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最新真考題庫模擬考場及詳解·二級MSOffice高級應用
-
>
決戰行測5000題(言語理解與表達)
-
>
軟件性能測試.分析與調優實踐之路
-
>
第一行代碼Android
-
>
JAVA持續交付
-
>
EXCEL最強教科書(完全版)(全彩印刷)
-
>
深度學習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程(Windows10+Office2019高等師范院校一流專業計算機系列教材)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33283
- 條形碼:9787030733283 ; 978-7-03-073328-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程(Windows10+Office2019高等師范院校一流專業計算機系列教材) 內容簡介
本書按照教育部《高等學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編寫,并結合師范類大學教育的特點,添加了旨在提高學生師范技能的內容。本書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系統知識、Windows 10的功能與使用、文字處理軟件Word 2019、表格處理軟件Excel 2019、演示文稿制作軟件PowerPoint 2019、Internet基礎及應用等。全書涵蓋教育部考試中心指定的《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考試大綱(2022年版)》中一級MS Office及其高級應用的基本內容。 本書可作為普通高校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公共課教材,也可作為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Office的培訓教材。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程(Windows10+Office2019高等師范院校一流專業計算機系列教材) 目錄
第1章 計算機基礎知識 1
1.1 計算機概述 1
1.1.1 計算機的發展歷史 1
1.1.2 計算機的分類 3
1.1.3 計算機的發展趨勢 4
1.2 信息科學與信息技術 5
1.3 信息的表示及存儲 6
1.3.1 信息存儲單位 6
1.3.2 計數制 7
1.3.3 二進制數的運算 11
1.3.4 數值數據的表示 12
1.3.5 非數值數據的表示 15
第2章 計算機系統概述 18
2.1 計算機的基本組成與工作原理 18
2.1.1 計算機的基本組成 18
2.1.2 計算機的工作原理 19
2.2 計算機硬件系統 19
2.2.1 主板 20
2.2.2 中央處理器 21
2.2.3 存儲器 21
2.2.4 輸入輸出設備 24
2.2.5 總線 26
2.2.6 機箱 27
2.2.7 其他設備 27
2.2.8 摩爾定律與計算機性能指標 28
2.3 計算機軟件系統 28
2.3.1 系統軟件 28
2.3.2 應用軟件 31
2.4 計算機系統安全 31
2.4.1 計算機病毒 31
2.4.2 黑客 33
第3章 Windows 10操作系統 34
3.1 操作系統的簡介 34
3.1.1 操作系統的概念 34
3.1.2 操作系統的功能 34
3.1.3 操作系統的分類 35
3.1.4 Windows 10的發展及其特征 36
3.2 桌面操作 37
3.2.1 系統啟動與退出 37
3.2.2 圖標 38
3.2.3 任務欄 39
3.2.4 “開始”菜單 42
3.2.5 控制面板 43
3.2.6 通知區 45
3.2.7 輸入法 46
3.2.8 網絡設置 49
3.2.9 桌面外觀設置 51
3.3 窗口操作 51
3.3.1 啟動程序 51
3.3.2 窗口的操作 52
3.3.3 菜單操作 56
3.3.4 快速工具欄操作 58
3.3.5 對話框操作 58
3.3.6 幫助和支持 59
3.4 文件操作 60
3.4.1 文件資源管理器 60
3.4.2 文件和文件夾 61
3.4.3 文件(夾)的選定 62
3.4.4 文件(夾)的建立、刪除和更名 62
3.4.5 文件(夾)的復制和移動 63
3.4.6 文件(夾)的查找 64
3.4.7 文件(夾)的查看與排列 64
3.4.8 文件(夾)的高級設置 66
3.4.9 文件(夾)屬性 66
3.4.10 文件的打印 67
3.4.11 回收站 67
3.5 實用工具 68
3.5.1 記事本 68
3.5.2 寫字板 68
3.5.3 畫圖 69
3.5.4 計算器 69
3.5.5 錄音機 69
3.5.6 Microsoft Media Player 70
3.5.7 系統管理工具 70
3.5.8 剪貼板 72
