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原中国图书网):网上书店,尾货特色书店,30万种特价书低至2折!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珍稀瀕危植物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

包郵 珍稀瀕危植物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22-08-01
開本: 16開 頁數: 523
本類榜單:自然科學銷量榜
中 圖 價:¥298.5(7.5折) 定價  ¥39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珍稀瀕危植物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14794
  • 條形碼:9787030714794 ; 978-7-03-071479-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珍稀瀕危植物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 內容簡介

物種滅絕是全球*嚴重的生態安全問題之一,直接威脅著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保護生物學研究如何保護生物物種及其生存環境,進而如何保護生物多樣性。珍稀瀕危物種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涉及基礎科學與應用科學的綜合,也涉及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交叉。珍稀瀕危植物的生存潛力、維持機制及受威脅因素分析是保護生物學家關注的焦點。物種維持機制的研究已從現象描述以及單一的種群生態學研究,發展成為多學科相互交叉和滲透的綜合性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進展。本書分綜論篇和專論篇,較全面地總結了珍稀瀕危植物(尤其是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種群與保護生物學近年來的研究成果,較系統地論述了珍稀瀕危植物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的發展態勢和研究前沿。綜論篇以科學問題成章,旨在介紹珍稀瀕危植物保護相關的一般性基礎理論,專論篇以我國典型的并已開展較為系統研究的珍稀瀕危植物或類型成章,從物種的生物學、生境和生態學特征等方面盡可能進行系統、詳細的介紹。 本書可作為生態學、保護生物學、自然保護相關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學參考資料,也可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和農林科學相關科研人員及相關業務管理部門人員的參考書。

珍稀瀕危植物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 目錄

目錄
前言
綜論篇
**章 珍稀瀕危植物生活史對策與功能性狀生態學 3
**節 引言 3
第二節 生活史對策 4
第三節 珍稀瀕危植物性狀及其變異 14
第四節 總結與展望 20
主要參考文獻 20
第二章 珍稀瀕危植物的譜系地理學 25
**節 引言 25
第二節 珍稀瀕危植物譜系地理學研究的重要性 26
第三節 珍稀瀕危植物譜系地理學的研究現狀 27
第四節 總結與展望 30
主要參考文獻 32
第三章 珍稀瀕危植物種群生存與維持 36
**節 引言 36
第二節 種群生存力的研究方法 37
第三節 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生存潛力與維持機制研究所面臨的挑戰 39
第四節 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生存力分析發展趨勢 42
第五節 總結與展望 45
主要參考文獻 46
第四章 種群遺傳學方法在瀕危物種保護中的應用 50
**節 引言 50
第二節 種群間基因流及估測 50
第三節 種群歷史動態及推測 51
第四節 優先保護單元的確定 54
第五節 總結與展望 55
主要參考文獻 55
第五章 分子生態學技術在瀕危植物保護中的應用 58
