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得人者興——廣州人才建設紀實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6094826
- 條形碼:9787536094826 ; 978-7-5360-9482-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得人者興——廣州人才建設紀實 本書特色
追夢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全景式講述廣州追夢路上的艱辛歷程與取得的輝煌成就 本叢書從商貿發展、依法治市、衛生健康、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環境治理、智能制造、人才建設、志愿服務等九個方面,全景式講述廣州追夢路上的艱辛歷程與取得的輝煌成就。 從整體描述到歷史分期,從院士高端人才到高技能工匠人才,從人才服務到人才建設的發展趨勢,作者盡可能全面地呈現廣州40年以來人才建設的概貌,回顧廣州40年來人才建設的歷程,管窺廣州知本時代發展的脈絡。 1.多維度、全方位地梳理三十年來廣州人才建設的發展脈絡;2.通過對改革大潮親歷者的采訪,講述了磅礴的時代和對廣州乃至全國的貢獻人物故事;3.回顧廣州40年來人才建設的歷程,管窺廣州知本時代發展的脈絡。
得人者興——廣州人才建設紀實 內容簡介
作品從八個方面描述了廣州人才建設的歷史:改革開放以來廣州人才建設的整體回顧、八九十年代到世紀之交的廣州人才建設、新世紀廣州構建人才創業之都、新時代廣州面向世界的人才建設新篇章、廣州院士高端人才群體、廣州高技能人才建設、廣州人才服務機制、廣州人才建設的發展趨勢。
得人者興——廣州人才建設紀實 目錄
**章?? 廣州人才建設風雨四十年 001
一?? 改革春風吹來的人才建設季節 004
揚帆起航,凝聚人才 005
兩個窗口可管窺:廣州站和南方人才市場?? 007
鄧小平視察南方談話前后,廣州的前行 009
二?? 領略人才規劃的四個“五” 013
“十五”人才規劃(2001—2005) 014
“十一五”人才規劃(2006—2010) 015
“十二五”人才規劃(2011—2015) 018
“十三五”人才規劃(2016—2020) 019
第二章?? “孔雀東南飛”和世紀之交新局面 021
一?? 時代在變,在前行 023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 024
鄧小平視察南方談話以后 026
世紀之交 029
二?? 人才建設,搶占先機 032
南華西街的“兩個中心” 033
新生事物在廣州如走馬燈 035
三?? 回顧與瞭望,走向新世紀??038
人才市場的建設??039
跨世紀人才建設的構想??041
第三章?? 新世紀:打造人才創業之都??047
一?? 想象之中的創業之都??049
人才規劃中的人才創業設想??049
人才建設工作者如此說??052
以留學回國人員創業環境為例??056
二?? 創業艱難,創業更輝煌??059
北大才子:廣州的豬肉大佬??060
留學人員創業群像??062
第四章?? 新時代:面向世界高歌猛進??069
一?? 人才建設中的世界意識??071
眼下的中國與世界??072
人才藍圖和意圖??074
二?? 與全球接軌,與世界融合??078
國內國際雙循環??078
談談廣州的“人才特區”??083
世賽,一個視角??086
三?? 文化與人才環境??089
德才兼備,以德為先??090
文化是人才誕生和成長的土壤??092
環境是人才的陽光和雨露??096
......
得人者興——廣州人才建設紀實 節選
這是北宋史學家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里說的,原文是:“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意思是說,才能是德行的憑借,德行是才能的統帥,真正的人才應該是德才兼備的。2018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引用了這句話。廣州的院士們是一個真正的德才兼備的群體,他們不僅在科技上領先,在品德上也孜孜以求,堪為人范。2017年10月16日《廣州日報》刊登了一篇《院士風范,光風霽月》的文章,講述一些院士令人稱贊的舉動。87歲的中科院院士、作物遺傳學家盧永根將880萬元積蓄全部捐出,無償獻給教育事業,作為“*后的貢獻”(注:盧永根院士于2019年8月12日不幸去世)。如此高端人才,收入肯定不會少,日子應該過得很富足,然而他的日常生活過得令人流淚。盧永根院士家里的擺設似乎一直暫停在20世紀80年代:一張破舊的木沙發,一臺老式電視機,一張鐵架子床早已銹跡斑斑,一件像樣的家具與電器都沒有,真的是家徒四壁!然而,他默默地在科技戰線奮斗了一輩子,為廣州和祖國的發展奉獻了一輩子!盧院士甘愿過清貧的生活……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就算在生命的*后時刻,也不忘為人世留下一筆巨大的財富。金錢只是個數字,是有形的遺產,而他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卻是留給人間的無窮財富。他發出的熱,會溫暖這個人間,他放射的光,會照亮無數后來者的 心路。 盧永根院士是其中的一個典范,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92歲的崔昆院士一件襯衫穿30多年,卻累計捐款400余萬元,甚至將自家的轎車都捐出去;93歲的黃旭華院士55年沒進過理發店,全靠夫人在家‘幫忙’;已故的徐祖耀院士,起居室狹小不堪,找不到一件像樣的家具,而他卻累計捐出500余萬元……在這些老科學家眼里,財物重于泰山,一粥一飯、一絲一縷都不敢浪費;財物也輕于鴻毛,當他人、社會有需要時,他們可以不計得 失、傾囊相贈。”都言院士癡,誰解其中味?如果沒有他們的癡,如果他們都是精明的利己主義者,他們怎么可能把大量自己的財物全部捐獻給社會?他們又怎么可能無視社會的喧囂而全力全心撲在自己心愛的事業了?“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我們的時代幸虧有了這些“癡”人,廣州也有幸匯聚了這些“癡”者。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有些事情,會讓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甚至覺得他們傻,覺得他們跟不上時代,然而我們又分明感受得到他們身上無上高潔的品德。歌頌他們顯得太過輕飄,但愿他們的精神盡可能多地感染到他人,并傳承給繼來者。 養豬女兵出身的侯凡凡院士說:“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 毅然回國服務的蘇國輝院士說:“其實,在人生道路上有很多重大抉擇的取舍,我這一次選擇完全是憑著樸素的感情,我不覺得這是一種犧牲。雖然我當時在美國完全能夠找到很好的工作,但是比起之前對身份的糾結,我的內心更加安寧和平靜。我覺得我有責任,力所能及地去為國家作一份貢獻。” 周福霖院士曾經去唐山大地震現場調查,他說:“我暗下決心,以后一定要找到一種技術,采用這種技術建造的房屋,地震來了房屋不壞不倒,老百姓在里面安全,一切平安無事。如果說,我要對人類、對社會做點貢獻,那我覺得我終生奮斗的目標就是這個。” 從事解剖學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鐘世鎮說:“我的人生定位就是配角人生。” 劉人懷院士說:“理論要聯系實際,理論要搞,但一定要能為國家服務。”
得人者興——廣州人才建設紀實 作者簡介
周航,文學博士,長江師范學院文學院教授,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重慶市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魯迅文學院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學員。已出版學術專著七部,文學作品三部,曾獲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優秀成果獎、重慶藝術獎、烏江文藝獎等獎項。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隨園食單
- >
山海經
-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