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身份(新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789948
- 條形碼:9787532789948 ; 978-7-5327-8994-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身份(新版) 本書特色
1.昆德拉的“遺忘三部曲”之一、“法國周期”開官之作 發出終極追問——“我是誰” 尚塔爾在兒子去世的時候感到一種解脫,因為這樣就不必愛這個世界了。 她還希望從她的過去、她的身體、她的年齡和她的職業中解脫出來。 更甚,她已經離開了身份的領地,也就是說每個人都必須展示一張面孔并為之捍衛到死的世界。 讓-馬克感到痛苦,他在人群中甚至偶爾會認不出她來,當她和上下級在一起,當她在工作中,當她在夢中的時候:尚塔爾有好幾張面孔,她不能也不愿在其中做出選擇。 在《身份》的結尾,尚塔爾進入了一個神秘的大宅,她陷入混亂,有人對她大喊:安娜!她驚恐萬分,只知道自己不是安娜,但想不起來自己原本的名字,忘了自己是誰。 我們怎么證明自己是個自由獨立的個體,是自己靈魂的唯一主宰? 2.永遠令人魂牽夢縈的可能性之樹 那些尚未走的路,像樹枝一樣分岔,想象一下生活在我們面前就像一棵樹——“可能性之樹”,這樣去看生活只持續了一小段時光。隨后生活就顯得是一條一次性強加下來的路,就像是一條隧道,無從出去。但原來的樹的意象成為一種抹不掉洗不去的懷舊之情,我們仍然能聽到它迷人的絮語。 令尚塔爾憂傷的是,男人不再回頭看她了。即使讓-馬克仍然迷戀她,深深愛著她,但是他那情人的目光無法安慰她。 因為愛情的目光是一種使她的身體成為唯一的目光。 她需要的不是愛情的目光,而是陌生人的、粗魯的、淫蕩的目光的淹沒,這些眼光毫無善意、毫無選擇、毫無溫柔也毫無禮貌,不可逃脫、不可回避地投注到她身上。正是這種目光將她保持在人的社會群體中,而愛情的目光則將她從中拉出來。 3.夢與真實的界限 我們正在經歷的人生是真實的,還是一個夢?從哪里開始是一個夢? 在《身份》里,夢與真不再是兩個對立的世界,而是一個世界漸漸變成了另一個世界,一種“真實”在人們當時還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開始變化,移向夢的領地(更確切地說,是走向噩夢)。 假如說這種從現實向夢境的過渡只不過是一種技巧上的成功,那么它的意義還是有局限性的,它運用在《身份》中,突出了“脆弱性”這個意象——不僅是身份的“脆弱性”,也有愛情的讓人難以忍受的脆弱性,這種脆弱性也是愛情的無窮的力量。
身份(新版)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法國諾曼底海邊小城里,尚塔爾發現男人都不再回頭看她了,她悶悶不樂地告訴了男友讓-馬克;讓-馬克在海邊尋找尚塔爾時,以為找到了她,卻發現轉過頭來的是一張陌生的衰老的臉。此后,尚塔爾頻繁收到匿名示愛信,她偷偷藏了起來,并暗中觀察到底是誰寫了這些信,這件事成為她的心結…… 米蘭?昆德拉在本書中圍繞“身份”問題展開了一系列討論,探討了陌生的自我的問題,沿著自我疑慮的途徑,小心翼翼地抵達意識的深處,進行自我觀察與詰問,并在富有沉思韻律的旋律中漸漸延伸,逐步逼近那個被叩問的核心——“愛”與“誰”。 "
身份(新版) 節選
一家諾曼底海濱小城中的旅館,是他們在一冊旅游指南上偶然找到的。尚塔爾星期五晚上到,先獨自過一夜,讓—馬克會在第二天中午與她會合。她將一個小行李箱放到房間里,出門在一些陌生的街巷轉了一小圈之后,回到旅館的餐廳。七點三十分,餐廳還空著。她在一張桌旁坐下,等人來招呼她。在餐廳的另一頭,靠近廚房門的地方,兩個女招待談得正歡。尚塔爾討厭提高嗓門說話,就起身穿過餐廳,在她們旁邊停下來;但她們兩人完全投入到話題中去了:“要知道,十年了。我認識這一家子。真可怕。一點兒線索也沒有。一點兒也沒有。電視里都講了。”另一個接著說:“他到底發生什么事了?”“簡直沒法想象,這才叫可怕呀。”“是謀殺?”“四處全搜索遍了。”“給綁架了?”“誰會綁他?既沒錢,又無權勢。他的那些孩子和他老婆都上電視了。他們可絕望了。你想啊?” 這時候,她注意到了尚塔爾:“您知道電視上有個節目專門講失蹤的人,叫《杳無蹤跡》?” “知道。”尚塔爾說。 “您可能看到布爾迪厄一家發生的事了吧?他們是這兒的人。” “看到了,真可怕。”尚塔爾回答說,因為她實在不知道該怎樣把一件悲慘事情的話題轉到平庸的吃飯話題上。 另一位女招待終于問道:“您是來吃晚飯的吧?” “對。” “我去叫餐廳主管,您去坐吧。” 她的同事又接著說:“您想一想,您一直愛著的一個人消失了,而您又永遠無法知道他究竟發生了什么事!可不是要發瘋!” 尚塔爾回到桌邊坐下。餐廳主管五分鐘后過來了。她點了一盤冷食,十分簡單;她可不喜歡一個人吃飯。唉,她真是不喜歡一個人吃飯! 她一邊在盤中切著火腿,一邊腦子里繼續著被女招待引起的思路:在今天這個世界里,我們每個人的一舉一動都被控制,都被記錄下來,那些大商場到處有攝像機監視我們,人們摩肩接踵,接連不斷,甚至連做愛都會在第二天被搞調查或做研究的人盤問(“你們在哪里做愛?”“你們一星期做幾次愛?”“用不用避孕套?”),一個人怎么可能避開監視完全消失,連一點痕跡也不留下?她當然知道這個電視節目,那名字讓她害怕:《杳無蹤跡》。這是電視上惟一能讓她心動的節目,內容真實而悽慘,仿佛一種來自這個世界之外東西的介入,迫使電視節目放棄了它的平庸性。一位主持人用沉重的語氣,要求觀眾提供一些證詞,可以幫助找到那些失蹤者。節目快結束時,電視上打出一張張前幾集《杳無蹤跡》節目中提到過的人的照片;其中有的人已經失蹤十一年之久了。 她想象有一天就這樣失去讓—馬克。對他一無所知,只能憑空去想象一切。她甚至都不能自殺,因為自殺就意味著背叛,意味著不愿意再等待下去,完全失去耐心。她將會一輩子都生活在一種無盡頭的可怕之中。
身份(新版) 作者簡介
Milan Kundera 米蘭??昆德拉(1929- ) 小說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爾諾;自一九七五年起,在法國定居。 長篇小說《玩笑》《生活在別處》《告別圓舞曲》《笑忘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和《不朽》,以及短篇小說集《好笑的愛》,原作以捷克文寫成。 小說《慢》《身份》和《無知》,隨筆集《小說的藝術》《被背叛的遺囑》《帷幕》和《相遇》,以及z新小說《慶祝無意義》,原作以法文寫成。 《雅克和他的主人》,系作者戲劇代表作。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推拿
- >
我與地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