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設計美學(本科教材)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120117
- 條形碼:9787302120117 ; 978-7-302-12011-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設計美學(本科教材) 內容簡介
設計藝術中的形式問題即美學問題,而設計的形式對于設計藝術而言具有本質意義。如何從美學乃至藝術哲學的高度對設計藝術的審美現象進行分析,《設計美學》提供了理論基礎、視點和方法。 《設計美學》由我國著名設計美學研究專家徐恒醇編著,《設計美學》共六章,包括形態構成論、功能轉化論、文化整合論、審美范疇論、符號表現論、風格變遷論,圖文并茂,理論深刻但文字簡潔易懂,是國內設計美學研究的代表性著述,也是設計美學的較佳教材。
設計美學(本科教材) 目錄
總序
導言
**章 形態構成論
**節 自然形態與人工形態
1.自然形態的情感內涵與功能啟示
2.人工形態的構成
第二節 人的感知特性與完形理論
1.感知覺與感受性
2.人對產品的感知方式
3.完形理論
第三節 技術形態與藝術形態
1.技術的產生和歷史的發展
2.藝術的形成過程
3.技術與藝術的異同
第四節 產品形式的構成與意境
1.技術規定性與形式自由度
2.功能形態與幾何造型
3.意境的營造
第二章 功能轉化論
**節 人的需要的多層次性
1.需要作為人的本性
2.審美需要的滲透性
3.審美淘汰與情感性消費
第二節 產品的功能及其劃分
1.功能與形式關系之辯
2.產品與人的相互關系
3.功能三分法:實用、認知與審美
第三節 功能轉化原理
1.功利價值與審美價值
2.人的實踐活動的雙向結構
3.實用、認知因素向審美因素的轉化
第四節 審美創造與意象生成
1.人的需要是激發創造的泉源
2.意象生成與深層心理
3.審美創造原理
第三章 文化整合論
**節 文化的形態構成
1.文化概念的界定
2.文化的形態及其特征
3.文化進化與文化整合
第二節 設計文化的構成
1.產品設計的文化內涵
2.設計的文化整合原理
第三節 生態文化與大設計觀
1.時代潮
2.生態設計
3.生活方式及時尚的美學闡釋
第四節 文化取向與市場取向
1.市場效應的二重性
2.適應市場與創造市場
3.商品審美價值原理
……
第四章 審美范疇論
第五章 符號表現論
第六章 風格變遷論
參考文獻
作者后記
導言
**章 形態構成論
**節 自然形態與人工形態
1.自然形態的情感內涵與功能啟示
2.人工形態的構成
第二節 人的感知特性與完形理論
1.感知覺與感受性
2.人對產品的感知方式
3.完形理論
第三節 技術形態與藝術形態
1.技術的產生和歷史的發展
2.藝術的形成過程
3.技術與藝術的異同
第四節 產品形式的構成與意境
1.技術規定性與形式自由度
2.功能形態與幾何造型
3.意境的營造
第二章 功能轉化論
**節 人的需要的多層次性
1.需要作為人的本性
2.審美需要的滲透性
3.審美淘汰與情感性消費
第二節 產品的功能及其劃分
1.功能與形式關系之辯
2.產品與人的相互關系
3.功能三分法:實用、認知與審美
第三節 功能轉化原理
1.功利價值與審美價值
2.人的實踐活動的雙向結構
3.實用、認知因素向審美因素的轉化
第四節 審美創造與意象生成
1.人的需要是激發創造的泉源
2.意象生成與深層心理
3.審美創造原理
第三章 文化整合論
**節 文化的形態構成
1.文化概念的界定
2.文化的形態及其特征
3.文化進化與文化整合
第二節 設計文化的構成
1.產品設計的文化內涵
2.設計的文化整合原理
第三節 生態文化與大設計觀
1.時代潮
2.生態設計
3.生活方式及時尚的美學闡釋
第四節 文化取向與市場取向
1.市場效應的二重性
2.適應市場與創造市場
3.商品審美價值原理
……
第四章 審美范疇論
第五章 符號表現論
第六章 風格變遷論
參考文獻
作者后記
展開全部
設計美學(本科教材) 作者簡介
徐恒醇,1938年生于北京。原為工程師。1981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1989-1993年曾兩度在德國斯圖加特大學作高級訪問學者。現為天津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天津美術學院客座教授。著有《理性與情感世界的對話——科技美學》、《生態美學》、《藝術設計學》(合著)、《西方美術史——中世紀美學》等著作。
書友推薦
- >
經典常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姑媽的寶刀
- >
史學評論
- >
隨園食單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朝聞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