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丘吉爾(追尋偉人的足跡)/涵芬香遠譯叢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86936
- 條形碼:9787100086936 ; 978-7-100-08693-6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丘吉爾(追尋偉人的足跡)/涵芬香遠譯叢 本書特色
★我們都是蟲子,但是我相信我是一只與眾不同的螢火蟲。 ——丘吉爾 ★作者在書中繪制了一幅形象的畫作,向我們呈現了丘吉爾本人高尚的品格和微不足道的罪惡,并讓他重新回到20世紀巨人排行榜的恰當位置。 ——W.F.迪茲 ★該書將當前對丘吉爾贊揚和批評的聲音巧妙地結合了起來。 ——安德魯·羅伯特
丘吉爾(追尋偉人的足跡)/涵芬香遠譯叢 內容簡介
溫斯頓·丘吉爾在二戰中所表現出來的感召他人的能力讓他一度受到了人們的批評。在*近幾年,他的所作所為再一次受到人們的抨擊。本書作者是一位英國有名的歷史學家,他終于真正理解了這位偉人的思想,以及他長期、飽受爭議、豐富多彩、矛盾和史詩般的戎馬生涯。丘吉爾的內心世界到底是什么樣子呢?他是理想主義者還是現實主義者呢?他在英國生死存亡的關頭和擊敗希特勒的過程中起到了多么關鍵的作用?作者在分析了丘吉爾的長處和短處,研究了許多版本的丘吉爾傳記,結合了公眾和私人對丘吉爾的評價之后,在本書為我們呈現出一個鮮活的傳奇人物形象。
丘吉爾(追尋偉人的足跡)/涵芬香遠譯叢 目錄
**章 不愿上學
第二章 欣然參戰
第三章 新郎和議員
第四章 貿易部和內政部
第五章 海軍大臣
第六章 達達尼爾海戰
第七章 東山再起
第八章 布爾什維克和愛爾蘭人
第九章 東方問題
第十章 保守黨大臣
第十一章 帝國和印度
第十二章 查特韋爾和希特勒
第十三章 “溫斯頓歸來!”
第十四章 巔峰時刻
第十五章 民主軍閥
第十六章 “今天行動”
第十七章 美國和羅斯福
第十八章 特種作戰和空襲行動
第十九章 法國和戴高樂
第二十章 蘇聯和斯大林
第二十一章 前景暗淡
第二十二章 鐵幕
第二十三章 首腦峰會和核武器
第二十四章 重回唐寧街
第二十五章 桑榆晚景
第二十六章 后記
丘吉爾(追尋偉人的足跡)/涵芬香遠譯叢 節選
費希爾給丘吉爾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新官上任后他親自去找費希爾幫忙。但由于當時費希爾與另一位海軍上將勢不兩立,丘吉爾英明地決定不冒險重用這位海軍專家——讓他來領導剛剛建立的海軍作戰參謀部(接下來他可沒這么英明)。當時內閣、黨內及財政部很多人認為英國不面臨任何戰爭威脅,因此對國防的財政撥款相當有限,即使在這樣的困難條件下,丘吉爾還是采納了費希爾改進海軍裝備和實戰能力的多項計劃:建立規模更大更精良的戰列艦、在軍艦上裝備*大口徑的大炮作為*新型軍艦的主力炮、加強槍炮射擊實戰訓練、提拔優秀的海軍將領、改善士兵工作條件、提高下層士兵薪餉。這一時期丘吉爾對水上飛機產生了濃厚興趣,并創建了皇家海軍航空服務站,1914年前它主要以訓練空投炸彈技能為目標。丘吉爾還成立了作戰參謀部(對此獨斷的費希爾并不感興趣)。*后,內閣花200萬英鎊購買了英國一伊朗石油公司的控股權(后來發展為英國石油公司)。這一成功收購自然離不開丘吉爾的努力,從此海軍就可以放棄煤炭,用油做燃料了。解決油料供應問題不僅能夠提高軍艦性能,同時也大大減輕了士兵的工作量。 從上任**天起他就風風火火、精力十足,為了把全部事務的解決權攬到自己手中,丘吉爾撤掉了原來的海務大臣換為他備加賞識的新人。被撤掉的大臣和他們的朋友說新任大員必須和丘吉爾唱同一個調,如果這調是正確的才不會有大礙。讓很多人驚異、氣憤的是,在海軍部一切他說了算,丘吉爾事事過問,處處查訪,只要他認為不合適的地方即刻要求改正。在一些高級將領看來他傲慢、粗魯、專斷。事實上,在任職過的任何崗位,他都毫不掩飾地流露出這樣的性格特征,丘吉爾的傳記作家和一些史學家對此都有過描述和評論,從某種程度講這種性格成了大家批評他的*佳理由。不過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一些場合他表現得咄咄逼人,缺乏禮貌而且可以說是有意為之,而在另一些場合他只是看似言辭激烈,實則心無此意,比如丘吉爾寫信給土耳其的海軍顧問林普斯上將(Limpus),指責他從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發來的報告邏輯不清、語言表達混亂不堪。