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課本中的古詩詞(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320396
- 條形碼:9787547320396 ; 978-7-5473-2039-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課本中的古詩詞(下)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學生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中國詩詞大會”嘉賓、古典文學專家酈波,深度解讀中小學九年全部必考古詩詞。 根據中小學語文考綱和課程標準設置專題板塊。 取材課本,合理延伸,夯實基礎、適度拔高。 緊密結合教材,精準面向考試,充分助力教學,九年語文古典詩詞一本通。
課本中的古詩詞(下) 內容簡介
《課本中的古詩詞(下)》以教育部公布的語文課本中的古詩詞為鑒賞對象,收錄中學6-9年級語文課本中的107首古詩,通過“美 麗詩詞”“思維拓展”“知識鏈接”等板塊,從詩歌、詩人、時代、文化等不同角度對詩詞歌賦予以全面而立體的解讀。本書作者本書作 者酈波是中國古典文學學者,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節目主講人之一,曾參與《中國成語大會》 《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多個文化類節目,因風趣、博雅的形象而備受學生群體的喜愛。本書力求還原古詩詞的 情感特征,依其義存其心,知其義不泥古,激活古典智慧,補益現代社會文化和精神元素,對小學生以及詩詞愛好者有拓展視野、 陶冶情操、培養審美的作用。
課本中的古詩詞(下) 目錄
下
第 1 講 觀滄海[三國]曹操 1
第 2 講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李白 6
第 3 講 次北固山下[唐]王灣 12
第 4 講 天凈沙??秋思[元]馬致遠 17
第 5 講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22
第 6 講 江南逢李龜年[唐]杜甫 27
第 7 講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唐]岑參 32
第 8 講 夜上受降城聞笛[唐]李益 36
第 9 講 秋詞(其一)[唐]劉禹錫 42
第10講 夜雨寄北[唐]李商隱 46
第11講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宋]陸游 51
第12講 潼關 [清]譚嗣同 56
第13講 木蘭詩 北朝民歌 60
第14講 竹里館[唐]王維 67
第15講 春夜洛城聞笛[唐]李白 73
第16講 逢入京使[唐]岑參 78
第17講 晚春[唐]韓愈 83
第18講 登幽州臺歌[唐]陳子昂 89
第19講 望岳[唐]杜甫 94
第20講 登飛來峰[宋]王安石 99
第21講 游山西村[宋]陸游 105
第22講 己亥雜詩(其五)[清]龔自珍 110
第23講 泊秦淮[唐]杜牧 116
第24講 賈生[唐]李商隱 122
第25講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宋]楊萬里 128
第26講 約客[宋]趙師秀 133
第27講 野望[唐]王績 138
第28講 黃鶴樓[唐]崔顥 143
第29講 使至塞上[唐]王維 148
第30講 渡荊門送別[唐]李白 153
第31講 錢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159
第32講 庭中有奇樹 古詩十九首 164
第33講 龜雖壽[三國]曹操 169
第34講 贈從弟(其二)[漢]劉楨 174
第35講 梁甫行[三國]曹植 181
第36講 飲酒(其五)[晉]陶淵明 185
第37講 春望[唐]杜甫 190
第38講 雁門太守行[唐]李賀 195
第39講 赤壁[唐]杜牧 200
第40講 漁家傲[宋]李清照 205
第41講 浣溪沙[宋]晏殊 210
第42講 采桑子[宋]歐陽修 215
第43講 相見歡[宋]朱敦儒 220
第44講 如夢令[宋]李清照 225
第45講 關雎《詩經??周南》 229
第46講 蒹葭《詩經??秦風》 234
第47講 式微《詩經??邶風》 239
第48講 子衿《詩經??鄭風》 244
第49講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248
第50講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唐]孟浩然 254
第51講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唐]杜甫 260
第52講 石壕吏[唐]杜甫 266
第53講 賣炭翁[唐]白居易 269
