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汪曾祺散文小叢書:世間小兒女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74010
- 條形碼:9787020174010 ; 978-7-02-017401-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汪曾祺散文小叢書:世間小兒女 本書特色
沈先生是那種“用手來思索”的人。他用筆寫下的東西比用口講出的要清楚得多,也深刻得多。 美使他驚奇,使他悲哀,使他沉醉。 金岳霖是個通人情、有學問的妙人,也是一個怪人。 喜劇的靈魂,是生活,是真實。 老舍先生愛才,對有才華的青年,常常在各種場合稱道,“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 趙樹理同志的稿子寫得很干凈清楚,幾乎不改一個字。 中國的知識分子是多好的知識分子呀! 老舍先生在一次大家檢查思想的生活會上說:“我在市文聯只'怕'兩個人,一個是端木,一個是汪曾祺。” 我的孩子長大了要開公共汽車,我沒有意見。 這是一個活莊子。
汪曾祺散文小叢書:世間小兒女 內容簡介
皆為世間小兒女一代才人未盡才。《世間小兒女/汪曾祺散文小叢書》中六十二篇憶舊懷人文字,十六幅汪曾祺生前手繪插畫,讀懂一輩故人的志趣與情懷。
汪曾祺散文小叢書:世間小兒女 目錄
裘盛戎二三事
我的老師沈從文
藝壇逸事
名優之死——紀念裘盛戎
看《小翠》,憶老薛
一代才人未盡才——懷念裘盛戎同志
老舍先生
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大
金岳霖先生
淡泊的消逝——悼吾師沈從文先生
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懷念沈從文老師
吳雨僧先生二三事
趙樹理同志二三事——《早茶筆記》之四
李琪同志印象
修髯飄飄——記西南聯大的幾位教授
遙寄愛荷華——懷念聶華苓和保羅·安格爾
未盡才——故人偶記
懷念德熙
地質系同學
裘盛戎二三事
晚翠園曲會
哲人其萎——悼端木蕻良同志
梨園古道
潘天壽的倔脾氣
譚富英佚事
才子趙樹理
唐立廠先生
聞一多先生上課
林斤瀾!哈哈哈哈
夢見沈從文先生
……
世間小兒女
家人閑坐 燈火可親
汪曾祺散文小叢書:世間小兒女 節選
《世間小兒女/汪曾祺散文小叢書》:沈先生在聯大開過三門課:“各體文習作”、“創作實習”和“中國小說史”。“各體文習作”是本系必修課,其余兩門是選修,我是都選了的。因此一九四一、四二、四三年,我都上過沈先生的課。“各體文習作”這門課的名稱有點奇怪,但倒是名副其實的,教學生習作各體文章。有時也出題目。我記得沈先生在我的上一班曾出過“我們小庭院有什么”這樣的題目,要求學生寫景物兼及人事。有幾位老同學用這題目寫出了很清麗的散文,在報刊上發表了,我都讀過。據沈先生自己回憶,他曾給我的下幾班同學出過一個題目,要求他們寫一間屋子里的空氣。我那一班出過什么題目,我倒都忘了。為什么出這樣一些題目呢?沈先生說:先得學會做部件,然后才談得上組裝。大部分時候,是不出題目的,由學生自由選擇,想寫什么就寫什么。這課每周一次。學生在下面把車好、刨好的文字的零件交上去。下一周,沈先生就就這些作業來講課。說實在話,沈先生真不大會講課。看了《八駿圖》,那位教創作的達士先生好像對上課很在行,學期開始之前,就已經定好了十二次演講的內容,你會以為沈先生也是這樣。事實上全不是那回事。他不像聞先生那樣:長髯垂胸,雙目炯炯,富于表情,語言的節奏性很強,有很大的感染力;也不像朱先生那樣:講解很系統,要求很嚴格,上課帶著卡片,語言樸素無華,然而扎扎實實。沈先生的講課可以說是毫無系統,——因為就學生的文章來談問題,也很難有系統,大都是隨意而談,聲音不大,也不好懂。不好懂,是因為他的湘西口音一直未變,——他能聽懂很多地方的方言,也能學說得很像,可是自己講話仍然是一口鳳凰話;也因為他的講話內容不好捉摸。沈先生是個思想很流動跳躍的人,常常是才說東,忽而又說西。甚至他寫文章時也是這樣,有時真會離題萬里,不知說到哪里去了,用他自己的話說,是“管不住手里的筆”。他的許多小說,結構很均勻縝密,那是用力“管”住了筆的結果。他的思想的跳動,給他的小說帶來了文體上的靈活,對講課可不利。沈先生真不是個長于邏輯思維的人,他從來不講什么理論。他講的都是自己從刻苦的實踐中摸索出來的經驗之談,沒有一句從書本上抄來的話。——很多教授只會抄書。這些經驗之談,如果理解了,是會終身受益的。遺憾的是,很不好理解。比如,他經常講的一句話是:“要貼到人物來寫。”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你可以作各種深淺不同的理解。這句話是有很豐富的內容的。照我的理解是:作者對所寫的人物不能用俯視或旁觀的態度。作者要和人物很親近。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心要和人物貼得很緊,和人物一同哀樂,一同感覺周圍的一切(沈先生很喜歡用“感覺”這個詞,他老是要學生訓練自己的感覺)。什么時候你“捉”不住人物,和人物離得遠了,你就只好寫一些似是而非的空話。一切從屬于人物。寫景、敘事都不能和人物游離。景物,得是人物所能感受得到的景物。得用人物的眼睛來看景物,用人物的耳朵來聽,人物的鼻子來聞嗅。《丈夫》里所寫的河上的晚景,是丈夫所看到的晚景。《貴生》里描寫的秋天,是貴生感到的秋天。寫景和敘事的語言和人物的語言(對話)要相協調。這樣,才能使通篇小說都滲透了人物,使讀者在字里行間都感覺到人物,——同時也就感覺到作者的風格。風格,是作者對人物的感受。離開了人物,風格就不存在。這些,是要和沈先生相處較久,讀了他許多作品之后,才能理解得到的。單是一句“要貼到人物來寫”,誰知道是什么意思呢?又如,他曾經批評過我的一篇小說,說:“你這是兩個聰明腦袋在打架!”讓一個第三者來聽,他會說:“這是什么意思?”我是明白的。我這篇小說用了大量的對話,我盡量想把對話寫得深一點,美一點,有詩意,有哲理。事實上,沒有人會這樣的說話,就是兩個詩人,也不會這樣的交談。沈先生這句話等于說:這是不真實的。沈先生自己小說里的對話,大都是平平常常的話,但是一樣還是使人感到人物,覺得美。從此,我就盡量把對話寫得樸素一點,真切一點。……
汪曾祺散文小叢書:世間小兒女 作者簡介
汪曾祺(1920-1997),著名作家,祖籍徽州,生于江蘇高郵。曾就讀于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1940年開始文學生涯,其創作歷史長,在小說、散文、戲劇等領域皆有成就,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
- >
隨園食單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山海經
- >
經典常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