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森林歸途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7865739
- 條形碼:9787537865739 ; 978-7-5378-6573-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森林歸途 本書特色
作家傅菲長期是當下*重要的散文家之一,其生態(tài)散文深刻影響當代自然文學,同時深受中學生熱捧,也受到主流媒體的認可。《森林歸途》是作者近幾年走入深山、體味自然的又一生態(tài)文學力作。20余篇文章從不同角度,書寫了森林樹木在不同時間的氣質與美學特征。更為重要的是,作者始終將“人”的精神氣脈融入植物當中。在文本中,形如流水的文字注入了音樂、繪畫、詩歌、雕刻等諸多表現(xiàn)元素,帶給閱讀者一種隱隱的感動與觸動。更深一層,作者不吝筆墨著力描寫了森林古樸之美、端莊之美、寧靜之美、氣息之美、自由之美、靈動之美,而終極關懷的依然是人。人類只有順從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森林歸途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散文集,全書收錄的20篇文章分為四輯:樹木慰藉、嘉木安魂、以樹為名、森林風度。這些文章均以樹木森林、山野草木為書寫對象,以詩性的語言和充沛的情感,呈現(xiàn)了森林樹木的迭代成長,讓我們重新認識自然,感受萬物的尊嚴與生命價值。詩性的語言和充沛的情感,呈現(xiàn)了樹木叢林中純凈高遠的天籟之美。同時,通過梳理人與樹木的關系,構建出人與自然的倫理,并藉此讓我們認識到生命的走向與意義。
森林歸途 目錄
隱匿者?? ?? / 003
仙山嶺?? ?? / 013
月照深山?? ?? / 023
深澗?? ?? / 029
樹冠之上是海?? ?? / 038
空谷?? ?? / 044
晨湖?? ?? / 052
下午的森林?? ?? / 058
樹海慰藉·002·
南方鐵杉?? ?? / 069
漆?? ?? / 077
鳥抒溱湖?? ?? / 085
馬者的夜晚?? ?? / 093
沙子壩?? ?? / 098
樹上的樹?? ?? / 103
酸橙?? ?? / 109
嘉木安魂?? ?? / 115
棗樹的血脈?? ?? / 123
白雪紅梅?? ?? / 130
溪野枇杷?? ?? / 137
桑樹林?? ?? / 143
桂花落?? ?? / 149
油桐樹下?? ?? / 155
夜雨桃花?? ?? / 161
誰知松的苦?? ?? / 167
以樹之名·004·
嘉絨峽谷?? ?? / 175
森林的風度?? ?? / 187
荒木寂然腐熟?? ?? / 197
烏鴉河谷?? ?? / 203
針葉林?? ?? / 211
去豆葉坪?? ?? / 218
冬日林中?? ?? / 226
森林的面容?? ?? / 234
附:從鄉(xiāng)村自然書寫到自然文學創(chuàng)作
——傅菲生態(tài)文學創(chuàng)作進路研究?? ?? 王俊暐 / 241
跋:美學·氣脈·精神?? ?? / 273
森林歸途 節(jié)選
嘉木安魂 敞開式的山,峰巒像一頂頂斗笠。山坡緩緩而下,如一道道 梯級的瀑布。陽光從坡頂流瀉下來,有向日葵的光澤度。杉林墨 綠似海,蒼鷹在盤旋。杉林,在靜默的群山之中,成為天空的倒影。 在南方,沒有比杉樹更龐大的種植了。在菜地邊,在荒坡上, 在墳地,在延綿的山梁,鄉(xiāng)人都會種上杉樹。我在浦城山區(qū),認 識一個種樹人,六十多歲,整個春季天天背一個背簍種杉樹。有 一次,我散步至浦溪邊一個山坳,他正在種樹。山坳有一大塊長 滿了芭茅的荒地,十余年前是菜地,因無人耕種,成了荒地。打獵的人常來這里,設下陷阱,捕捉黃鼬和兔子,也捕捉山雞。我 也認識這個打獵人,晚上騎一輛破摩托車,背著獵槍,后座拖一 個麻袋。麻袋里裝著捕捉器。獵人戴一個大礦燈,一個人在野嶺 出沒。種樹人用一個木桶,把黃泥泡上水,手搓揉黃泥,泥濃稠 成漿。他把杉樹苗的根須裹上泥漿種下去。我不懂,問:“為什 么要裹泥漿呢?”答:“這叫滾漿。根須滾了漿,成活率會大大 提高。”種樹人黑瘦,穿褪色的藍衫,他說:種樹好,愛種樹的 人不作惡。他姓季,種了半輩子的樹。種的也都是杉樹。秋冬季, 他燒荒,把芭茅根挖上來,挖樹洞,到了春季種。 杉木直條,木質較硬,紋理俊雅,哪一個鄉(xiāng)人會不喜歡呢, 有誰離開得了呢?