3.5.9 任務管理器 72
第4章 文字處理軟件Word 2019 74
4.1 Word 2019簡介 74
4.1.1 Word 2019界面概述 74
4.1.2 Word 2019的文件格式 78
4.1.3 Word 2019的新特性 78
4.2 Word 2019的基本操作 79
4.2.1 文檔的創建 79
4.2.2 文檔的打開 80
4.2.3 文檔的保存 81
4.2.4 文檔的關閉 83
4.3 文本操作 83
4.3.1 在文檔中添加文本 83
4.3.2 文檔內容編輯 85
4.3.3 文本框的使用 88
4.3.4 查找與替換 88
4.3.5 撤銷和恢復 90
4.3.6 檢查文檔中的拼寫和語法 90
4.3.7 打印文檔 91
4.4 版面設計 92
4.4.1 設置文本格式 92
4.4.2 設置段落格式 95
4.4.3 中文版式 101
4.4.4 添加文檔封面 102
4.4.5 文檔目錄 103
4.4.6 添加引用內容 106
4.5 圖文混排 109
4.5.1 插入藝術字 109
4.5.2 插入圖片與剪貼畫 111
4.5.3 去除圖片背景 117
4.5.4 SmartArt圖形的使用 118
4.5.5 繪制圖形 119
4.5.6 表格的使用 121
4.5.7 插入公式 131
4.6 樣式管理 132
4.6.1 樣式的概念和類型 132
4.6.2 利用樣式設置文本格式 133
4.6.3 自定義樣式 133
4.6.4 刪除自定義樣式 133
4.7 Word版式設置 134
4.7.1 設置頁邊距 134
4.7.2 設置紙張大小和方向 136
4.7.3 文檔格式 136
4.7.4 文檔分頁、分節與分欄 141
4.8 文檔的審閱 145
4.8.1 審閱與修訂文檔 145
4.8.2 比較文檔 146
4.8.3 刪除文檔的個人信息 147
4.8.4 將文檔標記為*終狀態 147
4.8.5 使用文檔部件 148
4.8.6 共享文檔 148
第5章 表格處理軟件Excel 2019 150
5.1 Excel 2019簡介 150
5.1.1 Excel 2019界面概述 150
5.1.2 Excel 2019的文件格式 153
5.2 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本操作 154
5.2.1 工作簿的基本操作 154
5.2.2 工作表的基本操作 159
5.3 數據的輸入與編輯 168
5.3.1 單元格的基本操作 168
5.3.2 數據的輸入 171
5.3.3 數據的編輯 175
5.4 工作表的編輯 177
5.4.1 表格的行與列 177
5.4.2 數據格式設置 178
5.4.3 表格外觀設置 181
5.5 公式和函數的使用 185
5.5.1 公式的基本概念 185
5.5.2 運算符 185
5.5.3 公式的輸入與編輯 186
5.5.4 單元格地址表示 186
5.5.5 公式的復制與填充 187
5.5.6 公式審核 187
5.5.7 函數 191
5.5.8 名稱 195
5.6 圖表的使用 198
5.6.1 認識圖表 198
5.6.2 圖表的創建與編輯 199
5.6.3 迷你圖 205
5.6.4 圖表的打印 208
5.7 數據分析和處理 209
5.7.1 排序 209
5.7.2 篩選 210
5.7.3 分類匯總 212
5.7.4 數據透視表 213
5.7.5 數據的有效性 217
5.8 數據的共享與協作 218
5.8.1 共享工作簿 218
5.8.2 修訂工作簿 219
5.8.3 添加批注 219
第6章 演示文稿制作軟件PowerPoint 2019 221
6.1 PowerPoint 2019簡介 221
6.1.1 演示文稿概述 221
6.1.2 演示文稿的視圖 221
6.1.3 創建演示文稿 224
6.1.4 保存演示文稿 225
6.1.5 退出演示文稿 225
6.2 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 225
6.2.1 插入幻燈片 225
6.2.2 選擇、移動幻燈片 226
6.2.3 復制、粘貼幻燈片 227
6.2.4 刪除幻燈片 227
6.2.5 占位符的使用 228
6.3 幻燈片的基本制作 228
6.3.1 應用主題 228
6.3.2 版式及其應用 231
6.3.3 創建幻燈片母版 233
6.3.4 背景設置 237
6.4 幻燈片文本編輯 238
6.4.1 在幻燈片中輸入文本 238
6.4.2 為幻燈片添加備注 239
6.4.3 設置文字效果和文字方向 240
6.4.4 為文本添加項目符號和編號 240
6.4.5 添加頁眉和頁腳 241
6.4.6 添加日期和時間 243
6.5 圖文混排 243
6.5.1 插入和編輯圖片 243
6.5.2 藝術字的使用 245
6.5.3 插入聯機圖片 245
6.5.4 屏幕截圖 246
6.5.5 繪制和編輯形狀 248
6.5.6 SmartArt圖形的使用 251
6.5.7 插入表格 252
6.5.8 插入圖表 255
