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民間漢字圖形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99166
- 條形碼:9787520399166 ; 978-7-5203-9916-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民間漢字圖形研究 本書特色
潘鏡如的《民間漢字圖形研究》匯集了遺落在民間的一種特殊類別的藝術形式,也給我們再現了一種非物質文化財富的力量。漢字圖形是一種符號和圖形奇妙的結合,它體現了世俗不屈的想象力,展示了形象思維對理性思維的抗爭與妥協。這些被圖形解構著的漢字或者說是漢字所駕馭的圖形,無一不散發著世俗生活的光芒。
民間漢字圖形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以民間漢字圖形為研究對象,選取明清至今在民間流傳的壽字紋、萬字紋、符箓、鳥蟲書、花鳥字、合體字和“福”“祿”“壽”“喜”等吉祥漢字圖形,通過整理兩千多件民間漢字圖形資料,對其生成背景、創作主題、創作題材,以及民間工藝技法等進行梳理與分析,論述了在民間藝術及文字圖形設計中的審美價值和民俗意蘊,提出“因材施藝”“因技賦形”的民間漢字圖形造型規律,結合符號學、設計學、民藝學等理論,對民間漢字圖形多元設計思維進行了新的闡述,總結了民間漢字圖形以吉祥訴求為導向的設計動機、技術經驗下的樣式創新,以及在傳播與構建文化認同感方面的價值。
民間漢字圖形研究 目錄
**節 選題緣起
第二節 研究現狀
一 研究成果
二 研究不足
第三節 相關概念及范圍界定
一 “民間”概念
二 “漢字圖形”概念
三 研究對象的時間范圍
第四節 研究路徑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民間漢字圖形的產生背景
**節 以物載文的制作基礎
一 工藝和材料的流變
二 文字與紋樣的一體性
三 民間創作工具的革新
第二節 以情為寄的觀念表達
一 “字象”俗信的傳承
二 “福祿壽喜”吉祥觀念
三 民俗活動的心理寄托
第三節 創作主體的多樣化
一 民間藝人的主體作用
二 精英文化階層的參與
三 宮廷工匠的流動
第三章 民間漢字圖形的題材與構思
**節 祈福納祥的功利訴求
一 神祗形象的直接表述
二 祥瑞物象的互滲表達
三 符箓圖形的抽象符號
四 社會變革對題材的影響
第二節 上層文化的審美意趣
一 文學典籍的插圖敘事
二 古代鳥形書體的延續
三 文人竹梅題材的演變
四 回文的圖像式閱讀
第四章 民間漢字圖形的技法與樣式
**節 民窯陶瓷
一 明代的一筆書裝飾
二 清代的程式化圖樣
三 樣式及造型變遷
第二節 民間織繡
一 織錦:萬字紋經緯運用
二 刺繡:粉本圖文出新
三 秩序與樣式變化
第三節 民間雕刻
一 木雕:巧組圖案
二 石刻:規矩適形
三 磚雕:模范統一
四 技術理性和文化氛圍營造
第四節 民間版畫
一 雕版印刷:印繪一體
二 石印版畫:洋為中用
三 質樸到精細的風格折中
第五節 民間剪紙
一 喜花剪紙:雙喜字剪紙花樣
二 “熏樣”傳播產生的風格轉化
第五章 民間漢字圖形的多元設計轉化
**節 從造字到用字
一 音形中介與符號能指
二 取象示意與符號所指
第二節 從“圖文并茂”到“語圖重構”
-“字與形”的模件設計
二 “字與體”的構建設計
三 “字”“圖”信息的互換設計
第三節 從“天地人和”到“巧適事物”
一 適應:創作主體地位的轉換
二 適用:物宜工巧的設計目標
三 適度:設計文化情境的營造
第六章 結論
**節 功能與內涵:以吉祥訴求為導向的設計動機
第二節 技藝與創新:技術經驗下的樣式創新與傳播
第三節 參與和共建:構建民族認同感的藝術設計價值
附錄A 明清及近現代民間漢字圖形制作工藝相關書籍表
附錄B 民間與宮廷漢字圖形裝飾應用對照表
附錄C 民間漢字圖形應用分類統計表
附錄D 民間漢字圖形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統計表
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民間漢字圖形研究 作者簡介
潘鏡如,山東濟南人。設計學博士,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當代設計與工藝美術。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藝術基金個人項目1項。在《裝飾》《美術研究》《美術觀察》《美術與設計》等刊物發表論文數篇。博士在讀期間獲國家獎學金、國家留學基金,被評為北京市優秀畢業生,博士論文獲清華大學優秀學位論文獎。
- >
莉莉和章魚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虎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
- >
經典常談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