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萬物大歷史·世界是怎樣被連接在一起的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43869
- 條形碼:9787521743869 ; 978-7-5217-4386-9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萬物大歷史·世界是怎樣被連接在一起的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青少年(初中、高中學生),作為課外知識補充讀物 對宇宙、人類的歷史故事感興趣的人1.《萬物大歷史》用10個轉折點、20個提問,清晰串連宇宙、生命、人類文明的整個歷史如果6500萬年前,隕石沒有掉落在地球,那么地球上的生命體現在會進化成了什么樣子?如果大爆炸以其他的方式進行,那么宇宙又會變成什么樣子呢?宇宙究竟從何而來?我們又為什么而活?這套《萬物大歷史》就是在探討這樣的重大問題時誕生的,以在137億年的時間線上展開的10個轉折點、20個提問為基礎,整合了宇宙、生命、人類文明歷史。這次的“人類篇”從“農耕怎樣改變了人類的生活 ”、“國家和城市發展的原動力是什么”、“帝國是怎么產生并消失的”,講到“世界是怎樣被連接在一起的”,后續還將有完結篇的精彩內容,敬請期待。2.這套書運用大歷史思維,讓龐雜的全科知識變得一目了然科學與人文的有機結合,只有通過打破學科壁壘的思考方式才能成功,這也是這套大歷史的研究方法和意義——教給孩子們建立起“過去是所有事件發生的原動力”的大歷史思維,和跨學科知識體系,對存在于宇宙、自然和文明中我們進行定位,并找到我們應該怎樣更好地生活的答案。3.知識硬核但好看好玩,彌補課堂空白,鍛煉青少年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青少年在課堂之外為了滿足好奇心,常會翻閱成人書籍,但對許多問題依舊渴望得到體系化的答案。這套《萬物大歷史》不僅具有學術價值,更是一部走出學術,面向普通人群的好看、好玩的教養讀物。本系列精選適合青少年的內容,彌補了課堂教育中的缺憾,是將“大歷史”學派理念應用到青少年教育上的叢書。對于在21世紀全球化時代接受教育的青少年來說,大歷史是非常需要掌握的思維方式,因為在歷史的大轉折點上,可以洞察到宇宙物質的開放性、生命的多樣性、相互關聯性,也就是鍛煉將從宇宙開始到現代社會的巨大歷史串成一條線的洞察力,以及對于宇宙、生命、文明和自身的洞察力。在給予青少年閱讀快樂的同時,也可以培養分析、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告訴他們所學的知識在生活中有怎樣的意義。4.為青少年提供對自己、對世界的新認識,有助于價值觀的建立大歷史系列所向往的教育目標在于“態度的變化”,因為通過學習大歷史,我們想要回答人人關心的“我們怎樣生活得更好”的實際問題。理解大歷史的核心就是打破學科間的界限,也就是擁有開放性思想。這套書的目的也是給我們展示在宏觀的構架中宇宙、地球、人類等不同研究對象所持的普遍性及多樣性,及其展現出的相互關聯性。所以在學習大歷史時,比起知道細微的信息、陳舊觀念,重要的是對整體的把握、對全局的思考,并在全新的完整知識體系之上,對自身生活及人類本身擁有新的認知。
萬物大歷史·世界是怎樣被連接在一起的 內容簡介
“大歷史”概念由美國知名歷史學家大衛·克里斯蒂安提出,后經比爾·蓋茨大力資助,得以在全球得到傳播和發展。因其理論新穎,觀點獨特,跨學科跨領域,正在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大歷史”的概念和視角除了在學術界有價值,更是一個能走出學術擴大到普通人群的非常好的看歷史的思維和視角。《萬物大歷史》系列正是韓國創造的一套面向青少年教養讀物,有著非常巨大的市場潛力。這套書在韓國上市以來,不僅市場反響較好,而且獲得贊譽無數,被評為學校圖書館期刊推薦圖書、晨讀推薦圖書等。 我們生活在各種各樣的網絡之中:航空網、海運網、電話網、通信網、互聯網、SNS網絡、人際關系網……這些名稱和功能各不相同的網絡,將全世界連接在一起。 全球網絡經過了怎樣的發展過程,世界才*終被連接成今天這樣? 本書將超越國家的界限,探究將世界所有地區連接起來的歷史現象,比如,探究韓國、中國及東亞如何連接,更放眼于亞歐大陸、美洲、大洋洲等地區,探究世界連接起來的過程。
