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萬物大歷史·國家和城市發展的原動力是什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43807
- 條形碼:9787521743807 ; 978-7-5217-4380-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萬物大歷史·國家和城市發展的原動力是什么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青少年(初中、高中學生),作為課外知識補充讀物 對宇宙、人類的歷史故事感興趣的人1.《萬物大歷史》用10個轉折點、20個提問,清晰串連宇宙、生命、人類文明的整個歷史如果6500萬年前,隕石沒有掉落在地球,那么地球上的生命體現在會進化成了什么樣子?如果大爆炸以其他的方式進行,那么宇宙又會變成什么樣子呢?宇宙究竟從何而來?我們又為什么而活?這套《萬物大歷史》就是在探討這樣的重大問題時誕生的,以在137億年的時間線上展開的10個轉折點、20個提問為基礎,整合了宇宙、生命、人類文明歷史。這次的“人類篇”從“農耕怎樣改變了人類的生活 ”、“國家和城市發展的原動力是什么”、“帝國是怎么產生并消失的”,講到“世界是怎樣被連接在一起的”,后續還將有完結篇的精彩內容,敬請期待。2.這套書運用大歷史思維,讓龐雜的全科知識變得一目了然科學與人文的有機結合,只有通過打破學科壁壘的思考方式才能成功,這也是這套大歷史的研究方法和意義——教給孩子們建立起“過去是所有事件發生的原動力”的大歷史思維,和跨學科知識體系,對存在于宇宙、自然和文明中我們進行定位,并找到我們應該怎樣更好地生活的答案。3.知識硬核但好看好玩,彌補課堂空白,鍛煉青少年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青少年在課堂之外為了滿足好奇心,常會翻閱成人書籍,但對許多問題依舊渴望得到體系化的答案。這套《萬物大歷史》不僅具有學術價值,更是一部走出學術,面向普通人群的好看、好玩的教養讀物。本系列精選適合青少年的內容,彌補了課堂教育中的缺憾,是將“大歷史”學派理念應用到青少年教育上的叢書。對于在21世紀全球化時代接受教育的青少年來說,大歷史是非常需要掌握的思維方式,因為在歷史的大轉折點上,可以洞察到宇宙物質的開放性、生命的多樣性、相互關聯性,也就是鍛煉將從宇宙開始到現代社會的巨大歷史串成一條線的洞察力,以及對于宇宙、生命、文明和自身的洞察力。在給予青少年閱讀快樂的同時,也可以培養分析、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告訴他們所學的知識在生活中有怎樣的意義。4.為青少年提供對自己、對世界的新認識,有助于價值觀的建立大歷史系列所向往的教育目標在于“態度的變化”,因為通過學習大歷史,我們想要回答人人關心的“我們怎樣生活得更好”的實際問題。理解大歷史的核心就是打破學科間的界限,也就是擁有開放性思想。這套書的目的也是給我們展示在宏觀的構架中宇宙、地球、人類等不同研究對象所持的普遍性及多樣性,及其展現出的相互關聯性。所以在學習大歷史時,比起知道細微的信息、陳舊觀念,重要的是對整體的把握、對全局的思考,并在全新的完整知識體系之上,對自身生活及人類本身擁有新的認知。
萬物大歷史·國家和城市發展的原動力是什么 內容簡介
“大歷史”概念由美國知名歷史學家大衛·克里斯蒂安提出,后經比爾·蓋茨大力資助,得以在全球得到傳播和發展。因其理論新穎,觀點獨特,跨學科跨領域,正在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大歷史”的概念和視角除了在學術界有價值,更是一個能走出學術擴大到普通人群的非常好的看歷史的思維和視角。《萬物大歷史》系列正是韓國創造的一套面向青少年教養讀物,有著非常巨大的市場潛力。這套書在韓國上市以來,不僅市場反響較好,而且獲得贊譽無數,被評為學校圖書館期刊推薦圖書、晨讀推薦圖書等。 從*初的城市到帝國城市、商業城市、貿易城市、工業城市,再到今天的現代城市 城市在人類歷史上不斷進化、發展 城市與國家究竟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城市在人與財富的聚集、知識與商品的頻繁交換中發展起來。新的職業人群與階層,使社會結構變得越來越復雜,形成了維持城市發展的法律、制度與文化。通過集體學習,我們實現了知識體系與技術的革新,城市也成為呈現人類文明復雜性與多樣性的場所。這本書將帶你了解我們生長的地方是如何繁榮起來的。
萬物大歷史·國家和城市發展的原動力是什么 目錄
城市是怎么發展的?
1. 城市的誕生
神的都市
不平等的社會結構
*初的知識體系,文字與日歷
城邦的變遷與帝國的誕生
2. 帝國的城市
首都的誕生
皇帝的都市
寬容的城市
智慧的殿堂
首都的衰落與帝國的衰退
ZOOMIN 金字塔不是一天形成的
*早的巨型城市 羅馬
15世紀從美洲崛起的帝國的城市
3. 商業城市
胡椒貿易與商業城市的發展
商業城市之間的聯系
早期近代國家的形成
4. 貿易城市
貿易城市的形成
要塞城市
基督教的傳播
文化混雜與社會變化
5. 產業城市
產業化與人類世的開始
鐵路的出現
煙囪產業的發展
產業城市的光與影
帝國主義時代,殖民城市的擴張
14世紀歐洲*大的城市 巴黎
中國的商業城市開封
鄭和航海
麥哲倫與酋長拉普拉普
城市與下水道
始于明治維新的日本的產業化
6. 現代城市
什么是現代城市?
