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樊粹庭戲劇改革芻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703145
- 條形碼:9787522703145 ; 978-7-5227-0314-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樊粹庭戲劇改革芻論 內容簡介
本書從近代中國社會的變革及其引發的文藝思潮變遷入手,著力探索近代戲劇改革的集大成者、河南戲劇改革領軍人物——樊粹庭的戲劇改革經驗,探討樊粹庭戲改成功的多重原因、創作思想、編劇理念以及創作思想與劇作風格之間的關聯,探索樊粹庭在近現代戲劇變革大潮中所利用的外部原因及其調整的內部機制,尋繹其戲劇觀念、編劇技巧、導演理念、借鑒其創新路徑,總結其劇作思想與文學價值,一發掘其劇團管理、經營傳播等方面的成果和經驗,歸納其優選的戲劇教育理念和科學的人才培養模式,總結樊粹庭戲劇改革取得的很好成就和對中國戲劇做出的巨大貢獻,力爭為新時代戲曲繁榮提供科學參考。
樊粹庭戲劇改革芻論 目錄
前言
緒論
**章 樊粹庭生平與戲劇改革動因考論
**節 樊粹庭“以戲為命”的人生軌跡
第二節 出生年月辨正
第三節 戲劇改革緣由考論
第二章 樊戲價值評騭
**節 樊戲的內涵及價值評議
第二節 樊戲劇目及數量考辨
第三章 樊粹庭的戲劇觀念
**節 珍視豫劇與尊重藝人的民本意識
第二節 啟迪民智與規正人心的價值衡定
第三節 開放通達與兼收并蓄的理論架構
第四節 化俗為雅與雅俗共賞的藝術觀
小結
第四章 樊粹庭的編劇原則
**節 貼近民眾生活
第二節 發掘歷史蘊藏
第三節 追求藝術真實
第四節 注重舞臺效果
小結
第五章 樊粹庭創作思想分期及風格嬗變
**節 發展期(1915—1934)
第二節 成熟期(1934—1942)
第三節 轉型期(1942—1949)
第四節 升華期(1949—1962)
小結
第六章 樊戲的卓越藝術成就
**節 虛實相濟的題材選擇
第二節 開闔自如的劇本結構
第三節 面目各異、絢麗多姿的女性形象
第四節 文野相濟本色當行的語言風格
小結
第七章 樊粹庭在豫劇及中國戲曲史上的地位
**節 結束豫劇向無劇本的歷史
第二節 重塑河南梆子的舞臺形態
第三節 豫劇人才培養制度與教育體系的創立和完善
第四節 豫劇編導體制的建立
第五節 近代地方戲改革的集大成者
小結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緒論
**章 樊粹庭生平與戲劇改革動因考論
**節 樊粹庭“以戲為命”的人生軌跡
第二節 出生年月辨正
第三節 戲劇改革緣由考論
第二章 樊戲價值評騭
**節 樊戲的內涵及價值評議
第二節 樊戲劇目及數量考辨
第三章 樊粹庭的戲劇觀念
**節 珍視豫劇與尊重藝人的民本意識
第二節 啟迪民智與規正人心的價值衡定
第三節 開放通達與兼收并蓄的理論架構
第四節 化俗為雅與雅俗共賞的藝術觀
小結
第四章 樊粹庭的編劇原則
**節 貼近民眾生活
第二節 發掘歷史蘊藏
第三節 追求藝術真實
第四節 注重舞臺效果
小結
第五章 樊粹庭創作思想分期及風格嬗變
**節 發展期(1915—1934)
第二節 成熟期(1934—1942)
第三節 轉型期(1942—1949)
第四節 升華期(1949—1962)
小結
第六章 樊戲的卓越藝術成就
**節 虛實相濟的題材選擇
第二節 開闔自如的劇本結構
第三節 面目各異、絢麗多姿的女性形象
第四節 文野相濟本色當行的語言風格
小結
第七章 樊粹庭在豫劇及中國戲曲史上的地位
**節 結束豫劇向無劇本的歷史
第二節 重塑河南梆子的舞臺形態
第三節 豫劇人才培養制度與教育體系的創立和完善
第四節 豫劇編導體制的建立
第五節 近代地方戲改革的集大成者
小結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展開全部
樊粹庭戲劇改革芻論 作者簡介
徐芳芳,女,1984年生,中共黨員,文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河南大學音樂學院戲劇系主任,河南大學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戲劇史及河南地方戲。在《戲曲研究》《戲劇藝術》《中國戲劇》《戲劇文學》《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中國藝術報》等國家核心期刊及報紙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主持4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參編著作及教材4部。主講課程:“中國戲劇史”“經典名劇評析”“戲劇概論”。
書友推薦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煙與鏡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