6.6 添加媒體文件 256
6.6.1 插入音頻 256
6.6.2 插入視頻 258
6.7 使用動畫 259
6.7.1 自定義動畫 259
6.7.2 切換效果 261
6.7.3 制作交互式幻燈片 262
6.8 超鏈接 264
6.9 演示文稿的放映、打包和打印 265
6.9.1 放映演示文稿 265
6.9.2 打包演示文稿 268
6.9.3 打印演示文稿 270
第7章 Internet基礎及應用 272
7.1 計算機網絡基礎 272
7.1.1 計算機網絡的定義 272
7.1.2 計算機網絡的功能 272
7.1.3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274
7.1.4 計算機網絡的組成 276
7.2 Internet基礎 280
7.2.1 Internet簡介 280
7.2.2 TCP/IP協議 281
7.2.3 IP地址 281
7.2.4 域名系統 283
7.2.5 接入Internet 284
7.3 Internet應用 286
7.3.1 萬維網 286
7.3.2 電子郵件 292
7.3.3 遠程登錄 294
7.3.4 物聯網 295
7.4 計算機網絡安全概述 296
7.4.1 計算機網絡安全定義 296
7.4.2 網絡安全防范措施 297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程(Windows10+Office2019高等師范院校一流專業計算機系列教材) 節選
第1章計算機基礎知識 1.1 計算機概述 計算機是一種能自動、高速、精確地進行信息處理的電子設備,自1946年計算機誕生以來,它的發展極其迅速,得到了廣泛應用,它使人們傳統的工作、學習、生活甚至思維方式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在人類發展史中,計算機的發明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它既是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又大大地促進了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的發展。 1.1.1 計算機的發展歷史 計算機從誕生以來,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應用上都得到了非常迅速的發展。根據其采用的電子器件的不同,可將計算機的發展劃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代計算機(1946~1957年) 1946年,世界上公認的**臺電子數字計算機在美國費城的賓夕法尼亞大學研制成功,取名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標志著人類從此進入電子計算機時代。 ENIAC長30.48m,寬6m,占地170m2,擁有30個操作臺,重達30t,耗電量150kW,造價48萬美元,如圖1-1所示。它使用了18 000個電子管,每秒可執行5 000次加法或400次乘法運算,計算速度是手工計算的20萬倍。雖然這是一臺耗資巨大、功能不完善的、笨重的龐然大物,但它的出現卻是科學技術發展史上的偉大創造,使人類社會從此進入電子計算機時代。 圖1-1 **臺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 2.第二代計算機(1957~1964年) 晶體管和磁芯存儲器促使了第二代計算機的產生。圖1-2展示的是我國1965年發明的**臺晶體管計算機DJS-5機。采用晶體管作為邏輯元件的第二代計算機體積較小、功耗低、性能更穩定,計算速度已從每秒幾千次提高到了幾十萬次。此外,這一時期還出現了更高級的計算機語言,代替了二進制機器碼,使得計算機編程更容易。 3.第三代計算機(1964~1971年) 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人類發明了集成電路,采用集成電路作為主要電子元器件是第三代計算機的標志。集成電路的使用,使得計算機變得更小、功耗更低且速度更快,如圖1-3所示。同時,計算機語言也進入了“面向人類”的語言階段,被人們稱為“高級語言”;操作系統逐步成熟成為第三代計算機的顯著特點。 4.第四代計算機(1971年至今) 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出現了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圖1-4所展示的第四代計算機是我國的“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第四代計算機采用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作為主要的電子器件,體積和價格不斷下降,同時功能和可靠性不斷增強。 