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戰爭的女兒(“名獎作品·互文”第二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339192
- 條形碼:9787521339192 ; 978-7-5213-3919-2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戰爭的女兒(“名獎作品·互文”第二輯) 本書特色
·“名獎作品·互文”系列,大獎認可×經典作家,深入刻畫社會百態與人性善惡,時尚設計×動人故事,字里行間盡顯人間悲歡。 ·布克獎得主、澳大利亞國寶作家托馬斯·肯尼利繼《辛德勒名單》后又一震撼人心之作,為一戰無名救護者譜寫的史詩大作,細致刻畫深重災難下的人性掙扎與善意救贖,向善良無畏的醫者致敬! ·挖掘堅韌勇敢的女性力量,再現大歷史背后普通女性的困境、抉擇與勇氣,重新解構女性、親情與家庭的多層意義。 ·一道必須正視的歷史傷痕,一曲堅不可摧的人性頌歌,以冷峻視角直面歷史傷痛,用溫柔筆觸抒寫人性閃光。 ·《紐約時報》編輯之選,《華爾街日報》、《衛報》、《科克斯書評》、美國國家公共電臺評論推薦,《旁觀者》周刊年度圖書。
戰爭的女兒(“名獎作品·互文”第二輯) 內容簡介
懷著為母親執行安樂死的愧疚,杜倫斯護士姐妹逃離家鄉,投身一戰前線,與槍炮、病菌和毒氣爭奪生命。可惜,惡劣的醫療條件讓護士們屢屢失敗,愚蠢的軍事計劃叫她們險些喪命,對女性的羞辱和侵犯又令她們備受打擊。不過,這并未讓她們退卻,因為“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 所幸,在戰火和硝煙中,破裂的姐妹之情重新彌合,兩人得以互為依靠,可是,死亡的威脅依舊高懸在所有人頭頂。在炮火的掩護下,致命的西班牙流感悄然來襲,醫護人員接連倒下,姐妹倆也相繼感染。在病痛與幻覺中,飽受宮頸癌折磨的母親降臨在病床前,用悲憫的目光看護著她的女兒們……
戰爭的女兒(“名獎作品·互文”第二輯) 目錄
**卷 / 001
謀殺杜倫斯太太 / 002
志愿服務 / 012
阿基米德號(一) / 026
綠洲 / 036
阿基米德號(二) / 067
交朋友 / 100
重操舊業 / 110
姐妹對話 / 127
黑船 / 134
阿基米德號的沉沒 / 140
痛苦的利姆諾斯島 / 169
小島上的暴行 / 191
迷茫歸途 / 237
重返澳大利亞 / 258
利姆諾斯島的尾聲 / 266
第二卷 / 273
罕見的金字塔 / 274
西線見聞 / 288
回歸 / 298
四海為家 / 304
以利亞之車降臨 / 313
賽馬場和城堡 / 330
班克坦的人們 / 343
急救站 / 356
在一切瘋狂的頂峰 / 368
春天及其愚行 / 389
頑固護士長的夏天 / 403
這反常的日子里 / 424
不息之惡 / 433
傷亡“辦事處” / 460
重大的實驗 / 470
逃兵 / 482
失去的男人 / 495
人們談論的那場熱病 / 514
姐妹之間 / 538
1918—1922 / 542
戰爭的女兒(“名獎作品·互文”第二輯) 節選
莎莉在如雨的塵埃中站起來,周遭是一片死寂的酸霧,但并不平靜,它充斥空中,沖擊著耳膜。她聽到更多的飛機出現在低空。她跑向病房,驅使她的是美德還是恐懼?圣公會隨軍牧師的黑影——正是那個在山上主持葬儀,并在其間充當衛生員的牧師——從病房的門簾里鉆出來,一把抓住她。 “你必須找個掩體,護士。”他大聲喊。 這個提議讓她發火。 “不,”她說,“我得待在病房里。” 奧諾拉·斯萊特里從里面出來,擠開兩人。她肩上扛著一個裹著毯子的病人,向戰壕方向走去。這似乎很荒唐,但是莎莉已經沒有心思判斷這一幕究竟是古怪還是正常。她沖進這間總是燈光暗淡的病房,此刻里面卻明亮起來,因為其中一盞煤油燈碎了,點燃了地板。她拿起一條毯子,跟病房醫生一起滅火。