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名中醫黃春林學術思想與臨證經驗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26391
- 條形碼:9787030726391 ; 978-7-03-072639-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名中醫黃春林學術思想與臨證經驗 內容簡介
黃春林教授為嶺南名醫、廣東省名中醫。黃春林教授從醫近六十載,學貫中西,主張“病證結合”,尤其擅長心腎疾病的診療,對神經、消化、呼吸等系統的多種疑難雜癥亦有獨到的見解。本書分為兩大部分,**部分主要介紹黃春林教授的成才之道及學術思想;第二部分則根據黃春林教授多年工作的臨證心得,整理其針對心腎常見疾病及其他系統的多種疑難雜癥的主要臨床問題所進行的中醫治療及中醫特色預防、調攝經驗。 本書基于臨床,言語精練,希望能為廣大中醫藥研究者在臨床實踐中提供參考。
名中醫黃春林學術思想與臨證經驗 目錄
**章 醫話集萃 001
**節 黃春林教授治學之道和學術特點 001
第二節 黃春林教授中醫現代化的學術思想 003
第三節 黃春林教授執簡馭繁的中醫辨證方法 006
第四節 黃春林教授基于臨床實踐的全方位中、西醫結合思路 009
第二章 腎臟疾病的臨床問題與中醫治療對策 014
**節 腎小球微小病變和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 014
第二節 膜性腎病 019
第三節 IgA腎病 027
第四節 狼瘡性腎炎 034
第五節 ANCA相關性血管炎腎損害 041
第六節 過敏性紫癜性腎炎 046
第七節 糖尿病腎病 051
第八節 高血壓性腎損害 057
第九節 高尿酸血癥腎病 061
第十節 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 067
第十一節 急性間質性腎炎 072
第十二節 慢性間質性腎炎 077
第十三節 尿路感染 082
第十四節 馬兜鈴酸腎病 087
第十五節 急性腎衰竭 090
第十六節 慢性腎衰竭 096
第三章 心血管疾病的臨床問題與中醫治療對策 108
**節 快速性心律失常 108
第二節 緩慢性心律失常 112
第三節 病態竇房結綜合征 116
第四節 病毒性心肌炎 121
第五節 高脂血癥 127
第六節 急性心肌梗死 133
第七節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139
第八節 高血壓 146
第九節 風濕性心臟病 151
第十節 心力衰竭 158
第四章 疑難雜病的臨床問題與中醫治療對策 165
**節 慢性糜爛性胃炎 165
第二節 消化性潰瘍 170
第三節 感染性腹瀉 175
第四節 便秘 180
第五節 頸性眩暈 184
第六節 帕金森病 187
第七節 重癥肌無力 191
第八節 銀屑病 195
第九節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 200
第十節 癲癇 204
名中醫黃春林學術思想與臨證經驗 節選
**章 醫話集萃 **節 黃春林教授治學之道和學術特點 黃春林教授學貫中西,潛心研究,尤其擅長心、腎疾病的診療,對神經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男科疾病、結締組織病等的多種疑難雜癥亦有獨到的見解,他的成就除了歸功于勤奮刻苦之外,還與其獨*的治學方法有關,同時也決定了其學術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大醫精誠,博采眾長 黃春林教授醫術精湛,深受患者歡迎,故每當他出門診時,總是有許多患者慕名前來,且大部分是曾在多家醫院就診效果欠佳的。