萬物大歷史·世界是怎樣被連接在一起的 目錄
連接亞非歐的絲綢之路
張騫出使西域
絲綢和玉的交易
佛教的傳播
安東尼瘟疫
橫跨印度洋的海上絲綢之路
希帕路斯的季風航行
香料貿易
印度教的傳播
查士丁尼瘟疫
發展中的亞非歐大陸
伊斯蘭世界的形成
駱駝商隊的黃金貿易
知識的統合與紙的傳播
鼠疫
美洲與大西洋之間的網絡
哥倫布的探險
土豆和三角貿易
銀的全球交換
天花和黃熱病
澳大利亞與太平洋的島嶼
庫克船長的太平洋探險
捕鯨和羊毛交易
太平洋海上地圖的完成
梅毒和結核病
工業社會的全球網絡
交通工具的發展
通信網絡的發展
從大歷史的觀點看“ 全球網絡”
萬物大歷史·世界是怎樣被連接在一起的 節選
希帕路斯的季風航行 公元前 45 年,希臘裔埃及人希帕路斯一出紅海就停下了槳帆船,望著印度洋的另一邊陷入了沉思。他眺望的大洋對面是印度。他萌生了無人有過的勇敢冒險的想法。當時大部分的船舶都是從埃及出發,經過紅海,沿著阿拉伯半島南端的海岸航行,通過海灣入口的霍爾木茲海峽,經今伊朗和巴基斯坦海岸,到達印度西海岸。這條海上航線耗時約 4 個月,總里程達 8 000 多千米。但是希帕路斯拒絕沿海岸航行,想要直接橫渡印度洋。他打算利用印度洋上的季風快速到達印度,而且還會節省費用,獲得利潤。另外橫穿印度洋的話,也不用支付通過沿岸國家領海時所需繳納的稅款。 希帕路斯在往返于印度洋的時候,關注印度洋上的風的類型。大部分船員只關注風的方向。但是他想拓寬自己的思考范圍,從宏觀角度進行觀察。夏天,風從大海吹向陸地。冬天,風從陸地吹向大海。簡單來看,夏天,風從紅海入口吹向印度方向,冬天則相反,風從印度吹向紅海入口。因此他認為可以順著季風,橫渡印度洋。希帕路斯從紅海入口的亞丁灣出發,開始順著夏季風橫穿印度洋, 僅用 40 天就到達了印度的西海岸,然后順著冬季風又回來了。毫無疑問,通過這次航行他獲得了巨大的收益。 希帕路斯發現了季風的原理。夏天,陸地溫度比海洋溫度高,冬天,海洋溫度比陸地溫度高。在溫度高的地區,空氣上升,形成低氣壓,相對來說溫度較低地區的空氣下沉,形成高氣壓。空氣,即風,由高氣壓吹向低氣壓,由溫度低的地方向溫度高的地方移動。因此,夏天, 風從溫度低的海洋向溫度高的陸地吹;冬天,風從溫度低的陸地向溫度高的海洋吹。像這樣隨季節而改變風向的風被稱作季風。 希帕路斯在開拓了新的航道之后,根據自己的經驗寫了航行指南,讓人們對季風有所認識。人們稱夏季吹向印度洋的西南風為希帕路斯風。通過希帕路斯的季風航行, 印度和埃及之間可以直接進行貿易,羅馬和地中海世界的貿易也隨之迅速發展,位于受季風影響的海上絲綢之路的港口也迅速發展。在這之前,埃及流傳著一個關于季風的故事。這個故事說,在公元前 118 年,有一個印度船員在紅海遇險,后來被埃及人救起。獲救的船員見到法老后說,如果能夠幫助他回到印度,就告訴法老橫渡印度洋的秘密。法老送給他香水和珍貴的寶石作為禮物,并下達了讓歐多克索斯船長將他平安送回印度的命令。 歐多克索斯船長根據印度船員的指引,橫渡印度洋, 從紅海入口出來后直接到達了印度的西海岸。這就是乘著季風前進的海上之路的航道。將印度船員安全送回國的歐多克索斯船長將各種香料和珍貴的物品帶回埃及。兩年后,歐多克索斯船長獨自橫渡印度洋,去了印度。在歐多克索斯船長單獨航行之前,埃及船員都是從亞歷山大港出發,只航行到紅海入口。因為沒有走過從紅海入口出發到印度的海上之路,埃及船員只能從阿拉伯或者印度船員手中購買印度的香料和珍貴的物品,所以急切地渴望和印度直接進行貿易。*終他們在因海上遇險而流落至埃及的印度船員的指引下,順著季風,開辟了可以直接和印度進行貿易的海上之路。 