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腫瘤精準分子影像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33054
- 條形碼:9787030733054 ; 978-7-03-073305-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腫瘤精準分子影像 本書特色
★ 對分子影像學和腫瘤精準醫學的系統梳理 ★ 精準分子成像在各類腫瘤診療中的應用 ★ 多種模態靶向分子成像的原理 ★ 在分子細胞水平揭示發病機制及關鍵靶點
腫瘤精準分子影像 內容簡介
本書著眼于應用分子成像技術,針對生物組織細胞或分子水平的生理和病理變化,通過直觀的影像顯示各種疾病過程中重要相關分子的異常,為腫瘤的精準診療及臨床轉化提供技術支撐。
本書指出分子影像技術作為連接腫瘤精準診療和臨床應用轉化的橋梁,著眼于生物組織細胞或分子水平的生理和病理變化,探查各種疾病,尤其是腫瘤精準診療過程中重要相關分子異常的影像學表現方式、方法,不僅有利于提高臨床疾病的早期診治水平,更有望在分子細胞水平揭示發病機制及關鍵靶點,為臨床腫瘤精準診療及臨床轉化應用提供更為直接準確的評價手段。
腫瘤精準分子影像 目錄
**篇 概述
第1章 腫瘤精準分子影像概述 2
**節 分子影像學概述 2
一、分子影像學概念 2
二、分子成像技術 3
三、分子成像探針 6
第二節 腫瘤精準診療 9
一、腫瘤精準醫學概述 9
二、腫瘤分子靶點 9
第三節 基于分子影像的腫瘤精準診療 12
一、腫瘤靶向分子成像 13
二、腫瘤精準診斷 35
三、腫瘤精準治療 37
第二篇 診斷篇
第2章 分子影像在腫瘤精準診斷中的應用 48
**節 神經系統腫瘤的分子成像精準診斷 48
一、膠質細胞瘤 49
二、腦膜瘤 51
三、腦轉移瘤 52
四、復發性腦腫瘤 52
第二節 頭頸部腫瘤的分子成像精準診斷 53
一、鼻咽癌 53
二、頭頸部鱗狀細胞癌 54
第三節 呼吸系統腫瘤的分子成像精準診斷 55
一、非小細胞肺癌 55
二、小細胞肺癌 60
第四節 消化系統腫瘤的分子成像精準診斷 61
一、食管和胃部腫瘤 61
二、肝臟、膽囊和胰腺腫瘤 62
三、結直腸腫瘤 64
第五節 泌尿系統腫瘤的分子成像精準診斷 66
一、腎臟腫瘤 66
二、膀胱癌 68
三、前列腺癌 69
第六節 乳腺癌的分子成像精準診斷 73
一、女性乳腺癌 73
二、男性乳腺癌 77
第七節 婦科腫瘤的分子成像精準診斷 78
一、子宮內膜癌 78
二、卵巢癌 78
第八節 骨肌系統腫瘤的分子成像精準診斷 80
一、原發性骨腫瘤 80
二、繼發性骨腫瘤 81
第九節 內分泌系統腫瘤的分子成像精準診斷 81
一、垂體腫瘤 81
二、甲狀腺腫瘤 82
三、胸腺腫瘤 83
第十節 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分子成像精準診斷 83
一、生長抑素受體靶向分子成像 84
二、胺前體類靶向分子成像 87
三、激素類似物靶向分子成像 88
第十一節 腫瘤間質分子成像精準診斷 89
一、FAP靶向PET分子成像 89
二、FAP靶向SPECT分子成像 91
三、FAP靶向光學分子成像 92
四、FAP靶向分子成像與18F-FDG PET/CT比較 92
第3章 分子影像在腫瘤精準分子分型中的應用 106
**節 腫瘤分子分型概述 106
一、腫瘤分子分型概念 106
二、腫瘤分子分型技術方法 107
第二節 基于分子影像的腫瘤在體分子分型 109
一、PET/CT 分子成像 109
二、磁共振分子成像 110
三、其他 110
第三節 分子影像在腫瘤在體分子分型中的前沿性研究進展 111
一、乳腺癌 111
二、肺癌 116
三、膠質瘤 122
四、其他腫瘤 124
第4章 分子影像在腫瘤精準分期中的應用 132
腫瘤分期概述 132
一、腫瘤分期概念及標準 132
二、腫瘤精準分期的意義 133
第二節 腫瘤分期中的影像技術 134
一、PET/CT成像 134
二、磁共振成像 134
三、其他成像技術 134
第三節 分子影像在特定腫瘤精準分期中的應用 135
一、鼻咽癌 135
二、肺癌 137
三、乳腺癌 140
四、食管癌 142
