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兒童性格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085156
- 條形碼:9787518085156 ; 978-7-5180-8515-6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兒童性格課 內容簡介
好性格是一個人成長的積極推動力。一個人性格越好,社交能力越強,人際關系越融洽,收獲的幸福感也越強。對于成長中的青少年來說,挖掘自己性格的潛能、運用性格優勢可以影響生活的各個層面和人生走向。 《兒童性格課》從青少年朋友們如何認識和看透性格入手,探討了性格對青少年朋友未來職業、婚姻、人際關系等各個方面的關系,幫助你逐步完善性格中不足的部分,*終踏上幸福的人生之路。
兒童性格課 目錄
002 你要記住,你是為了自己而活
004 不與自己較真,不要苛責自己
007 每個少年都因缺點而更可愛
010 打開你的心,不要為自己的人生設限
013 認識你自己,然后才能把握和創造人生
第02章放松心情,不要讓負面情緒毀了幸福 017
018 放下攀比心,做內心清澈的少年
021 不必焦慮,要學會凡事輕松面對
023 別讓妒火灼傷自己
025 憂慮是一種非常糟糕的情緒,要及時止損
026 隨遇而安,不必害怕犯錯誤
第03 章 胸懷寬闊,不要斤斤計較,否則容易自尋煩惱 029
030 胸懷寬闊,計較就會帶來煩惱
034 得失淡然,不計較得失反而收獲更多
036 不與他人比高低,只與自己爭進步
039 心胸開闊,有些小事不值得計較
041 主動吃虧,計較的人生難有幸福可言
第03章學會放下,放下后才能開啟人生新篇章 045
046 遺忘是一種智慧,把煩惱拋諸腦后
048 有所放棄,才能簡化生活
051 失意時請放寬心,你依然可以重新再來
055 盲目堅持,你可能毫無所獲
057 學會放下,不必負重前行
第04章積極樂觀,年輕的生命就要充滿色彩和陽光 059
060 積極樂觀,要永遠朝氣蓬勃
063 廣結善緣,一些事情就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066 臉上掛滿微笑,快樂應該是人生主旋律
070 凡事看開一點,終會心想事成
072 心態改變,你的人生就會改變
第05章主動挑起擔子,敢于承擔意味著真正的長大 075
076 不找借口,遇事不為自己開脫
079 敢于承擔是成熟的標志
082 主動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才能贏來尊重
085 無論如何,都不要一蹶不振、自暴自棄
088 缺乏責任感,就無法獲得信任
第06章誠實守信,誠信是我們立于世的基礎 093
094 要做誠實的好孩子
095 誠信待人,才能在與他人的良好互動中擁有好人緣
098 展現真誠,才能交到好朋友
101 誠信應該是我們永久的伴侶之一
第07章謙虛低調,常懷空杯心態,人生不斷進步 107
108 年輕不可氣盛,更不可驕傲自負
111 放低姿態,才有更大的進步
113 保持空杯心態,你的心才能裝入更多東西
116 謙虛低調,青少年不可恃才傲物
118 沉潛下來,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第08章瀟灑于世,從容瀟灑的少年才會擁有歲月靜好 121
122 歲月靜好,是生活*美好的姿態
124 凡事淡然,不苛求是幸福的前提
127 一顆平常心對待,要有從容不迫之態
130 內心豁達,調整好對待生命的態度
133 坦然接受現實,才能成為命運的主人
第09章控制欲望,陷入貪欲中只會迷失自我 137
138 貪婪,是內心浮躁的罪魁禍首
140 知足常樂,不要讓貪欲掌控自己
143 要掌控欲望,而不是成為欲望的奴隸
146 欲望是你內心的魔鬼,束縛你前行
150 要有所追求,但凡事皆有度
參考文獻 152
兒童性格課 節選
