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水土資源綜合利用規劃及管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3075591
- 條形碼:9787563075591 ; 978-7-5630-7559-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水土資源綜合利用規劃及管理 內容簡介
本書將從水土資源的基本概念出發,明確我國水土資源概況和特征,系統總結當前國內外水土資源計算方法模型。并基于我國基本國情,明確計算方法及節約、保護措施。通過案例分析進行水土資源供需平衡分析,揭示我國水土資源供需缺口,了解其保護、治理新方法,新技術。同時,科學規劃我國水土資源,對受未來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的水土資源進行預測。
水土資源綜合利用規劃及管理 目錄
**章 緒論
1.1 水土資源的概念
1.1.1 水資源
1.1.2 土地資源
1.2 水土資源的特征
1.2.1 水資源的特征
1.2.2 土地資源的特征
1.3 我國水土資源概況
1.3.1 我國水資源特征
1.3.2 土地資源
1.4 水土資源的區別與聯系
1.4.1 我國水土資源特征
1.4.2 區別與聯系
1.5 水土資源智慧化管理
1.5.1 水土資源智慧化管理的必要性
1.5.2 水資源智慧化管理
1.5.3 土地資源智慧化管理
第二章 水土資源計算與供需平衡分析
2.1 水資源量計算
2.1.1 地表水資源
2.1.2 地下水資源
2.1.3 水資源總量
2.1.4 可供水量預測
2.1.5 需水量預測
2.2 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
2.2.1 簡述
2.2.2 水資源分區
2.2.3 水資源供需分析方法
2.2.4 水資源“三次供需平衡”
2.3 土地資源
2.3.1 土地利用分類
2.3.2 土地資源評價
2.3.3 土地資源供給量與需求量
2.4 土地資源供需平衡分析
2.4.1 供需分析的目的
2.4.2 供需分析的原則
第三章 水資源規劃
3.1 概述
3.1.1 宏觀層次水資源規劃
3.1.2 工程層次水資源規劃
3.2 灌溉規劃
3.2.1 灌溉水源和取水方式
3.2.2 輸配水工程和田間工程
3.2.3 灌水方法
3.3 城鎮給水
3.3.1 城鎮用水類型
3.3.2 給水水源及處理
3.3.3 給水管網的規劃
3.3.4 給水管網各管段計算流量和管徑的初步確定
3.4 水力發電
3.4.1 水力發電的原理
3.4.2 水電站的發電量
3.4.3 水電站設計參數選擇
3.5 防洪規劃
3.5.1 洪水災害與防洪
3.5.2 防洪規劃的任務、內容
3.5.3 水庫防洪規劃
第四章 土地整治與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
4.1 土地整治
4.1.1 國外土地整治發展
4.1.2 國內土地整治發展
4.1.3 土地整治的原則與程序
4.2 土地整治內容
4.2.1 農業用地整理
4.2.2 建設用地整理
4.2.3 廢棄用地復墾與未利用地開發
4.3 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
4.3.1 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含義
4.3.2 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對策
第五章 水土資源開發利用及保護新技術
5.1 水資源保護新技術、新材料
5.2 非常規水資源利用與保護
5.2.1 海水和苦咸水淡化技術
5.2.2 污水處理技術
5.2.3 非常規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證措施
5.3 土地資源保護新技術
5.3.1 土壤鹽堿化
5.3.2 土壤污染修復
5.3.3 水土保持措施
第六章 水土資源規劃方案編制
6.1 水資源系統規劃
6.1.1 水資源規劃的類型
6.1.2 水資源規劃的主要目標和原則
6.2 水資源規劃方案編制
6.2.1 水資源規劃編制基本流程
6.2.2 水資源規劃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內容
6.3 土地資源規劃
6.4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6.4.1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目標、原則及內容
6.4.2 土地利用規劃編制程序
6.4.3 土地總體規劃成果
6.5 土地利用專項規劃
6.5.1 土地開發規劃
6.5.2 土地治理規劃
6.5.3 土地整理規劃
第七章 水土資源預測方法
7.1 預測的內容及步驟
7.1.1 水土資源預測的內容
7.1.2 預測的步驟
7.1.3 預測方法分類
7.2 集對分析
7.2.1 集對分析的發展
7.2.2 集對分析的步驟
7.2.3 基于集對分析的預測方法
7.3 時間序列法
7.3.1 移動平滑法
7.3.2 指數平滑法
第八章 水土資源綜合管理與保護
8.1 水資源管理
8.1.1 水資源管理概念
8.1.2 水資源管理的基本內容
8.1.3 水資源管理的基本原則
8.1.4 水資源保護
8.2 可持續水資源管理
8.2.1 我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面臨的問題和關注重點
8.2.2 可持續水資源管理的概念和內容
8.2.3 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戰略措施
8.3 土地資源管理
8.3.1 土地資源管理意義及概念
8.3.2 土地資源管理原則
8.3.3 我國土地管理體制
8.4 土地管理的內容和方法
8.4.1 土地管理內容
8.4.2 土地資源管理的方法
第九章 智慧水利及水資源管理
9.1 智慧水利
9.1.1 數字水利到智慧水利
9.1.2 智慧水利應用
9.1.3 關鍵技術與發展前景
9.2 智慧水務
9.2.1 智慧水務簡介
9.2.2 智慧水務的建設
9.3 智慧水資源管理
9.3.1 智慧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
9.3.2 水資源規劃智能決策支持系統
第十章 土地資源智慧化保護、利用及管理
10.1 智慧國土