**節 引言 58
第二節 分子生態學技術 59
第三節 分子生態學技術在瀕危植物保護各環節中的應用 63
第四節 總結與展望 66
主要參考文獻 67
第六章 分子遺傳學在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中的應用 72
**節 引言 72
第二節 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形成的遺傳學基礎 72
第三節 遺傳學在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中的應用 74
第四節 總結與展望 77
主要參考文獻 77
第七章 珍稀瀕危植物瀕危狀況及瀕危機制 80
**節 引言 80
第二節 瀕危物種、珍稀瀕危植物、極小種群野生植物 81
第三節 瀕危植物的特點 81
第四節 受威脅物種現狀 83
第五節 物種受威脅原因 84
第六節 導致物種瀕危的幾種假說 87
第七節 總結與展望 89
主要參考文獻 89
第八章 珍稀瀕危植物種群動態及其模型與模擬 93
**節 引言 93
第二節 基于個體的斑塊動態模型 94
第三節 退化景觀上的物種維持與適應 98
第四節 總結與展望 102
主要參考文獻 104
第九章 珍稀瀕危植物保育研究進展 107
**節 引言 107
第二節 珍稀瀕危植物種群、群落及生境的基礎調查 108
第三節 珍稀瀕危植物瀕危機制和受威脅因子研究 109
第四節 珍稀瀕危植物就地保護 110
第五節 珍稀瀕危植物遷地保護 112
第六節 珍稀瀕危植物野外回歸 114
第七節 珍稀瀕危植物擴繁技術 116
第八節 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研究進展 117
第九節 珍稀瀕危植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 118
第十節 植物保護戰略實施進展 119
第十一節 總結與展望 120
主要參考文獻 121
第十章 亞熱帶山地珍稀瀕危植物生態學研究 126
**節 引言 126
第二節 亞熱帶山地珍稀瀕危植物資源特點 126
第三節 亞熱帶山地珍稀瀕危植物的生態學特征 127
第四節 亞熱帶山地珍稀瀕危植物遺傳多樣性研究 134
第五節 亞熱帶山地珍稀瀕危植物瀕危機制 137
第六節 總結與展望 139
主要參考文獻 141
專 論 篇
第十一章 桫欏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 149
**節 引言 149
第二節 植物分布 149
第三節 種群生態學 150
第四節 群落生態學 150
第五節 生理生態學 151
第六節 生態場 151
第七節 保護生物學 152
第八節 總結與展望 153
主要參考文獻 153
第十二章 東北紅豆杉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 157
**節 引言 157
第二節 物種特征 158
第三節 環境特征 164
第四節 種群生態學 165
第五節 保護生物學 167
第六節 總結與展望 169
主要參考文獻 170
第十三章 南方紅豆杉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 173
**節 引言 173
第二節 物種特征 174
第三節 群落生態學 179
第四節 繁殖生物學 184
第五節 種群生態學 189
第六節 總結與展望 192
主要參考文獻 197
第十四章 密葉紅豆杉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 202
物種特征 202
第二節 環境特征 202
第三節 種群生態學 203
第四節 保護生物學 222
第五節 總結與展望 225
主要參考文獻 225
第十五章 西雙版納粗榧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 228
**節 引言 228
第二節 物種特征 229
第三節 環境特征 231
第四節 種群生態學 233
第五節 保護生物學 236
第六節 總結與展望 240
主要參考文獻 240
第十六章 水杉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 242
**節 引言 242
第二節 水杉屬和水杉的系統進化地位與歷史分布 242
第三節 生理生態學 243
第四節 種群生態學 244
第五節 群落生態學 246
第六節 保護生物學 247