五、胃癌 145
六、結直腸癌 146
七、肝癌 148
八、前列腺癌 150
九、淋巴瘤 153
第三篇 治療篇
第5章 分子影像在腫瘤術中精準導航中的應用 160
**節 光學分子成像術中導航技術 160
一、光學分子成像術中導航概述 160
二、光學分子成像術中導航臨床應用 167
第二節 MR成像術中導航技術 175
一、MR成像術中導航概述 175
二、MR成像術中導航的臨床應用 175
第三節 超聲成像術中導航技術 176
一、超聲成像術中導航概述 176
二、超聲成像術中導航的臨床應用 177
第四節 多模態分子成像技術 179
一、MRI和NIRF雙模態分子成像 179
二、PET和NIRF雙模態分子成像 179
三、PAI和US雙模態分子成像 180
四、三模態MRI、PAI和拉曼成像 180
第五節 其他 181
一、新興技術在術中導航中的應用 181
二、導航信息的配準和融合 182
三、共聚焦顯微內鏡檢查 182
第6章 分子影像在腫瘤精準放射治療中的應用 188
**節 分子影像與腫瘤放射治療 188
一、腫瘤放射治療概述 188
二、分子影像在腫瘤精準放射治療中的應用價值 194
第二節 基于PET/CT分子成像的腫瘤放射治療 195
一、PET/CT糖代謝顯像 195
二、PET/CT增殖顯像 199
三、PET/CT乏氧顯像 200
四、PET/CT膽堿代謝顯像 201
五、68Ga-PSMAPET/CT分子成像 202
六、其他PET/CT分子成像 203
第三節 基于MR功能及分子成像的腫瘤放射治療 204
一、腫瘤放射治療引導 204
二、腫瘤放射治療療效評估 205
第四節 基于納米分子成像技術的腫瘤放射治療 207
一、腫瘤放射治療相關多功能納米分子成像探針 208
二、納米分子成像技術在腫瘤放射治療中的應用 210
第7章 分子影像在腫瘤精準靶向治療中的應用 223
**節 分子影像與腫瘤靶向治療 223
一、腫瘤分子靶向治療概述 223
二、分子影像在腫瘤精準靶向治療中的應用價值 233
第二節 基于分子影像的腫瘤精準分子靶向治療 237
一、EGFR靶向分子成像的腫瘤EGFR分子靶向治療 237
二、HER-2靶向分子成像的腫瘤HER-2分子靶向治療 239
三、ER靶向分子成像的腫瘤ER分子靶向治療 241
四、c-Met靶向分子成像的腫瘤c-Met分子靶向治療 243
五、VEGF/VEGFR靶向分子成像的腫瘤VEGF/VEGFR分子靶向治療 244
六、整合素αVβ3靶向分子成像的腫瘤整合素αVβ3分子靶向治療 246
第三節 腫瘤分子成像與分子靶向藥物研發 248
一、尋找及驗證腫瘤分子靶點和分子靶向藥物 249
二、評估分子靶向藥物的藥效學和藥動學 249
三、加速臨床前實驗研究及指導臨床受試開展 250
第8章 分子影像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應用 259
**節 分子影像與腫瘤免疫治療 259
一、腫瘤免疫治療概述 259
二、分子影像在腫瘤精準免疫治療中的應用價值 261
第二節 腫瘤免疫治療的類型 262
一、免疫檢查點及其抑制劑 262
二、腫瘤疫苗 269
三、過繼性細胞免疫治療 271
四、非特異性免疫調節劑 272
第三節 基于分子影像的腫瘤精準免疫治療 272
一、免疫檢查點靶向分子成像 273
二、免疫細胞和腫瘤微環境靶向分子成像 279
三、腫瘤疫苗分子成像 284
四、CAR-T細胞靶向分子成像 286
五、分子影像精準評估免疫相關不良事件 287
第9章 基于放射性核素的分子影像診療一體化 298
**節 放射性核素概述 298
第二節 常用放射性核素 299
一、成像用放射性核素 299
二、治療用放射性核素 300
三、診療一體化放射性核素 301
第三節 腫瘤分子成像診療一體化 302
一、分化型甲狀腺癌 303
二、神經內分泌腫瘤 304
三、前列腺癌 306
四、肝臟惡性腫瘤 307
五、其他腫瘤 308
第四篇 新技術篇
第10章 新型腫瘤精準分子成像技術及設備 314
**節 新型腫瘤精準分子影像成像技術 314
一、高溫超導技術 314
二、相控陣線圈技術 315
三、CEST技術 316
四、壓縮感知技術 318
五、TOF技術 319
六、單核素MR成像技術 320
