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中外當代電影名作解讀.續編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6029548
- 條形碼:9787106029548 ; 978-7-106-02954-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外當代電影名作解讀.續編 內容簡介
《中外當代電影名作解讀》是《中外當代電影名作解讀》(中國電影出版社,2007)一書的續編。 全書分“影片個案(中國電影)”、“影片個案(外國電影)”和“影片縱橫”三編分析論述了中外當代數十部電影名作,如中國的《重慶森林》《有話好好說》《昨天》《可可西里》《孔雀》《天狗》《馬背上的法庭》《姨媽的后現代生活》《太陽照常升起》《圖雅的婚事》《色戒》《左右》等,外國的《蝴蝶夢》《后窗》《阿拉伯的勞倫斯》《畢業生》《莫斯科不相信眼淚》《鐵皮鼓》《槽山節考》《雨人》《鋼琴課》《低俗小說》《勇敢的心》《美麗人生》《泰坦尼克號》《莎翁情史》《海上鋼琴師》《天使艾米莉》《俄羅斯方舟》《芝加哥》《撒馬利亞》《撞車》《陽光小美女》《密陽》等。文章觀點新穎深刻,個性鮮明生動,文筆洗練流暢。 《中外當代電影名作解讀·續篇》對電影創作工作者、電影教育與電影研究工作者、業余電影評論作者、攻讀電影各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廣大電影愛好者均有較為切實的參考價值。
中外當代電影名作解讀.續編 目錄
夢想與現實
——淺析電影《孔雀》
《天狗》(2006)
人性與生存締造的窒息空間
——《天狗》的人物形象塑造及其他
《馬背上的法庭》(2006)
老馮:法制建設道路上的悲情英雄
——淺析《馬背上的法庭》的影像風格與文化意j
《姨媽的后現代生活》(2006)
性別敘事語境中的女性后現代生活
——淺析《姨媽的后現代生活》中的人物形象
《太陽照常升起》(2007)
《太陽照常升起》的敘述形式與意識形態初探
獨立故事單元的敘事解讀
——《太陽照常升起》的敘事分析
《圖雅的婚事》(2007)
漂移在生活的河流上
——影片《圖雅的婚事》評析
尋找生活和文明的綠洲
——評《圖雅的婚事》中的駱駝形象
《色戒》(2007)
性別與身體
——《色戒》的女性主義批判
《左右》(2008)
上編 影片個案(中國電影)
《重慶森林》(1994)
孤獨而自我的寫意空間
——評王家衛《重慶森林》的影像世界
《有話好好說》(1997)
都市浮躁與荒誕的營建
——實驗電影《有話好好說》的解讀與批評
《昨天》(2001)
寓言的結構與解構
——張楊電影《昨天》的藝術實驗
《可可西里》(2004)
紀實美學背后的人文力量
——評電影《可可西里》
……
中編 影片個案(外國電影)
下編 影片縱橫
主要參考文獻
中外當代電影名作解讀.續編 節選
《中外當代電影名作解讀·續篇》: 作為一部國內“獨一份”的另類的實驗電影,《有話好好說》也有不少令人遺憾的地方。誠如是,電影手法的運用上,影像風格的把握上,劇作故事的開掘上及喜劇形式與主題的結合上,影片都有不盡如人意之處。對此,張藝謀并不諱言,他說:“從我們這部電影看,這種方法有使用得當的地方,也有過的地方。”“我自己有很多遺憾,比如說劇本可以弄得再有意思一點兒,在風格的把握上,在分寸的注意上,……有很多遺憾。”“在劇作上更嚴謹、更有趣一些。喜劇形式和主題的結合上更好一些,影片的質量還會提高一點。”審慎分析影片,可以發現,影片的不足主要在于對電影敘事媒介本性的誤識及因之導致的對電影藝術手法、技術手段的誤用。電影作為將人物動作附載于感光膠片形成運動畫面進行敘事的藝術,其敘事媒介——運動畫面的兩個子系統(人物動作與環境)中,人物動作居于主導地位;人物動作節奏主導著導演敘事節奏、世界運動節奏及觀眾心理節奏,直接影響著故事結構、情節線索乃至攝影機的運動、整部影片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等。對電影導演來說,正確把握電影敘事媒介本性及影像系統性質,并確立與之適應的藝術形式,尤其是人物動作的方向、節奏的個性等是必須的。而對媒介本性的誤識及對人物動作的把握不當,將會在不同強度上顛覆影像系統性質及既定視像風格,破壞觀眾審美進程。這也是不少觀眾難以真正實現對影片認同的原因。 其一,缺乏畫內動作的畫外動作使動蕩的視像難以為觀眾接受。如果立足視覺形象角度,電影就是一系列間斷拍攝的運動畫面的連接。在運用運動畫面展示人物動作時,畫外攝影機的運動必須有畫內人物動作的支持、配合,即畫外動作必須建立在畫內動作有未知因素的基礎上。若畫內動作是封閉的、內指的,畫外動作就不便進行,也就是攝影機應保持穩定,以形成平穩、明確的影像。只有在畫內動作有未知因素也即有畫內誘導動機(心理動機、敘事動機)時,符合風格需要的畫外動作才是必要的。要知道:“一部影片中的運動應當有特定的電影意義,而決不能只是單純的動力學活動。”