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植物學實驗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449221
- 條形碼:9787030449221 ; 978-7-03-044922-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植物學實驗 內容簡介
《植物學實驗》由基本實驗技能、基礎實驗、綜合和研究性實驗,以及附錄4 部分組成。前兩部分為學習植物學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基礎實驗。第三部分是將近年來植物學研究中廣泛應用的新技術、新方法設計成實驗,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完成,內容涵蓋了植物分子生物學、細胞學、結構與發育、系統進化等研究領域常用的實驗技術,以培養學生參加植物科學研究的基本素質,以及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每個實驗由背景知識、實驗目的和要求、實驗用品、實驗內容和方法、課堂作業、思考題等部分內容構成。為了更好掌握相關實驗技術和實驗內容,大部分實驗配有插圖,書后的附錄中列出常用試劑、染色劑及緩沖液的配方,供讀者查閱。
植物學實驗 目錄
前言
**部分 基本實驗技能 1
實驗一 光學顯微鏡的使用及維護 3
實驗二 臨時裝片及染色 7
實驗三 徒手切片法 9
實驗四 顯微測量技術 11
實驗五 整體透明制片法 13
實驗六 組織離析制片技術 15
實驗七 冰凍切片技術 17
實驗八 石蠟切片技術 19
實驗九 被子植物花圖式與花程式 23
實驗十 植物分類檢索表的編制與使用 25
第二部分 基礎實驗 29
實驗十一 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及后含物 31
實驗十二 植物的組織——分生組織 36
實驗十三 植物的組織——成熟組織 40
實驗十四 藻類植物 45
實驗十五 菌類植物和地衣植物 51
實驗十六 苔蘚植物 57
實驗十七 蕨類植物 62
實驗十八 裸子植物 66
實驗十九 根的形態結構與發育 71
實驗二十 莖的形態和初生結構 77
實驗二十一 莖的次生結構 81
實驗二十二 葉的形態和結構 84
實驗二十三 花的形態結構 90
實驗二十四 花藥和子房的結構 93
實驗二十五 種子和果實結構與發育 96
第三部分 綜合和研究性實驗 101
實驗二十六 植物細胞器的熒光標記及觀察 103
實驗二十七 植物營養器官的趨同適應及趨異適應觀察 106
實驗二十八 植物細胞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 112
實驗二十九 植物染色體核型分析 115
實驗三十 植物細胞程序性死亡的TUNEL檢測 119
實驗三十一 植物細胞微絲骨架的活體觀察 122
實驗三十二 花粉活力與柱頭可授性檢測 124
實驗三十三 花粉體外萌發及花粉管生長的觀察 126
實驗三十四 人工傳粉實驗 129
實驗三十五 植物花粉管向胚珠的定向生長 131
實驗三十六 人工誘導針葉樹創傷樹脂道的形成 134
實驗三十七 校園植物觀察與識別 137
實驗三十八 校園植物物候期的觀測與記錄 139
實驗三十九 植物總DNA的提取 143
實驗四十 植物總RNA的提取 146
實驗四十一 PCR擴增技術 150
實驗四十二 植物分子標記及應用 155
實驗四十三 植物遺傳多樣性檢測 171
實驗四十四 植物基因組測序原理與應用 174
實驗四十五 植物分子系統進化樹的構建 182
主要參考文獻 187
附錄 189
附錄一 染色原理 191
附錄二 常用試劑的配制和使用 193
附錄三 常用緩沖液的配制 198
植物學實驗 節選
**部分 基本實驗技能 實驗一 光學顯微鏡的使用及維護 實驗二 臨時裝片及染色 實驗三 徒手切片法 實驗四 顯微測量技術 實驗五 整體透明制片法 實驗六 組織離析制片技術 實驗七 冰凍切片技術 實驗八 石蠟切片技術 實驗九 被子植物花圖式與花程式 實驗十 植物分類檢索表的編制與使用 實驗一 光學顯微鏡的使用及維護 植物細胞的直徑一般為10~50μm,肉眼無法觀察,因此,必須借助各種顯微鏡來觀察,其中光學顯微鏡是以人眼可以觀察到的可見光(包括紫外線)作為光源進行觀察的儀器,是生物科學研究和教學過程中*重要和*常用的工具之一。光學顯微鏡利用光學成像原理把被觀察的物體放大幾百倍甚至千倍,從而使人們能夠對微小的生物或者生物體的組織和細胞進行觀察。從事生命科學的學習和研究,就必須了解光學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性能,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 一、光學顯微鏡的構造 光學顯微鏡種類繁多,結構也繁簡各異,但其基本結構主要包括機械部分和光學部分(圖1-1)。 圖1-1 光學顯微鏡 (一)機械部分 光學顯微鏡機械部分主要有鏡座、鏡臂、鏡筒、物鏡轉換器、載物臺、標本移動器、粗調焦輪、細調焦輪及亮度調節旋鈕等(圖1-1)。 