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職場交往與收入分配公平感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835731
- 條形碼:9787521835731 ; 978-7-5218-3573-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職場交往與收入分配公平感研究 內容簡介
本研究的創新之處包括:**,引入社會網絡的理論視角,拓寬了個體收入分配公平感解釋機制的研究。研究構建出“宏觀社會結構—中觀社會網絡—微觀職場互動”的綜合解釋框架,突破了分配公平感機制探討中非此即彼的慣性思維。研究聚焦于職場交往過程中所形塑的社會網絡對于從業者分配公平感知的作用,還原了職業場域中個體分配公平感的形成的動態過程,增加了公平感機制研究中社會互動和日常情境因素,彌補了既有研究的不足。第二,發現了職場中同事間的互動交往對個體分配公平感的正向效應。研究進一步探討了職場交往類型對于分配公平感的影響差異,發現與職場上級交往對于公平感具有提升作用,與平級或下級交往對于個體的分配公平感并沒有顯著影響。突破了以往研究對于職場交往單一維度的考察,揭示了不同交往對象對于個體分配公平感的多樣化影響過程。第三,從職場社會網絡效應出發,揭示了職業場域中個體分配公平感產生的多維中間機制。研究突破了以往對單一機制的探討,從職場社會網絡角度提出了“支持效應”、“表達效應”和“比較效應”三種全新機制,詮釋了職場交往過程中個體分配公平感的多維度影響路徑。第四,厘清了職場交往對于個體分配公平感作用的體制差異。研究區分了體制內和體制外兩種宏觀經濟體制類型,探討了兩種體制下資源分配方式、社會網絡類型和網絡的作用差異。檢驗了制度約束條件下職場交往對于分配公平感的影響效應差異,在制度層面進一步拓展了職場交往影響分配公平感的研究。本研究認為,以職場交往為主要形式的職場社會網絡對于個體的分配公平感知具有正向意義?陀^收入提升、主觀地位期望和晉升速度比較等積極預期,可以為個體構建公平分配的積極感知。本研究為職場管理者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借鑒和政策建議,合理認識和發揮職場交往對個體分配公平認知的積極作用,培育個體對企業管理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可以提升管理的有效性,有利于勞動者及企業的和諧發展。
職場交往與收入分配公平感研究 目錄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問題
1.3 研究意義
1.4 研究內容與框架
1.5 章節安排
1.6 本章小結
第2章 分配公平感及其解釋機制
2.1 概念界定
2.2 分配公平感的解釋機制及述評
2.3 既有解釋機制的不足之處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社會網絡與分配公平感:新的解釋視角
3.1 社會網絡理論及類型
3.2 職場交往及其社會功能
3.3 職場交往、職場網絡效應與分配公平感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研究設計
4.1 數據來源
4.2 變量測量
4.3 統計模型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職場交往對分配公平感的影響效應
5.1 研究背景
5.2 職場交往變量的描述與分布
5.3 職場交往對分配公平感的作用分析
5.4 職場交往類型對分配公平感的作用差異
5.5 本章小結
第6章 職場上級交往對分配公平感的影響機制
6.1 職場網絡的支持效應
6.2 職場網絡的表達效應
6.3 職場網絡的比較效應
6.4 中介效應分析
6.5 本章小結
第7章 職場上級交往影響分配公平感的制度差異
7.1 研究背景
7.2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7.3 實證分析結果
7.4 本章小結
第8章 研究結論與展望
8.1 主要研究結論
8.2 政策建議
8.3 主要創新點
8.4 研究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職場交往與收入分配公平感研究 作者簡介
許珂,1984年生,女,漢族,博士,講師,中共黨員。主要研究方向:社會資本、收入分配公平感。西安交通大學社會發展與管理專業博士畢業,現任西安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
- >
推拿
- >
史學評論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經典常談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