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法庭科學改革(保護無辜者)(精)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763961
- 條形碼:9787519763961 ; 978-7-5197-639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法庭科學改革(保護無辜者)(精)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闡述了法庭科學由引發錯案到為無辜者平冤的角色轉換,為廣大法律從業人員提供了國外因各種法庭科學證據而出現錯案的分析與總結。法庭科學證據,看似案件中的一環,但證據問題事關案件全局,它涉及多學科知識以及專家、警方、檢方、法官和律師等多種角色,毫厘差池將導致案件結論謬之千里。專門性問題的解決依靠的是專家的專業知識,但背后又包含了專門性問題的真實性、專業知識的可靠性和解決方案的合理使用等問題。因此,書中的錯案雖然源于不同門類的法庭科學證據,但錯誤之根本其實在于:“證據科學本身并不可靠”和“科學證據雖然可靠,但是人的解讀不可靠”。
法庭科學改革(保護無辜者)(精) 目錄
目 錄
**章 彈頭鉛成分分析
**節 案例研究:詹姆斯·奧托·埃爾哈特案
一、案情簡介
二、彈頭鉛成分分析面臨的質疑
三、證據的充分性
參考文獻
第二節 精準的測量,錯誤的推論:彈頭鉛成分分析
一、引言
二、FBI早期的檢驗假設
(一)假設一的闡釋
(二)假設二、三的闡釋
1.什么是供應鏈
2.彈頭生產工藝流程
3.交易與流通
三、檢驗與鑒定
(一)*簡單的部分:分析
(二)“匹配”與鏈接法
(三)證詞中的疑問——復合問題的證明與解釋
(四)彈頭鉛成分分析現狀
四、總結
參考文獻
第二章 毛發的顯微檢驗
**節 案例研究:科林·坎貝爾·羅斯案和詹姆斯·德里斯克爾案
一、科林·坎貝爾·羅斯案件
二、詹姆斯·德里斯克爾案件
三、關鍵技術問題:巧合匹配概率的大小未知
參考文獻
第二節 毛發顯微比對技術
一、毛發證據存在的問題
二、毛發檢驗的起源
三、來源歸屬問題
四、毛發檢驗鑒定
(一)毛發的概念及作用
(二)毛發的顯微結構
(三)如何辨別人毛和動物毛
(四)能否判斷毛發來源身體哪個部位
(五)能否通過毛發推斷種族
(六)毛發的生長階段
(七)病變、受損或被處理過的毛發
(八)毛發顯微比對的內容
(九)毛發檢驗的準確度
五、毛發證詞
(一)證詞
(二)司法部的毛發證詞審查
六、毛發檢驗的前景
參考文獻
第三章 縱火案
**節 案例研究:卡梅倫·托德·威林厄姆案
一、案情簡介
(一)火災經過
(二)火災調查
(三)審判過程
(四)定罪后
二、定案依據
(一)火災和縱火調查
(二)基于經驗的專業知識培訓
(三)過時的縱火指征和第三方證據
(四)法外因素的影響
(五)確認偏差
(六)根本爭議
三、結論
參考文獻
第二節 正視不準確的火災原因判定
一、資質的缺乏
二、無效的方法
三、火源測定的有效性
四、火災物證的常見誤區
五、結論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嬰兒搖晃綜合征
**節 案例研究:肯·馬什案
一、案情簡介
二、定罪后上訴
三、訴訟導向的科學研究
四、無罪推定
五、結論
參考文獻
第二節 嬰兒搖晃綜合征及虐待性頭外傷
一、概述
二、虐童研究發展進程
