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振興 內容簡介
“誰贏得農民,誰就會贏得中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既是開啟新征程、揚帆再出發”重大使命,也是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迫切要求。 《振興》從“三農”問題的歷史發展、重要性入手,著重論述“三農”事業是中國共產黨領航中國發展的“根據地”、新“重農論”引領新型工農城鄉關系,提出在“十四五”時期,“三農”問題仍是進一步發展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后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 本書對進入鄉村振興時期的“三農”問題的分析視角獨特,觀點鮮明,對于深入總結黨指導“三農”發展的理論與實踐,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以及如何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特別是深入了解為什么要實施以及如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都意義重大,不僅豐富了學界關于鄉村振興的理論成果,同時對政策制定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振興 目錄
一、實現現代化依靠誰
(一)農民的力量
(二)“鋼少氣多”戰勝“鋼多氣少”
(三)農業“乳汁”哺育工業與城市發展
(四)“安泰”煥發活力
(五)“重中之重”重于泰山
二、完成現代化為了誰
(一)初心如磐
(二)“不花錢也能解決的問題”
(三)莫讓“半條被子”情懷別久情疏
(四)堅定走共同富裕之路
三、中國現代化“我是誰”
(一)可貴的探索——中華蘇維埃
(二)聽,理想落地的聲音
(三)“獅子”醒了
(四)積累“初級階段”定力
(五)“讓鄉村盡快跟上”
第二章 認識“三農”對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發展之重要性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關鍵環節
一、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一)掌握武裝的力量
(二)不發薪餉的新軍隊
(三)以農村為重心鬧革命
二、“三農”事業支撐工業化發展
(一)農業支持工業,農村服務城市
(二)農民工是中國現代工人的主體
(三)鄉鎮企業的歷史貢獻
三、改革從農村開始
(一)18個沉甸甸的紅手印
(二)農村改革的“試點”效應
(三)可以包產到戶,也可以包干到戶
(四)確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五)讓糧票、布票等票證成為歷史
第三章 “三農”事業始終是中國共產黨領航中國發展的“根據地”
一、“有了土地改革這個勝利,才有了打倒蔣介石的勝利”
(一)《井岡山土地法》的探索意義
(二)贛南紅軍兵源充足的秘密
(三)南泥灣精神不過時
(四)土改反映出民心向背
二、“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糧食是基礎的基礎”
(一)新中國的首部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二)農村改革仍是進行時
(三)勿忘農業稅的歷史貢獻
三、農村改革為工業化和城鎮化飛躍發展奠基
(一)農村改革為城市和工業改革奠基
(二)發揮民營經濟的巨大潛力
(三)農民用腳投票,支持城鎮化發展
第四章 新“重農論”引領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一、新“重農論”的形成與發展
(一)重農主義與重農學派
(二)“重中之重”戰略定位的確立
(三)民族復興大業的重農內核
二、新型工農城鄉關系政策架構與實踐
(一)1949—1978年:城鄉二元結構的形成與固化
(二)1978—2003年:農村資源萎縮與城鄉差距擴大
(三)2003—2012年:城鄉統籌發展醞釀與探索時期
(四)黨的十八大以來:逐步趨向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三、消除絕對貧困:全面小康建設的收官之戰
(一)1978—1985年:扶貧機制初步建立
(二)1986—1999年:開發式扶貧逐步走向專業化、規模化
(三)2000—2012年:推進扶貧工作,調整貧困標準
(四)2013—2020年:精準扶貧與脫貧攻堅
(五)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第五章 “三農”問題仍是需解決的突出問題
一、后全面小康時代的“三農”問題
(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不斷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二)持續發力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
(三)彌補短板應區分輕重緩急
二、保障糧食安全,構建生態樂園
(一)但有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二)穩定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三)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四)走一條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
三、消弭城鄉差距,凸顯村莊特色
(一)在充分調研基礎上做好頂層設計
(二)增加投入,增強農民獲得感
(三)重視基層黨組織建設,不斷提高鄉村治理水平
(四)切實掃黑除惡,維護社會正氣
(五)高度重視古村落保護
四、重視農民權益,保護農民利益
(一)農民的可貴品格與巨大貢獻
(二)農民的價值就在那里,重要的是善于發現
(三)為農民謀幸福需要情懷與擔當
(四)充分重視農民的養老問題
第六章 鄉村振興是中華民族復興必由之路
一、鄉村振興與民族復興
(一)鄉村是中華文明之源
(二)鄉村是民族復興之本
(三)鄉村是中國城鎮之根
(四)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二、中國特色關鍵在黨,重點在鄉村
(一)振興之后的鄉村應是什么樣
(二)統籌全局,協調各方,綜合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三)鄉村建設急不得、慢不得、等不得
(四)目標既定,使命必達
三、復興之力蘊藏于“三農”
(一)文化自信蘊藏在農耕文明之中
(二)充分發揮農民實事求是的精神和創造力
(三)維護人口可持續發展
(四)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若干建議
后記
振興 作者簡介
唐園結,1960年6月出生于重慶永川,高級編輯,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首屆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農民日報社原黨委書記、社長,中華全國農民報協會原會長,現任中國人民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副院長兼秘書長、中國農業風險管理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徐恒杰,1965年1月出生于山西垣曲,1987年7月畢業于復旦大學新聞系,同年到農民日報社工作,長期從事“三農”新聞采編工作。現任農民日報社高級編輯。多次獲得省部級以上新聞獎項,出版有《城鎮化風向標》《“三農”強中國強》《“三農”問題沉思錄》《大國小康路》《糧食的分量》等專著。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推拿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