10.1.1 智慧國土的概念與意義
10.1.2 智慧國土的內容與特征
10.1.3 智慧國土建設中的問題及分析
10.1.4 智慧國土建設下的土地資源管理措施
10.2 智慧農田
10.2.1 從基本農田到智慧農
1.1 水土資源的概念
1.1.1 水資源
1.1.2 土地資源
1.2 水土資源的特征
1.2.1 水資源的特征
1.2.2 土地資源的特征
1.3 我國水土資源概況
1.3.1 我國水資源特征
1.3.2 土地資源
1.4 水土資源的區別與聯系
1.4.1 我國水土資源特征
1.4.2 區別與聯系
1.5 水土資源智慧化管理
1.5.1 水土資源智慧化管理的必要性
1.5.2 水資源智慧化管理
1.5.3 土地資源智慧化管理
第二章 水土資源計算與供需平衡分析
2.1 水資源量計算
2.1.1 地表水資源
2.1.2 地下水資源
2.1.3 水資源總量
2.1.4 可供水量預測
2.1.5 需水量預測
2.2 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
2.2.1 簡述
2.2.2 水資源分區
2.2.3 水資源供需分析方法
2.2.4 水資源“三次供需平衡”
2.3 土地資源
2.3.1 土地利用分類
2.3.2 土地資源評價
2.3.3 土地資源供給量與需求量
2.4 土地資源供需平衡分析
2.4.1 供需分析的目的
2.4.2 供需分析的原則
第三章 水資源規劃
3.1 概述
3.1.1 宏觀層次水資源規劃
3.1.2 工程層次水資源規劃
3.2 灌溉規劃
3.2.1 灌溉水源和取水方式
3.2.2 輸配水工程和田間工程
3.2.3 灌水方法
3.3 城鎮給水
3.3.1 城鎮用水類型
3.3.2 給水水源及處理
3.3.3 給水管網的規劃
3.3.4 給水管網各管段計算流量和管徑的初步確定
3.4 水力發電
3.4.1 水力發電的原理
3.4.2 水電站的發電量
3.4.3 水電站設計參數選擇
3.5 防洪規劃
3.5.1 洪水災害與防洪
3.5.2 防洪規劃的任務、內容
3.5.3 水庫防洪規劃
第四章 土地整治與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
4.1 土地整治
4.1.1 國外土地整治發展
4.1.2 國內土地整治發展
4.1.3 土地整治的原則與程序
4.2 土地整治內容
4.2.1 農業用地整理
4.2.2 建設用地整理
4.2.3 廢棄用地復墾與未利用地開發
4.3 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
4.3.1 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含義
4.3.2 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對策
第五章 水土資源開發利用及保護新技術
5.1 水資源保護新技術、新材料
5.2 非常規水資源利用與保護
5.2.1 海水和苦咸水淡化技術
5.2.2 污水處理技術
5.2.3 非常規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證措施
5.3 土地資源保護新技術
5.3.1 土壤鹽堿化
5.3.2 土壤污染修復
5.3.3 水土保持措施
第六章 水土資源規劃方案編制
6.1 水資源系統規劃
6.1.1 水資源規劃的類型
6.1.2 水資源規劃的主要目標和原則
6.2 水資源規劃方案編制
6.2.1 水資源規劃編制基本流程
6.2.2 水資源規劃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內容
6.3 土地資源規劃
6.4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6.4.1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目標、原則及內容
6.4.2 土地利用規劃編制程序
6.4.3 土地總體規劃成果
6.5 土地利用專項規劃
6.5.1 土地開發規劃
6.5.2 土地治理規劃
6.5.3 土地整理規劃
第七章 水土資源預測方法
7.1 預測的內容及步驟
7.1.1 水土資源預測的內容
7.1.2 預測的步驟
7.1.3 預測方法分類
7.2 集對分析
7.2.1 集對分析的發展
7.2.2 集對分析的步驟
7.2.3 基于集對分析的預測方法
7.3 時間序列法
7.3.1 移動平滑法
7.3.2 指數平滑法
第八章 水土資源綜合管理與保護
8.1 水資源管理
8.1.1 水資源管理概念
8.1.2 水資源管理的基本內容
8.1.3 水資源管理的基本原則
8.1.4 水資源保護
8.2 可持續水資源管理
8.2.1 我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面臨的問題和關注重點
8.2.2 可持續水資源管理的概念和內容
8.2.3 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戰略措施
8.3 土地資源管理
8.3.1 土地資源管理意義及概念
8.3.2 土地資源管理原則
8.3.3 我國土地管理體制
8.4 土地管理的內容和方法
8.4.1 土地管理內容
8.4.2 土地資源管理的方法
第九章 智慧水利及水資源管理
9.1 智慧水利
9.1.1 數字水利到智慧水利
9.1.2 智慧水利應用
9.1.3 關鍵技術與發展前景
9.2 智慧水務
9.2.1 智慧水務簡介
9.2.2 智慧水務的建設
9.3 智慧水資源管理
9.3.1 智慧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
9.3.2 水資源規劃智能決策支持系統
第十章 土地資源智慧化保護、利用及管理
10.1 智慧國土
10.1.1 智慧國土的概念與意義
10.1.2 智慧國土的內容與特征
10.1.3 智慧國土建設中的問題及分析
10.1.4 智慧國土建設下的土地資源管理措施
10.2 智慧農田
10.2.1 從基本農田到智慧農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經典常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唐代進士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隨園食單
- >
我與地壇
- >
莉莉和章魚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