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爭議問題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404067
- 條形碼:9787576404067 ; 978-7-5764-0406-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爭議問題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是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爭議問題的專題研究, 主要內容包括: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的量刑建議: 確定刑抑或幅度刑、論認罪認罰具結書的效力、論認罪認罰具結書的正趕上屬性及其適用、論認罪認罰案件中量刑建議的調整規則 —— 以《刑事訴訟法》第201條第2款為中心展開。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爭議問題研究 目錄
序 少談點主義。多研究些問題
前言 認罪認罰案件中應謹防司法冤錯
上篇 理論篇
**章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的量刑建議:確定刑抑或幅度刑
一、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量刑建議的效力
二、確定刑量刑建議為何被提出
三、確定刑量刑建議何以可能
四、何去何從
第二章 論認罪認罰具結書的效力
一、認罪認罰具結書有效力嗎?
二、認罪認罰具結書的生效與失效
三、認罪認罰具結書的拘束力
結語
第三章 論認罪認罰具結書的證據屬性及其適用
一、為何要明確認罪認罰具結書的證據屬性
二、認罪認罰具結書的證據屬性辨析
三、認罪認罰具結書作為量刑證據的適用
結語
第四章 論認罪認罰案件中量刑建議的調整規則——以《刑事訴訟法》第201條第2款為中心展開
一、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量刑建議調整的研究現狀
二、量刑建議為何調整
三、量刑建議如何調整
結語
第五章 單位犯罪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規則建構
一、當前單位犯罪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存在的問題
二、建構單位犯罪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規則的必要性
三、單位犯罪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具體規則
結語
第六章 論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檢法協調的可能性及實現路徑
一、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的檢法協調是什么
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的檢法為何要協調及其利弊分析
三、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的檢法如何協調
結語
第七章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被追訴人反悔權研究
一、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被追訴人反悔權基礎理論
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被追訴人反悔權實踐現狀
三、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被追訴人反悔權現實困境
四、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被追訴人反悔權完善路徑
結語
第八章 論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涉嫌嚴重暴力犯罪認罪認罰核準追訴程序問題——以《刑法修正案(十一)》 7條第3款為中心展開
一、涉罪未成年人核準追訴程序的理論問題
二、核準追訴涉罪未成年人的三個環節
三、涉罪未成年人核準追訴程序與其他刑事訴訟制度的銜接配合
結語
下篇 實踐篇
第九章 論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在偵查和調查階段的適用
一、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在偵查調查階段適用的積極意義
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在偵查調查階段適用的現狀
三、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在偵查調查階段適用率低的原因分析
四、提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在偵查調查階段適用率的建議
展開全部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爭議問題研究 作者簡介
韓旭,男,河南南陽人,法學博士、博士后,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司法制度改革研究基地主任,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首屆四川省十大優秀中青年法學家、四川省十大法治人物、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兼任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犯罪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等學術職務;擔任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法律顧問等社會職務。出版《檢察官客觀義務論》《被追訴人取證權研究》《司法改革與中國刑事證據制度的完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研究》等學術著作11部,在《法學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百余篇。 李松杰,男,漢族,1994年9月生,山西高平人,四川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在《法治現代化研究》《西南政法大學學報》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數篇。
書友推薦
- >
經典常談
- >
我與地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虎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姑媽的寶刀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