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系統性鄉村建設的理論與方法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869826
- 條形碼:9787561869826 ; 978-7-5618-6982-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系統性鄉村建設的理論與方法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參照“問題設定—個案剖析—模型建立—模型解讀—理論建立—方法建立—實踐檢驗—問題延展”的整體研究思路,借鑒了系統科學、社會學、經濟學、管理科學的研究方法,從既有理論梳理、實踐經驗總結、圖解建模推演、理論分析建構、實踐運用佐證等層面,對鄉村建設的“系統性”問題展開闡釋與論述。
系統性鄉村建設的理論與方法研究 目錄
第1章 緒論:系統性鄉村建設時代背景
1.1 鄉村建設的政策、實踐與理論
1.1.1 政策系統
1.1.2 實踐繁榮
1.1.3 理論短板
1.2 基本概念界定
1.2.1 鄉村建設
1.2.2 系統性
1.3 研究現狀回顧
1.3.1 鄉村建設實踐回顧
1.3.2 鄉村建設理論回顧
1.4 研究目的、內容與章節結構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內容
1.4.3 章節結構
第2章 認知:系統性鄉村建設典型案例
2.1 企業主導的華潤模式
2.1.1 華潤模式概述
2.1.2 華潤模式的建設路徑
2.1.3 華潤模式的實施策略
2.1.4 華潤模式總結
2.2 內生動力的郝堂模式
2.2.1 郝堂模式概述
2.2.2 郝堂模式的建設路徑
2.2.3 郝堂模式的實施策略
2.2.4 郝堂模式總結
2.3 社區營造的嵩口模式
2.3.1 嵩口模式概述
2.3.2 嵩口模式的實施路徑
2.3.3 嵩口模式的實施策略
2.3.4 嵩口模式總結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建模:鄉村建設的系統性模型
3.1 系統性鄉村建設的分析框架
3.1.1 系統科學
3.1.2 系統性鄉村建設
3.1.3 系統性鄉村建設的分析框架
3.2 系統性鄉村建設的目標論述
3.2.1 政策目標的系統性
3.2.2 案例目標的發展性
3.2.3 社區營造內容的全面性
3.3 系統性鄉村建設的結構模型
3.3.1 系統圖示的轉換
3.3.2 系統模型的建構
3.3.3 系統模型的說明
3.4 系統性鄉村建設的模型演繹
3.4.1 系統的要素與層次
3.4.2 要素的聯系與結構
3.4.3 系統的力系與成長
3.5 鄉村建設的系統路徑與創新
3.5.1 系統成長與路徑思考
3.5.2 系統思考與路徑創新
3.6 本章小結
第4章 建構:鄉村建設的系統性理論
4.1 系統性鄉村建設的理論基礎
4.1.1 傳統的系統哲學
4.1.2 人居環境系統論
4.2 系統性鄉村建設的理論建構
4.2.1 現有鄉村建設理論框架
4.2.2 系統性鄉村建設的理論框架
4.3 系統性鄉村建設的理論論述
4.3.1 鄉村建設的系統認知
4.3.2 鄉村建設的發展機制
4.3.3 鄉村建設的目標論述
4.3.4 鄉村建設的路徑論述
4.3.5 鄉村建設的內容論述
4.3.6 鄉村建設的創新論述
4.4 系統性鄉村建設的效能評價
4.5 本章小結
第5章 整合:鄉村建設的系統性方法
5.1 系統的整合與融貫
5.1.1 系統整合的意義
5.1.2 系統融貫的意義
5.2 WSR系統整合方法
5.2.1 WSR系統理論
5.2.2 人理平臺整合
5.2.3 物理平臺整合
5.2.4 事理平臺整合
5.3 PDCA系統融貫方法
5.3.1 PDCA系統理論
5.3.2 華潤模式的PDCA循環流程
5.4 WSR-PDCA系統方法論
5.4.1 鄉村建設系統實施的需要
5.4.2 WSR-PDCA方法基本思路
5.4.3 WSR-PDCA方法的系統模型
5.4.4 WSR-PDCA方法運用示例
5.5 本章小結
第6章 思維:鄉村建設的系統性決策
6.1 系統思考
6.1.1 系統思考的概念
6.1.2 如何進行系統思考
6.2 因果回路圖
6.2.1 行為因果回路圖
6.2.2 因果回路圖的特性
6.2.3 因果回路圖的用途
6.3 繪制回路圖
6.3.1 繪制方法
6.3.2 系統基模
6.3.3 應用系統思考解決問題
6.3.4 鄉村建設常見現象的系統思考
6.4 系統動力學建模
6.4.1 建模的目的
6.4.2 存量流量圖
6.4.3 系統動力學建模
6.4.4 嵩口案例的動力學建模
6.5 本章小結
第7章 實踐:系統性鄉村建設參與實施
7.1 參與式設計理論
7.1.1 參與式設計的歷史與理論
7.1.2 參與式設計的意義與作用
7.1.3 參與式設計的階段分類
7.2 參與式設計實踐
7.2.1 系統性美麗鄉村的建設實踐
7.2.2 基于RSVP循環的設計方法
7.2.3 希望小鎮的模式語言設計
7.2.4 嵩口古鎮復興的空間腳本
7.3 參與式教育實踐
7.3.1 岵山古鎮地域創生工作坊
7.3.2 檳城姓林橋社會創新工作坊
7.4 鄉村建筑師的能力培養