第54講 題破山寺后禪院[唐]常建 275
第55講 送友人[唐]李白 279
第56講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宋]蘇軾 284
第57講 卜算子??詠梅[宋]陸游 288
第58講 行路難(其一)[唐]李白 293
第59講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唐]劉禹錫 298
第60講 水調歌頭[宋]蘇軾 304
第61講 月夜憶舍弟[唐]杜甫 310
第62講 長沙過賈誼宅[唐]劉長卿 316
第63講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唐]韓愈 321
第64講 商山早行 [唐]溫庭筠 328
第65講 咸陽城東樓[唐]許渾 333
第66講 無題[唐]李商隱 338
第67講 行香子[宋]秦觀 344
第68講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宋]辛棄疾 347
第69講 漁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352
第70講 江城子??密州出獵[宋]蘇軾 355
第71講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宋]辛棄疾 362
第72講 滿江紅[清]秋瑾 369
第73講 定風波[宋]蘇軾 376
第74講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宋]陳與義 381
第75講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宋]辛棄疾 386
第76講 浣溪沙[清]納蘭性德 390
第77講 十五從軍征 漢樂府 394
第78講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唐]岑參 400
第79講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宋]辛棄疾 407
第80講 過零丁洋[宋]文天祥 412
第81講 山坡羊??潼關懷古[元]張養浩 418
第82講 南安軍[宋]文天祥 424
第83講 別云間[明]夏完淳 429
第84講 山坡羊??驪山懷古[元]張養浩 434
第85講 朝天子??詠喇叭[明]王磐 438
課本中的古詩詞(下) 節選
出版前言 教育部統一組織新編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 材,于 2017 年 9 月 1 日起在全國逐步投入使用。其中,語文 教材不僅所選古詩文數量有所增加,還增設了專題欄目,安排了成語典故和楹聯、諺語、格言等傳統文化內容。這些古詩詞、成語典故與格言雋語,不僅是同學們應該掌握的傳統文化知識, 更具有陶冶情操、涵養氣質、啟發心智的重要作用。根據對目前在用的統編版一到九年級語文教材的不完全統計,各板塊收錄的古詩詞有 193 首,成語典故有 283 條;在“綜 合性學習”和“日積月累”等板塊集中收錄的格言雋語有 131 條, 而課文中實際引用以及課后練習提到的格言總數則更多。值得指出的是,這些古詩詞、成語典故以及格言雋語,是 語文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系統講解這些古詩詞、成語典故以及格言雋語的相關知識,不僅對同學們吃透教材有所幫助,對于全面提升語文綜合素養更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為此,我們組織編寫了這套小叢書,旨在幫助同學們全面了解課本里的古詩詞、成語典故以及格言雋語,從人文積淀方面提升古文閱讀 與理解的能力,掌握提高語文素養的方法;從人文情懷方面培養以人為本的意識,學會尊重、維護人的尊嚴和價值,懂得如何表達對人的生存、發展和幸福的關切;從審美情趣方面提高 發現、感知、欣賞、評價美的意識和基本能力,培養健康的審美價值取向,學習文學藝術表達的方法,使心靈得到凈化,精神得到升華,*終形成健全的人格。 書中條目均以目前在用的統編版一到九年級語文教材為依據。叢書不僅對古詩詞、成語典故以及格言雋語做了有趣味、有深度的講解,還通過“思維拓展”“對比閱讀”“拓展訓練”“知識鏈接”等板塊對學習內容作了補充,對于新教材中首次大量出現的格言雋語,則提供了較為全面的學習資料。 關于叢書的編寫體例,有如下兩點說明。 **,書中條目并未對古詩詞、成語典故以及格言雋語一一標注年級、學期。這樣做基于兩點考慮,一是教材尚在不斷調整之中,一些內容出現的位置可能會發生變化;二是語文學習與數理化等學科的學習有所不同,分級并不是那么嚴格——語文學習的終極目的其實在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不同年級的閱讀文本并沒有那么明確的界限。