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萬物大歷史·帝國是怎么產生并消失的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43876
- 條形碼:9787521743876 ; 978-7-5217-4387-6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萬物大歷史·帝國是怎么產生并消失的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青少年(初中、高中學生),作為課外知識補充讀物 對宇宙、人類的歷史故事感興趣的人1.《萬物大歷史》用10個轉折點、20個提問,清晰串連宇宙、生命、人類文明的整個歷史如果6500萬年前,隕石沒有掉落在地球,那么地球上的生命體現在會進化成了什么樣子?如果大爆炸以其他的方式進行,那么宇宙又會變成什么樣子呢?宇宙究竟從何而來?我們又為什么而活?這套《萬物大歷史》就是在探討這樣的重大問題時誕生的,以在137億年的時間線上展開的10個轉折點、20個提問為基礎,整合了宇宙、生命、人類文明歷史。這次的“人類篇”從“農耕怎樣改變了人類的生活 ”、“國家和城市發展的原動力是什么”、“帝國是怎么產生并消失的”,講到“世界是怎樣被連接在一起的”,后續還將有完結篇的精彩內容,敬請期待。2.這套書運用大歷史思維,讓龐雜的全科知識變得一目了然科學與人文的有機結合,只有通過打破學科壁壘的思考方式才能成功,這也是這套大歷史的研究方法和意義——教給孩子們建立起“過去是所有事件發生的原動力”的大歷史思維,和跨學科知識體系,對存在于宇宙、自然和文明中我們進行定位,并找到我們應該怎樣更好地生活的答案。3.知識硬核但好看好玩,彌補課堂空白,鍛煉青少年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青少年在課堂之外為了滿足好奇心,常會翻閱成人書籍,但對許多問題依舊渴望得到體系化的答案。這套《萬物大歷史》不僅具有學術價值,更是一部走出學術,面向普通人群的好看、好玩的教養讀物。本系列精選適合青少年的內容,彌補了課堂教育中的缺憾,是將“大歷史”學派理念應用到青少年教育上的叢書。對于在21世紀全球化時代接受教育的青少年來說,大歷史是非常需要掌握的思維方式,因為在歷史的大轉折點上,可以洞察到宇宙物質的開放性、生命的多樣性、相互關聯性,也就是鍛煉將從宇宙開始到現代社會的巨大歷史串成一條線的洞察力,以及對于宇宙、生命、文明和自身的洞察力。在給予青少年閱讀快樂的同時,也可以培養分析、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告訴他們所學的知識在生活中有怎樣的意義。4.為青少年提供對自己、對世界的新認識,有助于價值觀的建立大歷史系列所向往的教育目標在于“態度的變化”,因為通過學習大歷史,我們想要回答人人關心的“我們怎樣生活得更好”的實際問題。理解大歷史的核心就是打破學科間的界限,也就是擁有開放性思想。這套書的目的也是給我們展示在宏觀的構架中宇宙、地球、人類等不同研究對象所持的普遍性及多樣性,及其展現出的相互關聯性。所以在學習大歷史時,比起知道細微的信息、陳舊觀念,重要的是對整體的把握、對全局的思考,并在全新的完整知識體系之上,對自身生活及人類本身擁有新的認知。
萬物大歷史·帝國是怎么產生并消失的 內容簡介
“大歷史”概念由美國知名歷史學家大衛·克里斯蒂安提出,后經比爾·蓋茨大力資助,得以在全球得到傳播和發展。因其理論新穎,觀點獨特,跨學科跨領域,正在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大歷史”的概念和視角除了在學術界有價值,更是一個能走出學術擴大到普通人群的非常好的看歷史的思維和視角。《萬物大歷史》系列正是韓國創造的一套面向青少年教養讀物,有著非常巨大的市場潛力。這套書在韓國上市以來,不僅市場反響較好,而且獲得贊譽無數,被評為學校圖書館期刊推薦圖書、晨讀推薦圖書等。 人與人相互聯系而成家族 家族聚到一起則成為部族 部族構成了城市,城市組成了國家 國家因具有經濟、軍事、政治職能,使人類文明得以飛越 日積月累的人類文明,*終形成許多民族與國家聯合組成的帝國 在人類文明的復雜性中構建的帝國之夢,如何產生又破滅? 帝國是人類的、復雜的文明結合體,是財富、知識與文化聚集的中心,帝國的興衰也是人類文明飛越的重要見證。
萬物大歷史·帝國是怎么產生并消失的 目錄
1帝國的條件
什么是帝國
誰創造了帝國
帝國的協作之路
融合與交流
2帝國的誕生與帝國民族
波斯、羅馬、漢朝
不滅的神話——波斯帝國
市民的帝國——羅馬
縱橫天下的帝國——漢朝
Zoom in
阿卡德,
世界上*初的帝國
3進化的帝國
阿拉伯·拜占庭·唐
“除安拉外絕無應受崇拜者”
的阿拉伯帝國
拜占庭帝國的神圣智慧
具有國際主義的唐帝國
伊斯蘭世界的統一
麥加克爾白朝覲
高棉帝國
4游牧帝國及其后裔
蒙古·莫臥兒·奧斯曼
蒙古帝國
莫臥兒帝國
奧斯曼帝國
滿者伯夷帝國
帖木兒帝國
5歐洲帝國的興亡,變幻莫測的世界
葡萄牙·荷蘭·英國·蘇聯·美國
