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中外名記者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212509
- 條形碼:9787301212509 ; 978-7-301-21250-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外名記者研究 本書特色
一書在手,領略不同時期中外新聞名家的點滴風采,他們的實踐與思想穿越時空,是今天新聞傳播業者值得借鑒的豐富寶藏。
中外名記者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是“名記者研究”課程的教材。作者從燦若群星的中外新聞名記者群像中,精選出具有代表性的30人,分別記敘他們在采訪寫作與編輯評論方面的不同生涯與精彩片段,評述他們的專業精神、社會責任、作品特色及新聞思想。
中外名記者研究 目錄
上 編
第1章 黃遠生——奠基新聞通訊的一代名記者
第2章 邵飄萍——“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的“新聞全才”
第3章 林白水——蔑視權貴傲骨錚錚的新聞斗士
第4章 戈公振——叩動新聞史研究的大門
第5章 鄒韜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壯麗旗幟
第6章 張季鸞——堅守國家中心論的"報界宗師"
第7章 胡政之——勤懇耕耘終身伴隨新聞事業奮斗
第8章 王蕓生——“人海燃犀嘗燭鬼,論壇主筆仰扶輪”
第9章 蕭乾——“未帶地圖”地穿行于歐洲戰場
第10章 彭子岡——為信仰而以文報國的巾幗英豪
第11章 范長江——歷史轉折時期的弄潮兒
第12章 徐鑄成——孜孜以求文人論政的濟世情懷
第13章 趙超構——“讓新聞飛入尋常百姓家”
第14章 穆青——在時代變遷中始終眷念著“勿忘人民”
下 編
第15章 約翰·賽拉斯·里德——親歷十月革命“震撼世界的十天”
第16章 約瑟夫·普利策——享譽全球的新聞界煌煌巨匠
第17章 埃貢·埃爾溫·基希——“怒吼的新聞記者”與報告文學大師
第18章 埃德加·斯諾——*早引領西方認識“紅色中國”的人
第19章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血液融入中華大地的真誠朋友
第20章 艾格妮絲·史沫特萊——激情澎湃而特立獨行的女中豪杰
第21章 伊里亞·格里戈里耶維奇·愛倫堡——激勵反法西斯戰爭的新聞宣傳奇兵
第22章 沃爾特·李普曼——雖不指揮千軍萬馬卻有左右輿論的力量
第23章 愛德華·默羅——率先開啟現場新聞直播的新時代
第24章 沃爾特·克朗凱特——無與倫比的電視記者與主持人
第25章 伊斯雷爾·愛潑斯坦——向世界真實全面傳播中國的使者
第26章 奧莉婭娜·法拉奇——國際政治風云人物采訪的新聞女王
第27章 彼得·阿內特——直擊現代戰爭的傳奇戰地記者
第28章 岡特·瓦爾拉夫——執著地為"*底層"請愿的"世界善人"
第29章 本多勝一——正視和揭露侵華罪行的日本勇士
后 記
中外名記者研究 節選
1885年1月15日,黃遠生出生于江西省九江府德化縣仙居鄉的一個書香世家,名基,字遠庸。父親黃儒藻是秀才,在寧波辦過洋務,母親姚氏習禮明詩。黃遠生是其父親兄弟四人的子女中唯一的男孩,被家族寄予厚望,自小就受到經史詩文的訓練,還請了外國女教師教他英文。1900年黃遠生的父母先后離世,家庭經濟逐漸窘迫。1901年1月,清政府實行“新政”,各地新學開設如雨后春筍,逐漸風靡。1902年1月,黃遠生考入浙江南潯潯溪公學。該校總教習為維新派人士葉瀚,他曾游歷日本考察學校教育,從日本訂制教材儀器等,使學校具有日式風格。