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當代科學事實的爭論研究——以探測引力波實驗為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039580
- 條形碼:9787552039580 ; 978-7-5520-3958-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當代科學事實的爭論研究——以探測引力波實驗為例 內容簡介
當代科學爭論頻發,相較以往,爭論已從圍繞科學方法、科學機制直逼科學事實本身,這在探測引力波實驗中體現得尤為突出。2017年,美國探測引力波實驗團隊LIGO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他們在探測引力波方面的決定性貢獻。然而,在人們為這場科學盛宴歡呼的同時,對探測引力波實驗的質疑也不絕于耳——該實驗在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結果的判定方面都表現出很強的不確定性。 當代科學實驗是如何進行的、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當代科學爭論,是本書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基于此,本書研究沿兩大線索展開:其一,關注科學事實層面,側重于討論探測引力波實驗中所涉及的科學爭論類型、產生原因及爭論解決過程和機制;其二,關注科學價值層面,側重于討論探測引力波實驗所涉及的科學爭論給當代認識論帶來的挑戰。
當代科學事實的爭論研究——以探測引力波實驗為例 目錄
總序: 智能文明時代是哲學問題迸發的時代/成素梅
引言
**章 關于引力波的前世今生
**節 引力波與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
第二節 引力波的特性
第三節 引力波與電磁波的比較
第四節 引力波的可探測性
第二章 由韋伯探測引力波實驗引發的三場爭論
**節 韋伯其人
第二節 韋伯實驗
第三節 物理學界對韋伯實驗的批評
第四節 棒式引力波探測器的“后韋伯”時代
第三章 跨越探測引力波實驗的“韋伯之爭”——對“實驗者的回歸”論題的反思
**節 建構論與實在論之爭
第二節 認識的一元論與多元論之爭
第三節 認識的一元論與多元論爭論的解決——如何理解理性—社會性二分
第四章 圍繞美國探測引力波的LIGO實驗室的爭論
**節 LIGO的由來
第二節 韋伯與LIGO的爭論
第三節 低溫棒實驗組與LIGO之間的爭論
第四節 LIGO的“三駕馬車”之間的沖突
第五章 跨越探測引力波實驗的LIGO之爭——論大科學實驗的不確定性
**節 探測引力波實驗的實驗原理不確定
第二節 探測引力波實驗的實驗設計不確定
第三節 對探測引力波實驗的結果判定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第六章 真信號?假信號?——圍繞GW150914信號可信度的爭論
**節 LIGO歷史上**次探測到引力波信號GW150914
第二節 針對GW150914信號真實性的質疑
第三節 對GW150914信號真實性的檢驗
第四節 針對LIGO探測器靈敏度的質疑
第五節 LIGO要求對GW150914信號保密
第六節 對GW150914信號真實性的爭論提升了LIGO的信任度
附錄
第七章 串聯科學之網——科學信任的建構
**節 信任概念的內涵
第二節 科學哲學上的信任觀
第三節 探測引力波實驗中的信任類型
第八章 科學實驗技能與專長的社會規范性
**節 科學實驗技能的社會規范性
第二節 當代專長哲學的興起和趨勢
第三節 哈里.柯林斯的專長規范理論
結語 跨越科學爭論——走向科學民主
**節科學危機的產生
第二節從科學內部審視科學危機
第三節危機的解決——科學認識民主化
參考文獻
當代科學事實的爭論研究——以探測引力波實驗為例 作者簡介
張帆,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上海市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科技倫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科學技術方法論專業委員會理事、上海市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理事、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青年工作委員會理事。研究方向為科學哲學、社會科學哲學。出版專著1部(獲省部級資助)、譯著3部,在《哲學動態》《自然辯證法研究》《自然辯證法通訊》《科學技術哲學研究》《哲學分析》等權威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1項(良好結項),獲第二屆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青年學術獎”。
- >
二體千字文
- >
史學評論
- >
我與地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經典常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