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法理(法哲學法學方法論與人工智能2022年第1輯總第11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14582
- 條形碼:9787100214582 ; 978-7-100-21458-2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法理(法哲學法學方法論與人工智能2022年第1輯總第11輯) 本書特色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方法論研究中心始終以“追蹤國際法理學研究前沿”為己任,于2012年創辦《法學方法論論叢》。如今我們拓寬視野、砥礪前行,為更加契合學界的知識訴求、對接讀者的閱讀需要,我中心特聯合北京市天同律師事務所,將《法學方法論論叢》改版為一個新的刊物——《法理:法哲學、法學方法論與人工智能》。 本刊定位為公開出版的、聚焦于法理學和法哲學理論研究的專業學術刊物,重點關注法學方法論、人工智能等議題的新研究進展,設有“專題研討”“特色欄目·人工智能與計算法學”“論文”“書評”“案評”五個版塊。投稿請登錄本刊知網云協同采編系統注冊賬戶,按照操作提示順序完成。
法理(法哲學法學方法論與人工智能2022年第1輯總第11輯) 內容簡介
本輯共設置有三個專題,分別是晚近在國內法理學界頗受關注的“法學與人類學的關系”,由法律人類學研究共同體代表人物、上海外國語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王偉臣副教授領銜,設置有三篇譯文,分別論述了法律人類學的知識歷程、知識品格與知識定位;長久以來一直處在熱點前沿的“疑難案件”,由國內學界疑難案件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中國政法大學比較法學研究院孫海波副教授領銜,設置有兩篇論文,分別指向疑難案件的二階論證與依法裁判原則;以及部門法哲學領域極具實踐觀照意義的“氣候變化訴訟”專題,由中國政法大學比較法學研究院博士生導師朱明哲副教授領銜,設置有四篇案例評論,涉及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氣候保護法》部分違憲案”、“地球之友等訴皇家殼牌案”等,評論者或從元理論視角出發探究訴訟標的的權利本質,或展現出教義學分析典范風格而為讀者明晰法律關系、闡釋裁判要旨,可謂法理論研討貫通部門法的較佳樣本。除了上述三專題外,本輯的“人工智能與計算法學”欄目還收錄了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知識產權哲學批判、實證法律研究因果關系的認識論反思等兼具基礎理論意義和現實熱點觀照的文章。在“論文”和“書評”欄目,不僅有對肖爾關于法律邊界、贊博尼關于法理論模型等經典論述的譯介,還有對《規訓與懲罰》《懲罰與責任》等經典法哲學著作的解讀,更有對“決疑術”等“被遺忘的知識”的爬梳與重喚。 從學術譜系上看,法律的人類學研究當屬“法律的社會科學研究”的分支脈絡,但從國內“社科法學連線”的學術活動及其產出來看,對該方向的討論較少,還沒有以其為核心的專門且成熟的出版物問世。再者,雖然由于國家政策和執法實踐層面對環境保護的重視,與氣候治理相關的法學、政治學、環境(管理)學著作已出版較多,但甚少有從元理論層面出發、以典型案例評論為載體的文本產出,就此而言,本輯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產生補白效用。
法理(法哲學法學方法論與人工智能2022年第1輯總第11輯) 目錄
“法學與人類學的關系”專題導引
求知的一生
薩利·安格爾·梅麗:塑造法律人類學
介于兩者之間的表達:法律、人類學以及跨學科的修辭
專題研討2.疑難案件
“疑難案件”專題導引
疑難案件二階論證的分歧與調和
疑難案件中依法裁判原則的證立及其兩種樣態
特色欄目·人工智能與計算法學
人工智能生成內容可版權論批判
實證法學研究中的因果推理可信度
論文
法律的邊界
當代法理論中的法政關系模型
決疑術的歷史誤解及其澄清
拒不交出、處置錯誤匯款行為的刑法規制
論刑罰論與法益論的溝通方式
書評
超越罪與罰——《規訓與懲罰》札記
預防刑時代的責任與自由——讀哈特《懲罰與責任》
案評·氣候變化訴訟的新進展
法理(法哲學法學方法論與人工智能2022年第1輯總第11輯) 作者簡介
舒國瀅,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入選“北京市跨世紀理論人才百人工程”、首批《當代中國法學名家》名錄;主要從事法理學、法學方法論、法美學研究。曾獲北京市第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社會基金重大課題子項目等科研項目。
- >
經典常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
- >
推拿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