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什么是初中物理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611875
- 條形碼:9787302611875 ; 978-7-302-61187-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什么是初中物理 本書特色
1.體味初中物理的有趣,愛上物理 文字生動幽默,聯系生活實際,展示初中物理的趣味 2.掌握學好初中物理的“七種武器” 好奇心、搞清邏輯、言之有理、舉例說明、畫草圖、發現身邊的物理、回頭看 3.拓寬觀察和思考的維度 跳出物理學科本身,從更多視角思考物理的有用和無用 你之所以覺得物理難,是因為你不得方法,任何事情都可以被分解成多個步驟,多個子任務,然后一步步去征服完成。學習物理也是一樣。你一定要看到*后一章,*后放大招,其他老師不會告訴你。
什么是初中物理 內容簡介
作者以幾十年一線教學初中物理的經驗與思考,從名著、詩歌、武俠小說、哲學等角度審視初中物理,為初中同學貢獻一頓“大餐”,通過本書,以科普化的語言講述了到底什么是初中物理,概念、公式的來龍去脈,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幫學生理清初中物理的知識框架,再現物理圖景和物理過程,告知學生如何看待初中物理,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學習和掌握初中物理。書中不但傳授知識方法,也非常巧妙的把初中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告訴學生如何看待周圍事物,如何看待這個世界。整本書行文流暢,語言生動,文采斐然,讀起來幽默生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氛圍中領略了初中物理的魅力,并掌握學習初中物理的“秘籍”。讀完能夠登高望遠,俯瞰整個初中物理,產生居高臨下之感。 本書能讓初中同學有所獲: 1.體味初中物理的有趣,愛上物理 文字生動幽默,聯系生活實際,展示初中物理的趣味 2.掌握學好初中物理的“七種武器” 好奇心、搞清邏輯、言之有理、舉例說明、畫草圖、發現身邊的物理、回頭看 3.拓寬觀察和思考的維度 跳出物理學科本身,從更多視角思考物理的有用和無用
什么是初中物理 目錄
01物理“西游記”
02物理這座“房子”
03“終極法官”
04“吃魚”里的科學探究
05學好物理的7種“武器”
06指尖上的單位換算
07人類從來不看說明書
08運動世界的“羅生門”
09速度公式金字塔
10勇敢者的游戲
11密度公式是一首浪漫的歌
12給力畫幅肖像
13三個力,兩種關系和一個等式
14天生萬物,“懶”是本性
15萬萬想不到的壓強
16迎戰浮力,要三思而行
17省力的代價
18決戰滑輪組
19聲音,讓我歡喜也讓我憂
20追尋光的足跡
21撥開凸透鏡成像規律的迷霧
22三步搞定物態變化
23比熱容“王者歸來”
24燈泡與開關的“縱橫捭闔”
25一首關于電流“成長”的詩
26歐姆定律的“前世今生”
27電學里的“六脈神劍”
28電路現形記
29電功率四式
30焦耳定律
31安培真牛
32電動機VS發電機
33如果你不懂物理,怎知我愛你有多深
34物理是*好的人生指南
后記
參考文獻
什么是初中物理 節選
學好物理的 7 種“武器” 武器1:永葆好奇心 物理學家生活的世界與我們生活的世界并無不同,一樣有春夏秋冬、風花雪月,但是與我們不同的是,物理學家大多有著無盡的好奇心。 美籍日裔物理學家加來道雄說,引領他走上科學之旅的是他8歲時聽到的一個故事:有一個被譽為人類歷史上*偉大的物理學家,在他死后辦公桌上還放著沒有完成的論文。作為一個孩子,加來道雄特別想知道這個物理學家沒有完成的論文寫的是什么,又是什么問題如此重要值得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用盡一生追尋答案卻又沒有結果。出于好奇,加來道雄決心學習這個物理學家研究的一切理論,包括完成的和沒有完成的。于是,他花了好多時間閱讀關于這個物理學家和他的理論的每一本書。