第七節 總結與展望 248
主要參考文獻 251
第十七章 銀杉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 254
**節 引言 254
第二節 研究地點及方法 255
第三節 主要結果 256
第四節 總結與展望 261
主要參考文獻 263
第十八章 崖柏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 265
**節 引言 265
第二節 地理分布和環境特征 265
第三節 群落生態學 266
第四節 種群生態學 268
第五節 生理生態學 272
第六節 繁殖生物學 277
第七節 保護生物學 280
第八節 總結與展望 281
主要參考文獻 282
第十九章 銀杏自然群落的結構及種群更新研究 286
**節 引言 286
第二節 研究地點及方法 287
第三節 研究結果 289
第四節 總結與展望 295
主要參考文獻 299
第二十章 胡楊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 302
**節 引言 302
第二節 物候期特征 302
第三節 繁殖生物學 304
第四節 總結與展望 310
主要參考文獻 312
第二十一章 鹽樺近緣種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 315
**節 引言 315
第二節 群落調查與數據分析 316
第三節 結果與分析 317
第四節 總結與展望 320
主要參考文獻 322
第二十二章 天目鐵木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 323
**節 引言 323
第二節 系統進化位置 323
第三節 分布與物種特征 324
第四節 遺傳多樣性與歷史動態 326
第五節 繁殖生物學 327
第六節 總結與展望 327
主要參考文獻 328
第二十三章 長柄雙花木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 330
**節 引言 330
第二節 物種特征 331
第三節 環境特征 340
第四節 種群生態學 345
第五節 保護生物學 351
第六節 總結與展望 353
主要參考文獻 353
第二十四章 夏蠟梅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 356
**節 引言 356
第二節 物種特征 357
群落生態學 359
第四節 生理生態特征 361
第五節 種群生態學 364
第六節 保護生物學 366
第七節 總結與展望 368
主要參考文獻 370
第二十五章 珙桐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 373
**節 引言 373
第二節 物種特征 373
第三節 環境特征 379
第四節 種群生態學 380
第五節 群落生態學 385
第六節 保護生物學 386
第七節 總結與展望 389
主要參考文獻 389
第二十六章 梓葉槭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 395
**節 引言 395
第二節 物種特征 395
第三節 環境特征 396
第四節 種群生態學 397
第五節 群落生態學 400
第六節 保護生物學 400
第七節 總結與展望 401
主要參考文獻 402
第二十七章 七子花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 403
**節 引言 403
第二節 物種特征 404
第三節 生理生態學 405
第四節 繁殖生物學 407
第五節 種群生態學 408
第六節 群落生態學 412
第七節 保護生物學 413
第八節 總結與展望 415
主要參考文獻 416
第二十八章 極小種群野生植物黃梅秤錘樹研究進展 418
**節 物種特性 418
第二節 系統位置 419
第三節 群落生態學 420
種群生態學 421
第五節 總結與展望 425
主要參考文獻 426
第二十九章 領春木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 429
**節 物種特征 429
第二節 群落生態學 432
第三節 種群生態學 435
第四節 分子生態學 439
第五節 總結與展望 442
主要參考文獻 443
第三十章 小勾兒茶和毛柄小勾兒茶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 448