第二節 新型腫瘤精準分子成像設備 327
一、全身TOF-PET/MR成像設備 327
二、多核素同步一體化腫瘤分子成像儀 333
三、小動物多模態融合分子成像設備 338
四、多模態聲光融合內鏡成像系統 340
第11章 腫瘤精準診療其他影像技術前沿 344
**節 影像組學與腫瘤精準診療 344
一、影像組學的基本概念 344
二、影像組學的基本流程 345
三、影像組學在腫瘤精準診療中的應用 346
四、影像組學的挑戰與未來 355
第二節 深度學習與腫瘤精準診療 356
一、深度學習的概念 356
二、深度學習在腫瘤精準診療中的應用 357
腫瘤精準分子影像 節選
**篇概述 第1章腫瘤精準分子影像概述 腫瘤精準分子影像,是分子影像學的理念、技術、方法,與腫瘤精準診斷和精準治療實踐相結合應用,以分子水平信息可視化為前提,以實現腫瘤精準診療為目標的腫瘤診療新模式。在腫瘤精準診斷和精準治療過程中,利用分子影像學的基因、蛋白、細胞等各種可視化技術,整合分子檢驗、生物信息與大數據科學等多元化信息,從而制定精準的、滿足不同腫瘤患者實際需求的診斷及治療策略,包括精準診斷(早期發現與診斷,關鍵分子事件及作用機制可視化,分子分型)、精準治療(免疫治療,術中導航,療效監測,分子靶向療法)及診療一體化;诜肿佑跋駥W的腫瘤精準診療,能夠指導臨床實施更為科學合理、安全有效的診斷治療,大大降低患者的醫療風險和治療成本及經濟毒性。本章將介紹分子影像的范疇和基本概念,其在腫瘤學領域的應用,常用的分子成像技術應用和分子成像探針設計,概述腫瘤精準醫學的內容和目標,以及目前基于分子影像的腫瘤精準診斷治療現狀;同時,本章重點介紹了腫瘤精準診療中,與分子成像密切相關的一系列分子靶點及其靶向分子成像探針研發進展,以便于讀者對目前分子成像領域有總體認識和把握,以及更便于理解后面診斷篇和治療篇中的分子成像相關內容。 **節分子影像學概述 一、分子影像學概念 分子影像學(molecular imaging)是指在活體狀態下,應用影像學方法對人或動物體內的分子水平和細胞生物學過程進行成像、定性和定量研究的一門學科。1999年,以哈佛大學Ralph Weissleder為首的研究者們提出了分子成像這一理念,并在2002年**屆世界分子影像學大會對分子影像學的概念進行初步定義。2007年美國核醫學學會年會對分子影像學作了進一步解釋和定義,明確指出分子影像學是醫學研究的前沿領域,并在定義里有目的性地加入“人”這一關鍵詞,表明分子成像已經進入了臨床轉化及應用的全新時代。分子成像探針(molecular imagingprobe)是分子影像學的核心內容以及成功開展應用的前提,借助不同的分子成像探針,應用不同的成像方法就能實現體內特定分子靶點的精準成像。其中應用于分子成像領域的成像方法包括: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磁共振波譜成像(MR spectroscopy,MRS)、放射性核素成像(radionuclide imaging)、超聲成像(ultrasound imaging,US)、光學成像(optical imaging,OI)、光聲成像(photoacoustic imaging,PAI)及多模態融合成像(integration of multi-modeimaging)等。 憑借上述不同的技術手段,分子影像使生命系統內某些特定的生理或者病理過程得以直觀、定性及定量的可視化,如基因和蛋白功能及表達、蛋白質之間相互作用、細胞示蹤、細胞代謝及細胞與細胞之間信號傳導等。 生命科學和醫學研究的進步為分子影像學的產生和形成奠定了基礎,其中分子生物和現代醫學影像等技術的提升又使其快速發展成為必然。與其他學科相比,分子影像學具有如下特征:①將復雜的分子事件(如生物信號傳遞及基因表達等)轉換成直觀可定的量圖像;②同時評估多個分子生物學變化過程;③監測疾病(如腫瘤)分子水平病理生理學變化;④在分子水平實施靶向干預;⑤在體、連續及可重復性地觀察干預效果等。與提供解剖信息,單純顯示疾病形態學改變的傳統醫學影像學相比,分子影像學則更加側重于對病變的基因、分子及蛋白等變化的揭示。