為綠色城市而進行的努力
對未來城市的想象
大歷史觀點中的“城市與國家”
萬物大歷史·國家和城市發展的原動力是什么 節選
城市的誕生 歷史學家大衛·克里斯蒂安將地球上城市的產生比喻為宇宙空間中恒星的出現。在早期宇宙中,散落在各處的星云受重力影響相互吸引,聚在一起形成恒星。這些恒星如同君主,牽引著其周邊一定空間內的其他物體,對周圍空間起到支配作用。散落著無數農村的地球上城市的出現就與此相似。 隨著農村內部的社會和經濟關系逐漸變得更加復雜,共同體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頻繁,出現了新的復雜空間,那就是城市。城市在一定范圍內對周邊地區產生影響,成為它所在空間的中心。*初,城市起源于負責祭祀的神圣區域,后來逐漸吸引周邊農村的資源,并為農村提供了活力。這種運行模式就像太陽系中的太陽吸引一些行星并為其提供能量一樣。 美索不達米亞的城市 1849年,英國考古學家洛夫特斯在伊拉克南部地區挖掘遺跡時,發現了約2米高的巨型城墻的痕跡。后來,人們還在這里發現了巨型神殿一金字塔的地基。廢墟中還出土了楔形文字,這些信息使人們逐漸了解了美索不達米亞的城市烏魯克的政治和社會。 公元前3500年,烏魯克建造了長9.5千米的雙層圓形城墻,該空間中生活著3萬~5萬人。從人口構成、職業、人際關系來看,這里呈現出與周邊的農村不同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從此,地球上**次出現了“城市”這一空間。 也許是受烏魯克的影響,烏魯克的周邊產生了烏爾、拉伽什等十余座城市。 世界上*早的城市出現在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下游的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在有“新月沃地”之稱的東部邊緣地區,蘇美爾人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開始了農耕生活。當時,該地區并不適合很多人以農業為生。大河每年泛濫,時常有發洪水的危險,由于平原地處河的下游,因此當地有很多濕地,并不適宜人類居住,加之夏天非常干燥,也不適合農耕。 那么,什么是該地區*早出現城市的原因呢?什么是適宜城市出現的“金發姑娘條件”呢?為了實現城市的發展,需要有大量人口聚集在一定的場所,還需要有能夠維持這些人生存的充足糧食。在城市生活的很多人與糧食生產沒有關系,只有以充足的農業生產力做支撐,確保包括不從事農業的人口在內的居民生存的糧食,才能形成城市。公元前3500年左右,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城市具備了這樣的條件。 公元前4000年左右,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氣候開始逐漸變得干燥。非洲撒哈拉一帶也大約從該時期開始由草原變成沙漠。氣候的變化使廣泛分布于新月沃地的農村中的一部分人開始聚集到水源豐富的江河下游地區。江河下游地區原本潮濕多水,不適合農耕或居住,但由于氣候變得干燥,濕地干涸,從而產生了新的耕地和適宜居住的地方。 在年降水量少于100毫米的非常干燥的土地上種植農作物時,需要引河水進行灌溉,這不僅需要修建防洪堤壩,還需要有儲水的水庫,有往農田里引水或從濕地里抽水的水渠,以及水閘等協助供水的設施。只要能夠順利進行灌溉,就可以向周邊多個共同體提供充足的糧食。因此,早期城市出現在能夠進行灌溉的大河流域。 那么,為什么*早的城市出現在氣候干燥的亞熱帶地區呢?當然,在東南亞熱帶地區也有種植熱帶作物的農村。該地區種植的熱帶根莖類作物,只要割掉根莖的頂端,再將其插入土里,植物就可以生長和繁殖,產量也會增加。此外,在島嶼和沿海地區,還可以利用木筏或船只捕魚。由此可以推測該地區的生產率高于美索不達米亞等氣候干燥的地區。 熱帶地區的農民因為有適合農耕的氣候,不需要專門收獲或儲存糧食,而是直接在耕地上收獲、儲存。但亞熱帶地區的農民只能在一定時期內種植、收獲,還必須把剩余的谷物儲存起來。由于要儲存糧食,因此形成了*初的城市。為了防止多余的糧食被掠奪,軍人或神職人員等非生產職業的人開始出現在城市里。農民認為只要這些人能守護自己,就樂意向其支付一定的報酬。新的職業類型逐漸朝專業化發展,也逐漸變得更加多樣化。制作物品的專門手工業者出現后,就需要有賣東西的商人。人們之間的相互關聯程度越來越高,糾紛也越來越多,因此,需要對此進行調解的法律與法律的執行者。由此,農村朝更為復雜的方向發展,*終成為城市。
萬物大歷史·國家和城市發展的原動力是什么 作者簡介
畢業于首爾大學師范學院歷史教育系,獲得學士及碩士學位,現任首爾瑞草高中歷史教師。執筆《歷史圖冊》等高中歷史教科書,參與大歷史教師培訓項目后開始從事大歷史圖書的創作。 畢業于首爾大學師范學院歷史教育系,現任首爾烏山中學歷史教師。任首爾市教育廳課堂咨詢支持團委員,是歷史教育研究所“課堂研究科目學會”成員,致力于讓學生感受到學歷史的樂趣,也關注跨文化家庭學生的發展。
- >
朝聞道
- >
我與地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莉莉和章魚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