7.4.1 集會結社的能力
7.4.2 營運治理的能力
7.4.3 創新解題的能力
7.4.4 九項能力的歸納
7.5 本章小結
第8章 結語:系統性鄉村建設任重道遠
8.1 主要結論
8.2 理論歸納
8.2.1 理論論述的“從壹到拾”
8.2.2 學術追求的“三樣創新”
后記
參考資料
1.1 鄉村建設的政策、實踐與理論
1.1.1 政策系統
1.1.2 實踐繁榮
1.1.3 理論短板
1.2 基本概念界定
1.2.1 鄉村建設
1.2.2 系統性
1.3 研究現狀回顧
1.3.1 鄉村建設實踐回顧
1.3.2 鄉村建設理論回顧
1.4 研究目的、內容與章節結構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內容
1.4.3 章節結構
第2章 認知:系統性鄉村建設典型案例
2.1 企業主導的華潤模式
2.1.1 華潤模式概述
2.1.2 華潤模式的建設路徑
2.1.3 華潤模式的實施策略
2.1.4 華潤模式總結
2.2 內生動力的郝堂模式
2.2.1 郝堂模式概述
2.2.2 郝堂模式的建設路徑
2.2.3 郝堂模式的實施策略
2.2.4 郝堂模式總結
2.3 社區營造的嵩口模式
2.3.1 嵩口模式概述
2.3.2 嵩口模式的實施路徑
2.3.3 嵩口模式的實施策略
2.3.4 嵩口模式總結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建模:鄉村建設的系統性模型
3.1 系統性鄉村建設的分析框架
3.1.1 系統科學
3.1.2 系統性鄉村建設
3.1.3 系統性鄉村建設的分析框架
3.2 系統性鄉村建設的目標論述
3.2.1 政策目標的系統性
3.2.2 案例目標的發展性
3.2.3 社區營造內容的全面性
3.3 系統性鄉村建設的結構模型
3.3.1 系統圖示的轉換
3.3.2 系統模型的建構
3.3.3 系統模型的說明
3.4 系統性鄉村建設的模型演繹
3.4.1 系統的要素與層次
3.4.2 要素的聯系與結構
3.4.3 系統的力系與成長
3.5 鄉村建設的系統路徑與創新
3.5.1 系統成長與路徑思考
3.5.2 系統思考與路徑創新
3.6 本章小結
第4章 建構:鄉村建設的系統性理論
4.1 系統性鄉村建設的理論基礎
4.1.1 傳統的系統哲學
4.1.2 人居環境系統論
4.2 系統性鄉村建設的理論建構
4.2.1 現有鄉村建設理論框架
4.2.2 系統性鄉村建設的理論框架
4.3 系統性鄉村建設的理論論述
4.3.1 鄉村建設的系統認知
4.3.2 鄉村建設的發展機制
4.3.3 鄉村建設的目標論述
4.3.4 鄉村建設的路徑論述
4.3.5 鄉村建設的內容論述
4.3.6 鄉村建設的創新論述
4.4 系統性鄉村建設的效能評價
4.5 本章小結
第5章 整合:鄉村建設的系統性方法
5.1 系統的整合與融貫
5.1.1 系統整合的意義
5.1.2 系統融貫的意義
5.2 WSR系統整合方法
5.2.1 WSR系統理論
5.2.2 人理平臺整合
5.2.3 物理平臺整合
5.2.4 事理平臺整合
5.3 PDCA系統融貫方法
5.3.1 PDCA系統理論
5.3.2 華潤模式的PDCA循環流程
5.4 WSR-PDCA系統方法論
5.4.1 鄉村建設系統實施的需要
5.4.2 WSR-PDCA方法基本思路
5.4.3 WSR-PDCA方法的系統模型
5.4.4 WSR-PDCA方法運用示例
5.5 本章小結
第6章 思維:鄉村建設的系統性決策
6.1 系統思考
6.1.1 系統思考的概念
6.1.2 如何進行系統思考
6.2 因果回路圖
6.2.1 行為因果回路圖
6.2.2 因果回路圖的特性
6.2.3 因果回路圖的用途
6.3 繪制回路圖
6.3.1 繪制方法
6.3.2 系統基模
6.3.3 應用系統思考解決問題
6.3.4 鄉村建設常見現象的系統思考
6.4 系統動力學建模
6.4.1 建模的目的
6.4.2 存量流量圖
6.4.3 系統動力學建模
6.4.4 嵩口案例的動力學建模
6.5 本章小結
第7章 實踐:系統性鄉村建設參與實施
7.1 參與式設計理論
7.1.1 參與式設計的歷史與理論
7.1.2 參與式設計的意義與作用
7.1.3 參與式設計的階段分類
7.2 參與式設計實踐
7.2.1 系統性美麗鄉村的建設實踐
7.2.2 基于RSVP循環的設計方法
7.2.3 希望小鎮的模式語言設計
7.2.4 嵩口古鎮復興的空間腳本
7.3 參與式教育實踐
7.3.1 岵山古鎮地域創生工作坊
7.3.2 檳城姓林橋社會創新工作坊
7.4 鄉村建筑師的能力培養
7.4.1 集會結社的能力
7.4.2 營運治理的能力
7.4.3 創新解題的能力
7.4.4 九項能力的歸納
7.5 本章小結
第8章 結語:系統性鄉村建設任重道遠
8.1 主要結論
8.2 理論歸納
8.2.1 理論論述的“從壹到拾”
8.2.2 學術追求的“三樣創新”
后記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回憶愛瑪儂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莉莉和章魚
- >
唐代進士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