(一)嬰兒搖晃綜合征之前的虐童研究
(二)1972年以來搖晃假說的發展進程
(三)嬰兒搖晃假說面臨的挑戰
1.生物力學研究
2.解剖學和病理學研究
(四)格迪斯和2005年的上訴法庭
三、搖晃假說的支持證據
(一)三聯征的起落浮沉
(二)元分析
四、三聯征將何去何從
五、結論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咬痕證據
**節 案例研究:雷·克朗案
一、案情簡介
二、定罪經過
(一)審訊過程
(二)逮捕經過
(三)初審
(四)證據:覆蓋在咬痕上的雷·克朗牙齒模型
(五)上訴
(六)二審
三、新的DNA證據
四、結論
第二節 咬痕證據
一、咬痕證據的興衰
二、威廉·理查茲案
三、帕梅拉手上咬痕的尸檢照片
四、關于咬痕鑒定的綜合性評述
(一)咬痕分析的可靠性尚未證實
1.科學從未證明牙列是獨一無二的
2.即使牙列是獨一無二的,人體皮膚也無法準確記錄牙列的特征
3.法醫牙科專家無法準確地將牙列與咬痕聯系起來
4.牙列特征與咬痕即使“匹配”,也不具備關聯證明價值
(二)咬痕證據的高錯誤率
(三)咬痕導致的多起司法誤判
1.史蒂芬·馬克·錢尼案
2.咬痕證據導致的多起錯誤定罪
3.得克薩斯州的錯案:卡文·華盛頓案和喬·西尼·威廉姆斯案
(四)委員會介入的必要性
參考文獻
尾注
第六章 槍彈痕跡檢驗
**節 案例研究:安東尼·辛頓案
一、案情簡介
二、案件審理
三、定罪后程序
參考文獻
第二節 槍彈痕跡檢驗證據新觀察:從近期的質疑、調查及案例的角度
一、引言
二、槍彈痕跡檢驗的發展歷程
三、有關槍彈痕跡檢驗的近期質疑和研究
(一)近期質疑
(二)相關研究近況
四、2005~2015年,司法部門對槍彈證據的質疑作出回應而引起的新討論及相關問題
(一)申訴的理由
(二)對申訴者的司法回應
1.法庭明確對槍彈痕跡檢驗人員做出規定限制的案例
2.法庭忽視NAS報告中有關槍彈痕跡證據觀點的案例
3.鼓勵控辯雙方在法庭中質證,以消除槍彈痕跡證據存在薄弱環節的案例
五、結論
第七章 DNA證據
**節 案例研究:阿曼達·諾克斯案
一、案情簡介
二、刀
三、文胸搭扣
四、兇手
參考文獻
第二節 批判性審查DNA證據的基本要素
一、引言
二、理解實驗室報告
三、解讀實驗室報告的隱含意義:檢驗結果是否能夠充分支持實驗室的結論?
四、STR分型結果的解釋存在歧義的原因
(一)混合檢材
(二)偽峰
(三)尖峰,熒光脫落峰和其他偽峰
(四)檢材降解
(五)等位基因丟失
(六)閾值問題:低峰和信號弱的等位基因
五、引起歧義的多種影響因素的復合效應:克爾徹謀殺案中的刀
六、破解黑盒:如何查看電子數據
七、針對實驗室的準確檢驗結果,是否依然可做無罪辯護
(一)樣品處理中的錯誤
(二)DNA的隨機效應和DNA轉移
(三)似然比和概率基因分型
(四)尋找專家
八、總結
附錄:法醫物證學(包括DNA)檢驗材料的證據調查申請書模板
參考文獻
第八章 血的預試驗和確證試驗
**節 案例研究:林迪·張伯倫案
一、案情簡介
二、聯苯胺試驗:判斷是否為血液
三、胎兒血紅蛋白:判斷是否為胎兒血
參考文獻
第二節 血的預試驗和確證試驗
一、引言:為何既要預試驗,又要確證試驗
二、血跡檢驗技術
(一)血液和蛋白質的生物學特性
(二)預試驗的化學原理
(三)氧化劑導致的假陽性
(四)催化劑導致的假陽性
(五)熒光試劑和顯色試劑相結合的預試驗
(六)熒光試驗和顯色試驗能否區分血跡的真、假陽性
(七)血液的確證試驗
(八)試驗的靈敏度和檢出限