患者雖多,但因為許多患者是不辭辛苦從外地甚至是港澳地區趕來就診,故黃春林教授幾乎“來者不拒”,經常給患者加號,且從不因為患者多而“速戰速決”,而是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前來就診的患者。凡是首診患者,必定詳詢病史,認真查體,一絲不茍地下診斷和擬定治療方案。對復診的患者也是仔細地了解服藥后的情況,根據病情調整方藥。因為門診就診的患者中以慢性疑難病者居多,黃春林教授還確定了一個“小毒、效佳、廉價”的用藥原則,力圖讓患者少花錢、治好病,并且經常從飲食起居、精神調攝等方面具體指導患者,贏得了患者的信任和良好的口碑。 在患者眼里,黃春林教授是一位可親可敬的名醫,而在同事和弟子們眼里,他更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布衣”先生,桃李滿天下的嚴謹學者。在學術上,黃春林教授始終抱著海納百川的胸襟和務實求真的態度。為解除患者疾苦,他不但尋求古訓,博采眾方,刻苦鉆研傳統的中醫藥學,而且從不故步自封,也沒有門戶之見;結合臨床需要,他十分注重現代醫藥學的學習,不但對西醫的生理、病理、藥理等基礎理論吃深吃透,還不斷學習現代醫學的新觀點、新動向,注重發現規律,積極尋找探索中西醫*佳的結合點。 二、 海納百川,求實創新 黃春林教授的學術思想,主要建立在他對中醫古代理論深入理解及對現代醫學知識兼收并蓄的基礎上。他在臨床工作中不斷強調指出,辨證施治是中醫的特點,也是中醫的精華和基礎,為數千年的中華民族的繁衍、健康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即使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仍為廣泛使用,因此絕不可廢卻,對疾病首先要辨證。但中醫是一種整體醫學,習慣從宏觀方面對疾病進行分析,從而存在著大體、模糊、籠統的缺陷,使中醫發展始終停留在經驗醫學的層次上,臨床療效難以重復,難以推廣,從這種角度來看,又限制了中醫的發展。故而,他大力提倡宏觀結合微觀,借鑒現代醫學的經驗,開展辨病治療,推行“一病一證一結合”(先辨病,再辨證,然后中西醫結合進行治療)的臨床模式,不斷提高中醫的競爭力和生命力。 三、 勤學苦練,以身悟道 在臨床具體用藥方面,黃春林教授擅長寒熱并用,注重劑量掌握,并特別重視脾胃調理,強調整體健康。黃春林教授年輕時工作起來像“拼命三郎”,1976~1978年,因為工作勞累過度導致胃大出血,曾經連續3個春節都是在醫院的病床上度過。隨后3年,黃春林教授針對自身情況進行精神、飲食、用藥三方面的調理,脾胃功能終于恢復正常,并由此總結出 “健脾五法”,即補氣健脾法、益胃健脾法、理氣健脾法、清熱健脾法或溫里健脾法、開胃健脾法。除用于治療脾胃疾病外,還可用于冠心病、失眠、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多種疾病的治療,均取得良效,尤其是用于慢性腎臟病,可以全程干預其進展,改善其預后,得到了廣泛認可。除“健脾五法”外,黃春林教授在臨床實踐中不斷總結,歸納出許多行之有效的驗方,如治療慢性腎臟病的仙芪地黃湯、治療頸源性疾病的加味天麻丸、治療癲癇的定癇湯等。另外,還開發出國家一類新藥“便秘通口服液”及院內制劑尿毒靈顆粒、暈乃?诜旱,廣泛運用于臨床,療效滿意。 四、 觸類旁通,另辟蹊徑 黃春林教授思維活躍,觸類旁通,對于一些疑難雜癥,不拘泥于常規的治療模式,另辟蹊徑,也常取得意想不到的療效。例如,對于難治性腎病綜合征,黃春林教授不僅謹守病機,從脾腎論治,而且創造性從肝論治,立養肝生血法,改善難治性腎病綜合征的低蛋白血癥,提高了療效。 五、 辨證施膳,醫養集合 唐代的中醫大家孫思邈曾指出:“夫為醫者,當須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后用藥!秉S春林教授十分強調飲食治療的重要性,認為對于某些病證,食療勝于藥療,而食療之道在于謹和五味,他非常推崇朱丹溪的“五味沖和”之說,認為食物中本來就有五味,無須添加其他味道。