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以人為本的柔性設計(基于人-系統集成方法)/智能制造與工業互聯網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707813
- 條形碼:9787111707813 ; 978-7-111-70781-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以人為本的柔性設計(基于人-系統集成方法)/智能制造與工業互聯網叢書 內容簡介
本書提供了虛擬以人為本的設計(VHCD)的方法和柔性分析框架;闡述了人-系統集成的具體內涵、模型和方法,并通過有形交互系統的方法,實現從剛性自動化到柔性自主化的轉變;論述了現代復雜系統工程中不可避免的有形性問題;介紹了在復雜社會一技術系統的開發和運營中基于場景的風險管理方法,以及關于柔性設計的挑戰。
以人為本的柔性設計(基于人-系統集成方法)/智能制造與工業互聯網叢書 目錄
譯者序
前言
縮寫詞
第1章 簡介 1
1.1 處理突發事件 1
1.2 人-系統集成的柔性 4
參考文獻 6
第2章 社會-技術系統的柔性分析框架 9
2.1 從剛性自動化到柔性自主化 9
2.2 系統的一致表示 13
2.3 資源運作 16
2.4 面向態勢感知的情境模型 19
2.5 本章小結 23
參考文獻 23
第3章 相關方法論與模型 25
3.1 復雜的社會-技術系統 25
3.2 SFAC模型 27
3.3 NAIR模型 29
3.4 TOP模型 30
3.5 AUTOS金字塔 32
3.6 本章小結 33
參考文獻 34
第4章 人-系統集成 35
4.1 面向人-系統集成的認識論 36
4.2 人-系統整體集成仿真 40
4.3 提供更多的自主性和柔性 44
4.4 人工智能與系統工程 47
4.5 PRODEC:程序性和陳述性知識的獲取 50
4.6 本章小結 57
參考文獻 57
第5章 基于活動的設計:場景、HSI演變與創新 61
5.1 從基于場景的設計到基于活動的設計 61
5.2 從HighTech到FlexTech的演變 65
5.3 創新就是冒險 69
5.4 本章小結 73
參考文獻 73
第6章 基于模型的人-系統集成的柔性 75
6.1 態勢感知、具體化和熟悉度 75
6.2 預測模型與知識模型 78
6.3 突發情況和學習系統 86
6.4 系統交互模型 87
6.5 本章小結 90
參考文獻 91
第7章 不可避免的有形性問題 93
7.1 虛擬性、有形性和設計柔性 94
7.2 從MBSE到基于人在回路的SimBSE 95
7.3 系統柔性規劃 100
7.4 人-系統集成的成熟度 102
7.5 信任、復雜性和有形性 105
7.6 虛擬設計的有形性指標 108
7.6.1 復雜性 109
7.6.2 成熟度 110
7.6.3 柔性 110
7.6.4 穩定性 111
7.6.5 可持續性 112
7.7 演變性設計與革命性設計 113
7.8 本章小結 115
參考文獻 115
第8章 總結 117
8.1 系統框架的必要性 117
8.2 從剛性自動化到柔性自主化 119
8.3 數字孿生作為動態文檔 120
8.4 有形性問題 122
8.5 風險承擔、不確定性管理和前瞻性研究 123
8.6 結論和挑戰 124
參考文獻 127
術語表 129
前言
縮寫詞
第1章 簡介 1
1.1 處理突發事件 1
1.2 人-系統集成的柔性 4
參考文獻 6
第2章 社會-技術系統的柔性分析框架 9
2.1 從剛性自動化到柔性自主化 9
2.2 系統的一致表示 13
2.3 資源運作 16
2.4 面向態勢感知的情境模型 19
2.5 本章小結 23
參考文獻 23
第3章 相關方法論與模型 25
3.1 復雜的社會-技術系統 25
3.2 SFAC模型 27
3.3 NAIR模型 29
3.4 TOP模型 30
3.5 AUTOS金字塔 32
3.6 本章小結 33
參考文獻 34
第4章 人-系統集成 35
4.1 面向人-系統集成的認識論 36
4.2 人-系統整體集成仿真 40
4.3 提供更多的自主性和柔性 44
4.4 人工智能與系統工程 47
4.5 PRODEC:程序性和陳述性知識的獲取 50
4.6 本章小結 57
參考文獻 57
第5章 基于活動的設計:場景、HSI演變與創新 61
5.1 從基于場景的設計到基于活動的設計 61
5.2 從HighTech到FlexTech的演變 65
5.3 創新就是冒險 69
5.4 本章小結 73
參考文獻 73
第6章 基于模型的人-系統集成的柔性 75
6.1 態勢感知、具體化和熟悉度 75
6.2 預測模型與知識模型 78
6.3 突發情況和學習系統 86
6.4 系統交互模型 87
6.5 本章小結 90
參考文獻 91
第7章 不可避免的有形性問題 93
7.1 虛擬性、有形性和設計柔性 94
7.2 從MBSE到基于人在回路的SimBSE 95
7.3 系統柔性規劃 100
7.4 人-系統集成的成熟度 102
7.5 信任、復雜性和有形性 105
7.6 虛擬設計的有形性指標 108
7.6.1 復雜性 109
7.6.2 成熟度 110
7.6.3 柔性 110
7.6.4 穩定性 111
7.6.5 可持續性 112
7.7 演變性設計與革命性設計 113
7.8 本章小結 115
參考文獻 115
第8章 總結 117
8.1 系統框架的必要性 117
8.2 從剛性自動化到柔性自主化 119
8.3 數字孿生作為動態文檔 120
8.4 有形性問題 122
8.5 風險承擔、不確定性管理和前瞻性研究 123
8.6 結論和挑戰 124
參考文獻 127
術語表 129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巴金-再思錄
- >
我與地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