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海洋—大氣相互作用研究進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032125
- 條形碼:9787567032125 ; 978-7-5670-3212-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海洋—大氣相互作用研究進展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一系列科研綜述文章,對全球海洋-大氣之間的能量交換、太平洋多尺度海洋-大氣相互作用、熱帶印度洋-南海-太平洋跨海盆海洋-大氣相互作用及其氣候效應和不同人為輻射強迫作用下的海洋-大氣相互作用這四個領域的研究情況進行了回顧,重點介紹了作者在解決各自關注的科學問題中所做的貢獻,并針對目前研究現狀提出了新的科學問題或猜想。
海洋—大氣相互作用研究進展 目錄
海洋—大氣相互作用研究進展 作者簡介
劉秦玉,女,1946年3月生,中國海洋大學教授。1968年畢業于山東海洋學院(今中國海洋大學)水文氣象系海洋氣象專業,1981年畢業于山東大學數學系控制理論專業。1981年12月至2016年4月于中國海洋大學物理海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海洋與大氣學院工作。1993年被國務院學位辦批準為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任中國海洋大學未來海洋學院院長。 主講課程: 海洋大氣相互作用,地球物理流體力學,動力氣象學,數值天氣預報。 主要學術成就與貢獻: 建立季風驅動南海上層海洋環流變化的理論框架,發現南海冬季西邊界流形成的冷舌,為研究南海氣候變化奠定基礎。發現北太平洋冬季海表溫度異常對春、夏季大氣環流的影響;揭示北太平洋低位渦水影響臺灣以東黑潮的物理本質。發現熱帶印度洋在ENSO影響東亞季風過程中扮演的角色,為季風預報提供了一個重要的預報指標。 學術兼職: 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水文氣象分會理事長(1998-2010年);中國海洋學會海洋-大氣相互作用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2006-2012年);世界氣候研究計劃中國委員會海洋-大氣相互作用專家委員會主任(2006-2012年)。曾任《中國海洋大學學報》常務副主編、國內多家期刊編委及科技部“973”計劃咨詢專家(2013-2019年)等。1997年獲國家海洋局科技進步三等獎;2004年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2006年獲 科研成果獎: 中國高校自然科學一等獎等。青島市三八紅旗手、青島市巾幗科技先進工作者;山東省巾幗建功活動先進個人、山 榮譽稱號: 東省三八紅旗手;青島市勞動模范;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連續三次獲青島市拔尖人才稱號;山東省首批優秀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山東省先進工作者;山東省師德標兵稱號;全國模范教師榮譽稱號;山東高校十大優秀教師稱號;第六屆曾呈奎海洋科技獎中的突出成就獎。
- >
回憶愛瑪儂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山海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史學評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