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醫用化學實驗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21600
- 條形碼:9787030721600 ; 978-7-03-072160-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醫用化學實驗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醫用化學實驗相關知識,全書共四章,**章為化學實驗基本知識;第二章為驗證實驗和綜合性實驗,包括無機化學實驗和有機化學實驗;第三章為設計性實驗;第四章為PBL教學。書末有思考題參考答案和附錄。
本書可作為高等醫學院校臨床、護理、藥學、麻醉、口腔、美容、檢驗、預防醫學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供相關人員參考。
醫用化學實驗 目錄
前言
**章 化學實驗基本知識 1
**節 概述 1
第二節 化學實驗須知 5
第三節 化學實驗基本操作 10
第二章 驗證實驗和綜合性實驗 34
實驗一 酸堿滴定法 34
實驗二 配位滴定法測定葡萄糖酸鈣的含量 38
實驗三 配位滴定法測定水的總硬度 41
實驗四 藥用氯化鈉的制備、性質及雜質限度檢查 44
實驗五 復方氫氧化鋁藥片中鋁和鎂的測定 48
實驗六 高錳酸鉀標準溶液的配制和標定 52
實驗七 藥用過氧化氫質量濃度的測定 54
實驗八 緩沖溶液的配制與性質、溶液pH 的測定 55
實驗九 分光光度法測定水樣中鐵含量 61
實驗十 凝固點降低法測定葡萄糖的摩爾質量 72
實驗十一 溶膠的制備與性質 75
實驗十二 乙酸解離平衡常數的測定與乙酸含量的測定 78
實驗十三 化學反應速率、反應級數和活化能的測定 82
實驗十四 蔗糖水解反應速率常數的測定 86
實驗十五 硫酸亞鐵銨的制備及純度檢測 89
實驗十六 葡萄糖酸鋅的制備及鋅含量的測定 93
實驗十七 熔點的測定 96
實驗十八 乙醇的常壓蒸餾及沸點的測定 98
實驗十九 氨基酸和蛋白質的性質 101
實驗二十 脂類化合物的性質及冷制法制備手工皂 103
實驗二十一 乙酰水楊酸的制備 106
實驗二十二 茶葉中咖啡因的提取及鑒定 109
實驗二十三 有機化合物分子結構模型的構建 112
第三章 設計性實驗 117
實驗二十四 溶液的配制 117
實驗二十五 小蘇打片中NaHCO3含量的測定 119
實驗二十六 蛋殼中鈣鎂含量的測定 121
實驗二十七 混合物中CuSO4含量的測定 122
實驗二十八 三草酸合鐵(Ⅲ)酸鉀的制備和組成測定 123
實驗二十九 有機化合物的鑒別 125
實驗三十 混合金屬離子的鑒定 128
第四章 PBL教學 130
實驗三十一 Cu(Ⅱ)含量的碘量測定方法 132
實驗三十二 化學傳感器法測定多種微量元素注射液Ⅱ中銅(Ⅱ)含量 134
思考題參考答案 139
附錄 150
醫用化學實驗 節選
**章 化學實驗基本知識 **節 概述 一、醫用化學實驗的學習目的和要求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醫用化學實驗是醫學院校本科生的一門重要基礎實驗課程。學生通過醫用化學實驗的學習,可以加深對理論課知識的認識與理解,掌握開展化學實驗的一般方法與技能,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獨立思考與工作的能力,培養嚴謹的科學思維方法和工作作風,為攻讀后續課程積累必需的基礎知識,也為今后從事科研工作或臨床醫學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習醫用化學實驗要達到上述目的,不僅要有端正的學習態度,還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生須做好以下幾個環節。 (一)預習 通過對實驗項目的預習,學生可以明了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過程中得到的數據如何記錄與處理,實驗中用到哪些儀器與試劑,以及有哪些注意事項。通過預習,實驗時就會有的放矢,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實驗 在實驗過程中,應遵守實驗室的有關規定,虛心接受教師指導,依據實驗教材中所給的方法、步驟進行實驗。