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最新真考題庫模擬考場及詳解·二級MSOffice高級應用
-
>
決戰行測5000題(言語理解與表達)
-
>
軟件性能測試.分析與調優實踐之路
-
>
第一行代碼Android
-
>
JAVA持續交付
-
>
EXCEL最強教科書(完全版)(全彩印刷)
-
>
深度學習
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第5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607588
- 條形碼:9787302607588 ; 978-7-302-60758-8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第5版) 本書特色
本書是《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的第5版。作者根據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及實際教學中的體會,在保持前一版教材整體描述風格和內容架構的基礎上,針對目前工業過程控制和各類“智慧”項目中的傳感技術等應用中大量使用嵌入式技術的現狀,新增了兩類融合本書主要內容的設計實例,既可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書中內容,也可使讀者能結合目前的實際應用需求,理解教材的價值。 本書既可以幫助學習者了解計算機系統的整體結構、基本原理、以及軟硬件協同等基礎知識,也可以作為學習Python語言的入門書籍,還可以滿足對數據管理與數據分析技術的初步學習需求。
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第5版) 內容簡介
本書在保持第4版教材案例引導、注重設計風格的基礎上,增強了對現代處理器技術、串行通信技術等新技術的介紹,特別引入了以ARM為代表的嵌入式技術和兩類基于ARM的國產處理器的描述。全書共9章。第1章介紹微型計算機的硬件組成和嵌入式系統的基本架構、計算機中數的表示與編碼、邏輯運算與邏輯電路等基礎知識。第2章介紹Intel處理器和ARM處理器,借助典型型號,講述Intel的16位到64位微處理器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及現代微處理器的新技術,用一定篇幅介紹ARM處理器架構及關鍵技術,并簡要介紹國產鯤鵬處理器和飛騰處理器技術。第3章和第4章是軟件設計內容,包括Intel基本指令集和ARM的32位指令集以及匯編語言程序設計方法。第5章介紹半導體存儲器擴充技術以及Cache存儲器的原理,并增加了Flash存儲器接口設計方法。第6章至第8章主要介紹輸入輸出接口和基本輸入輸出技術,詳細介紹數字接口和模擬接口的應用,特別增加了有關串行通信技術和近期新的串行通信接口的介紹。在此基礎上,通過第9章的計算機控制系統和基于ARM的可穿戴式健康監測系統設計示例,幫助讀者建立系統設計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理工類專業本科生的“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主教材,也可作為成人高等教育相關專業的學習教材及廣大科技工作者的自學參考書。通過書中的二維碼,可以看到作者在“中國大學MOOC”平臺和“學堂在線”平臺開設的重量線上一流課程——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實現線上線下的無縫銜接。
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第5版) 目錄
第1章微型計算機基礎1
1.1從一段程序認識計算機系統3
1.1.1程序在計算機中的表示與執行3
1.1.2硬件系統的組成5
1.1.3馮·諾依曼結構8
1.1.4微機中的總線11
1.1.5操作系統對硬件的管理15
1.1.6后PC時代——嵌入式技術的發展17
1.1.7計算機系統中的幾個重要概念20
1.2計算機中的數制及編碼22
1.2.1常用數制22
1.2.2不同數制之間的轉換23
1.2.3十進制數編碼與字符編碼26
1.3計算機中數的表示與運算29
1.3.1無符號整數的表示與運算29
1.3.2有符號整數的表示30
1.3.3補碼運算33
1.3.4從補碼數中獲取真值35
1.3.5數的表示范圍與溢出問題36
1.3.6定點數與浮點數38
1.4計算機中的基本邏輯電路與加法電路40
1.4.1基本邏輯運算與邏輯門40
1.4.2復合邏輯運算及其邏輯電路42
1.4.3譯碼器44
1.4.4二進制的加法電路44
1.4.5實現減法運算轉換為加法運算的電路46
習題47
第2章微處理器技術49
2.1微處理器的結構與發展50
2.1.1從8位到32位微處理器時代50
2.1.2現代微處理器51
2.1.3多核技術53
2.1.4微處理器的基本組成55
2.2Intel x8616微處理器57
2.2.18088的引腳定義58
2.2.28086/8088的功能結構61
2.2.38086/8088的內部寄存器62
2.2.4實模式內存尋址65
2.2.58086/8088的總線時序70
2.2.6*大模式與*小模式下的8088系統72
2.332位微處理器74
2.3.180386的主要特性74
2.3.280386的內部結構75
2.3.380386的主要引腳功能76
2.3.4特定的80386寄存器77
2.3.580386的工作模式79
2.4Pentium 4和Core 2微處理器81
2.4.1主要技術指標82
2.4.2Intel NetBurst微體系結構82
2.4.3內部寄存器85
2.4.4內存管理86
2.5ARM處理器體系結構88
2.5.1ARM技術概述88
2.5.2RISC體系結構90
2.5.3ARM的組織結構92
2.5.4ARM的寄存器95
2.5.5基于ARM架構的鯤鵬處理器99
2.5.6基于ARM架構的飛騰處理器102
習題106
第3章指令集108
3.1計算機的語言——指令109
3.1.1常見指令集概述109
3.1.2計算機中的指令表示111
3.1.3指令中的操作數113
3.2尋址方式114
3.2.1立即尋址115
3.2.2直接尋址115