換言之,分子影像學致力于可視化能夠從本質上揭示疾病在發生發展初始階段的變化,而非發展到終末階段所表現出來的形態和結構改變,具有“早”(即分子水平)的特點;此外,分子影像學針對生命體內的病理生理學特征性的標志物進行分子成像,依據分子靶點的特性對疾病做出評斷,具有“精準”的特點;再次,分子影像學還能夠實時、動態、連續性地監測疾病進展,從基因、分子及蛋白質水平的動態變化過程中揭示疾病的發生發展及治療療效,因而對疾病的可視及干預具有“動態可持續”的特點。 二、分子成像技術 (一)放射性核素成像技術 放射性核素成像技術是*早應用于分子影像的研究領域,并且也是少數的能夠在臨床發揮巨大應用價值的分子成像技術之一。主要包括正電子發射斷層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和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成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它們借助放射性核素標記的化合物(放射性藥物/分子成像探針),通過病灶對其攝取程度在功能和分子水平對病灶進行評估。原理主要是基于對放射性核素標記化合物的攝取特性和能力的差異,其敏感度可達皮摩爾水平,分辨率為毫米水平。因而,放射性核素成像具有高靈敏度和可定量分析等優點,可以在基因、蛋白質、小分子、細胞及腫瘤微環境等層面實現靶向分子成像。隨著放射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的進步,具有高度親和力、特異性和靶向性的新型放射性核素分子成像探針和先進的圖像處理技術層出不窮,大大推動了放射性核素分子成像技術在疾病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另外,隨著多模態融合設備的出現,將PET或SPECT與多排螺旋CT整合在同一機架內,形成PET/CT或者SPECT/CT,它們實現了核醫學分子成像和CT的結構圖像釆集,以及兩種成像方式獲得的圖像融合,進而實現了將精細的解剖結構與精準的分子及功能水平信息有機的結合。PET/CT和SPECT/CT解決了單獨應用成像技術的各種局限性,同時也克服了PET和SPECT的圖像缺乏解剖學結構信息、空間分辨率差及無法實現精準定位等難題,*大程度地發揮放射性核素分子成像和放射學解剖成像的優勢。為了滿足小動物水平的分子成像研究需求,micro-PET/CT及micro-SPECT/CT也被研發并廣泛應用,顯著提高了分辨率和靈敏度,成為分子影像臨床前研究的強有力工具。 (二)磁共振成像技術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也被稱為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NMRI),是通過利用原子核在強磁場內發生共振后,將其所產生的信號使用圖像重建的一種成像技術。MRI是繼PET/SPECT成像之后,*具有進入臨床應用潛力的分子成像技術,其利用磁共振成像技術對體內特定生物分子進行成像,以實現對病變早期發現、特異性診斷、精準分期與療效監測等目的。與傳統MR的*大區別在于,它是在傳統MR技術的基礎上,以特殊分子、蛋白或細胞作為成像對象(分子靶點),把非特異性的器官、組織水平的物理成像轉為特異性的基因、分子水平的分子成像。MRI具有極高的軟組織分辨力、多序列、多參數成像及安全無輻射等優點,目前分辨率已達到微米級,可同時獲得解剖及分子生理信息,彌補了核醫學、光學、超聲成像等成像技術的不足。 尤其是隨著納米技術的發展和其與分子生物學結合,納米級的磁共振分子成像探針成為研發的焦點。例如,通過使用超靈敏反鐵磁納米粒子探針超高頻MR分子成像技術,能夠在小鼠模型上靈敏且精準檢測到小于0.60mm的腫瘤原發灶和小于0.20mm的微小腫瘤轉移⑴。將納米顆粒與仿生細胞膜相結合,利用癌細胞膜修飾納米材料,構建的納米分子成像探針具有超高的靈敏性,可用于三陰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多模態MR分子成像,尤其對乳腺癌的早期診斷和在體分子分型方面具有重要意義[2]。此外,pH敏感的MRI納米探針,能夠可視化抗酸治療過程中實體腫瘤的酸堿動態變化,使MR分子成像在精確監測pH波動方面展現巨大潛力。