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刑法中的接受性責任理論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702322
- 條形碼:9787522702322 ; 978-7-5227-0232-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刑法中的接受性責任理論研究 內容簡介
在刑事責任的研究中,存在缺乏源本的課題域和通達刑事責任的路徑的問題。為此,該成果提出了接受性責任的理論。主要內容有:一是采用哲學研究方法。本書一改傳統的刑事責任研究方法,以海德格爾為代表的存在論現象學的方法對接受性責任的構造、種類和形式、主體,以及倫理學基礎等問題展開研究,并貫徹始終。這是一種對刑事責任研究全新的方法。二是研究刑事責任的本體問題。基于為刑事責任溯源和奠基的研究目標,該成果把刑事責任的存在作為本體論基礎,以此展開對接受性責任“此在”構造、“存在”構造等問題的研究,通過對其“生成”的研究,揭示其本來面貌。
刑法中的接受性責任理論研究 目錄
**節 中外刑事責任研究的現狀
一 德國、日本刑事責任研究的現狀
二 英美法系刑事責任理論概況
三 我國刑事責任理論研究的概況
第二節 刑事責任研究存在的問題
一 刑事責任研究的不足
二 現有刑事責任理論不足的具體表現
第二章 接受性責任的概念
**節 刑事責任研究的課題域
一 刑事責任研究課題域的選擇
二 刑事責任課題域的界劃
第二節 通達刑事責任的存在論方法
一 刑事責任理論對刑事責任存在的探索
二 刑事責任研究之路的尋求
三 研究刑事責任的存在論現象學方法
第三節 接受性責任理論的提倡
一 接受性責任的現狀
二 接受性責任的概念
三 接受性責任的種類
四 接受性責任的體系位置及其程度
第三章 接受性責任的根據
**節 刑事責任根據比較研究
一 中外刑事責任根據研究的現狀
二 接受性責任根據的存在論詮釋
第二節 接受性責任根據存在論蘊含的展開
一 接受性責任的哲學根據
二 接受性責任的現實根據:接受性責任的在世存在
三 接受性責任的倫理學根據
第四章 接受性責任的存在論結構
**節 接受性責任存在分析的任務
一 接受性責任存在分析的優先性
二 接受性責任存在的問題點
第二節 接受性責任的存在論構造
一 接受性責任存在的開展狀態
二 接受性責任此在的特征
第五章 接受性責任的世界
**節 接受性責任此在的“世界”
一 接受性責任此在的世間性
二 接受性責任此在的周圍世界
第二節 接受性責任世界的揭示
一 接受性責任世界的指引和標志
二 接受性責任世界的因緣和意蘊
第六章 接受性責任的存在形式
**節 接受性責任的主體
一 刑事責任中的主體
二 常人:刑事責任的主體
第二節 “常人”責任:接受性責任的存在形式
一 接受性責任與他人責任
二 “常人”責任:刑事責任的存在形式
第七章 接受性責任的生存論建構
**節 接受性責任存在的境域
一 接受性責任存在境域的選擇
二 “在之中”對接受性責任的生存論建構
第二節 接受性責任在世界中的顯現
一 接受性責任的現身和領會
二 接受性責任的日常存在和沉淪
第八章 接受性責任的一般存在結構
**節 接受性責任此在的時間性和歷史性
一 接受性責任此在分析的局限
二 從時間和歷史維度對接受性責任的詮釋
第二節 接受性責任的一般存在
一 接受性責任一般存在的探查
二 接受性責任的“無”及其寓所
第九章 接受性責任理論的適用
**節 接受性責任理論在刑法理論中的應用
一 接受性責任理論的必要性
二 接受性責任在責任要素中的應用
第二節 接受性責任理論對刑事立法和司法的指導作用
一 接受性責任理論對刑事立法的指導作用
二 接受性責任理論對司法實務的指導作用
第三節 其他部門法中的接受性責任
一 民法中的接受性責任
二 行政法中的接受性責任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刑法中的接受性責任理論研究 作者簡介
楊國舉,男,1967年10月生,中共黨員,寧夏大學法學院教授,法學博士。1998年6月畢業于中南政法學院,獲法學碩士學位,2009年6月畢業于武漢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長期以來,一直承擔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犯罪學、刑法哲學等課程的教學工作。發表學術論文15篇,出版《吸收犯研究》專著1部,參編《犯罪學》教材1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課題1項:“刑法中的接受性責任理論研究”(已結項);主持校級課題1項:“寧夏回族聚居區恢復性司法范式研究”(已結項)。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二體千字文
- >
煙與鏡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