西歐海洋強國——葡萄牙與荷蘭
英帝國
兩次世界大戰與歐洲帝國主義列強的命運
新的帝國時代
共建地球社會共同體
從大歷史的觀點看“帝國之夢”
萬物大歷史·帝國是怎么產生并消失的 節選
近現代帝國的興亡,變幻莫測的世界在亞歐大陸上,游牧民族曾經依賴當時*便利的交通手段—馬匹征服了世界。但是,后來的世界則屬于那些掌握航海術等更發達的交通手段以及擁有槍支、大炮等新式武器的帝國。擁有發達的交通手段及征服能力的帝國,*先出現在人類歷史的主要舞臺—亞非歐大陸貿易網絡中一直孤軍奮戰的西歐地區。先是擁有航海術及槍炮、一直從事海上貿易的葡萄牙與荷蘭脫穎而出,后來擁有大量殖民地的日不落帝國—英國又開始稱霸世界。由于這一時期,主要是歐洲國家爭先恐后地開拓海外殖民地來實現對世界版圖的統治,所以這一時期在歷史上被稱為歐洲帝國主義時代。 歐洲列強并不是像以前的帝國那樣,通過加強多民族融合與協作來使帝國變得強大,而是利用占有絕對優勢的強大軍事能力來對殖民地民眾施行剝削與壓榨。與此同時,帝國主義列強政治經濟的不平衡發展與對霸權和殖民地的渴望是導致兩次世界大戰發生的原因之一。戰后所建立的帝國開始朝著兩個方向轉變。一是比起之前依靠武力征服來建立和統治帝國,更多的時候是依靠思想、文化、經濟、科技的力量對其他國家與民族實施間接統治,從而實現隱藏的帝國之夢。二是這一時期建立的帝國,超越了國家與民族的局限,客觀上促進了整個人類社會的互通與協作。西歐海洋強國—葡萄牙與荷蘭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葡萄牙都偏安于地中海西面的直布羅陀海峽外圍,仿佛一個被人類社會遺忘的國度。它的地理位置距離貿易要道較遠,也沒有什么可以用來進行貿易的特產。但這個國家也有它的特點,那就是這里的人民天生是屬于大海的。葡萄牙一詞本身就是“ 溫暖的港口” 的意思,這也說明了葡萄牙這個國家和海洋有著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系。這里的民眾掌握著從印度、阿拉伯、中國等地傳入的造船術、測量術、航海術等知識,在捕魚及航海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與自信。 葡萄牙并非一開始就有明確的帝國建立計劃,只是在貿易上勇于另辟蹊徑而已。葡萄牙商人不經過中間商,直接從印度進口香料,再販賣到歐洲各國,希望借此發家致富。那時候,強大的奧斯曼帝國的海軍正打算從地中海向著更廣闊的大西洋進發。而葡萄牙的船員們則逆著風,駕駛著他們的三角多桅帆船,帶著火炮,沿著非洲西海岸向南進發,開拓新港口。1445 年,他們在西非的阿爾金島上建立了一個貿易站。 1488 年,巴爾托洛梅烏·迪亞士到達了非洲*南端好望角。1498 年,瓦斯科·達·伽馬找到通往印度西南部的航路。達·伽馬不僅游歷了阿拉伯世界、印度,還開辟了經過歐洲、繞非洲南端好望角到印度的新航線,而那片土地上有著歐洲人夢寐以求的香料。 從那以后,葡萄牙的歷史幾乎全是葡萄牙人在本國與印度的新航路之間不斷建立貿易站的歷史。其中一些貿易站是通過與當地人合作,以和平的方式建立起來的,但更多的則是通過大炮強迫當地人屈服之后,以殖民方式建立的。理由很簡單,葡萄牙沒有什么好的本土貨物可以出口非洲、印度或者東南亞,也沒有什么可以輸出的文化與知識財富。假設你是非洲西海岸一個部落的首領,你會與一個兩手空空還流著口水的來訪者進行合作嗎?因此,葡萄牙人幾乎每去一個地方,都是強迫當地人進行單方面交易(沒有出口、只有進口的單向交易)。葡萄牙人以這樣的方式,建立起一些重要港口,比如今天印度西海岸的果阿、馬來半島的馬六甲、中國的澳門、日本的長崎等等。葡萄牙人通過與印度、東南亞進行香料貿易,以及在非洲的許多殖民地、貿易站獨占非洲黑奴貿易,積累了巨大的財富。但這之中也有很多危機。比如,在印度航線上, 葡萄牙人遇到了很多強敵。**個是在從非洲到印度的航線上駐守波斯灣的奧斯曼帝國的強大海軍;第二個是反抗葡萄牙擴張的無數殖民地居民;第三個是隨后也加入殖民擴張,而且比葡萄牙人口多、國力強的荷蘭、英國、法國等國家。此外,要想利用遠距離貿易網絡積累更多財富, 帝國中心城市必須能夠促進工商業等行業繁榮發展,但葡萄牙國內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這使得葡萄牙帝國雖然經歷了短暫的繁榮期,成功開拓了西歐海上貿易航線,但卻沒有建立起穩固的經濟基礎,因此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帝國便衰落下去。
萬物大歷史·帝國是怎么產生并消失的 作者簡介
楊恩英 畢業于首爾大學西方史學專業,從事人文學科類書籍的企劃工作多年。曾去世界各地旅行,了解當地文化與歷史,積累了人文方面的相關知識。通過與科學家們的交流,既滿足了對自然科學的好奇心,又培養了對交叉學科的興趣。現在,楊恩英正沿著亞歐大陸的文明軌跡,走陸路從亞洲到歐洲進行長期旅行。
- >
隨園食單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經典常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