同時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同組同學做好分工協作,合理安排實驗操作程序;②細心觀察,及時并如實記錄實驗現象與數據;③多動手、勤動腦,認真分析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力爭在實驗過程中自己解決問題;④做創新性實驗或規定以外的實驗時,應經指導教師同意后方可實施;⑤注意安全、厲行節約;⑥實驗完畢,洗凈儀器,歸還藥品,整理操作臺面后,將實驗原始記錄交指導教師審閱后方可離開實驗室。 (三)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是對實驗的歸納與總結,是醫用化學實驗的重要環節之一,是評價學生是否達到實驗目的與要求的重要參考。實驗結束后,學生應嚴格根據實驗記錄對實驗現象作出解釋,寫出有關反應,或根據實驗數據進行處理與計算,得出相應的結論,并對實驗中的問題進行討論,*后獨立完成實驗報告。 二、實驗誤差與有效數字 (一)實驗誤差 實踐證明,任何測量都有誤差。實驗誤差的大小顯示出測量過程的不可靠性和不準確性。實驗誤差按其性質與來源的不同可分為三類,即系統誤差、偶然誤差和過失誤差。 1)系統誤差 系統誤差也稱可測誤差,是由測量時某些固定的原因引起的,同一條件下重復測定時,會重復出現,且其值的大小、正負可以測定。產生系統誤差的主要原因有:實驗方法不完善;所用的儀器未經校正或調節不當;藥品不純及操作不當等。系統誤差不能依靠增加測量次數取平均值加以消除,但可以用改善實驗方法、校正儀器、提純藥品、做空白實驗和對照實驗等方法來消除或減小。 2)偶然誤差 偶然誤差也稱隨機誤差,由某些難以預料的偶然因素引起。測量時,偶然誤差有時大,有時小,有時正,有時負,并不固定,但多次測量會發現,偶然誤差的出現服從統計規律,即大小相近的正負誤差出現機會相等,大誤差出現的概率比小誤差出現的概率低。因此,可通過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減小偶然誤差。 3)過失誤差 由操作不當 (如看錯讀數、加錯試劑、寫錯記錄等 )而造成的誤差稱為過失誤差。只要實驗者嚴肅認真地進行實驗,這種誤差就可以避免。 (二)準確度與誤差 準確度是指測定值與真實值符合的程度。準確度的高低用誤差的大小來衡量,測量誤差越小,測量的準確度越高。要想提高測量結果的準確度,不僅需要改善測量的精密度,同時要消除系統誤差。 準確度用絕對誤差或相對誤差表示。絕對誤差是指實驗測得的數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值,相對誤差指絕對誤差與真實值的百分比,即 (1-1) (1-2) 相對誤差反映出誤差在真實值中所占的百分數,因此用相對誤差來反映測定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偏離程度比用絕對誤差更為合理。 (三)精密度與偏差 精密度是指幾次平行測定結果相互吻合的程度,它表示測定結果的再現性。精密度的高低用偏差的大小來衡量,偏差越小,測量的精密度越高。精密度的高低常取決于測量時偶然誤差的大小。 偏差與誤差一樣,也有相對偏差與絕對偏差。某次測量結果與多次測量值的算術平均值之間的差值稱為絕對偏差。 (1-3) 在實際工作中,常用絕對平均偏差、相對平均偏差等來表示測量結果的精密度。用公式表示如下: (1-4) (1-5) 相對平均偏差的大小可以反映出測量結果的再現性,即測量的精密度。相對平均偏差小,可視為再現性好,即精密度高。 (四)有效數字 1)有效數字位數的確定 分析測試中,在記錄測定數據時,測定值所表示的準確程度應與測試時所用的測量儀器及測試方法的精度相一致。有效數字是指實際能測量到的具有實際意義的數字,它包含所有的準確數字和一位可疑數字。例如,連續三次稱量葡萄糖酸鈣的含量,結果依次是 1.0843 g、1.0842 g、1.0844 g,則前四位數字是準確數字(可靠數字 ),第五位是可疑數字 (欠準數字),它們都是有效數字,因此上述三個數據的有效數字位數為 5位。測量數值的有效數字位數直接反映測量時的精度,因此記錄和報告的測定結果要注意有效數字的位數,對有效數字的位數不能任意增減。 醫用基礎化學實驗中常用儀器的精度與實測數據有效數字位數的關系舉例見表1-1。 表1-1 常用儀器的精度與實測數據有效數字位數舉例 關于有效數字位數的確定,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數字“0”在數據中具有雙重意義。