從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許多國家的科研工作者開始研制第五代智能計算機。第五代智能計算機應具有學習和掌握知識的機制,并且能模擬人的感覺、行為和思維等,但至今還沒有根本性的突破。 1.1.2 計算機的分類 計算機的種類很多,可以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下面分別從信息的形式及處理方式、計算機的用途、規模幾個方面進行分類。 1)按信息的形式及處理方式分類 (1)數字計算機:處理的是二進制數字信號,其特點是解題精度高,便于信息存儲,是通用性很強的計算工具。數字計算機適于實現科學計算、信息處理、實時控制和人工智能等應用。通常所說的電子計算機指的就是數字計算機。 (2)模擬計算機:用電壓的大小來表示數的,即通過電的物理變化過程來進行數值計算,其優點是速度快,適于求解高階的微分方程,故在模擬計算和控制系統中應用較多。雖然模擬計算機運算速度快,但其運算精度低、通用性差、信息存儲困難,這種計算機主要用于求解數學方程或自動控制模擬系統的連續變化過程。 (3)數字模擬混合計算機:綜合了數字計算機和模擬計算機的優點,所以既可以處理數字信號,也可以處理模擬信號,既能高速運算,又便于信息存儲,但這種計算機設計困難,造價昂貴。 2)按計算機的用途分類 (1)專用計算機:面向某個特定應用領域設計的,具有效率高、速度快、價格低等優點,同時存在適應性差的缺點,如銀行系統的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等。 (2)通用計算機:人們通常所說的計算機指的就是通用計算機,其功能多、配置全、用途廣、通用性強,可在各種行業、各種工作環境下使用。 3)按計算機的規模分類 計算機按規模的不同,可分為嵌入式計算機、微型計算機、工作站、小型計算機、大型計算機和超級計算機六類,如圖1-5所示。它們的差異存在于簡易性、體積、功耗、性能、存儲容量、指令系統和價格等方面。一般來說,嵌入式計算機結構簡單、體積小(只作為系統的一個部件)、功能簡單、運算速度較低、存儲容量小、指令系統簡單、價格低。超級計算機的結構復雜、體積大、功能強大、運算速度高、存儲容量大、指令系統豐富、價格昂貴。介于嵌入式計算機與超級計算機之間的微型計算機、工作站、小型計算機和大型計算機,它們的結構規模依次增大,性能依次增強。 (1)嵌入式計算機:在很多應用中,計算機只作為一個部件,成為其他設備的一部分,如作為機器人的大腦或者作為家用電器的控制部件,這種計算機稱為嵌入式計算機。它成本低、用途廣,其結構通常是面向特定應用,為特定應用專門開發設計的。 (2)微型計算機:用于滿足單個用戶的信息處理需要的計算機,通常也稱為PC(個人計算機)、微機。微型計算機以其設計先進(率先采用高性能微處理器)、軟件豐富、功能齊全、價格便宜等優勢而擁有較多的用戶,大大推動了計算機的普及應用。個人計算機無須連接其他計算機的處理機、磁盤、打印機等共享資源,可獨立工作。 (3)工作站:一種以個人計算機和分布式網絡計算為基礎的,主要面向專業的應用領域,具備強大的數據運算與圖形圖像處理能力,為滿足工程設計、動畫制作、科學研究、軟件開發、金融管理、信息服務及模擬仿真等專業領域需求而設計開發的高性能計算機。常見的工作站有計算機輔助設計工作站、辦公自動化工作站、圖像處理工作站等。 (4)小型計算機:體積小、結構簡單、可靠性高、設計試制周期短、成本較低,便于及時采用先進工藝,不需要經長期培訓即可維護和使用,這些特點使小型計算機的應用范圍更加廣泛,如大型儀器的數據采集和分析、大學和研究所的科學計算、工業自動控制及企業管理等,也用作大型、巨型計算機系統的輔助機。 (5)大型計算機:包括國內常說的大、中型機,其特點是大型、通用,具有很高的運算速度和很強的管理能力。大型計算機的輸入輸出能力、非數值計算能力,以及穩定性、安全性都是微型計算機望塵莫及的,主要用于大型銀行、大型公司、規模較大的高校和科研院所。 (6)超級計算機:也稱巨型機,在所有計算機類型中具有所占面積*大、價格*貴,功能*強、浮點運算速度*快等特征。目前,巨型機多用于戰略武器(如核武器和反導彈武器)的設計、空間技術、石油勘探、中長期大范圍天氣預報以及社會模擬等領域。巨型機研制水平、生產能力及其應用程度,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實力與科技水平的重要標志。 我國在巨型機上取得了許多傲人的成績。2022年5月,國際TOP500組織公布了*新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我國共有173臺超級計算機進入排行榜,占全球34.6%,上榜總數排名**。 1.1.3 計算機的發展趨勢 從**臺計算機產生至今的半個多世紀里,計算機應用得到不斷拓展,計算機類型不斷分化,計算機也朝著微型化、巨型化、網絡化、多媒體化和智能化等不同方向發展。 1)微型化 微型化指計算機的體積微型化。當前微型計算機的標志是運算部件和控制部件集成在一起,今后會逐步發展為存儲器、通道處理機、高速運算部件、圖形卡、聲卡的集成,并進一步將系統的軟件固化,以達到整個微型機系統的集成。 