1. 鏡座 鏡座是顯微鏡的基座,用以支持鏡體平衡,其上裝有反光鏡或照明光源。 2. 鏡柱 鏡柱是鏡座上面直立的短柱,連接、支持鏡臂及以上的部分。 3. 鏡臂 鏡臂彎曲如臂,上接鏡筒、下接鏡柱,支持載物臺、聚光器和調焦裝置。是取放顯微鏡時手握的部位。直筒顯微鏡鏡臂和鏡柱連接處有活動關節,可使顯微鏡在一定范圍內后傾,一般不超過30°。 4. 鏡筒 鏡筒一般長160~4250px。其上端放置目鏡,下端與物鏡轉換器相連。雙筒斜式的鏡筒,兩鏡筒距離可以根據兩眼距離及視力來調節。 5. 物鏡轉換器 物鏡轉換器是固著在鏡筒下端的圓盤,其上裝有不同倍數的物鏡。可以左右自由轉動,便于更換物鏡。 6. 載物臺 載物臺是放置切片的平臺,中央有一個通光孔,旁邊裝有固定玻片的壓片夾或標本移動器。有的顯微鏡載物臺下裝有聚光器。 7. 調焦裝置 鏡臂兩側有粗、細調焦輪各一對,旋轉時可使鏡筒上升或下降,以便得到清晰物像,即調焦。大的一對是粗調,每旋轉一周可使鏡筒升降10mm,用于在低倍物鏡下觀察;小的一對是細調,每旋轉一周可使鏡筒升降0.1mm,用于在高倍物鏡下觀察。使用時,必須先用低倍鏡,后用高倍鏡。 (二)光學部分 光學顯微鏡光學部分主要有物鏡、目鏡、聚光器和光源(或反光鏡)等(圖1-1)。 1. 物鏡 它是顯微鏡中*重要的光學部件,安裝在物鏡轉換器上,決定了顯微鏡的質量、分辨率和放大倍數。常見的物鏡有低倍鏡(4×、10×)、高倍鏡(20×、40×、100×),使用低倍鏡和高倍鏡時,物鏡與玻片標本之間的介質是空氣;而100×物鏡稱為油鏡頭,使用油鏡頭時,物鏡與標本之間的介質為香柏油(液體石蠟亦可)。物鏡上表面的標記數字表示該物鏡的各項參數。 2. 目鏡 目鏡位于鏡筒的上方,不同的顯微鏡有單目鏡與雙目鏡的差別,目鏡的功能是使物鏡形成的實像進一步放大,在人眼的明視距離上成一虛像,使之便于觀察。目鏡放大倍數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為總放大倍數,但目鏡的放大作用不是提高顯微鏡分辨率的決定因素。目鏡內可安裝一段頭發作“指針”,也可安裝測微尺。 3. 聚光器 聚光器安裝在載物臺的下方,可彌補光源亮度的不足,適當改變從光源射來光線的性質,將從光源照射過來的光線聚集在被檢標本上,以增強照明。聚光器由透鏡組和孔徑光闌(光圈)組成,可以通過調節孔徑光闌的開口大小來改變視野中物體的明暗和反差。也可以通過聚光器升降螺旋升降聚光器來改變標本的照明度,改變視野的范圍。 4. 光源 光學顯微鏡的光源位于鏡座內,通常由照明燈泡、折光系統和一枚聚光器組成,常用高亮度的鹵素燈泡,鏡座右側具有亮度調節旋鈕調節光線強弱。老式光學顯微鏡則采用反光鏡作為取光設備,反光鏡一面為平面鏡,另一面為凹面鏡,鏡體可以在其弧弓支架上自由翻轉以調整位置,使光線射向聚光器。 二、光學顯微鏡的使用與維護 1. 取放 拿取顯微鏡時,右手握住鏡臂,左手平托鏡座。將顯微鏡放置于實驗臺距邊緣750px 處,身體的左前方,騰出右側位置進行觀察記錄或繪圖。 2. 對光 打開內置光源的開關,先用低倍物鏡,將光圈開到*大位置,用左眼或雙眼觀察目鏡。調節好光源的亮度,使視野內的光線明亮、均勻又不刺眼。 3. 目鏡觀察 觀察時要睜開雙眼,用左眼觀察顯微鏡目鏡視野中的像。如果是雙筒顯微鏡,則應睜開雙眼觀察。 4. 低倍鏡使用 將玻片標本放置在載物臺上固定好,使觀察材料一面正對著通光孔中心。轉動粗調焦輪下降物鏡至距玻片5mm處,接著用左眼(或雙眼)注視鏡筒,再慢慢用粗調焦輪上升物鏡,直到看見清晰的物像為止。 5. 高倍鏡使用 由于高倍鏡視野范圍更小,因此使用前應在低倍鏡下選好欲觀察的目標,并將其移至視野中央,然后轉高倍鏡至工作位置。高倍鏡下視野變暗且物像不清晰時,可調節光亮度和細調焦輪。由于高倍鏡使用時與玻片之間距離很近,操作時要特別小心,以防鏡頭碰擊玻片。 6. 油鏡使用 在高倍鏡下將要觀察的樣品移至視野中央,上升鏡筒約37.5px,然后轉油鏡至工作位置。在蓋玻片要觀察的位置上滴1滴香柏油,慢慢下降鏡筒,使之與油滴接觸,然后慢慢調節細調焦輪,上升鏡筒到物像清晰。因油鏡工作距離非常小(約為0.2mm),所以這步操作要特別小心,防止鏡頭壓碎玻片。 7. 調換玻片 觀察時如需調換玻片,要將高倍鏡換成低倍鏡,取下原玻片,換上新玻片,重新從低倍鏡開始觀察。 8. 使用后整理 觀察完畢后,上升鏡筒,取下玻片,將物鏡轉離通光孔呈非工作狀態,放上擦鏡布,按原樣收好顯微鏡。 9. 使用注意事項 ①顯微鏡是精密儀器,使用時一定嚴格遵守操作規則,不許隨意拆修。②隨時保持顯微鏡清潔。觀察臨時裝片時,要將蓋玻片四周溢出的水或其他液體用吸水紙吸干凈,以免污染鏡頭。已被污染的鏡頭要用鏡頭紙擦拭。③觀察時,坐姿要端正,雙目同時張開,切勿睜一眼、閉一眼或用手遮擋一只眼。④觀察玻片時,一定要按先低倍物鏡、后高倍物鏡順序使用。細調焦輪是在觀察到物像而不夠清晰時使用,切忌沿同一方向不停地轉動細調焦輪。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史學評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山海經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