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高校藝術設計類教學探索與實踐研究——以環境設計專業為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092062
- 條形碼:9787518092062 ; 978-7-5180-9206-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高校藝術設計類教學探索與實踐研究——以環境設計專業為例 內容簡介
《高校藝術設計類教學探索與實踐研究——以環境設計專業為例》屬于環境設計方面的著作,全書設計有以下幾大部分,即,前言、環境設計基礎概論、環境設計教學體系歷史、環境設計方案的綜合表達、環境設計的程序與基本方法、環境藝術設計透視圖及畫法、環境設計快速表現技法訓練、環境設計中的陶瓷材料及應用、環境設計專業現狀與趨勢。全書立足于理論與方法兩個方面,圍繞環境設計教學、方案表達、程序方法、手繪表達、裝飾材料等進行詳細闡述,并針對環境設計專業未來發展前景展開暢想,通過上述研究儀器對環境設計相關從業者和研究者提供參考。
高校藝術設計類教學探索與實踐研究——以環境設計專業為例 目錄
**節 環境設計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環境設計的主要特征
第三節 環境設計的發展趨勢
第四節 環境設計的基本原則
第二章 環境設計與其他設計專業的淵源及環境設計教育的發展現狀
**節 環境設計與其他設計專業的淵源
第二節 國內環境設計教育發展現狀
第三節 國外環境設計教育發展現狀
第三章 環境設計專業教學實踐的現狀及問題
**節 環境設計專業的人才現狀及需求
第二節 環境設計專業所存在的教學困境
第三節 環境設計專業基礎教學的重要性
第四節 高校環境設計基礎教學模式比較
第四章 環境設計方案的綜合表達基礎
**節 環境設計的表達基礎
第二節 環境設計的表達形式
第三節 設計圖紙的設色方法與設色要領
第四節 環境設計空間造型的基礎練習
第五章 環境設計的程序與基本方法
**節 環境設計的程序
第二節 環境設計的任務分析
第三節 環境設計方案的構思與深入
第四節 設計方案的模型制作基礎
第六章 環境設計透視圖及其畫法
**節 室內設計透視圖及其畫法
第二節 建筑設計透視圖及其畫法
第三節 景觀設計透視圖及其畫法
第七章 環境設計快速表現技法訓練
**節 基礎訓練
第二節 質感訓練
第三節 快速表現技法訓練
第八章 環境設計中的陶瓷材料及應用
**節 現代陶瓷工藝誕生與興起
第二節 陶瓷制作的工具、原材料及燒成
第三節 陶瓷藝術在不同環境設計中的應用
第九章 新時期環境設計實踐環節的項目教學法研究
**節 高校環境設計專業教學中的項目化
第二節 項目教學法在環境設計專業中的實踐應用
第三節 提高環境設計項目化教學模式的具體方法
參考文獻
高校藝術設計類教學探索與實踐研究——以環境設計專業為例 節選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擺在面前的事實是近200年來工業社會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財富,并使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全方位的變化。工業化極大地影響著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森林、生物物種、清潔的淡水和空氣、可耕種的土地等這些人類生存的基本物質保障在急劇減少,更使得氣候變暖、能源枯竭、垃圾遍地等負面的環境效應得以快速產生。如果按照過去工業發展模式一味地發展下去,我們的地球將不再是人類的樂園。這種現實問題迫使人類重新認真思考——今后應采取一種什么樣的生活方式?是以破壞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還是注重科技進步,通過提高經濟效益來尋求發展。作為一個從事環境設計專業的人員,也須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進行深層次的思考。 其一,人是自然生態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自然的要素與人有一種內在的和諧感。人不僅具有個人、家庭、社會交往活動的社會屬性,更具有親近陽光、空氣、水、植物等需求的自然屬性。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環境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然而,人類的主要生存環境,是以建筑群為特點的人工環境。高樓拔地而起,大廈鱗次櫛比,從而形成了鋼筋混凝土建筑的森林。隨著城市建筑向空間的擴張,林立的高樓,形成了一道道人工懸崖和峽谷。城市是科學技術進步的結果,是人類文明的產物,但同時也帶來了始料未及的后果,出現了人類文明的異化。人類改造自然建造了城市,同時也把自己馴化成了動物,如同關在圍欄和籠子里的馬、牛、羊、豬、雞、鴨等動物一樣,把自己也圍在人工化的城市圍欄里,離自然越來越遠。于是,回歸自然就成了現代人的一個夢想。 