2)巨型化 巨型化即計算機功能巨型化,是指計算機具有高速運算、大存儲容量等強大的功能,其運算能力一般在每秒百億次以上,內存容量在幾百兆字節以上。計算機巨型化發展集中體現了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推動了計算機系統結構、硬件和軟件理論與技術,計算數學以及計算機應用等多個科學分支的發展。 由于硅芯片技術越來越接近其物理極限,所以超級計算機發展的另一個趨勢是采用全新的元件和技術,使計算機的體系結構與技術都產生一次量與質的飛躍。新型的量子計算機、光子計算機、分子計算機和納米計算機,在21世紀將會走進我們的生活,遍布各個領域。 3)網絡化 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技術發展中崛起的又一個重要分支,是現代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結合的產物。計算機網絡將不同地理位置上具有獨立功能的不同計算機通過通信設備和傳輸介質互連起來,在通信軟件的支持下,實現網絡中的計算機之間共享資源、交換信息、協同工作。計算機網絡的發展水平已成為衡量國家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標,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進入20世紀90年代之后,計算機網絡已經廣泛應用于政府、學校、企業、科研、家庭等領域,越來越多的人接觸并了解到計算機網絡的概念。 4)多媒體化 多媒體化是指計算機具有全數字式、全動態、全屏幕播放、編輯和創作多媒體信息的功能,具備控制和傳輸多媒體電子郵件、電視會議等多種功能。計算機的多媒體化使計算機由辦公室、實驗室中的專用品變為信息社會的普通工具,廣泛地應用于工業生產管理、學校教育、公共信息咨詢、商業廣告、軍事指揮與訓練,甚至家庭生活與娛樂等領域。 5)智能化 智能化指計算機的處理能力智能化,就是讓計算機來模擬人的感覺、行為、思維過程的機理,使計算機具備“視覺”“聽覺”“語言”“行為”“思維”“學習”“證明”等能力,這也是第五代計算機要實現的目標。智能化的發展將使各種知識庫及人工智能技術得到進一步普及,人們將用自然語言和機器對話。計算機將從以數值計算為主過渡到以知識推理為主,從而使計算機進入知識處理階段。 未來計算機將是微電子技術、光學技術、超導技術和電子仿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20世紀90年代中期,**臺超高速光子數字計算機研制成功,其運算速度比電子計算機快1000倍。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超導計算機、神經網絡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等全新的計算機也會誕生,計算機將會發展到一個更高、更先進的水平。 1.2 信息科學與信息技術 信息科學是以信息為主要研究對象,以信息的運動規律和應用方法為主要研究內容,以計算機相關技術為主要研究工具,以擴展人類的信息功能為主要目標的一門新興綜合性學科。信息科學是由信息論、控制論、計算機科學、仿生學、系統工程與人工智能等學科互相滲透、互相結合而形成的。 在信息科學中,常見的3個基本概念簡介如下。 1)信息 世界充滿信息(information),信息的內容千差萬別,有的是能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的客觀事物,如物體形狀的大小、人體的胖瘦、花卉的顏色等;有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的事物和概念,如天氣的冷暖、價格的高低、味道的酸甜等。一般來說,信息是客觀事物狀態和特征的反映,是關于事物運動狀態和規律的表征,也是關于事物運動的知識。日常生活中,符號、信號或消息所包含的信息可以幫助人類消除對客觀事物認識的不確定性。 在計算機中,數據是信息的載體,數據均以二進制編碼形式(0和1組成的字符串)表示。信息和數據是兩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區別的概念。數據是信息的表示形式,而信息是數據所表達的含義。例如,100km是一項數據,但這一數據除了數字上的意義外,并不表示任何內容,而汽車已走了100km是對數據的解釋,這就是信息。 2)信息系統 信息系統是一個由人、計算機及外圍設備等組成的,能進行信息收集、傳送、存儲、維護和使用的系統,管理信息系統、決策支持系統、銀行信息系統等都屬于這個范疇。 3)信息技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虎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推拿
- >
朝聞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