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月印萬川:崔如琢指墨藝術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729765
- 條形碼:9787520729765 ; 978-7-5207-2976-5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月印萬川:崔如琢指墨藝術研究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藝術愛好者,大眾范曾弟子邵盈午老師,深度評析國畫大師崔如琢先生的指墨藝術世界,解讀價值千萬的頂級國畫作品的藝術魅力與其中無上的人文意趣; 崔如琢指墨藝術研究之二。
月印萬川:崔如琢指墨藝術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是崔如琢先生指墨藝術研究系列中的第三部,共分為風格篇與書卷篇兩部分。風格篇探究的是崔如琢指墨繪畫藝術創作的美學風格,作者從具體的文本分析入手,對崔先生指墨創作的主導風格及其文本呈現進行了考察,然后又對其創作風格的多樣性及其成因作了論析。書卷篇旨在探究一個真正的藝術家的文化底蘊、藝術觀念、審美取向及綜合修養,并總結出崔如琢的指墨藝術創作風格,是植根于民族、地域、傳統的藝術奇葩,彰顯著古典傳統與人文精神;是凝聚著畫家的生命體驗、真摯情感與卓異的創造力的圓潤果實。
月印萬川:崔如琢指墨藝術研究 目錄
風格篇
一、“風格就是人”
二、雄奇蒼古,渾厚雅正
三、天葩競放,各呈其妍
四、“情致異區,文變殊術”
五、“情性所鑠,陶染所凝”
六、風格本身就是一種升華
書卷篇
一、沈宗騫的“五雅說”
二、“金石氣”與“書卷氣”
三、詩畫互補,聯璧共輝
四、“已探驪珠游八極”
五、“書卷氣”化吾性靈、趣味
六、“更添神智耀千燈”
七、書卷之氣,發用盛大
附錄一:崔如琢藝術年表
附錄二:崔如琢歷年過億元拍賣作品明細
月印萬川:崔如琢指墨藝術研究 節選
二、“金石氣”與“書卷氣” 若從歷史的視角看,所謂“書卷氣”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意涵。 如在魏晉時期,繪畫只是“玄學”的一種藝術表達形式,文人們所追求的是“窮理盡性,事絕言象”“得意忘象”,藉以寄托那不可言說的玄想幽思。及至唐代,佛道合一,而禪宗盛興,文人們不約而同地以禪入畫,所追求的則是一種“無我之境”,而畫面上的“書卷氣”大多體現為格調高古,禪味深遠。逮到宋元,文人們更注重“書卷氣”,注重被文學“化”了的筆情墨趣。應運而生的重題跋、重長款和用印之風盛興,書畫家紛紛自行奏刀,兀自治印,而*能彰顯文人心性幽趣的閑章,多則幾十字,少則一二字,辭意雙勝,皆能曲透心跡,妙傳雅懷。此等功候,看似尋常,卻自有破萬卷的底功在,自有一念所向、皦然絕俗的曠達心性在。當然,對于學富五車的古代才士來說,這種“修養”自屬本然應具,不足為奇?稍诋斀,能達此境者已殊為罕遘。時下不少書畫家(甚至名家),長年驅染煙墨,所走的似乎都是“文人畫”的一路;但“文”的缺失,已殊足令人生慨。僅就題款而言,大多慣作窮款,了無文氣;有時為了彌補畫面上的空白,不得不勉力題寫詩文數行,卻又對“平仄對仗”等基本法式懵然無知,更不擅“隸事運典”,未免貽笑大方。 至若遣詞摛藻,更是自彰其陋,靡言弗華,文格鄙俗,其學殖不足、枵腹空笥,已自襮于外矣。 如所周知,所謂“金石味”是吾國所特有的視覺藝術的美感發現,舉凡鐘鼎彝器、碑碣瓦甓等古文物,以其穿越時空、斑駁陸離的滄桑之美,啟沃著歷代文人對樸茂、殘闕、遒勁、渾厚、古雅、稚拙、沉雄、蒼老之美的偏愛與嗜癖,使“古拙”作為一個重要的審美概念在中國藝術史上占據了一個獨特的地位。對此,王壯為先生論之甚切,他指出: 今日所可見*古之墨跡,為甲骨上朱墨原書未刻者,為長沙出土之帛書,為長沙出土之戰國楚簡,為西北發現之兩漢竹木簡,凡此諸跡,論時代且古于若干金石刻辭;論筆意筆勢,雖皆古而不今,然與習見秦漢六朝金石拓本中之氣息,又復大異其趣。其中較多圓渾,較少方峻;較多自然,較少造作。因念古賢自已古矣,當其援筆為書時,自然有古氣流露,然未必蓄意以為金石氣,有類懸鵠而擬之者也。是則所謂金石氣者,實出自吉金樂石,出自鐘鼎盤盂,出自碑碣摩崖,出自紙墨槌榻。易言之:非直接出于書者之手,實間接出于器物者也。今日之趣,實千年磨蝕致之也。人始為之,天復泐之,人又從而學之,天人之際,出入其實難分矣。
月印萬川:崔如琢指墨藝術研究 作者簡介
邵盈午,徐州師范大學學教授,中國詩學研究所所長。著有《蘇曼殊新論》《塵夢禪心--蘇曼殊畫傳》《南社人物吟評》《柳亞子詩歌新探》《范曾畫傳》《清華四大導師》《編輯卮言》《莊子顯靈記·評注》等十余種作品。
- >
推拿
- >
我與地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唐代進士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