(九)血跡檢驗與DNA分析的關系
(十)實驗室實務中的確證實驗
三、預試驗與法律規范
四、林迪·張伯倫案
五、總結
網絡資源
致謝
參考文獻
第九章 血跡形態分析
**節 案例研究:大衛·卡姆案
一、案情簡介
(一)一審
(二)灰色衛衣
(三)卡姆的性格
(四)上訴
(五)二審
(六)三審
二、血跡形態證據
參考文獻
第二節 血跡形態分析
一、血跡形態分析的基本概念
二、血跡形態分析的歷史與演變
(一)血跡形態分析的學科起源與發展過程
(二)血液形態分析課程培訓及專家資質
1.血跡形態分析教學和培訓存在的問題
2.血跡形態分析專家的資質要求
三、血跡形態分析相關理論
(一)血跡形態基本概念
(二)血跡形態分析的基本原則
四、對大衛·卡姆案的分析總結
(一)現場重建實驗
(二)血跡形態分析意見的科學性考查
參考文獻
第十章 犯罪現場重建
**節 案例研究:格倫·福特案
一、案情簡介
(一)關于驗尸官
(二)兇手是否真的是左撇子
(三)死亡時間的推測
(四)射擊殘留物
二、福特的申訴和免罪
三、錯判衍生的其他受害人
參考文獻
第二節 犯罪現場重建
一、如何進行犯罪現場重建
(一)演繹推理
(二)歸納推理
(三)物證分析
(四)現場重建的科學方法
1.科學的現場觀察
2.形成假設
3.現場重建的驗證實驗
4.得出驗證或修改假設的結論
二、犯罪現場重建的程序
(一)犯罪現場重建專家需要審查的典型材料
1.尸檢報告和照片
2.醫療記錄
3.犯罪現場
4.物證
5.提取物品清單
6.實驗室檢驗
7.審查者對于物證的檢驗
8.執法部門的文件
9.證人和犯罪嫌疑人
10.911報警電話文字記錄
11.實地考察現場
(二)錯誤的現場重建發生的原因
1.過早進行有罪推定
2.未進行偵查
三、現場重建專家的資質及要求
四、結論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指紋
**節 案例研究:布蘭登·梅菲爾德案
一、案情簡介
二、造成指紋錯誤認定的主要因素分析
三、科學的認識指紋證據
參考文獻
第二節 指紋檢驗專家:真的是有資質的嗎
一、拉娜·卡內恩案
二、指紋檢驗基本知識
(一)指紋的分析、比對、評估和復核(ACE-V法)
(二)絕對性的結論和錯誤率
1.指紋鑒定結論的正確表述
2.正確理解“零錯誤率”
(三)一個差異點原則
1.一個差異點原則的概念
2.一個差異點原則的核心要素
三、指紋自動識別系統
四、培訓與發展趨勢
五、總結與展望
1.特征數量標準
2.整體質量標準
3.概率分析
參考文獻
**章 彈頭鉛成分分析
**節 案例研究:詹姆斯·奧托·埃爾哈特案
一、案情簡介
二、彈頭鉛成分分析面臨的質疑
三、證據的充分性
參考文獻
第二節 精準的測量,錯誤的推論:彈頭鉛成分分析
一、引言
二、FBI早期的檢驗假設
(一)假設一的闡釋
(二)假設二、三的闡釋
1.什么是供應鏈
2.彈頭生產工藝流程
3.交易與流通
三、檢驗與鑒定
(一)*簡單的部分:分析
(二)“匹配”與鏈接法
(三)證詞中的疑問——復合問題的證明與解釋
(四)彈頭鉛成分分析現狀
四、總結
參考文獻
第二章 毛發的顯微檢驗
**節 案例研究:科林·坎貝爾·羅斯案和詹姆斯·德里斯克爾案
一、科林·坎貝爾·羅斯案件
二、詹姆斯·德里斯克爾案件
三、關鍵技術問題:巧合匹配概率的大小未知
參考文獻
第二節 毛發顯微比對技術
一、毛發證據存在的問題
二、毛發檢驗的起源
三、來源歸屬問題
四、毛發檢驗鑒定
(一)毛發的概念及作用
(二)毛發的顯微結構
(三)如何辨別人毛和動物毛