尤其對于心、腎疾病,黃春林教授主張清淡飲食,食用食物的本味。 另外,他也非常強調血肉有情之品對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康復作用。有一位周姓阿姨,自幼患有哮喘,每逢冬春季節發作,一次因不慎受涼后出現惡寒發熱、咳嗽氣喘、喉中痰鳴,痰白起泡、黏稠、量多,經黃春林教授辨證治療后,病情很快好轉,但黃春林教授認為患者病史長,體質虛弱,尚存在脾腎虛,應該鞏固療效以防止復發。遂一方面施以補脾腎之中藥,另一方面輔以補肺、補脾、補腎之食療。予“人參燉雞、冬蟲夏草燉乳鴿、當歸生姜羊肉湯、胡椒煲豬肚、蛤蚧燉鵪鶉”等交替使用,經半個月治療,周阿姨哮喘完全緩解,咯痰量明顯減少,病情好轉而出院。出院后繼續予滋補食療,隨訪兩年多,病情未見復發。上面這個例子只是千百位患者中的一個,他無論平時工作多繁忙,門診患者多多,都不忘囑咐患者使用飲食治療配合藥物治療,而且常常親自在病歷本上寫下飲食調理辦法,希望患者盡快康復。 從以上幾個方面,我們可以全面了解黃春林教授的治學之道和學術特點,足以為后學之人所效法。 第二節 黃春林教授中醫現代化的學術思想 黃春林教授認為傳統中醫藥是一個偉大的寶庫,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疾病譜的變化,傳統的中醫藥也要發展、進步和創新,以應對不斷變化的疾病威脅,切實解決當下人民群眾對健康日益增長的新需求。因此,黃春林教授主張基于傳統中醫藥理論和臨床實踐,同時借助現代生物科技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來探索現代疾病的中醫基本病機和診治規律,創制專病專藥,并建立基于循證醫學的臨床診療方案,逐步實現中醫藥的現代化。下面將從中醫臨床現代化方法、中醫現代化難點與對策兩方面探討論述黃春林教授的現代中醫學術思想。 一、 中醫臨床現代化方法 (一) 病證結合的現代中醫臨床模式 傳統中醫認識和診斷疾病,側重宏觀整體的辨證,經過幾千年的臨床實踐檢驗,確實簡便有效,不愧為中醫診治疾病的法寶。但黃春林教授也指出傳統中醫學一般是辨中醫的病用中醫的藥,如果辨現代的復雜疾病來用傳統中藥,有時候會遇到不小的挑戰,如一些多癥之病,很難辨其根本,就像風濕性心臟病,據其證候表現時而辨為心悸,時而辨為喘證,時而辨為咳嗽,時而辨為積聚,時而辨為水腫,如不辨出其“心瓣膜損害”這一實質,始終無法用辨證施治的方法予以根治。加之我們服務的對象是現代社會背景下的人,純中醫病名往往不能被理解和接受,他們常常需要明確的診斷。所以主張辨現代醫學的病,辨中醫的證,融中西醫之論,既從各種現代醫學實驗檢查中獲取微觀資料,又從中醫辨證中獲得宏觀信息,從而做到病證結合的現代中醫臨床模式,這樣對疾病的認識更加全面細致,取中西醫用藥之長去運用中醫方藥,提高療效,更好地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二) 疾病證型變化規律的探究 如何才能使中醫臨床診治做到講起來“靈活有邊”,做起來“心中有數”呢?黃春林教授認為應該把每個病種(從常見病開始)的基本證型確定下來,并且將這些基本證型的變化規律與原發病因(誘因)、基礎病理、病程的不同階段、病情的嚴重程度及合并癥等方面的關系尋找出來,讓大家有規律可循。 譬如急性心肌梗死,中醫稱為真心病,教科書將其分為“寒凝心脈”“氣虛血瘀”“正虛陽脫”三種證型,對應三個治則、三個處方。這種分類標準為辨證論治作出了規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醫學術發展,是一種進步、一種貢獻。類似教科書的這些標準幾十年來一直是中醫院校考查學生水平的標準,而且還成了政府相關部門評定中醫醫師執業資格的標準、中醫科研證型的標準、中藥新藥研制的標準。 但是臨床實際是否真的如此?非常值得探討。