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浙東運河寧波段傳統村落公共空間形態研究:以大西壩村和半浦村為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972676
- 條形碼:9787503972676 ; 978-7-5039-7267-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浙東運河寧波段傳統村落公共空間形態研究:以大西壩村和半浦村為例 本書特色
.本書綜合運用了設計學、社會學、人文地理學等多學科的理論與視角,選擇*能反映傳統村落社會關系、歷史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公共空間作為切入點,全面系統地描述浙東運河寧波段傳統村落公共空間的形態特征與深層結構,挖掘運河文化的內涵和作用機制,并對保護和發展運河村落公共空間、弘揚地域文化做出探討。
作為基礎性研究,本書首先從自然地理、歷史沿革、文化特征等方面,探討了浙東運河及浙東運河寧波段沿線村落的形成過程與時空分布特征。其次,在廣泛搜集文獻資料、深入翔實的田野調查的基礎上,借鑒圖底關系、形態類型學、空間句法等理論與工具,定性、定量地描述浙東運河寧波段傳統村落公共空間的形態與組構特征。其中, 空間句法運用了軸線和視域兩種分析模型:軸線模型用于了解村落的空間組織與活動路徑;視域模型重點分析村落的空間形態與感知行為。應該說,描述傳統村落歷史的文獻資料很少,記錄其空間形態的圖像資料則更為匱乏。于是在滿足普查性和典型性的前提下,本書選擇了上述信息相對豐富的大西壩村和半浦村作為研究案例,并依據現場測繪、訪談、典籍相關記載等綜合信息,滿足了句法分析的精度要求。*后,結合案例,對運河村落公共空間保護利用的藝術設計路徑與活力提升策略提出了思考與建議。
浙東運河寧波段傳統村落公共空間形態研究:以大西壩村和半浦村為例 內容簡介
本書基于對傳統村落在現代化進程中所面臨的保護利用問題的思考,主要探索了浙東運河寧波段傳統村落的公共空間形態特征,提出運河村落作為文化景觀遺產的保護價值與現實意義。借助環境設計、形態類型學、空間句法等相關理論,以宏觀描述與個案研究解析浙東運河寧波段傳統村落的公共空間。結合質性與量化的研究方法,從歷時與共時的視角闡釋浙東運河寧波段傳統村落的形成背景以及公共空間的組成要素、空間結構與認知系統,展現公共空間所內涵的運河文化與社會邏輯。*后,結合保護開發案例并反思后效,提出運河村落公共空間保護與營建的具體原則與設計路徑。
浙東運河寧波段傳統村落公共空間形態研究:以大西壩村和半浦村為例 目錄
浙東運河寧波段傳統村落公共空間形態研究:以大西壩村和半浦村為例 作者簡介
包伊玲
女,浙江寧波人,江南大學設計藝術學碩士,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高級訪問學者,現任教于寧波大學潘天壽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主要致力于傳統村落空間藝術和設計教育領域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主持、參與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先后在《新美術》《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設計》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山海經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虎
- >
莉莉和章魚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