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美國現代散文:魚不存在 (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2607943
- 條形碼:9787572607943 ; 978-7-5726-0794-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美國現代散文:魚不存在 (精裝) 本書特色
1. 一個關于心碎與混亂的故事:以個人的混亂生活與失去意義為起點,挖掘斯坦福大學建校校長大衛·斯塔爾·喬丹的強悍人生,這趟離奇曲折的旅程啟發作者*終找到了生活的意義與甜蜜所在 2. 既詩意又博學,既個人又政治,既微小又盛大:多條線索巧妙交織,既有對科學家大衛·斯塔爾·喬丹一生的描寫,也有對自己生活的描述;有科學知識與倫理探討,更有對人生意義和人的價值的探尋 3. 屢獲大獎,好評如潮:美國公共廣播電臺2020年度圖書、《華盛頓郵報》2020年度非虛構佳作、《芝加哥論壇報》2020年度圖書、史密森學會2020年度十大科學好書,斯坦福大學推薦2022級新生閱讀 4. 精美裝幀,值得收藏:優雅精裝,封面燙金,內文有藝術家特別用縫衣針創作的13幅珍貴版畫插圖,呼應大衛用縫衣針縫上魚標本的標簽,別具意義 米勒潛入深海,進入了一所魚類學校……等她浮出水面,她意識到自己已經墜入愛河。 那就是我的感覺:她的書將我帶到了我從未想過的奇怪深度,我被迷住了。 ——《紐約時報書評》 這本獨特的書巧妙地贊頌了生物的多樣性和一切存在背后的神秘秩序。一本書創造的奇觀。 ——《科克斯書評》 這本書是完美的。它既詩意又博學,既個人又政治,既小又大,古怪而深刻。 ——瑪麗·羅奇 我想住在這本書的所在地:歷史與生物學、奇跡與失敗以及純粹的人類固執的交匯處。多么華麗、令人驚訝又黑暗的喜悅。 ——卡門·瑪麗亞·馬查多 引人入勝、令人驚奇,甚至震撼人心!《魚不存在》始于對杰出生物學家大衛·斯塔爾·喬丹的令人著迷的描述。然后非常出人意料地,有如此豐富的展開。這是一個關于科學與斗爭、心碎與混亂的故事,用露露·米勒親切而古怪的聲音講述。這本書將俘獲你的心,抓住你的想象力,打破你的成見,震撼你的世界。 ——賽·蒙哥馬利 《魚不存在》是一個關于失去所愛和找到所愛的故事,一本關于信仰如何讓我們堅持下去,以及信仰如何變得有害的書。 ——萊斯利·賈米森 露露·米勒 可能確實破解了生命的秘密。 ——喬恩·穆阿利姆 一次偉大的逃離……也告訴我們如何度過風暴來臨的艱難時刻。 ——《戶外》雜志
美國現代散文:魚不存在 (精裝) 內容簡介
大衛·斯塔爾·喬丹是斯坦福大學的建校校長,也是一位分類學家,一個執著于給自然世界帶來秩序的人——他發現了當時人類已知魚類的近五分之一。但他發現的隱藏生命藍圖越多,宇宙似乎就越想阻止他。他收藏的標本毀于閃電、大火,*終被1906年舊金山地震摧毀——那場地震讓近千個裝著魚標本的易碎玻璃罐墜落在地。剎那間,他畢生的收藏毀于一旦。 其他人可能已經放棄,屈服于絕望。但是喬丹檢查了腳下的殘骸,找到了他辨認出的**條魚,并開始自信地重建他的收藏——他用一根縫衣針將標簽縫在魚身上。當世界陷入混亂,他用一根針來重建秩序。 記者露露·米勒**次聽到這則逸事時,她把它當作一個傲慢或拒絕接受現實的警示故事。但當她自己的生活慢慢瓦解,她開始對大衛感到好奇。她對他的生活的挖掘將改變她對歷史、道德和她腳下世界的理解。 《魚不存在》是傳記、回憶錄和科學冒險的奇妙結合,也是一則溫暖人心的寓言,講述了如何在一個混亂永遠盛行的世界里堅持下去。
美國現代散文:魚不存在 (精裝) 目錄
序曲
**章 一頭扎進星空的男孩
第二章 小島上的預言家
第三章 無神論間奏
第四章 徒勞無功
第五章 罐子里的《創世記》
第六章 打碎
第七章 不可摧毀之物
第八章 論自欺
第九章 世上*苦的東西
第十章 名副其實的恐怖陳列室
第十一章 梯子_
第十二章 蒲公英
第十三章 有如神助
尾聲
插圖說明
更改說明
致謝
美國現代散文:魚不存在 (精裝) 節選