現在將兩封信件放在一起,我們可以看到林普斯的語言和邏輯均無任何問題,反而丘吉爾的回復顯得矯飾浮華、無理取鬧(林普斯上將并未因此懷恨在心,1925年丘吉爾被撤職后,林普斯很慷慨地寫信安慰了他)。①瑪麗·索梅斯復印了一封母親信件,信中克萊門蒂娜表現出非同一般的心理洞察力和政治先見之明,她請求丈夫慎重考慮要求海軍上將喬治·卡拉漢(George Callagham)(英國大艦隊司令)提前幾個月退休以讓位給更出色的約翰·杰里科(John Jellicoe)一事。⑦1914年前克萊門蒂娜就已經意識到丈夫在表達過程中有意無意的攻擊性了。 1914年前,準確地說,在丘吉爾政治生涯的整個過程中他都時常無意地表現出極強的進攻性,在激烈的爭辯過程中他往往言辭極端,但他并不對談話對象銜恨在心,不了解他的人常驚奇地發現丘吉爾在劈頭蓋臉的爭論過后總會主動邀請他們喝酒、閑聊。他對部分屬下極度沒有耐心,一旦不被看中常會在*短時間內找新人接替;相反,他又對另一些海軍軍官相當信任,丘吉爾在1930-1945年的工作中此種事例比比皆是。他激情飽滿、易走極端、除對約翰·費希爾勛爵的迷戀外,還不清楚在海軍部期間他是否出現明顯的判斷失誤。海軍上將在那個時候也是政治人物,他們喜歡透露一些消息給意氣相投的政客從而引超國王的注意(國王在海軍事務方面仍有較大影響力)。另外,他們在倫敦各俱樂部都可以經常與其他海軍上將見面,在這種情況下不顧及下屬情感的海軍大臣就成了大家爭相議論的對象,那些對丘吉爾懷恨已久的政客和用忠誠這架望遠鏡觀察丘吉爾的同事稱那些被撤掉官職的高級將領成了殉難者和受害者。他接納的新人——巴滕貝格(Battenberg)、比蒂(Beatty)、杰里科和其他人無論如何都比撤掉的官員優秀,雖然他對新任命的多數將領仍持保留意見。不管怎樣,丘吉爾領導的“兄弟團”使英國皇家海軍在1914年做好了戰爭準備,正如丘吉爾自己驕傲宣稱的那樣。 丘吉爾能夠堅持不懈地投入精力大干一番是因為在他看來英國很有可能會與德國交戰,戰爭的可能性(而非其前景)是他努力的真正動力。1914年8月初的*后幾小時里,戰爭看來仍可避免,正如政府中的其他同事一樣,丘吉爾希望戰爭不會發生,雖然這種希望已很渺茫。北海的另一頭德國海軍元帥馮·鐵必制(Von Tirpitz)緊鑼密鼓地為戰爭準備著,丘吉爾也不甘示弱。英國海軍在艦隊數量上盡量保持和德國一致從而達到威懾對方的目的,馮·鐵必制也希望通過增加艦隊數量來遏制英國對法國的援助,他和他的政治集團相信對法宣戰只是遲早的事情。丘吉爾努力通過增加海軍裝備告誡德國人一旦法國受到威脅,英國不會袖手旁觀。每個有國防意識的人都清楚德國一旦攻打法國,比利時的中立國地位將被破壞,英國對岸的法國沿海地區也將被占領,如果這些不幸真正發生,英國人的利益無疑會受到直接影響。自由黨政府中的反戰派不相信德國會入侵比利時(這些人和保守黨反對派在戰爭爆發前的*后兩個月里讓丘吉爾非常痛恨),但他們錯了。丘吉爾相信戰爭遲早會發生,他想的一點兒不錯,每時每刻他都精心為戰爭做著準備,當那一天不可避免的到來時他為自己前期的備戰努力備感欣慰、自豪,這也使他給持反戰態度和全心應對和平事件的自由黨人留下了好戰的印象。稱他為“好戰者”既不準確也不公平,沒有任何事實證明他在設法挑起與德國的戰爭或希望外交部錯過避免戰爭發生的任何機會。醞釀了幾年的戰爭終于一觸即發,丘吉爾投入全部熱情,相比其他人他更坦率地承認傷亡的必然性,越是大的軍事行動,越易帶來慘重傷亡。他的果斷、坦誠并未贏得戰爭恐懼者的好評,“好戰者”這一稱謂顯然名不副實,誠實的“戰爭斗士”可能更為恰當。 ……
丘吉爾(追尋偉人的足跡)/涵芬香遠譯叢 作者簡介
[英]杰弗里·貝斯特(Geoffrey Best),英國杰出的歷史學家之一。他出版了許多書,其中包括War and Law since 1945和Mid-Victorian Britain。他曾擔任愛丁堡大學和蘇塞克斯大學歷史學教授、哈佛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的訪問學者,現在是圣安東尼奧大學和牛津大學的資深會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巴金-再思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自卑與超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