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邂逅文苑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467470
- 條形碼:9787519467470 ; 978-7-5194-6747-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邂逅文苑 本書特色
本書是由一篇篇文章形成的書稿,文章的作者在平凡中用筆記錄人生的點點滴滴,他們并不是專業的寫手或作家,他們熱愛書寫,用真心、真情、真意的文字表達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禮贊。書中的作者他們是一群可敬的文字書寫者、文學愛好者,勇于追夢者,故在文稿的編輯中保留了作者淳樸的文風,沒有刻意追求語言的精練和華麗。
邂逅文苑 內容簡介
本書由感人至深的親情故事、難以忘懷的人生經歷、念茲在茲的山河游歷、獨一無二的風土人情、誠懇真摯的祖國禮贊等內容組成,簡單的文字在作者的遣詞造句中,真摯的情感躍然于紙上。
邂逅文苑 目錄
額頭上的傷疤
今生不能錯過你
家譜
惠惠作品
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修好碼頭船自來
電視劇《人世間》觀后感
王美玲作品
一樹一天堂
甘為書奴
十七歲那年,我破繭成蝶
榮俊通作品
木蘭傳奇
王達品作品
乘火車
她為農家少年系上紅領巾
恩師岳科長
曹麗敏作品
煙大附中賦
青玉案·孺子牛
歲月隨想
一個美麗的約定
張卉婕作品
明月心
青蓮
李有義作品
我的好友曹慶華
寫給二哥的*后一封信
趙為孝作品
“深情五十年”獻詞
虞美人·秋思
荀根作品
春耕
流逝的端午時光
呂彥坤作品
婚姻致辭
病中有感
馮丙玉作品
勞動的開端
母親的心愿
電話的故事
家鄉的土戲臺
黃陳作品
追夢
卜算子·念秋
如夢令·窗外
云開霧散
李耐春作品
滿江紅·慶百年華誕
七律·清明之革命烈士陵園
李瑞作品
煙花江畔
讓書香凈化靈魂
劉建昌作品
祖國禮贊
世紀中國
韓傳芝作品
修身正心
真誠要做到“慎其獨”
我想推薦一本書
井源崔駿作品
念
未來的世界
謝天任作品
錯愛
何必勉強
鼻音
為你喝彩
王楠作品
情書
關于你
劉崑嶺作品
小品三折
發現母親的愛
曲建波作品
老二奶
桃花紅
任天翔作品
古今人物對話——李白篇
古今人物對話——辛棄疾篇
王晉平作品
特殊緣分
三晤曇花
踏雪
王玉亮作品
五月槐花香外溢
綠色的記憶
閑游煙墩山
嚴慧勇作品
急性腎炎
大水
重訪海臺
—剪梅
括蒼山的高度
周鳳霞作品
夕陽紅之旅
我的游輪之旅
陳超作品
遙遠的邊關
班長,你在他鄉還好嗎
陳廣琦作品
記憶的發現
睡覺
走起
李長青作品
綠了
寄情星海湖
鳴翠湖一瞥
額濟納看胡楊
漓江山水
珠海的夜晚
珠海的秋光
從盼到盼
不能“隨便”
魏忠建作品
知道我在等你嗎
你是姜武嗎
鏗鏘三人行
劍蘭花開
鯉魚躍龍門
不能忘卻的記憶
李平林作品
文字工作者也要弘揚工匠精神
文字是一劑良藥
史佩可作品
我的導航系統
太空里的梨
帖祥賓作品
除夕寄語
老所感悟
我們都是有故事的人
真善美
楊桂林作品
黃果樹瀑布
圓明園觀荷
游紫竹院
紅葉頌
青龍湖之詠
杭州西湖頌
楊加富作品
棚床夜語
一個尋找“紅褂子”的老人
板房秋思
小木椅里的故事
我是什么
姚水葉作品
無聲世界
黑麻石
我的小河
思鄉
善良的印記
年味
李佳慶作品
折翼的天使
似
開始時
愛
王坤作品
老屋已死
曾家山險
森林秋
山雪
王陽純凌作品
遵義會議會址
寫給李白的信
為自己點贊
濕地公園
游文堅作品
感嘆京秋
西湖,承載歷史之美
后記
邂逅文苑 節選
額頭上的傷疤 一、村小學 1972年秋,我在村小學上一年級。我們村子在陜南商洛山區的一個半山腰上,大家都叫它郭家溝,其實我們鄭氏才是大家族。我們村一共住著37戶人家,學生全部來自本村,小學一到三年級在村小學同一個學堂上課,四、五年級時再轉升到大隊小學。 在村里,我們鄭姓是大戶,祖上經歷六代,原是一家人,付姓有五戶,另外兩家是新戶,四個姓氏均有聯姻。 老師是我們鄭家的一個堂哥,小名叫老虎。聽說老虎的爹很厲害,一心供養兒子上學,把老虎讀到小學畢業,把他弟弟供到中學畢業,是名副其實的文化人,兩個人各自在村小學和大隊小學當老師。 村小學在村子的*西頭,與村委會相連。村委會是村民學習、開大會的地方,房子兼做村里的保管和庫房。臺階下是一個比較大的場地,平時是小學的操場,麥收時節就成了打麥場。 