(四)能否判斷毛發來源身體哪個部位
(五)能否通過毛發推斷種族
(六)毛發的生長階段
(七)病變、受損或被處理過的毛發
(八)毛發顯微比對的內容
(九)毛發檢驗的準確度
五、毛發證詞
(一)證詞
(二)司法部的毛發證詞審查
六、毛發檢驗的前景
參考文獻
第三章 縱火案
**節 案例研究:卡梅倫·托德·威林厄姆案
一、案情簡介
(一)火災經過
(二)火災調查
(三)審判過程
(四)定罪后
二、定案依據
(一)火災和縱火調查
(二)基于經驗的專業知識培訓
(三)過時的縱火指征和第三方證據
(四)法外因素的影響
(五)確認偏差
(六)根本爭議
三、結論
參考文獻
第二節 正視不準確的火災原因判定
一、資質的缺乏
二、無效的方法
三、火源測定的有效性
四、火災物證的常見誤區
五、結論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嬰兒搖晃綜合征
**節 案例研究:肯·馬什案
一、案情簡介
二、定罪后上訴
三、訴訟導向的科學研究
四、無罪推定
五、結論
參考文獻
第二節 嬰兒搖晃綜合征及虐待性頭外傷
一、概述
二、虐童研究發展進程
(一)嬰兒搖晃綜合征之前的虐童研究
(二)1972年以來搖晃假說的發展進程
(三)嬰兒搖晃假說面臨的挑戰
1.生物力學研究
2.解剖學和病理學研究
(四)格迪斯和2005年的上訴法庭
三、搖晃假說的支持證據
(一)三聯征的起落浮沉
(二)元分析
四、三聯征將何去何從
五、結論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咬痕證據
**節 案例研究:雷·克朗案
一、案情簡介
二、定罪經過
(一)審訊過程
(二)逮捕經過
(三)初審
(四)證據:覆蓋在咬痕上的雷·克朗牙齒模型
(五)上訴
(六)二審
三、新的DNA證據
四、結論
第二節 咬痕證據
一、咬痕證據的興衰
二、威廉·理查茲案
三、帕梅拉手上咬痕的尸檢照片
四、關于咬痕鑒定的綜合性評述
(一)咬痕分析的可靠性尚未證實
1.科學從未證明牙列是獨一無二的
2.即使牙列是獨一無二的,人體皮膚也無法準確記錄牙列的特征
3.法醫牙科專家無法準確地將牙列與咬痕聯系起來
4.牙列特征與咬痕即使“匹配”,也不具備關聯證明價值
(二)咬痕證據的高錯誤率
(三)咬痕導致的多起司法誤判
1.史蒂芬·馬克·錢尼案
2.咬痕證據導致的多起錯誤定罪
3.得克薩斯州的錯案:卡文·華盛頓案和喬·西尼·威廉姆斯案
(四)委員會介入的必要性
參考文獻
尾注
第六章 槍彈痕跡檢驗
**節 案例研究:安東尼·辛頓案
一、案情簡介
二、案件審理
三、定罪后程序
參考文獻
第二節 槍彈痕跡檢驗證據新觀察:從近期的質疑、調查及案例的角度
一、引言
二、槍彈痕跡檢驗的發展歷程
三、有關槍彈痕跡檢驗的近期質疑和研究
(一)近期質疑
(二)相關研究近況
四、2005~2015年,司法部門對槍彈證據的質疑作出回應而引起的新討論及相關問題
(一)申訴的理由
(二)對申訴者的司法回應
1.法庭明確對槍彈痕跡檢驗人員做出規定限制的案例
2.法庭忽視NAS報告中有關槍彈痕跡證據觀點的案例
3.鼓勵控辯雙方在法庭中質證,以消除槍彈痕跡證據存在薄弱環節的案例
五、結論
第七章 DNA證據
**節 案例研究:阿曼達·諾克斯案
一、案情簡介
二、刀
三、文胸搭扣
四、兇手
參考文獻
第二節 批判性審查DNA證據的基本要素
一、引言
二、理解實驗室報告
三、解讀實驗室報告的隱含意義:檢驗結果是否能夠充分支持實驗室的結論?