黃春林教授團隊曾經對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從入院之時到出院之日的全過程做過全面調查,發現急性心肌梗死的基本病理是“心血瘀阻,心脈不通”,基本證型是“寒”“熱”“瘀”“虛”。在這些基本證型中,“寒”“熱”表現了明顯的經時變化規律,急性心肌梗死、心絞痛發作時即表現出典型的“寒瘀證(瘀寒證)”,梗死半日至一日之后伴隨而來的是“瘀熱證”,“瘀熱證”通常持續5~7日,若及早采用類似活血化瘀、疏通心脈的措施(溶栓、經皮冠脈介入術等)則“瘀熱證”表現較輕,持續時間較短。在瘀熱證階段,若再次發作心絞痛,則再次出現“寒瘀證”,此時呈現了寒熱并見的證型。心肌梗死開始之時當即出現“虛證”,只是因為臥床休息、吸氧等急救措施,“虛證”常被掩蓋,一旦“寒瘀證”“熱瘀證”消除,心血不足、心氣虧虛、脈律失調等虛證就表現得非常突出。上述各種基本證型均有相應的心電圖、心酶譜、血沉、白細胞計數、心臟彩超等特征性的改變,可作為中醫證型的參考指標。在各個基本證型中,瘀是關鍵,“因瘀致寒”“因瘀致熱”“因瘀致虛”,因此及早采用“活血化瘀、疏通血脈”的治療措施是搶救治療心肌梗死的關鍵。 經過具體的調查,深刻體會到急性心肌梗死絕對不是一個人一個證型,不同的病因、不同的病程(階段)、不同的病理類型、不同的病情嚴重程度,以及不同的合并癥等均會影響證型變化,在辨證時必須充分考慮這些因素。證型一旦確定,證型變化規律一經掌握,那么相應的辨證選方及對癥用藥的規律就會逐漸明確起來,從而使臨床治療“心中有數”。 這些工作靠誰去做?這需要從事中醫臨床與科研的工作者尤其是從事專科專病工作的專家對具體疾病老老實實地、一個一個地進行認真的調查研究,加以總結,使之成為規范,并將初定的規范再拿到臨床去驗證,使之完善。只有這樣,我們中醫的辨證論治才能達到講起來“靈活有邊”,做起來“心中有數”的目的。 (三) 病證結合的施治方法 病證結合的施治方法有兩種主張:一種主張是辨中醫的病用中醫的藥;另一種主張是辨西醫的病用中醫的藥。黃春林教授認為“辨中醫的病用中醫的藥”雖然也是中醫固有的治療方法,但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現在要重新開展起來,將會事倍功半,效果不大。因此主張依據當今的客觀實際,把西醫的好東西拿過來為我們所用,借助現代醫學的基礎病因、基礎病機、基礎診斷、基礎治療方法來確定中醫對具體疾病的治療原則、用藥方向,收集相關行之有效的方藥,之后再用傳統的辨證精神加以選用。例如,痛風性關節炎的治療,除避免膏粱厚味(低嘌呤)飲食外,尚有下列六類方藥可以選用:①抑制尿酸合成的芫花、大黃等;②促進尿酸排出的土茯苓、車前草、秦皮、蒼術、大黃等;③有利于尿液堿化的海螵蛸等;④有可能發揮類秋水仙堿樣作用的山慈菇、百合等;⑤具有非特異性消炎作用的祛風濕通痹藥如防己、青風藤、秦艽、豨薟草、金銀花、連翹、獨活、羌活、威靈仙、桂枝、防風等;⑥具有類激素樣抗炎作用的附子、肉桂、鹿茸、杜仲、補骨脂、淫羊藿、仙茅、海馬、秦艽、秦皮、生地黃、知母等。確定了上述對痛風性關節炎有效的諸多藥物之后,再用傳統的辨證精神加以選用,以適應不同患者的個體特點(中醫證型)要求,如痛風性關節炎表現為濕熱者,可選用黃柏、秦艽、豨薟草,表現為寒濕者選用羌活、獨活、威靈仙等,而傳統的辨證思維方法將痛風性關節炎歸屬于中醫的“痹證”,用具有祛風濕通痹作用的方藥進行治療,但只用上述六種用藥方法中的一種,很難準確地達到既降低尿酸又消除痛風性關節炎的目的。由此看來,用病證結合的施治方法,其思路廣,針對性強。 上面兩種辦法的實施將會推進中醫學術的發展,提高中醫治療水平,使中醫特色更為突出,同時還將推動中醫教學改革,有利于中藥的研究與開發。 二、 中醫現代化難點與對策 (一) 轉變觀念 1. 錯誤觀點會阻礙中醫現代化的發展 (1) 有的觀點認為目前中醫辨證論治已經很好了,
- >
月亮虎
- >
推拿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史學評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