后來,他知道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沒有完成的論文是統一場論,這個理論試圖解釋所有的自然規律,從微小的原子到浩瀚的星系。現在你一定猜到 了,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就是愛因斯坦。愛因斯坦也是一個充滿好奇心的人。16歲時,他想象自己如果與一束光并肩而行會發生什么情況。 難道,好奇心是科學家的標配,是他們專屬的“稀缺品”? 當然不是! 好奇心人皆有之,且與生俱來。每一個小孩子的腦袋里都充滿了問號,總是會向爸爸媽媽提出一大堆問題。遺憾的是,很多爸爸媽媽不勝其煩,以“問那么多干嘛”“你長大了就知道了”等話來搪塞。久而久之,孩子們的好奇心也就漸漸地泯滅了。 而要想學好物理,需要重拾好奇心,嘗試在尋常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要知道,現象是物理學的根源,絕大部分物理學是從現象中來的。 在生活中,你是不是一個充滿好奇心愛提問題的孩子呢? 看到了美麗的彩虹,除了贊嘆它的瑰麗多姿,你有沒有想過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知道了聲音在空氣中比水中傳播得慢,光卻在空氣中比水中傳播得快,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會這樣? 看到了教室暖氣片總是安裝在地面附近,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不把暖氣片安在靠近房頂的墻上? 聽新聞中說電動車充電、手機充電時發生了爆炸,你有沒有想過發生爆炸的原因? 如果在你的腦海中也有很多這樣的問號,說明你已經擁有了一顆好奇心。 雖然這些問題你可能現在還無法解決,但它們卻可能變成一顆顆“種子”,埋在你的心里,在適當的時候“生根發芽”,甚至長成“參天大樹”,就像愛因斯坦年少時的追光疑問孕育出了相對論的碩果。 所以,希望以后你看到或聽到一個現象時,都要在腦海中追問一聲:為什么? 武器2:搞清邏輯 有很多初學物理的學生問我:“物理需要背嗎?”當然需要了! 這是毋庸置疑的。因為只有不重要的東西才不需要背,需要背的基本都是你認為重要的東西。你肯定能不假思索地說出像父母一樣*親的人的手機號碼,但不會也沒有必要把手機存儲的號碼都背過,因為大多數人對你沒有那么重要,也不會經常聯系。物理知識也是如此,對于那些重要的概念、定律以及一些實驗結論,是一定要記憶的,并且要做到滾瓜爛熟。 以“光的反射定律”為例。光的反射定律一共包括三句話:“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雖然讓學生記住這三句話不是件難事,翻來覆去地讀上幾遍就行了。但是,如果你問他背的是什么意思,他只會一字不改地再背上一遍。因為他在背的時候腦子里一片空白,嘴里每說出一個字或詞,就冥思苦想后面跟著的是哪個字或詞。 這就是死記硬背,像囫圇吞棗一樣。棗雖然進了肚子,但并沒有被很好地消化。這樣背過的知識像寫在沙灘上的字,即便看來劃得很深,但只要一個海浪涌過,就了無痕跡了。 死記硬背是下策! 那么,上策是什么? 答案是:情境再現+文本剖析。 在背誦光的反射定律時,腦海中應該像海上升明月一樣泛起如圖5-1所示的圖像。這樣,說出定律的內容就像看圖說話一樣簡單了。 但是,要想真正理解光的反射定律,還要在圖示的基礎上剖析文本。光的反射定律這三句話,其實講的是在入射光線和鏡面位置確定時,如何精準地找到反射光線的位置。**句“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告訴你反射光線在入射光線和法線所在平面上,這是把反射光線的位置由空間精確到平面。第二句“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兩側”,這使反射光線的位置被進一步清晰,范圍整整縮小了一半。但就算是這樣,反射光線的具體位置還是無法確定,因為法線另一側過入射點的射線有無數條,但是有了第三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線的位置也就成了唯一。 