我們做八仙桌,做木床,蓋房子,箍木桶,杉 木都是上好的木料。我父親做房子的時候,預備木料花了十幾年 的時間。杉木來自分水關的高山,腰板粗,樹身長達二十幾米。 我去過分水關,坐一個小時的拖拉機,爬三個小時的山到了林 場。林場只有三間瓦房,住著兩個護林員。那是一個原始森林, 松樹、杉樹、荷樹,聳入云天。父親提一個大板斧伐木。木是杉 木,抬頭望望樹梢,一縷婆娑的眼光射下來。板斧昨夜就磨光 了,刃口閃閃,白色的精光和斧腦深沉的漆黑色,讓人感到一棵 樹的分量如一座山。咚,咚,咚,板斧吃進樹的下身。樹輕輕抖 一下身子,落下樹葉上的昆蟲和枯葉。板斧像砍在棉花里一樣。 斧聲沉悶,單調。山間卻有了回聲,嘟、嘟、嘟,每一聲都悠 揚,震動山谷。木片從斧口落下來,白白的,一片一片。父親揮 動著手臂,斧頭高高地揚起重重地落下。父親緊緊地抿嘴唇,肩 胛骨隆起來,張開,收縮,臉上的汗珠爆出來,衣裳濕透。砍了 十幾斧,父親便氣喘吁吁,叉開雙腳坐在地上抽一支煙。“砍一 棵老杉木,像生死搏斗,用盡了全身之力。”父親說。砍一棵杉 木,差不多要砍二百多斧。斧口沿圈砍,看到樹心了,樹晃動得 厲害。樹心發(fā)出呀呀呀的聲音,那是木質在斷裂。父親用一根長 棕繩,綁在樹身上,斜拉。樹慢慢倒下,*后,嘩的一聲,轟然 而倒。父親用大砍刀,剔樹枝。一個勞力一天砍不了五根老杉 木。砍下的杉木拖到林場,用毛筆在樹上寫上伐木人的名字,存 放半年,扛回家。 廳堂兩側有穿梁,杉木橫擱在穿梁上。杉木濕度大,重,架 上四米高的穿梁,是難事。請來幫工,樹身的頭尾,用棕繩綁死, 三個人站在閣樓上,拉棕繩,兩個人站在木樓梯上,一個肩扛一 個手托,把木頭送上去。一根老杉木陰干,至少五年。穿梁上擱 了八十多根老杉木,廳堂都陰暗了。燕子也不來筑巢。燕巢在橫 梁上,燕子找不到。之前,燕子每年來,斜斜地飛進大門,嘰嘰 地叫,懸趴在巢口。 進了我家廳堂的客人,看見那么多老杉木,便覺得我父親日 子過得殷實,問:“叔,什么時候蓋房子啊?你蓋房子,我可要 來喝一杯喜酒的啊!” 我父親笑瞇瞇,說:快了,就這一兩年的事, 地基早有了,木頭也有了,動手做,只是選日子的事。 日子選了十幾年,也沒選好——哪有錢呢?寅吃卯糧,一張 嘴巴都顧不上。到了有錢蓋房子的時候,村里已無人蓋泥夯墻木 結構的房子了。父親便再也無力蓋房。 那時老杉木值錢,村里有以偷木頭為生的人。偷木頭的人, 年輕有大力氣,能跑能餓能吃能熬夜。他們去馱嶺塢偷。馱嶺塢 離村里有十五里山路,翻一座山下去,過一條四季激流的溪澗, 再翻山。山陡峭嶙峋,如刀削。卻有百年老杉木。馱嶺塢往東五 華里,是童山。我外婆家便在童山。外婆故去,安葬在馱嶺塢對 面的山腰上。將軍(抬棺人)是八個的,四個人一組,輪流抬。 外婆安葬,請了十六個將軍,走了兩個時辰,才送上山。偷木頭 的人,三人結伴,待天黑了,晃著三節(jié)手電筒,出發(fā)了。一人扛 一根木頭回家,已是天亮。一根木頭可以賣十幾塊錢。馱嶺塢有 云豹、熊。豹、熊不常現(xiàn)身,常現(xiàn)身的是豺。豺也叫亞洲野犬, 是群居動物,兇狠。追著人跑,跑不了十分鐘,人便落入豺口。 村里有很多關于豺的趣聞,說豺悄悄跟在人后,趁人不注意,把 人撂倒,從肛門口把腸扯出來吃,十分恐怖。豺吃過人,不僅僅 是吃腸,而是尸骨不剩。偷木頭的人,并沒有誰被豺、熊吃了, 而是被蛇咬,毒發(fā)身亡,或者摔下懸崖粉身碎骨。馱嶺塢有護林員, 卻不去抓偷木頭的人,天黑風高,不會上山,即使上山,也怕人 身不測。但他有獵狗,三五只,晚上放出去,扛木頭的人聽到獵 狗的叫聲,魂飛魄散,扔下木頭就跑。不熟悉路的,或心慌失足的, 摔下懸崖。熬一夜,人餓得受不了,便吃自帶的食物。食物是燜 紅薯,藏在褡褳里。 有一個偷木頭的人,不怕獵狗。他經(jīng)常去林場玩,去一次, 帶些肉和谷酒去,和護林員成了酒友。林場只有一戶人家。獵狗 認氣味。女人也認氣味。護林員的老婆三十來歲,善廚藝,也善酒。 偷木頭的人去了幾次,和護林員老婆好上了。去一次,兩人便灌 一次護林員的酒,醉了便死睡,睡得不省人事
森林歸途 作者簡介
傅菲,江西上饒人,專注于鄉(xiāng)村和自然領域的散文寫作,出版散文集《元燈長歌》《我們憂傷的身體》《深山已晚》等20余部,曾獲三毛散文獎、百花文學獎、儲吉旺文學獎、江西省文學藝術獎等,及多家刊物年度獎。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煙與鏡
- >
月亮虎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史學評論
- >
巴金-再思錄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