**節 小勾兒茶的分類、形態與分布 448
第二節 小勾兒茶的群落生態學 449
第三節 毛柄小勾兒茶種群與保護生物學 450
第四節 總結與展望 452
主要參考文獻 452
第三十一章 連香樹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 454
**節 物種特征 454
第二節 分類學與系統發育學 454
第三節 繁殖生態學與生理生態學 455
第四節 分子生態學 456
第五節 總結與展望 457
主要參考文獻 457
第三十二章 刺五加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 461
**節 引言 461
第二節 研究地區概況 463
第三節 種群結構 465
第四節 生命表和繁殖力表的編制與分析 471
第五節 萊斯利矩陣模型 480
第六節 種群的繁殖價 484
第七節 種群構筑型 487
第八節 繁殖生物學 493
第九節 種群分布格局 498
第十節 總結與展望 501
主要參考文獻 502
中文索引 505
外文索引 515
展開全部

珍稀瀕危植物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 節選

綜論篇 **章珍稀瀕危植物生活史對策與功能性狀生態學 **節引言 植物的生活史是指植物在一生中所經歷的生長、發育和繁殖的整個過程,也可稱為生活周期,兩者含義基本相同。種子植物生活史一般是指從種子開始到長成成年個體并結出成熟種子的全過程。然而,植物也可以通過無性的方式產生具有獨立生存能力的新個體。例如,許多植物具有克隆生長或營養繁殖能力;一些植物的繁殖過程也可包括無性繁殖(如克隆繁殖),即在自然條件下,產生與母體遺傳結構相同的種子。因此,完整的植物生活史包括營養生長、克隆生長或營養繁殖、有性生殖和無性(克隆)生殖(董鳴1996;王天慧2006;董鳴和于飛海2007)。植物的整個生命過程都會受到環境的影響,植物為了生存和繁殖會不斷調整自身與環境的關系,以達到平衡。而這種因環境因素的變化所導致的植物調整適應過程,稱為植物生活史對策(Grime1979;張大勇2004)。一般的植物生活史對策可分為rIK對策和C-S-R對策。根據物種的壽命和繁殖力可將生活史劃分為rIK對策:根據種群增長的邏輯斯謫(logistic)模型,在低密度條件下,自然選擇偏向于增長力強的種群,此種群為r-對策者;而在高密度條件下,自然選擇偏向于環境容納量大的種群,此種群為K-對策者(聶海燕等2007)。而在r/K對策的基礎上,英國生態學家菲利普 格蘭姆(Philip Grime)等對生活史樣式進行了擴充,他們對選擇樣式進行了分類:①在資源豐富的臨時(不可預測)生境中的干擾型選擇,即R-選擇;②在資源豐富的可預測生境中的競爭型選擇,即C-選擇;③在資源短缺生境中的脅迫忍耐型選擇,即S-選擇。C-S-R對策與其資源分配方式相一致,R-選擇主要分配給繁殖,C-選擇主要分配給生長,S-選擇主要分配給維持(Grime1979;楊持2014)。 植物功能性狀是指植物體能夠強烈影響生態系統功能以及反映植被對環境變化響應的核心植物屬性,是大多數植物具有的共有或常見性狀(Diaz et al.2004;Suding et al.2008;Perez-Harguindeguy et al.2013;劉曉娟和馬克平2015)。在植物進化的過程中,植物與環境是一個相互作用的過程:一方面,植物隨著環境因子的變化而改變自身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生化等特性以便與環境相適應,并更好地生存和繁殖;另一方面,環境也因植物的種類、密度等不同而發生小幅度的改變,如植物的固水和保水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土壤的濕度(代玉和張朝暉2013)。在長期進化過程中,能成功生存并繁盛起來的植物大都能較好地適應環境的變化,并與環境處在一個動態的平衡狀態,而一旦植物由于自身適應不了環境或環境出現較大的變化,如自然災害等的影響,植物的進化速率跟不上或不適應環境的變化,則整個植物種群*終將逐漸衰落;因此,將分布范圍小、數量少、處于滅絕邊緣的植物稱為珍稀瀕危植物(陳靈芝1993;楊文忠等2015)。瀕危植物一般呈島嶼狀分布,并且分布范圍在持續收縮,特別是近幾十年經濟快速發展、人類影響不斷加大,使得很多生境破碎化愈發嚴重,這大大加快了瀕危植物分布范圍收縮的速度;而且瀕危植物的種群年齡結構多為衰退型,雖然多數瀕危植物個體壽命較長,但繁殖能力低下;在生理方面,瀕危植物的生存力和適應力大都較差,光合、呼吸等生理代謝速率相對較低,植物所能產生的有效產物較少。