在《有話好好說》當中,趙小帥在安紅房間坐在門旁與坐在床上的安紅對話、安紅說與其“比試”床上功夫的段落,趙小帥坐在街旁防護欄上等安紅的段落,趙小帥與張秋生坐在飯店餐桌旁吃飯、談話的段落,趙小帥飯店看坐在餐桌對面的劉德龍數錢的段落等,畫外攝影機的不斷晃動是不妥的,原因是這些段落的畫內動作是單一、清晰的,并不潛伏可變的未知因素,其動作曲線基本停頓,方向也內指一個難以展開的點。不妥當的畫外動作使這些敘事段落的影像動蕩不穩,背離了觀眾的視覺經驗,使其難以參與審美。評論界曾有人指出,《有話好好說》在風格及手法上模仿了香港導演王家衛的一些影片。在此且不論這種說法的真偽,而引申開去——喜歡采用“MTV方式”拍攝影片的王家衛,雖然在不少影片中采用既有畫內動作又有畫外動作且動蕩不安的畫面段落進行敘事,但對畫內動作缺乏未知因素、曲線停頓、方向內指的敘事段落,其畫外動作則相當節制,即盡可能地讓攝影機保持穩定,讓平穩的畫面清楚、明了,從而讓觀眾的接受自然、順暢。無疑,這種動靜相宜的拍攝方法是理智的,是值得借鑒的。因為,“除非敘事觀念本身包括運動的形象,否則無論攝影機怎么動都不足以創造具有基本電影特色的信息。” 其二,過多方向不接的運動鏡頭連接使一些敘事段落顯得混亂。電影總要以運動畫面敘述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要盡可能地清晰,能夠被觀眾很自然地接受,進而在觀眾接受過程中使電影藝術創作*終完成。這便要求電影攝影、剪輯要使前后鏡頭的方向相接,使運動合乎現實邏輯與視覺經驗,不使運動的視像混亂、顛倒,不讓觀眾“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是為圈內人所熟知的常規。雖然,為實現導演的藝術構思及影片的獨特風格,個別畫面段落可以打破這一常規,但決不能使這種個別性上升到普遍性,不能使一部影片充塞前后方向不接的運動鏡頭,否則,影片便很難被欣賞、審美。《有話好好說》作為夸張、變形的“黑色幽默”影片,試驗性地運用一些方向不接的運動鏡頭段落是無可厚非的。然也不能不指出,由于片中因攝影機的越軸而導致的方向不接的畫面段落過多,沒有把握好度的問題,這便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敘事線索的明晰性,違背了觀眾的視覺經驗和欣賞習慣;有的段落甚至中斷了觀眾的審美進程。拍攝過《筋疲力竭》(1960)這部電影史上著名影片的讓一呂克·戈達爾破天荒地在自己的影片中大量運用方向不接的運動鏡頭,不管觀眾的好惡及日常現實邏輯。 ……
中外當代電影名作解讀.續編 作者簡介
峻冰,曹峻冰,1970年生,安徽蒙城人。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電影電視系副教授、系主任,影視文藝學專業與傳播學專業影視傳播研究方向碩士生導師。2002年3月至2005年2月在韓國又松大學任客座教授。系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員、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會員、四川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四川省影視評論學會副秘書長、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高校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 1991年開始發表作晶,迄今已獨立發表影視評論、詩歌等作品兩百余萬字,其中,全國中文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和韓國重要學術期刊影視研究論文六十余篇,多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電影、電視藝術研究》/《影視藝術》全文轉載。出版專著《電影的論說)》(中國電影出版社,2001),與人合著《影視藝術——理論簡史流派》(重慶大學出版社,2001)、《影視藝術——影片分析》(重慶大學出版社,2001),主編《中外當代電影名作解讀》(中國電影出版社,2007),與人共同編撰大型語言類雙語工具書《現代中韓辭典》(韓國版,2006),編著《(小學生鉛筆鋼筆多用字帖》(1-6冊,署筆名:一言,四川文藝出版社,1999),著有詩集《鄉土與人生的戀歌》 (四川文藝出版社,1998)、《行吟韓國》(中國電影出版社,2007)。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與地壇
- >
巴金-再思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虎
- >
史學評論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