隨著人類對環境認識的深入,人們逐漸意識到環境中自然景觀的重要性,優美的風景、清新的空氣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改善人的精神生活,使人心曠神怡,獲得美的感受。無論是城市建筑內部還是建筑外部的綠地空間,是私人住宅還是公共環境和優雅、豐富的自然景觀,都會給人以長久而深遠的影響。因此,這使得人們在滿足了對環境的基本需求后,高樓大廈已不再是對環境的追求。而今,人們正在不遺余力地把自然界中的植物、水體、山石等引入環境空間,在生存的空間中進行自然景觀再創造。在科學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環境設計使人們在生存空間中*大限度地接近自然成為可能。 環境藝術中的自然景觀設計應具有多種功能,主要可以歸納為生態功能、心理功能、美學功能和建造功能。生態功能主要是針對綠色植物和水體而言,在環境中它們有凈化空氣、調節氣溫濕度、降低環境噪聲等功能,從而成為產生較理想生態環境的*佳幫手。環境中自然景觀的心理功能正在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人們發現環境中的自然景觀可以使人獲得回歸自然的感受,使人緊張的神經得到松弛,情緒得到調解;同時,還能激發人們的某些認知心理,使之獲得相應的認知快感。至于自然景觀的審美功能,早已為人們所熟識,它常常是人們的審美對象,使人獲得美的享受與體會;與此同時,自然景觀也常用來對環境進行美化和裝飾,以提高環境的視覺質量,起到空間的限定和相互聯系的作用,發揮它的建造功能,而且這種功能與實體建筑構件相比,常常顯得富有生氣、有變化、富有魅力和人情味兒。 在辦公空間的設計中,“景觀辦公室”成為時下流行的設計風格。它一改枯燥、毫無生氣的氛圍,逐漸被充滿人情味兒和人文關懷的環境所取代。根據交通工作流程、工作關系等自由地布置辦公家具,使室內充滿了綠化的自然氣息。這種設計改變了傳統空間格局的拘謹、家具布置僵硬、單調僵化的狀態,營造出了更加融洽輕松、友好互助的氛圍,就像在家中一樣輕松自如。“景觀辦公室”不再有壓抑感和緊張氣氛,而令人愉悅舒心,這無疑減少了工作中的疲勞,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促進了人際溝通和信息交流,激發了人們積極樂觀的工作態度,使辦公空間洋溢著一股活力,減輕了現代人工作的壓力。 其二,具有生態學的“時間藝術”特征。即環境設計應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每一次的設計,都應該在可能的條件下為下一次或今后的發展留有余地,這也符合培根所說的“后繼者原則”。城市環境空間是城市有機體的一部分,有它自身的生長、發展、完善的過程。承認和尊重這個過程,并以此來進行規劃設計是唯一正確的科學態度。任何一個人居環境都不是“個人作品”,任何一位設計師都只能在“可持續發展”的長河中完成部分任務。即每一個設計師既要展望未來又要尊重歷史,以保證每一個單體與總體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連續性,在它們之間建立和諧的對話關系。因此,既要從整體上考慮,又要有階段性分析,在環境的變化中尋求機會,并把環境的變化與居民的生活、感受聯系起來,與環境設計的構成聯系起來。環境設計是一個連續動態的漸進過程,而不是傳統的、靜態的、激進的改造過程。 其三,在建造中所使用的部分材料和設備(如涂料、油漆和空調等),都在不同程度地散發著污染環境的有害物質。這就使現代技術條件下的無公害的、健康型的、綠色建筑材料的開發成為當務之急,環境質量研究表明:用于室內裝修的一些裝飾材料在施工和使用過程中散發著污染環境的有害氣體和物質,誘發各種疾病的產生,影響健康。因此,當綠色建材逐步取代傳統建材而成為市場上的主流時,才能改善環境質量,提高生活品質,給人們提供一個清潔、幽雅的環境藝術空間,保證人們健康、安全地生活,使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達到高度的統一。 綜上所述,21世紀的環境設計需要具有生態化的特征,這種生態化應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設計師須有環保意識,盡可能多地節約自然資源,減少垃圾制造(廣義上的垃圾),并為后續的發展、設計留有余地;二是設計師要盡可能地創造生態的環境,讓人類*大限度地接近自然。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綠色設計”的內涵。
高校藝術設計類教學探索與實踐研究——以環境設計專業為例 作者簡介
陸璇,江西景德鎮人,現為景德鎮學院陶瓷美術與設計藝術學院教師。多次在《中國陶瓷》《中國教育學刊》《現代裝飾》《藝術科技》《美術教育研究》等核心刊物及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多次指導學生參加省級設計比賽并獲獎項,個人作品多次獲省級獎項。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回憶愛瑪儂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