想象你*愛的人,想象他們坐在沙發上,吃著麥片,長篇大論地說著某件事,而你為此深深著迷:比如,有人在郵件末尾只署上名字的首字母,就是不肯再按四個鍵寫全自己的大名,真是讓人抓狂——混亂會找上他們。 混亂會利用一根落下的樹枝、一輛疾馳的汽車、一顆子彈,從外部敲打他們;又或許它會從內部瓦解他們,讓他們體內的細胞叛變。混亂讓你的植物腐爛,讓你的狗死去,讓你的自行車生銹。它腐蝕你*珍貴的回憶,掀翻你*喜歡的城市,摧毀你建造的所有避難所。 不用懷疑它是否會來,你需要關心的是它會在何時降臨。混亂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確定的事情,是所有人的統治者。我身為科學家的爸爸很早就讓我領教了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必然性:熵只會逐漸增加,不管我們怎么做,都不能使其減少。 一個聰明人會接受這一事實;一個聰明人不會與之抗爭。 可就在1906年的一個春日,一個留著海象胡的高個子美國人卻敢于挑戰我們的統治者。 他名叫大衛·斯塔爾·喬丹,從很多方面來說,對抗混亂就是他的工作。他是一位分類學家,肩負讓混亂的地球井然有序之重任,工作內容是勾勒生命之樹的形狀。所謂生命之樹,也就是據說能展現所有動植物關系的樹狀圖。他的專長是魚類,于是他整日航行海上,尋找新的魚類。他期望能找到新的線索,以揭示自然界的更多秘密藍圖。 他就這樣工作了數十年,和船隊不知疲倦地奔走,*終那個時代足有五分之一的已知魚類是被他們發現的。新的魚類上鉤后,他收回釣線,絞盡腦汁給它起個名字,把名字打在閃亮的錫牌上,把牌子丟進保存魚類標本的乙醇罐子里,然后小心地把罐子堆起來,越堆越高。這樣的動作,他重復了近千次。 直到1906年春天的某個上午,一場地震把他這些閃閃發光的藏品掀翻在地。 幾百個罐子在地上摔得粉碎。碎玻璃和倒下的架子讓標本支離破碎,空氣中彌漫著乙醇的味道。*糟糕的是名字,那些精心擺放的錫牌散落一地,幾百條費心命名的魚重回未知的混沌。 然而,站在這片廢墟中,一生的心血在腳邊分崩離析之時,這個大胡子科學家做了一件奇怪的事。他沒有感到絕望,沒有放棄收集,也沒有在意這場地震傳達的明確信息——在混亂主宰的世界里,任何追尋秩序的嘗試注定失敗。他卷起袖子一陣翻找,*終找到了一根縫衣針。世上有那么多武器,而他竟選了這個。 他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針,穿上線,把針對準了廢墟中能辨認的幾條魚中的一條。他瀟灑一揮,針穿過了魚的喉嚨,接著他用線把名字標牌直接縫到魚身上。 他重復這一細微動作,處理每一條他還記得名字的魚。他不再讓錫牌隨意待在罐子里,而是直接把名字標牌縫在魚身上,縫在它們的喉嚨、尾巴或眼球上。這個小小的創新承載著他的執念:他的藏品將會免遭混亂的屠戮,下一次混亂來襲時,他的秩序將屹立不倒。 ◆◆◆ 二十歲出頭的年紀,我**次聽說大衛·斯塔爾·喬丹與混亂的搏斗,那會兒我剛當上科學記者。我的**反應是,這人是個傻瓜。用針或許能夠抵擋一場地震的沖擊,但是若遇上火災、洪水、銹蝕,還有其他幾十億種他想都沒想到的麻煩,那時他該怎么辦呢?相比于統治著他的未知力量,這個縫衣針的創意是那么微不足道,短視又盲目。他就是一個代表著不自量力的反面例子,魚類收藏界的伊卡洛斯。 然而,在我年紀漸長,混亂也找上門時,在我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糟,然后試著一點點將其重新拼湊起來時,我開始琢磨這位分類學家。或許他早已明白了什么,不管是堅持不懈、認準目標還是如何走下去,都是那時的我需要了解的東西。或許懷揣某種龐大信念是可行的;或許即便沒有跡象表明當下的所作所為會起作用,也要一頭扎進去;或許這并非蠢人之舉,而是——這么想讓我心中涌起罪惡感——勝利者的行為? 于是,一個頗感絕望的冬日下午,我在谷歌搜索欄里打出大衛·斯塔爾·喬丹這個名字。頁面上出現一張舊照片:一個蓄著濃密海象胡的老年白人男子,眼神頗為犀利。 你是誰?我如此想道。一個寓言,還是生活的模范?
美國現代散文:魚不存在 (精裝) 作者簡介
露露·米勒,作家、藝術家、科學記者,她制作的節目曾獲美國廣播電視界大獎皮博迪獎,在廣播業工作十余年之久,是電臺節目《看不見的力量》(Invisibilia)的聯合創始人,也是紐約公共廣播電臺(WNYC)獲獎節目Radiolab的制作人、長期撰稿人。其文章見于《紐約客》《弗吉尼亞季度評論》《獵戶座》等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姑媽的寶刀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虎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回憶愛瑪儂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