法,反之后者則認為歷史學家執泥于對特定時代和社會的細枝末節進行重構,無力勾畫出任何更廣泛更具普遍性的圖景。 本書采用了更為廣闊的跨學科視角,以期達到整體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原因在于本書并非對現有知識的概述,或簡單的綜合,或一本按部就班的教科書,而是意在寫成一部完整全面的研究性著作。本書借鑒且極大受益于來自多個學科的研究成果,但同時也提出了一些與前人不盡相同的見解,甚至可能在每一點上均與之針鋒相對。俗話說看見樹木不等于看見森林,從一種廣闊的跨學科視角中能夠產生其他情況下容易被忽視的新的重要認識,而這樣的認識對特定領域的專門研究者而言也是有益的。當然,一項研究要想在學術上站得住腳,也不能只有森林沒有樹木;它仍需以現有研究和已知事實為自身堅實基礎。為了保證本書達到*嚴格的標準并對與之相關的各學術共同體產生影響,我事先已將書中討論的一些主題以論文形式發表在多個相關領域的學術期刊上。為了書中仍不可避免會存在的錯訛之處,我在此請求讀者的原諒。
文明世界的戰爭 作者簡介
阿扎·加特(Azar Gat),牛津大學政治學博士,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杰出講席教授,研究領域為軍事史、軍事戰略以及戰爭與和平相關專題,主要著作有:《軍事思想的起源:從啟蒙至克勞塞維茨》(The Origins of Military Thought: From the Enlightenment to Clausewitz,1991)、《軍事思想的發展:19世紀》(The Development of Military Thought: The Nineteenth Century,1992)、《法西斯主義與自由主義的戰爭觀》(Fascist and Liberal Visions of War,1998)、《軍事思想史:從啟蒙至冷戰》(A History of Military Thought: From the Enlightenment to the Cold War,2003)、《國家:政治族裔與民族主義探源》(Nations: The Long History and Deep Roots of Political Ethnicity and Nationalism,2013)等。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經典常談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