長期如此,植株正常生長發育和繁殖的需求將很難得到滿足,植株必將過早衰亡,進而種群的生存和繁殖能力也將下降(張文輝等2002)。不僅如此,由于生境狹小且持續退化,很難進行基因交流,從而使遺傳多樣性下降,*終導致植物的生態適應能力弱化。在某些情況下,遺傳多樣性喪失將立即導致該植物的適合度下降,甚至使其直接滅絕(丁劍敏等2018)。植物生活史對策和功能性狀之間關系緊密,深入理解兩者之間的關系可以為管理和經營植物提供參考。本章從珍稀瀕危植物生物量分配對策、繁殖對策、幼苗生長對策、植物性狀及其變異等方面進行歸納總結,以期為珍稀瀕危植物的更好管理和保護提供參考。 第二節生活史對策 一、生物量分配對策 生物量分配對策,或稱生物量分配模式,是植物對環境適應和進化的結果(Bazzazetal.1987;程棟梁2007),同時是決定植物資源獲取、競爭及繁殖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反映植物競爭能力的主要指標(范高華等2017)。分配格局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物種或功能型間資源獲取方式的差異,并且隨時間、環境的改變而變化;植物生物量分配模式的差異反映了植物在不同選擇壓力下的生活史對策(McConnaughay & Coleman1999;左有璐等2018)。研究植物生物量及其分配模式有助于了解植物對環境資源的獲取能力,并能獲知植物對環境變化的響應,還可以深入探討植物生產力變化與環境變化的關系。 生物量分配模式隨植物的進化而成為一種適應策略,植物將獲取的資源分配給不同的構件,遵循著某種規則或模式,是其生物學特征的一個基本體現(Klinkhamer et al.1992;McConnaughay & Coleman1999;Shipley & Meziane2002)。陳小花等(2019)分析了分布于海南各市(縣)的3種人工林樹種馬占相思(Acacia mangium)、橡膠樹(Hevea brasiliensis)、桉樹(Eucalyptusspp.)的地上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區域分布情況,發現樹干的生物量占絕對優勢,各樹種的各構件生物量比例基本遵循干材>樹枝>樹葉>干皮的模式。邢磊等(2018)結合異速生長理論和生態化學計量理論分析了白刺(Mtraria tangutorum)構件之間的生物量與營養分配策略的內在聯系,研究表明莖和葉生物量間的異速生長指數與平衡常數均大于根和葉生物量間的異速生長指數與平衡常數,說明當葉生物量的變化量一定時,莖生物量的變化量要大于根生物量的變化量。通過某一構件的生物量及氮含量就可以預測白刺總生物量和總氮含量之間的關系(邢磊等2018),可見植物生物量分配與植物營養元素等關系密切,并且分配遵循著一定的模式進行。 瀕危植物的生物量可以綜合反映其個體生長的適應性及生長潛能。例如,郭祥泉等(2017)對瀕危樹種伯樂樹(Bretschneidera sinensis)苗木的研究發現,不同生長類型苗木的各組織生物量分配表現為:根部與樹干的生物量生長比例相近,但生長類型好的樣本根部的樹皮生物量占比更大,因為該樣本須根生長量也較其他的更大,地上部分樹干的木質部生物量所占比例也相對較大,葉生長量所占比例明顯增加,但在全株樣本生物量中所占比例減少,表明該樹種苗木根系發達,有利于造林成活及個體生長。生物量分配格局在某種程度上也取決于物種的差異和植物不同功能型之間獲取資源能力的差異,同時不同植物的生物量分配格局反映了植物在不同環境選擇壓力下的生活史對策,生物量分配直接影響植物的生長和繁殖。 二、繁殖對策 植物的再生依賴于其繁殖的過程,每一種植物生長和繁殖的各個階段必須要克服環境壓力、競爭、捕食和疾病造成的危險;因各個階段的不同而造成差異,*終形成了特定的繁殖對策(鐘章成1995)。在自然界中,大多數植物同時兼具克隆性和有性生殖能力,故存在兩種*為基本的繁殖方式,即無性繁殖和有性生殖(董鳴等2011)。 (一)無性繁殖 1.無性繁殖的類型 植物的無性繁殖是指在植物體中具有繁殖功能的細胞,在不經過兩性的結合下直接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周云龍2004)。植物的無性繁殖有多種類型:分裂繁殖、出芽繁殖、孢子繁殖和營養繁殖。