一些本不該坐起來的病人坐了起來,用令人憐憫的眼神四處張望,大聲叫喊。這場轟炸驚醒了他們的身體,激活了他們的呼吸系統。爆炸聲繼續從不遠處傳來,說明那些飛機可能正在試圖炸毀防空氣球——飛行員們憎恨這個奇怪的新玩意兒。 “我和你們在一起!”她大聲對病人們說,雖然她聽不清自己的聲音,而且后來又覺得這話說得太戲劇化。 “到門口看看怎么樣了。”病房醫生有些癲狂地說。 她跑到門口,推開兩層門簾,就好像她可以從那里解讀出飛機的意圖、編號和轟炸的路線。在橫亙病房和戰壕的巨大夜幕中,大概有十幾個哭泣的男人一瘸一拐地行走在院子里和小路上,還有一些人或跪在地上,或揮舞著雙臂,胡言亂語,或者尖叫咆哮。他們的衣服上別著“未確診(精神類)”。 這時,她看到奧諾拉從胸外科病房里出來——她去那里干什么?她肩膀上背著另一個男人。“你在干什么?”莎莉對她喊道。莎莉此刻恢復了清醒,明顯看出奧諾拉精神失常。 “我把病人送到戰壕里去,”她大聲回答,“我把**個送進去了,結果發現是個德國人,想不到吧!” 她的目光透著癲狂——如果有力氣,她可以把病房里的所有人背到狹窄的戰壕里去。毒氣病房里,莎莉自己的衛生員也開始幫忙運送病人。 奧諾拉一直這樣跑前跑后。莎莉轉身回到毒氣病房,走過仍然驚魂未定的護士和衛生員,他們都覺察出,某件重大而尚未明了的事情發生了。病房醫生跟那些難以安全轉移的中毒者待在一起。兩名護士走來走去,把臉盆扣在病人們頭上,以防他們被彈片傷到。這算不上多么合理的做法,但是給了護士們一種心理慰藉,讓她們覺得自己是在對抗這場災難。 病房醫生告訴莎莉,手術室附近出了些狀況。他們可以聞到氯仿和乙醚混合起來的刺鼻氣息。如果那里著了火,那么無論造成什么后果,所有毒氣病人都必須轉移。 莎莉也加入其中,幫一名已經走到帳篷后門的護士一起搬運。剛走出幾步,她們就看到手術室開始燃燒。空氣中彌漫著麻醉劑的氣味,它來自破碎的氯仿瓶,而助燃的則是乙醚,它揮發的氣體讓火焰迅速蔓延開來。 莎莉聽到了人們的哀號。某個人大喊:“水管不出水了!”一群護士和衛生員提著水桶試圖滅火。有沒有醫生、護士和病人困在手術室里?她知道,水無濟于事,要用土或者沙子才能撲滅燃燒的乙醚。此時此刻,她完全恢復了理智。她轉身回到毒氣病房里,沒有理會病房醫生,大聲叫護士和衛生員抓緊把所有病人都送到戰壕里去。 “你自己過去,護士。”病房醫生說。 “不。” “你快去!”他吼道,“我已經把其他護士都派過去了。” “好吧。”她說,她知道到了外面的黑夜里,她會有充分的自主權。 剛剛踏出一步,她就聽到從遠處傳來的又一聲野蠻巨響,但那聲音沒有切近到令她改變去向。她開始連推帶拽,將那些發瘋的、哀號的、祈禱的人們送向他們不想進去的戰壕。這時,她又想起胸外科病房和癲狂的奧諾拉。 本該在*初起警報作用的警笛這時候才響起來,向每個人確認這場劫難。寂靜一瞬間猶如一只巨掌拍擊在大地上,令萬物肅然無聲。一切說話聲乃至呼喊聲都被蓋過了。空氣中彌漫著手術室之火的焦臭味,余燼如白雪般飄落下來。
戰爭的女兒(“名獎作品·互文”第二輯) 作者簡介
著者 托馬斯·肯尼利(Thomas Keneally) 澳大利亞國寶作家,邁爾斯·富蘭克林文學獎得主,四次獲布克獎提名,1982年憑借代表作《辛德勒方舟》獲獎,該作品后被改編為享譽全球的電影《辛德勒名單》,獲奧斯卡金像獎。肯尼利是一位富有人道主義情懷的作家,其創作靈感多基于史實,擅長在時代背景下刻畫人物的情感與心理,呼喚正義與人性。 譯者 解 村 北京外國語大學講師,北京大學文學博士,魯迅文學院首屆翻譯家高研班學員。譯有《無事生非》《密徑:莎士比亞的植物花園》《消失的女人》等作品。
- >
煙與鏡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回憶愛瑪儂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朝聞道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