近年來,化學交換飽和轉移(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CEST)分子成像技術迅速發展,已在谷氨酸、葡萄糖、糖胺聚糖及蛋白質等分子的在體檢測中獲得了較為理想的研究成果,并實現了臨床應用相關研究,而多種新型的增強CESTMR分子成像的分子成像探針也進一步推動著CEST技術的臨床研究及轉化應用。MR還有一個獨*的優勢,就是實現多種原子核的成像。MR是利用原子核在強磁場內發生共振所產生的信號經過圖像重建的一種成像技術,理論上含奇數質子的原子核在自旋過程中都能產生磁矩或磁場用于MR成像,因此,MR分子成像不僅限于!H-MR分子成像,還能夠實現碳-13(13C)、氟-19(19F)、鈉-23(23Na)、磷-31(31P)及氙-129(129Xe)MR等多種核素的分子成像。尤其是19F-MR分子成像,人體內幾乎不存在內源性的氟,可被直接檢測,具有低背景噪聲、高對比度及可絕對定量等優勢。另外,含氟類化合物種類繁多,尤其是納米化的氟類化合物,更有利于作為多功能載體平臺用于靶向性及載藥類19F分子成像探針的設計研發,已經成為MR分子成像研究的前沿和熱點。 目前MR分子成像技術已被廣泛應用并實現了多種分子靶點及受體基因等的靶向分子成像、療效監測及細胞示蹤等。小動物micro-MR分子成像設備具有更高的磁場強度及更快的梯度切換率,顯著提升了MR分子成像的信噪比和空間分辨率。當然,與放射性核素分子成像技術相比較,MR分子成像的時間分辨率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靈敏度較差,因此通常需要利用放大技術來實現適宜的敏感度。 (三)光學成像技術 OI是以熒光、吸收、反射或生物發光為成像基礎來實現分子成像的技術,其突出的優勢為:非離子低能量輻射,靈敏度高,可進行連續、實時監測,研究成本相對較低。目前光學成像技術種類繁多,以生物發光成像(bioluminescence imaging,BLI)、熒光成像及近紅外(near-infrared,NIR)熒光成像應用較多,已經廣泛用于疾病發生發展、分子水平作用機制、腫瘤惡性生物學行為機制、新藥篩選研究以及術中導航等領域。BLI以綠色熒光蛋白或蟲熒光素酶等為報告基因進而實現活體光學分子成像;OI以多種熒光染料(如Cy5.5等)的應用,研發靶向光學分子成像探針進而實現活體光學分子成像。然而,穿透深度不足是光學成像技術臨床轉化的一個巨大障礙,難以實現深在疾病的光學分子成像。 近年來,以光聲層析成像(photoacoustic tomography,PAT)技術為代表,光學成像領域還相繼出現多種新興的光聲成像和分子成像技術。PAT克服了生物組織中光學粒子的高度散射問題,成像的深度理論上可以達7cm。PAT技術除了在自身設備體積、重量及研發成本方面呈現出卓越的優勢之外,較早前的光學成像技術相比,其時間分辨力和空間分辨力方面也有了大幅度提升,被應用于類風濕關節炎、內分泌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等疾病的成像研究及臨床診療。 (四)CT成像技術 雖然CT成像在一定程度上很難實現對分子事件的揭示,但其具備可提供良好的空間分辨率和時間分辨率的優勢。近年來隨著可用于CT成像納米材料的研發,也使CT分子成像成為可能。例如,硫化鉍納米顆粒(Bi2S3 nanoparticle)具有五倍于傳統碘對比劑的X線吸收率和更長的體內循環時間,實驗研究結果顯示其對小鼠血管、肝臟及淋巴結有良好的增強效果。因此,應用硫化鉍納米顆粒制備的靶向分子成像探針有潛力在CT分子成像領域中發揮重要作用。此外,由于金納米顆粒對腫瘤等疾病兼具診斷和治療(如放療增敏)功能,也成為CT分子成像研究的熱點。 (五)超聲成像技術 隨著超聲技術的發展,超聲分子成像成為當前分子影像學領域的熱門技術之一。其之所以受到醫學界廣泛關注是因為超聲應用更普及、更安全,并且具有實時、便捷等優點。目前超聲分子成像主要應用于炎癥、血栓形成及腫瘤血管生成監測等方面的研究。同樣,超聲分子成像探針的設計制備為該技術研發的重點。借助以微泡和聲學活性物質為載體研發的超聲分子成像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莉莉和章魚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