你看,這三句的順序像不像寫作文時描寫人物的過程:先整體后局部。當然,要想真正記住這一定律的內容,還需要弄懂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法線、入射角、反射角以及入射點的含義。另外,還要注意在描述這一定律時,總是“反射”在前,“入射”在后。難道這里面還有什么玄機? 當然,因為這里有個因果關系:沒有入射光線就沒有反射光線,反射角的大小是由入射角的大小所決定的。因此,如果把“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說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無異于把“兒子長得像爸爸”說成“爸爸長得像兒子”。這樣說不成笑話了嘛! 武器3:言之有理 作為法官,不能不熟悉法律條文。在判決書上,更要寫出該判決依據的是什么法第幾條。哪怕是判決錯誤,也是引用法律錯誤,對法律條文理解不透徹而導致的。沒有一個法官會說,他是根據生活經驗或自己的喜好做出判決的。 同樣,在分析物理問題時,要言之有理。這里的“理”是指物理概念、定律,而不是生活中想當然的“理”。物理概念、定律就是分析、解答物理問題需要依據的“法律條文”。 例如,有這樣的一個問題:“人走近平面鏡時,鏡中的像會變大、變小還是不變?”如果只從生活經驗出發,以為眼見一定為實,答案一定是“像變大”。你問他為什么認為像變大,他會說“我看到像變大了”。這樣的思維過程沒有涉及一丁點兒物理知識,又怎么會得到正確的答案呢? 正確的分析過程是這樣的:先搞清這是與平面鏡成像有關的問題,題中問的是像的大小變化情況;回憶平面鏡成像特點有一條為“物體通過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大小相等”;當人走近鏡面的過程中,雖然人與鏡面的距離發生改變,但是人的大小并沒有改變,所以像的大小也不變;由此可得出正確答案———不變。 其實像這樣與物理相違背的“生活常識”還有很多。例如下面這些問題。 (1)拔河比賽時,勝的一方比敗的一方力氣大嗎? (2)雞蛋碰在石頭上,雞蛋碎了,石頭完好無損。石頭對雞蛋的力大于雞蛋對石頭的力嗎? (3)在陽光下和陰涼處各有一盆冰水混合物。陽光下的冰少水多,陰涼處的冰多水少,這時陽光下水盆里水的溫度比陰涼處水盆里水的溫度高嗎? (4)0℃的冰比0℃的水降溫效果更好,是因為冰比水的溫度更低嗎? (5)當你看物體時,視網膜上承接到的物體的像是正立的嗎? (6)兩個燈泡串聯在一起,通過發光亮的燈泡的電流比通過發光暗的燈泡的電流大嗎? 如果在學過物理之后,你給的答案還都是“是”,說明“常識”在你心里是多么得根深蒂固。愛因斯坦說過:“常識就是人在十八歲之前累積的偏見。”包括物理在內,隨著學習的深入,你將發現僅憑生活經驗獲得的那些常識有多么狹隘。如果不超越這些常識,你將永遠是“井底之蛙”。能將你帶出井底的唯一方法,是不斷地用知識來替代所謂的常識,而不是讓常識牢牢占據你的頭腦。 自以為是地認為知識應該符合常識的想法實在是大錯特錯的。換個角度想也很容易理解,如果物理問題不需要物理知識,僅憑常識就能解答,這個物理問題還有什么存在的價值? 畢竟出題人也不是“吃素的”。 武器4:舉例說明 在引入“密度”一節時,我拿出一長一短兩根粉筆,問學生:“這兩根粉筆有什么不同?”學生答:“長短”“體積”“輕重”“多少”“大小”“質量”。 這些答案都可以接受,長短、輕重、多少、大小是生活中的描述,“長短”對應的是物理量是長度,“輕重”和“多少”對應的是質量,“大小”對應的是體積。 (待續)
什么是初中物理 作者簡介
張虎崗,高級教師,河北省優秀教師,張虎崗名師工作室主持人,現任河北省隆堯縣實驗中學物理教師、教研室主任。曾參與教科版義務教育物理教科書的修訂工作。已出版《發現不一樣的物理》《初中物理是這樣學好的》《挑戰壓軸題??中考物理??輕松入門篇》等暢銷圖書;創建有微信公眾號“堪尋”,分享物理中的浪漫與哲思。
- >
莉莉和章魚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二體千字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