①分裂繁殖是生物體直接進行分裂,而分裂出的每一個部分都可以生長成為一個完整的新個體的繁殖方式,采用分裂繁殖方式的植物一般是低等植物,如藻類中的褐藻和硅藻等(馬煒梁2009);②出芽繁殖是親代借由細胞分裂產生子代,但是子代并不立即脫離母體,而與母體相連,繼續接受母體提供的養分,直到個體可獨立生活才脫離母體,如水螅、海綿、苔蘚蟲和珠芽狗脊(Woodwardiaprolifera)③孢子繁殖是生物體生長到一定階段會產生具有繁殖功能的細胞,即孢子,而這些孢子不需要經過兩性結合便能生長發育成為新個體的繁殖方式,孢子繁殖是無性繁殖的高級形式,常存在于藻類、蕨類植物中(朱學文和董自梅1999);④營養繁殖是指植物營養體的一部分(如根、莖、葉等)與母體分開或不分開而直接生長發育成為新個體的繁殖方式,如鳳梨(Ananas comosus)、小果野蕉(Musa acuminata)等(周云龍2004)。一些重要的珍稀瀕危植物,如北極花(Linnaea borealis)、香果樹(Emmenopterys henryi)、朝鮮崖柏(Thuja koraiensis)、綿刺(Potaninia mongolica)、胡楊(Populus euphratica)、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等,以及大多數蘭科植物也都具有無性(克隆)繁殖的習性。然而,目前還不太清楚克隆性在珍稀瀕危植物中的分布情況,以及克隆性在珍稀瀕危植物種群維持、種群恢復和復壯過程中的作用。 2.無性繁殖對環境的適應對策 生物所處的環境普遍存在著異質性,植物生長和繁殖所必需的資源(如水分、光照和礦物質等)及其生存的環境條件(如溫度、濕度和地形等)都呈現異質分布,這些異質分布所導致的結果是植物獲取和利用資源的難度大大增加,而造成的連鎖效應牽動了植物的生長和發育,進而與適合度相聯系;在長期進化過程中,環境的異質性作為一種選擇壓力,使得該環境中的植物可能形成了某種生態適應性對策(董鳴等2011)。能進行無性繁殖的植物,大多數也可以進行有性生殖,無性繁殖和有性生殖的權衡很大程度上受生物因素(如傳粉者、種子發芽率和基因遺傳等)和非生物因素(如光照、水分和溫度等)的影響。在很多環境條件下,無性繁殖比有性生殖更容易,適應性更高(王洪義等2005)。 (1)克隆整合 由于克隆植物存在橫生結構(如匍匐莖、根狀莖和水平根等),同一基株的分株在一定時間內聯系在一起,從而使得各分株之間及分株和基株之間所獲取的資源可能存在某種梯度關系,進而形成了局部的源-匯關系,而資源和植物同化物(如激素、光合產物等)通過這種源-匯關系進行傳輸的現象稱為生理整合或克隆整合(van Groenendael & de Kroon1990;董鳴和于飛海2007;葉上游等2008;董鳴等2011;Song et al.2013)。克隆整合是克隆植物對環境資源的獲取和適應的重要手段,是克隆植物與非克隆植物的*主要區別特征之一(董鳴等2011)。 由于生境的異質性,斑塊環境之間植物生長所必需的資源差異較大,這給植物的生長和繁殖帶來極大的挑戰,而克隆整合的作用恰好能緩解這種生境資源差異的問題,通過克隆整合,生長在斑塊環境較差的分株可以得到生長在相對較好環境中與之相連接的分株的支持,進而增加了存活率(董鳴等2011)。喀斯特生境是比較典型的異質性環境,土層厚度差異大、降雨的不均勻以及土壤固水能力的不同限制了喀斯特地區植被的生長及分布;通過模擬喀斯特異質性生境,研究克隆植物活血丹(Gleclwma longituba)在異質性水分環境條件下克隆整合的影響發現,克隆整合顯著增加了活血丹的生物量及根、葉生物量分配比,降低了莖生物量分配比,同時增加了葉的氣孔導度,降低了氣孔指數;通過克隆整合,活血丹改善了植株的生物量積累及各構件的生物量配比,也調整了葉的生理結構,從而提高了活血丹對喀斯特地區異質性生境的適應性(向運蓉等2019)。克隆整合使得植物快速適應新的環境,提高了植物的生產能力,但也正因為如此,克隆植物在新的環境下很容易快速繁殖并建立穩定的種群,迅速掠奪本地植物的資源從而給本地植物造成巨大損失,克隆整合能提高植物適應能力的這種特性使得具備克隆整合能力的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包塑丝_高铁绑丝_地暖绑丝_涂塑丝_塑料皮铁丝_河北创筹金属丝网制品有限公司 | 闪蒸干燥机-喷雾干燥机-带式干燥机-桨叶干燥机-[常州佳一干燥设备] | 网站建设,北京网站建设,北京网站建设公司,网站系统开发,北京网站制作公司,响应式网站,做网站公司,海淀做网站,朝阳做网站,昌平做网站,建站公司 | 护腰带生产厂家_磁石_医用_热压护腰_登山护膝_背姿矫正带_保健护具_医疗护具-衡水港盛 | 高压无油空压机_无油水润滑空压机_水润滑无油螺杆空压机_无油空压机厂家-科普柯超滤(广东)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骨密度仪-骨密度测定仪-超声骨密度仪-骨龄测定仪-天津开发区圣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蓝米云-专注于高性价比香港/美国VPS云服务器及海外公益型免费虚拟主机 | 蓄电池在线监测系统|SF6在线监控泄露报警系统-武汉中电通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列管冷凝器,刮板蒸发器,外盘管反应釜厂家-无锡曼旺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 镀锌角钢_槽钢_扁钢_圆钢_方矩管厂家_镀锌花纹板-海邦钢铁(天津)有限公司 | 整车VOC采样环境舱-甲醛VOC预处理舱-多舱法VOC检测环境仓-上海科绿特科技仪器有限公司 | 杰福伦_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_线性位移传感器-意大利GEFRAN杰福伦-河南赉威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 定量包装机,颗粒定量包装机,粉剂定量包装机,背封颗粒包装机,定量灌装机-上海铸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厦门网站建设_厦门网站设计_小程序开发_网站制作公司【麦格科技】 | 自清洗过滤器_全自动过滤器_全自动反冲洗过滤器_量子过滤器-滑漮滴 | 汝成内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服务商 | 苏州西装定制-西服定制厂家-职业装定制厂家-尺品服饰西装定做公司 | 深圳成考网-深圳成人高考报名网 深圳工程师职称评定条件及流程_深圳职称评审_职称评审-职称网 | 湖南自考_湖南自学考试网 | 注塑模具_塑料模具_塑胶模具_范仕达【官网】_东莞模具设计与制造加工厂家 | 上海恒驭仪器有限公司-实验室平板硫化机-小型平板硫化机-全自动平板硫化机 | 杭州代理记账多少钱-注册公司代办-公司注销流程及费用-杭州福道财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浙江红酒库-冰雕库-气调库-茶叶库安装-医药疫苗冷库-食品物流恒温恒湿车间-杭州领顺实业有限公司 | EDLC超级法拉电容器_LIC锂离子超级电容_超级电容模组_软包单体电容电池_轴向薄膜电力电容器_深圳佳名兴电容有限公司_JMX专注中高端品牌电容生产厂家 | 创富网-B2B网站|供求信息网|b2b平台|专业电子商务网站 | 回转窑-水泥|石灰|冶金-巩义市瑞光金属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 防火卷帘门价格-聊城一维工贸特级防火卷帘门厂家▲ | 回转窑-水泥|石灰|冶金-巩义市瑞光金属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 赛默飞Thermo veritiproPCR仪|ProFlex3 x 32PCR系统|Countess3细胞计数仪|371|3111二氧化碳培养箱|Mirco17R|Mirco21R离心机|仟诺生物 | 棕刚玉-白刚玉厂家价格_巩义市东翔净水材料厂 | 干培两用箱-细菌恒温培养箱-菲斯福仪器 | CTP磁天平|小电容测量仪|阴阳极极化_双液系沸点测定仪|dsj电渗实验装置-南京桑力电子设备厂 | 高压无油空压机_无油水润滑空压机_水润滑无油螺杆空压机_无油空压机厂家-科普柯超滤(广东)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水质传感器_水质监测站_雨量监测站_水文监测站-山东水境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 冷油器-冷油器换管改造-连云港灵动列管式冷油器生产厂家 | ALC墙板_ALC轻质隔墙板_隔音防火墙板_轻质隔墙材料-湖北博悦佳 | 振动时效_振动时效仪_超声波冲击设备-济南驰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宣传片拍摄_产品宣传片拍摄_宣传片制作公司-现像传媒 | 上海风淋室_上海风淋室厂家_上海风淋室价格_上海伯淋 | 防水套管_柔性防水套管_刚性防水套管-巩义市润达管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北钻固控设备|石油钻采设备-石油固控设备厂家 | 阀门智能定位器_电液动执行器_气动执行机构-赫尔法流体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