放下攀比心,做內心清澈的少年 人與人相處,難免會相互比較,比較之下,就容易發現自己不如人的地方。“魔鏡啊魔鏡,誰是這世上*美麗的女子?”白雪公主的故事里,惡毒的王后總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著這個問題。“既生瑜何生亮?”喜歡攀比的人多半要發出這樣的感慨,于是他們總是不能開懷。其實,手指各有長短,人與人更是各不相同,盲目攀比是我們不快樂的根源,也完全沒有必要。 我們不能否認,好勝心能促使我們進步,但如果這種心理變成了盲目的攀比,就會產生一種不切實際的心理焦慮,就等于為自己設置了障礙。實際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都應當有自己的個性。只有堅持走自己的路,放下攀比心,才能活出自我。 老子的《道德經》提倡無為而治,就是讓人放下攀比之心,無為而無不為。意思是不攀比而無所不能。無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放下攀比之心。因為有了攀比之心,人們就不能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去做事,就會變成大致相似的人。人都有自己的特長,有自己的才能,有自己的價值觀。以不攀比之心去做,會做得很好,才會發揮自己*大的價值。 然而,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這種好虛榮、要面子的心理焦慮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要調整這種心理狀態,應該客觀地認識自己、認識面子問題,不要對自己提出超出自己實際能力的期望。 張阿姨年紀并不大,今年剛滿四十。在她年輕的時候,圓潤白皙的臉上,有著很柔和的五官線條。看到鄰居小孩的時候,總是要伸手來擰一下孩子的臉,然后說“有空的時候到我家來,給你吃糖”。 剛結婚那段日子,她把家里打掃得非常整齊干凈,逢人也總是笑嘻嘻的。在他們那個年代她是非常出色的,相貌端莊,出身好,人也非常能干。 她對丈夫特別好,手也特別巧,結婚了之后,全家老小的毛衣都是她織的。那時候,丈夫也對她特別好,不管冬天夏天,他都堅持給在單位上班的妻子送“愛心午餐”。她的名字里有個“嬌”字,每天中午,單位的人都會聽到他叫“嬌,午餐”,于是單位的人就給她取了個外號叫“嬌午餐”。那段時間他們真的很恩愛,也沒有人會懷疑這兩個人會白頭偕老。 丈夫是做銷售的,現在看來是個不錯的職業,但在20世紀80年代初卻并不是很容易做。但他很有韌性,拿出當年追她的勁頭,硬是把一間快倒閉的小廠的產品弄活了。她們家成了周圍親朋好友羨慕的對象,他們的房子換大了,買了車,女兒進了學費讓人咋舌的私立學校。但是,很多矛盾也跟著來了。 張阿姨開始喜歡上了有錢人的生活,每天不是上美容院就是和一群麻將友們在一起,女兒的學習不管,丈夫回來也是冷鍋冷灶。 還不止這些,她還成了典型的“怨婦”,丈夫和女兒聽見的就只有她抱怨美容院的服務態度不好,怎么*近股票又跌了,快要成窮光蛋了……看見女兒一片紅的試卷,馬上就是又打又罵。丈夫一回來她就訓他:這個月的營業額怎么那么少? 剛開始,女兒和丈夫還受得了,可是時間一長,他們父女倆就提出要搬出去住了,后來丈夫提出和她離婚的時候,女兒居然沒反對。 這個原本幸福的家庭因為攀比而以不幸收場。少年們,其實攀比的心里可能很多人都曾有過。心理學家指出,如果我們不對盲目比較的心理加以控制的話,輕則會影響到我們的心理健康,嚴重的甚至會讓我們產生心理疾病。而只有做到少一些比較,才能多一些開懷。 總之,攀比是一把利劍,這把利劍不會傷到別人,只會傷害自己。它刺向自己的心靈深處,傷害的是自己的快樂和幸福。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攀比是不滿足的前提和誘因,人們在沒有原則沒有意義的盲目比較中產生了心理失衡,胃口越來越大,追求的越來越多,越發不滿足。而如果你能放下攀比給你帶來的枷鎖,讓心清澈,那么,你就能活出不一樣的自我,快樂就會如影隨形。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莉莉和章魚
- >
自卑與超越
- >
山海經
- >
經典常談
- >
巴金-再思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