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生命之用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11505
- 條形碼:9787100211505 ; 978-7-100-21150-5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生命之用 本書特色
生活中*需要學會的是怎樣生活。英國銀行家、政治家、文學家盧伯克用19篇文章向您展示生命之用。 《生命之用》開篇就直指人生*重要的問題:“生活中*需要學會的是怎樣生活。人*渴望擁有的莫過于生命,而人*疏于關照的也是生命。”作者盧伯克認為:人生的首要目標應該是充分利用生命這筆財富,而且應該是為他人的利益而利用自己的生命……
生命之用 內容簡介
“漢譯世界文學名著叢書”選取世界各國各語種擁有經典性和代表性的文學名著(如《簡·愛》《雙城記》《老人與海》等),同時選擇翻譯質量優選且獲得社會各界和學術界共同認可的譯者譯本(如朱生豪、張谷若、吳鈞燮、鄭振鐸、曹明倫等),兼顧學術的系統性、文學史的全面均衡和適應當代讀者的可讀性。本叢書為開放叢書,此后積累延續出版。英國銀行家、自由政治家、慈善家、科學家和博學家盧伯克爵士說:“人生的首要目標應該是充分利用自己的生命”,并問:“我們如何才能充分利用生命這筆財富?本書就是盧伯克回答“如何使用生命”的答案之書,從“論機智”“論錢財”“談休閑養心”“論健康”“談國民教育”“談自我教育”等角度回答了生命的用途這一重大問題,與《培根隨筆集》很像,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散文集,但是語言更加簡明,內容更貼近現代生活。本書英文版一出版就大受歡迎,被譯為多種文字,其中篇章被納入英語教材,是適合青年人閱讀的人生指南。本書為曹明倫譯本,附百余條注釋。
生命之用 目錄
第二章 論機智
第三章 論錢財
第四章 談休閑養心
第五章 論健康
第六章 談國民教育
第七章 談自我教育
第八章 談公共圖書館
第九章 論讀書
第十章 談愛國精神
第十一章 談英國公民的責任和權利
第十二章 談家庭生活與社交
第十三章 論勤奮
第十四章 論信仰
第十五章 論希望
第十六章 論博愛
第十七章 論品性
第十八章 談安寧與幸福
第十九章 論宗教
生命之用 節選
五百多年前,一個偉大的英國人、達勒姆主教理查德·德·伯里曾撰文贊美書。他說:“書是我們的老師,但上課不用教鞭,不用戒尺,不會責罵,不會生氣,不穿教袍,不收學費。如果你上前討教,書不會漠然置之;如果你提出問題,書不會留有余地;如果你有誤解,書絕不會抱怨;如果你顯得無知,書也不可能嘲笑。因此,這座智慧寶庫比所有財富都更珍貴,人們渴望得到的寶藏東西都比不上書的價值。故而凡承認自己是真理、幸福、智慧、科學,甚至信仰的熱忱追求者,都必須讓自己成為愛書之人。” 伯里數百年前就能說出這番真話,那我們今天還有多少可說的呢?首先讓我們想象今天的條件比那時候好多少。姑且不說印刷便利,書價有多便宜。如今花一杯啤酒或兩斗煙草的錢,誰都可以買到夠讀一個月的書;與此相反,在伯里的那個年代,圖書價格非常昂貴。另外,今天的書開本較小,方便閱讀,而那時的書開本很大,非常笨重,攜帶和閱讀都極為不便。從這個意義上講,今天*具學術性的書也是“輕松讀物”。但更重要的是,我們今天不僅有伯里當時能看到的全部*有趣味的書,還有許多他不曾見過的書,甚至包括許多曾一度佚失,現又被重新發現的古代文學作品。幾乎可以這么說,在伯里那個年代,人們尚不知小說為何物。至于詩歌,伯里生活的時代還沒有莎士比亞、彌爾頓、司各特和拜倫,更不用說更近代的詩人了。我們今天還有庫克船長、達爾文、洪堡,以及其他許多偉大的探險家和探索者,他們的經歷讀來都引人人勝,令人愉悅。在科學方面,現在已有了化學和地質學等新興學科,而人類的發現進程也讓博物學、天文學和地理學等其他所有學科都變得更加有趣。 叔本華曾注意到,他的學問雖說沒給他帶來任何收入,但卻為他節省了大量開支。作為一個民族,我們必須懷著感激之心承認,科學不但大大增加了我們的收益,還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大大減少了我們的支出。我們花在學校、圖書館和博物館上的錢與其說是開銷,不如說是投資。不過,我們提倡興建學校和公共圖書館,并非因為它們能替我們省錢,而是因為它們能讓我們的同胞生活得更輕松愉快。須知窮人的生活幾乎沒什么樂趣可言。 我曾多次遭到友好的嘲笑,因為我表達過這樣一種觀點:在下一代人中,主要的讀者將會是我們的工匠和技師。 但公共圖書館的持續增加不正是支持我這個觀點的證據嗎?要興建免費公共圖書館,先得進行公民投票,而眾所周知,律師、醫生、商人和神職人員在投票人中只占少數。公共圖書館得以建立,主要是靠為數眾多的工匠和小店主,圖書館也主要由他們使用。書對在城里工作的人來說尤為必需,因為他們的生活非常單調。從前野蠻人的生活方式要豐富得多。野蠻人得觀察其欲獲獵物之習性,觀察動物的遷徙規律和覓食的地方;他們必須知道何處能捕到魚,如何捕魚;他們還得制造武器,建造房屋;就連我們今天輕而易舉地生火,對他們來說也是件既需要體力又需要技術的重活。鄉下農民做的事也多種多樣。他們耕地,播種,割草,收獲。他們在一個季節使用犁耙,另一個季節則用斧頭鐮刀。他們牧羊,放牛,養豬,種田,扎籬笆,捆麥束,而這一切絕非看上去那么容易。據說曾經有個陌生人到華茲華斯家,要求看看他的書房,女仆對陌生人說:“這是我家主人的房間,他的書房都在田野里。”農民在田野里可學到許多知識。他們所知道的比我以為他們知道的要多得多。那是實踐知識,不是書本知識,但一點不比書本知識差。
生命之用 作者簡介
約翰·盧伯克爵士(John Lubbock,1834-1913),英國銀行家、自由政治家、慈善家、科學家和博學家。盧伯克曾在家族企業中從事銀行業,提出設立銀行業的法定假日,該假日延續至今。同時他在考古學、人種學和生物學的幾個分支領域都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創造了“Paleolithic”和“Neolithic”這兩個術語,分別表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在他的推動下,考古學成為一門學科。他在有關進化論的論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還提出立法保護英國考古和建筑遺產,即Ancient Monuments Protection Act 1882。他也是以赫胥黎為首的X俱樂部的創始成員。著作近30種,文學方面代表作有《生命之用》《生命之樂》等。 曹明倫,四川自貢人,北京大學博士,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高校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學術專著有《英漢翻譯二十講》等,文學譯著有《愛倫·坡短篇小說集》等。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回憶愛瑪儂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