四、STR分型結果的解釋存在歧義的原因
(一)混合檢材
(二)偽峰
(三)尖峰,熒光脫落峰和其他偽峰
(四)檢材降解
(五)等位基因丟失
(六)閾值問題:低峰和信號弱的等位基因
五、引起歧義的多種影響因素的復合效應:克爾徹謀殺案中的刀
六、破解黑盒:如何查看電子數據
七、針對實驗室的準確檢驗結果,是否依然可做無罪辯護
(一)樣品處理中的錯誤
(二)DNA的隨機效應和DNA轉移
(三)似然比和概率基因分型
(四)尋找專家
八、總結
附錄:法醫物證學(包括DNA)檢驗材料的證據調查申請書模板
參考文獻
第八章 血的預試驗和確證試驗
**節 案例研究:林迪·張伯倫案
一、案情簡介
二、聯苯胺試驗:判斷是否為血液
三、胎兒血紅蛋白:判斷是否為胎兒血
參考文獻
第二節 血的預試驗和確證試驗
一、引言:為何既要預試驗,又要確證試驗
二、血跡檢驗技術
(一)血液和蛋白質的生物學特性
(二)預試驗的化學原理
(三)氧化劑導致的假陽性
(四)催化劑導致的假陽性
(五)熒光試劑和顯色試劑相結合的預試驗
(六)熒光試驗和顯色試驗能否區分血跡的真、假陽性
(七)血液的確證試驗
(八)試驗的靈敏度和檢出限
(九)血跡檢驗與DNA分析的關系
(十)實驗室實務中的確證實驗
三、預試驗與法律規范
四、林迪·張伯倫案
五、總結
網絡資源
致謝
參考文獻
第九章 血跡形態分析
**節 案例研究:大衛·卡姆案
一、案情簡介
(一)一審
(二)灰色衛衣
(三)卡姆的性格
(四)上訴
(五)二審
(六)三審
二、血跡形態證據
參考文獻
第二節 血跡形態分析
一、血跡形態分析的基本概念
二、血跡形態分析的歷史與演變
(一)血跡形態分析的學科起源與發展過程
(二)血液形態分析課程培訓及專家資質
1.血跡形態分析教學和培訓存在的問題
2.血跡形態分析專家的資質要求
三、血跡形態分析相關理論
(一)血跡形態基本概念
(二)血跡形態分析的基本原則
四、對大衛·卡姆案的分析總結
(一)現場重建實驗
(二)血跡形態分析意見的科學性考查
參考文獻
第十章 犯罪現場重建
**節 案例研究:格倫·福特案
一、案情簡介
(一)關于驗尸官
(二)兇手是否真的是左撇子
(三)死亡時間的推測
(四)射擊殘留物
二、福特的申訴和免罪
三、錯判衍生的其他受害人
參考文獻
第二節 犯罪現場重建
一、如何進行犯罪現場重建
(一)演繹推理
(二)歸納推理
(三)物證分析
(四)現場重建的科學方法
1.科學的現場觀察
2.形成假設
3.現場重建的驗證實驗
4.得出驗證或修改假設的結論
二、犯罪現場重建的程序
(一)犯罪現場重建專家需要審查的典型材料
1.尸檢報告和照片
2.醫療記錄
3.犯罪現場
4.物證
5.提取物品清單
6.實驗室檢驗
7.審查者對于物證的檢驗
8.執法部門的文件
9.證人和犯罪嫌疑人
10.911報警電話文字記錄
11.實地考察現場
(二)錯誤的現場重建發生的原因
1.過早進行有罪推定
2.未進行偵查
三、現場重建專家的資質及要求
四、結論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指紋
**節 案例研究:布蘭登·梅菲爾德案
一、案情簡介
二、造成指紋錯誤認定的主要因素分析
三、科學的認識指紋證據
參考文獻
第二節 指紋檢驗專家:真的是有資質的嗎
一、拉娜·卡內恩案
二、指紋檢驗基本知識
(一)指紋的分析、比對、評估和復核(ACE-V法)
(二)絕對性的結論和錯誤率
1.指紋鑒定結論的正確表述
2.正確理解“零錯誤率”
(三)一個差異點原則
1.一個差異點原則的概念
2.一個差異點原則的核心要素
三、指紋自動識別系統
四、培訓與發展趨勢
五、總結與展望
1.特征數量標準
2.整體質量標準
3.概率分析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法庭科學改革(保護無辜者)(精) 作者簡介
作者: 1.溫迪·J.科恩,兒童庇護保護所成員。曾任加利福尼亞州無辜計劃的成員。2.C.邁克爾·鮑爾斯,南加州大學奧斯特羅牙科學院臨床副教授,加利福尼亞州文圖拉縣法醫。譯者:羅亞平,河南鄭州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物證技術博士。主要從事刑事科學技術理論、犯罪現場勘驗及物證鑒定技術研究,主持完成多項省部級課題,曾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公安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3項,出版個人專著1部,譯著2部,發表論文100余篇。
書友推薦
- >
推拿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