學校首期招生80名,分普通學和高等預科,學制四年,課程涉及經史、文算、政法、哲學、外國史、化學等。1902年11月,因不滿意數名學生被開除處理,上海南洋公學八個班的學生集體退學。在得知這一消息后,潯溪公學的學生準備在《中外日報》上發“潯溪公學全校學生敬賀前南洋公學學生脫離專制學校,不愧國民光彩,并嘆南洋公學全校騷動之厄”告白。校方得知后進行干預,黃遠生被推為代表與學堂進行抗辯。其后,在是否應辭退英文教習及變更考試獎品的問題上,校方與學生的矛盾進一步激化,學堂準備采取嚴厲措施,開除帶頭的學生。其間,校方請蔡元培進行居中調解。*后,學堂采納蔡元培的建議,凡愿留而繼續學習者須遵守學校規制,不愿留者可另覓他處。結果,35人中只有六人愿留,包括黃遠生在內的29名學生宣告退學。黃遠生退學后參加了上海南洋公學的考試,沒有被錄取;在親朋的勸說下回到江西老家,準備科舉考試。1903年,黃遠生參加縣試中秀才,同年9月參加江西省恩科鄉試,在全省104名新舉人中名列第七。之后,到上海徐家匯震旦學院(今復旦大學)就學。次年4月,他赴河南開封參加光緒三十年甲辰恩科會試,再到北京進行復試、殿試,中三甲第80名進士。這是中國科舉史上*后一批進士,20歲的黃遠生是*年輕的一個。按清朝科舉慣例,新科進士在殿試后要參加*后一輪考試,根據這次考試成績及其他因素,授予庶吉士、主事、中書、知縣等不同職位。甲辰科進士經吏部掣簽分發到各省,以“知縣即用”,黃遠生被分發河南候補。但他不愿做官,經多次請求選擇東渡日本,到中央大學學習法律。1909年秋,留學五年的黃遠生學成回國,11月參加清政府組織的游學畢業考試被列為優等,以“直隸州知州”留原省候補。郵傳部尚書徐世昌整頓圖書通譯局,黃遠生被派到郵傳部兼圖書通譯局日文總編輯,后充輯譯股股長,黃遠生開始進入官場。清末官場腐敗、民生凋敝,內憂外患交集,仁人志士推動憲政成為當時主流。受中西文化浸染、通解各國憲政的黃遠生,懷憂國憂民之心,同考察外國憲政五大臣之一的同鄉李盛鐸等同道,積極投身于社會改良大潮之中。他曾先后參加法政同志會、憲友會、國民協進會、民社、進步黨、共和黨等黨派和非黨派的活動。不過,黃遠生覺得自己不適合從政,*終還是從政治漩渦中退了出來,在風云變化的動蕩社會繼續尋找自己的“報國為民”之途。其時,多種政治力量縱橫交織,都積極籌辦報刊宣傳各自的主張。在李盛鐸的影響下,黃遠生開始從事職業新聞活動。據李盛鐸在《黃君遠庸小傳》中的記載:“君方肆力于文學,又有志于朝章國故,余語君‘以西人諳近世掌故者,多為新聞撰述家’,君從事新聞記者之業,實基于此。”1909年底,黃遠生加入李盛鐸創建的遠東通訊社,開始向上海的《申報》和《時報》投稿。1910年8月,《申報》在“論說”欄目刊出了他署名“遠生”的《余之日俄協約觀》一文。自此,黃遠生開始走上新聞的道路。……
中外名記者研究 作者簡介
鄧利平,四川合江縣人,新聞學博士,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現為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在媒體做過記者、編輯。從事高校新聞教學與科研20多年。出版專著《負面新聞信息傳播的多維視野》和《審美視野中的新聞傳播》以及教材《新聞編輯學新編》,主編《報紙業務新理念探析》,合著《報紙編輯》、《法制新聞學》、《媒介話語權解析》和《新聞編輯學》等。主持及參與過多項國家和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發表論文、新聞消息及通訊200多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二體千字文
- >
煙與鏡
- >
推拿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