3.2.3寄存器尋址117
3.2.4寄存器間接尋址117
3.2.5寄存器相對尋址118
3.2.6基址變址尋址119
3.2.7基址變址相對尋址120
3.2.8隱含尋址121
3.3Intel x8616指令集121
3.3.1數據傳送指令122
3.3.2算術運算指令131
3.3.3邏輯運算和移位指令140
3.3.4串操作指令148
3.3.5程序控制指令154
3.3.6處理器控制指令166
3.4x8632與x8664指令集166
3.4.1x8632指令集對指令功能的擴充167
3.4.2x8632指令集新增指令簡述168
3.4.3從IA32到x8664170
3.5ARM指令集簡介172
3.5.1ARM指令概述172
3.5.2ARM指令的尋址方式173
3.5.3ARM的32位指令集174
習題176
第4章匯編語言程序設計178
4.1匯編語言基礎178
4.1.1低級語言與高級語言178
4.1.2匯編語言源程序180
4.1.3匯編語言指令中的操作數181
4.2偽指令185
4.2.1數據定義偽指令185
4.2.2符號定義偽指令187
4.2.3段定義偽指令188
4.2.4設定段寄存器偽指令190
4.2.5源程序結束偽指令190
4.2.6過程定義偽指令192
4.2.7宏命令偽指令193
4.2.8ORG偽指令195
4.3系統功能調用196
4.3.1鍵盤輸入197
4.3.2顯示輸出200
4.3.3返回DOS操作系統功能202
4.4程序設計示例202
4.4.1匯編語言程序設計概述202
4.4.2匯編語言程序設計示例205
4.5ARM匯編語言概述213
4.5.1ARM匯編語言的宏指令、偽操作與偽指令213
4.5.2ARM匯編語言源程序格式214
4.5.3嵌入式C語言215
習題217
第5章半導體存儲器220
5.1半導體存儲器概述220
5.1.1隨機存取存儲器221
5.1.2只讀存儲器223
5.1.3半導體存儲器的主要技術指標225
5.2RAM設計225
5.2.1Intel 6264 SRAM簡介226
5.2.2Intel 2164A DRAM簡介228
5.2.3RAM接口的地址譯碼231
5.2.4RAM接口設計233
5.3ROM設計235
5.3.1EPROM接口設計236
5.3.2EEPROM接口設計237
5.3.3Flash接口設計241
5.4存儲器擴展技術244
5.4.1位擴展244
5.4.2字擴展246
5.4.3字位擴展246
5.5半導體存儲器設計示例248
5.6計算機中的內存管理253
5.6.1Cache的工作原理253
5.6.2Cache的讀寫操作254
5.6.3Cache系統的數據一致性與命中率256
習題258
第6章輸入輸出和中斷技術261
6.1輸入輸出系統概述261
6.1.1輸入輸出系統的特點262
6.1.2輸入輸出接口263
6.1.3I/O端口尋址264
6.2基本輸入輸出接口266
6.2.1三態門接口266
6.2.2鎖存器接口269
6.2.3簡單接口應用舉例271
6.3基本輸入輸出方式272
6.3.1無條件傳送方式273
6.3.2查詢方式273
6.3.3中斷控制方式275
6.3.4直接存儲器訪問方式276
6.4中斷技術278
6.4.1中斷的基本概念279
6.4.2中斷處理的一般過程280
6.4.3中斷處理過程的流程圖描述283
6.4.4中斷向量表283
6.4.5現代微機中的中斷技術284
6.4.6ARM處理器的異常中斷286
6.5可編程中斷控制器8259A289
6.5.18259A的引腳及內部結構289
6.5.28259A的工作過程290
6.5.38259A的工作方式291
6.5.48259A的初始化294
6.5.58259A編程示例298
習題302
第7章串行與并行數字接口304
7.1串行通信與并行通信305
7.1.1串行通信305
7.1.2并行通信309
7.2常用串行通信技術310
7.2.1近距離串行通信接口310
7.2.2遠距離串行通信接口315
7.3可編程定時/計數器8253321
7.3.18253的引腳和結構322
7.3.28253的工作方式324
7.3.38253的控制字328
7.3.48253的應用329
7.4可編程并行接口8255335
7.4.18255的引腳及結構335
7.4.28255的工作方式338
7.4.38255的方式控制字及狀態字341
7.4.48255的應用343
習題350
第8章模擬量的輸入輸出353
8.1模擬量輸入輸出通道353
8.1.1模擬量輸入通道354
8.1.2模擬量輸出通道355
8.2D/A轉換器356
8.2.1D/A轉換器的工作原理356
8.2.2D/A轉換器的主要技術指標358
8.2.3DAC0832359
8.2.4D/A轉換器的應用363
8.3A/D轉換器365
8.3.1A/D轉換器的工作原理366
8.3.2A/D轉換器的主要技術指標367
8.3.3ADC0809368
8.3.4A/D轉換器的應用370
習題376
第9章計算機在自動控制與可穿戴式健康監測系統中的應用378
9.1計算機控制系統379
9.1.1計算機控制系統概述379
9.1.2計算機控制系統的基本組成380
9.2計算機在開環控制系統中的應用381
9.2.1開環控制系統概述381
9.2.2計算機開環控制系統設計示例382
9.3計算機在閉環控制系統中的應用386
9.3.1閉環控制系統概述386
9.3.2過程控制387
9.3.3計算機閉環控制系統設計示例389
9.3.4單片機直流調速控制系統設計390
9.4嵌入式技術在可穿戴式健康監測系統中的應用394
9.4.1可穿戴式健康監測系統概述394
9.4.2微型可穿戴式多生理參數記錄裝置設計示例398
習題402
附錄A可顯示字符的ASCII碼404
附錄B8088部分引腳信號功能405
B.1IO/、DT/、SS0的組合對應的操作405
B.2S2、S1、S0的組合對應的操作405
B.3QS1、QS0的組合對應的操作406
附錄C8086/8088指令407
附錄D8086/8088微機的中斷411
D.1中斷類型分配411
D.2DOS軟中斷412
D.3DOS系統功能調用簡表413
D.4BIOS軟中斷簡表418
參考文獻420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史學評論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