學生由同一個老師教,在同一間教室,同一班級上課。一年級學習漢語拼音,學習“毛主席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高年級齊聲朗誦的《小馬過河》。那時,我腦海中浮現出漲水的河以及小馬、老馬的身影,和風輕盈,秋色迷人,我把自己想象成小馬,高年級同學是老馬,小馬跟著老馬學。 二、上山下鄉 知識青年響應毛主席號召上山下鄉,入住村里,幫扶修建大寨梯田。知識分子有兩人來自大山外,上面選派,都叫工作組,兩個人分別任正、副組長。一起來的知識青年有很多,來自我們縣不同的鄉,我表姐就是其中之一。 每天早晨上學與上工同步,廣播一響,社員上工、學生上學。廣播播放的內容固定不變,早新聞首先是歌曲《東方紅》,接著播報新聞,*后是京劇《紅燈記》:“臨行喝媽一碗酒…”唱完歌,大家起身上工。學生只在上午上課,下午幫家里千家務,挑水、喂牛、打柴、拔豬草,有時候,跟著老師參加集體勞動。 村主任領著大家學習、開會、干農活,是大家*信任的人,也是村里*權威、*能協調矛盾的人,村里的事全由他張羅,駐村工作組的事都要事先與村主任商量。每天喇叭響完,村主任便扯著嗓子喊“上工了”,并點著狗娃、水娃、長命、栓子、榜柱等小名,帶頭上工;到了地頭,村主任**個帶頭開鐮動鋤,并吆喝“開工了”:工間歇息,村主任拉長聲音喊“歌火①了”,找個好一點的地方一起歌火;看看天色,看看活計,看看人力,估摸于得差不多了,村主任穩穩地喊道“放工了”。大家*高興聽“放工了”三個字,女人急著回家做飯、洗衣服、帶孩子,男人們急著干自己家的私活——磨面、打柴、挑水、種自留地。 工作組的兩個領導,在村里吃派飯,跟村里每家每戶都熟悉。白天上工,晚上開會。 小學生課余活動多,不僅要學習文化,還要學工、學農、學軍,學植樹造林,參與大人們的大會戰。村里召開社員大會,經常請村里的老黨員憶苦思甜,知識青年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我們學生也有這樣的政治課,叫“老黨員講故事”,接受再教育,做又紅又專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 三、八月十五吃月餅 八月十五到了,小孩們盼著過節,因為節日才有好吃的。我娘烙了月餅,蘸著色素在小饃饃上印出植物花,我們叫花饃娃,敬祖先,敬月亮,上完供桌,娘給我們一人分三個。我舍不得吃,將分給自已的花饃娃藏起來。哪兒*安全,姐姐妹妹找不著呢?藏到灶臺的大筒子鍋后。 第二天早晨,廣播響完了,同學高聲喊叫我的名字,說“上學了”!學校人多熱鬧,充滿誘惑,令人神往,背著書包,聞著書香,聽著歌聲、讀書聲,巴不得天天上學去。我一邊答應,一邊讓同學等著我,一溜小跑,沖到灶臺,找我的好吃的。不巧,被柴樹枝子絆倒,額頭磕在灶門的樹墩子棱上,一下子見了骨頭,血流不止。 我娘聽見了我的哭聲,趕緊救治,抹點鍋底灰,說是能止血,止住血,讓傷疤自己長好。小男孩,摔一跤,長得高,不磕不碰長不大。 四、集體勞動 學生要兼學別樣,學工學農。國慶節后的一天,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在學校的試驗田種苞谷,大同學挖窩子,小同學丈量株距行距找位置。我聽老師的話,依葫蘆畫瓢,見樣學樣,動作麻利,用兩個交叉的小棍子量距離。一個又高又大的女同學,一不小心,一鋤打在了我的額頭上,頓時血肉模糊,皮開肉綻。我疼痛難忍,不知有多嚴重,厲聲啼哭壯膽。同學說,是給集體勞動,不能說疼,我止住哭,學習英雄人物,輕傷不下火線。 山上山下,一聲喊叫,便有人應。叫來我娘,帶著我去看先生。娘背著我出大山走了十里地,醫生給我傷口塞了藥棉,止住血,用紗布包扎好,我便跟著娘回了家。娘說:“疼不?”我說:“不疼。”娘說:“背你走?”我說:“自己能走,別讓娘累著。”我心里想,集體勞動是光榮的,集體勞動不能喊疼。路上,我給娘講,老師讓我們學習英雄劉胡蘭,這點疼算得了什么。 那一年年底,評“三好學生”。評選結果下來了,剛開始沒有我。我娘去找老師,說:“老虎,你不公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回憶愛瑪儂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隨園食單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史學評論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