同學們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閱讀任何年級的文本,對同一個文本也可以反復閱讀,常讀常新,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 第二,如前所述,統編教材還在完善的過程之中,目前書 中所選條目依據的是現行教材,本叢書出版后,依然會根據教 材修訂情況,及時對條目進行相應的調整,并請作者在修訂時 補充完善。 示 兒 [宋]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u 美麗詩詞 陸游是南宋時期著名的愛國詩人,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中愛國思想的熏陶。他為官后堅決主張抗金,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的信念始終不渝。《示兒》寫于陸游臨終之前,是凝聚陸游畢生心事、洋溢著熾熱愛國情懷的絕筆。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我本就知道當我死后,人間的一切都與我無關了,唯一悲傷痛心的是,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詩的前兩句突出了一個“悲”字,詩人知道離開人世后便萬事皆空,無牽無掛,但唯有一事無法忘懷——“不見九州同”。詩人臨終前悲愴的不是個人生死,而是不甘、遺憾、悲哀沒能看見祖國統一。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當朝廷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失地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了把這喜訊告訴你們的父親。詩的后兩句由悲憤轉為激昂,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并未絕望。詩人以熱切期盼的語氣表 達了渴望收復失地的信念,并將祖國統一的希望寄托于子孫后代,充分體現了愛國之情。 數年前,陸游曾在《太息》詩中嘆息“死前恨不見中原”,直到臨終之際,他仍抱有“北定中原”的堅定信念。陸游從小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受祖父陸佃、父親陸宰影響甚大,在思想、品德、文化等方面均奠定了較好的基礎。陸游有著一種濃郁的家族文化認同感,希望子孫能將家學文化精神傳承并發揚光大。 u 對比閱讀 陸游一生創作豐富,《劍南詩稿》中存詩九千余首,其中示兒教子詩數量頗多,成為中華古典詩歌教子類題材中*亮麗的一道風景。在陸游的教子詩中,*為感人的應屬課本所選的這首《示兒》。 除了教育子女愛國、報國之外,陸游還在教子詩中對他們的為學、做人、處世等進行了全方位的教導。比如,他的《冬夜讀書示子聿》就是從為學角度展開,強調了實踐對做學問的重要性: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陸游的示兒詩原本是寫給自己的兒孫看的,但它們所反映出來的思想內容對同時代的青年人,甚而對今天的我們也都有著積極的影響和教育作用。 u 知識鏈接 宋代不僅是學校教育大發展的時代,也是家庭教育的興盛時期,很多文人、學者、政治家、思想家都紛紛通過家誡、家范、誡子詩等多種形式進行家庭教育。 勤儉是一個民族、國家生存發展的重要基礎。千百年來,中國古代先賢認為節儉不僅關系一家興衰,更影響一國存亡。比如,在談到勤儉時,政治家司馬光在《訓儉示康》中便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可以說,中國傳統家訓在清代達到了鼎盛,對勤儉之論亦頗多,比如,散文家魏禧在《日錄里言》中說:“凡不能儉于己者,必妄取于人。”又如,教育家李毓秀在《弟子規》中說:“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而理學家朱柏廬的《治家格言》更是膾炙人口。除了前面提到的“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他還說:“勤與儉,治生之道也。不勤,則寡入;不儉,則妄費。”朱柏廬所寫的家訓不僅在古代家喻戶曉,對現代文明也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課本中的古詩詞(下) 作者簡介
酈波,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中國詩詞大會”嘉賓、古典文學專家,曾參與“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多個文化類節目,因風趣、博雅的形象而備受學生群體的喜愛,著有《唐詩簡史》《詩酒趁年華》《五百年來王陽明》等多部暢銷作品。
- >
姑媽的寶刀
- >
山海經
- >
自卑與超越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虎
- >
經典常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