那么*先發現印度洋季風的人是誰呢?歷史學家并不認為像張騫發現絲綢之路一樣,發現印度洋季風的是希帕路斯或者歐多克索斯船長,又或者是某個印度船員。張騫或者希帕路斯只是被記錄下來的一個象征罷了。發現印度洋季風的是無數次曾在印度洋上航行的無名的阿拉伯和印度船員。他們通過集體學習對印度洋的季風有了一些認識,并向后代傳授。那么在希帕路斯發現印度洋季風的背景下,又隱藏著怎樣的時代脈絡? 希帕路斯出現的時代是公元前 55 年,尤利烏斯·愷撒征服埃及,成為羅馬執政官進行統治的時期。愷撒征服高盧,并將羅馬帝國的領土擴張到北海,占領了現在的英國土地。公元前 48 年,愷撒控制了埃及之后,助克婁巴特拉七世占據王位,成就了一段世紀之戀。由于羅馬法只承認羅馬市民之間的婚姻,因此愷撒和克婁巴特拉無法成為法定夫妻。但是他們卻有一個名為愷撒里昂的兒子,他們之間的愛情將以羅馬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和埃及更加緊密地連接在一起。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埃及人希帕路斯發現季風對羅馬擴張到印度洋具有重大意義。與此相反,從印度的立場來看,自己的香料和珍貴的物品經埃及流入羅馬,并沿著羅馬的道路,傳到今天的法國和英國地區。隨著羅馬統治區域的擴大,對印度香料和珍貴的物品的需求也逐漸增加,羅馬—埃及—印度之間的貿易也隨之擴大。就像張騫讓漢朝知道匈奴和中亞各國靈活利用的陸上絲綢之路一樣,希帕路斯讓埃及和羅馬知道阿拉伯和印度船員從很久以前就一直利用的印度洋的海上絲綢之路。換言之,張騫和希帕路斯的行動讓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進一步拓展,使當時的經濟快馬加鞭地發展。漢朝和羅馬這樣巨大帝國的擴張,加之關于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網絡知識更加精細和廣為傳播,亞非歐大陸的網絡進一步強化。 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并不是兩條不同的道路,而是由復雜的網狀結構連接起來的一個網絡。不要誤會,絲綢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交換的,香料也是。 從大歷史的觀點來看,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在大體相同的時期內變為直接貿易的通路。在陸上絲綢之路,由通過匈奴進行間接貿換的方式變成了中國中原地區和西域直接貿易的方式。在海上絲綢之路,商船拋棄了沿岸航行的方式,選擇了靈活利用季風橫渡印度洋。通過這樣的變化,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突破了巨大的自然屏障,鞏固了亞非歐大陸的網絡,對亞非歐世界形成一個連接單位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萬物大歷史·世界是怎樣被連接在一起的 作者簡介
趙池亨 前梨花女子大學社會學教授、梨花女子大學地球史研究所所長、韓國大歷史研究會會長。主要研究美國憲法、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例、地球史、大歷史等。曾任法制處顧問、韓國美國史學會總務理事、韓國美洲學會研究理事、梨花女子大學研究處長等職務。著有《憲法反映的歷史》、《蘭克&卡爾:尋找歷史的真相》、《地球史的挑戰》(合著)、《地球化時代的新的世界史》(合著)、《美國人的思想和文化》(翻譯),《為什么是歐洲》(合譯)等。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煙與鏡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