它可以是有效數字,或只起定位作用。例如,在 0.06040 g中,6后面兩個 0都是有效數字, 6前面兩個 0都不是有效數字,只起定位作用,所以 0.06040 g是四位有效數字,可記為: 6.040 × 10.2 g。 (2)改變單位并不改變有效數字的位數,如滴定管讀數 12.34 mL,若該讀數改用升為單位,則是 0.01234 L,這時前面的兩個零只起定位作用,不是有效數字,0.01234 L與 12.34 mL一樣都是四位有效數字。 (3)當需要在數的末尾加“ 0”起定位作用時,*好采用指數形式表示,否則有效數字的位數含糊不清。例如, 2500 mL,這兩個 0無法知道是否為有效數字,因為可以將它們看成用于定位的 0,也可看成有效數字,此時用科學計數法可以排除這種不確定性,如記成 2.5 × 103為兩位有效數,2.50×103為三位有效數字。 (4)對數值有效數字位數僅由小數部分的位數決定,整數部分的數字只起定位作用,不是有效數字。因此,對數運算時,對數值小數部分的有效數字位數應與相應真數的有效數字位數相同。例如, pH = 2.38的有效數字為兩位,而不是三位,對應[H+] = 4.2 × 10.3 mol L-1。 2)有效數字的運算規則 在進行數據運算時,常遇到一些有效數字位數不同的數據,需先按一定的規則確定各數值的有效位數,然后將多余數字舍棄,此過程稱為有效數字修約。在分析測定過程中,往往要經過幾個不同的測量環節,如用減量法稱取試樣,經過處理后進行滴定。在此過程中*少要取四次數據,但這四個數據的有效數字位數不一定完全相同,在進行運算時,應按照下列計算規則,合理地取舍各數據的有效數字的位數,確保運算結果的準確。 (1)當擬舍棄的數字大于5時進位,而當尾數恰為 5時,若保留的末位數是奇數時則進位,偶數則將 5舍棄,原則是使保留下來的末位數是偶數,即“四舍六入五留雙”。例如,根據此原則,將 4.175和 4.165處理成三位有效數字,分別為4.18和 4.16。 (2)進行加減運算時,*后結果所保留小數點后的位數應與參與運算的各數值中小數點后位數*少者相同。例如,1.2379+12.46=13.6979,應取13.70。 (3)進行乘除運算時,*后結果的有效數字應以參與運算的各數值中有效數字位數*少者為準。例如,1.23×0.012 = 0.01476,應取 0.015。進行數值乘方和開方時,保留原來的有效數字位數。 (4)使用計算器處理結果時,不必對每步計算進行修約,只注意對*后結果的有效數字進行取舍,其有效數字位數應根據上述規則來確定。 (五)實驗數據表格與圖形 1)實驗數據表格 記錄、處理實驗數據時,三線表因其簡潔、功能分明、閱讀方便,常在實驗論文、報告中作為數據表述的主要形式。三線表的組成要素包括:表序、表題、項目欄、表體、表注。每個表都有序號,表題須根據實驗內容簡要標明。項目欄須列出物理量的名稱和單位,將數據按順序列于表體。 2)實驗數據的圖形 (1)實驗數據的分布特征主要表現為數據的集中和分散特性。數據的分布特征可以用線性圖、餅圖、柱狀圖、散點圖等直觀的形式表示出來,便于觀察、比較、分析實驗數據的上述特性。 (2)實驗數據 (變量)之間關系線性化。在自然科學中,常需要研究兩個變量之間的定量關系,此種定量關系可能是對數關系、指數關系、方次關系或者是它們的組合等。通過數學變換,可以將兩變量間的定量關系變換為線性關系。例如,有色溶液的透光率 (T)與濃度(c)的關系為,當對透光率進行對數變換后,即可繪制吸光度 (A)與濃度(c)的線性關系圖。線性關系圖可以用 Excel、Origin等軟件進行繪制,利用這些軟件還可以進行趨勢預測和回歸分析。 第二節 化學實驗須知 一、實驗室規則 (1)實驗前必須預習實驗內容,明確實驗目的,掌握實驗原理,熟悉方法步驟以及安全注意事項,做到心中有數,有計劃地進行實驗。 (2)進入化學實驗室,必須穿實驗服,并按編組在指定位置就座。不準大聲喧嘩,不得吃零食,不得亂扔紙屑、果殼皮核等,保持室內安靜、整潔。檢查所用儀器及器材是否完好,如有損壞應立即報告指導教師更換。 (3)實驗課上,認真聽講,以嚴謹、科學的態度按照規范操作進行實驗。實驗
- >
史學評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與地壇
- >
二體千字文
- >
隨園食單
- >
推拿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