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零起點學中藥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7330787
- 條形碼:9787117330787 ; 978-7-117-33078-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零起點學中藥 本書特色
本書根據中醫藥愛好者及初學者的興趣愛好和理解水平,兼顧專業性與通俗性,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講述中藥學基礎知識和應用,從不同角度向讀者呈現中藥的真實面貌,展現中藥文化之多彩和中藥智慧之博大精深。
零起點學中藥 內容簡介
本書根據中醫藥愛好者及初學者的興趣愛好和理解水平,兼顧專業性與通俗性,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講述中藥學基礎知識和應用,從不同角度向讀者呈現中藥的真實面貌,展現中藥文化之多彩和中藥智慧之博大精深。本書內容分基礎篇和藥物篇,介紹常見中藥150余種,每味藥按來源、藥性、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藥用舉隅、現代研究、藥性歌括等逐項予以介紹,既有古籍文獻摘錄,又有現代藥學研究報道,更不乏臨床藥用實例的佐證。
零起點學中藥 目錄
基 礎 篇
**章 何謂中藥—中藥的相關概念 / 002
第二章 神農嘗百草,本草一脈傳—中藥的起源與發展 / 005
**節 中藥的起源 / 005
第二節 中藥的發展 / 005
第三章 一時一地一中藥—中藥的產地與采集 / 011
**節 中藥的產地 / 011
第二節 中藥的采集 / 012
第四章 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中藥的炮制 / 015
**節 炮制的目的 / 015
第二節 炮制的方法 / 016
第五章 中藥性格面面觀—中藥的性能 / 020
**節 四氣 / 020
第二節 五味 / 022
第三節 升降浮沉 / 024
第四節 歸經 / 026
第五節 毒性 / 029
第六章 人有六欲,藥有七情—中藥的配伍 / 033
第七章 本草明言十八反—中藥的用藥禁忌 / 036
第八章 不傳之秘在于量—中藥的劑量與用法 / 040
**節 中藥的劑量 / 040
第二節 中藥的用法 / 042
藥 物 篇
**章 解表藥 / 048
**節 發散風寒藥 / 049
麻黃 / 049
桂枝 / 051
紫蘇葉 / 053
荊芥 / 055
防風 / 056
白芷 / 058
第二節 發散風熱藥 / 062
薄荷 / 062
桑葉 / 064
菊花 / 066
柴胡 / 068
葛根 / 070
第二章 清熱藥 / 074
**節 清熱瀉火藥 / 075
石膏 / 075 知母 / 077
蘆根 / 079
梔子 / 081
夏枯草 / 083
第二節 清熱燥濕藥 / 084
黃芩 / 084
黃連 / 086
黃柏 / 088
第三節 清熱解毒藥 / 091
金銀花 / 091
連翹 / 093
板藍根 / 094
蒲公英 / 096
魚腥草 / 097
射干 / 098
白頭翁 / 099
白花蛇舌草 / 101
第四節 清熱涼血藥 / 103
地黃 / 103
玄參 / 105
牡丹皮 / 107
赤芍 / 108
第五節 清虛熱藥 / 110
青蒿 / 110 地骨皮 / 111
第三章 瀉下藥 / 114
**節 攻下藥 / 115
大黃 / 115 芒硝 / 118
第二節 潤下藥 / 120
火麻仁 / 120
第三節 峻下逐水藥 / 121
第四章 祛風濕藥 / 123
**節 祛風寒濕藥 / 124
獨活 / 124
威靈仙 / 125
木瓜 / 126
第二節 祛風濕熱藥 / 128
秦艽 / 128 防己 / 130
第三節 祛風濕強筋骨藥 / 132
五加皮 / 132 桑寄生 / 133
第五章 化濕藥 / 136
廣藿香 / 136
蒼術 / 138
厚樸 / 140
砂仁 / 141
第六章 利水滲濕藥 / 144
**節 利水消腫藥 / 145
茯苓 / 145
薏苡仁 / 147
澤瀉 / 148
第二節 利尿通淋藥 / 150
車前子 / 150 滑石 / 151
第三節 利濕退黃藥 / 153
茵陳 / 153 金錢草 / 155
第七章 溫里藥 / 157
附子 / 157
干姜 / 160
肉桂 / 161
吳茱萸 / 163
第八章 理氣藥 / 165
陳皮 / 165
枳實 / 167
木香 / 169
香附 / 170
薤白 / 172
第九章 消食藥 / 175
山楂 / 175
神曲 / 177
麥芽 / 178
第十章 止血藥 / 181
**節 涼血止血藥 / 182
小薊 / 182
地榆 / 184
側柏葉 / 185
第二節 化瘀止血藥 / 187
三七 / 187 蒲黃 / 189
第三節 收斂止血藥 / 191
白及 / 191 仙鶴草 / 192
第四節 溫經止血藥 / 194
艾葉 / 194
第十一章 活血化瘀藥 / 197
**節 活血止痛藥 / 198
川芎 / 198
延胡索 / 199
郁金 / 201
第二節 活血調經藥 / 204
丹參 / 204
紅花 / 206
桃仁 / 208
益母草 / 210
牛膝 / 212
第三節 活血療傷藥 / 214
土鱉蟲 / 214
第四節 破血消癥藥 / 217
莪術 / 217 水蛭 / 219
第十二章 化痰止咳平喘藥 / 221
**節 溫化寒痰藥 / 222
半夏 / 222
天南星 / 224
旋覆花 / 227
第二節 清化熱痰藥 / 229
川貝母 / 229
瓜蔞 / 231
竹茹 / 233
桔梗 / 235
第三節 止咳平喘藥 / 237
苦杏仁 / 237
百部 / 239
紫菀 / 240
枇杷葉 / 242
桑白皮 / 243
第十三章 安神藥 / 245
**節 重鎮安神藥 / 246
磁石 / 246 龍骨 / 247
第二節 養心安神藥 / 249
酸棗仁 / 249 遠志 / 251
第十四章 平肝息風藥 / 254
**節 平抑肝陽藥 / 255
石決明 / 255
牡蠣 / 257
赭石 / 259
第二節 息風止痙藥 / 262
羚羊角 / 262
牛黃 / 264
鉤藤 / 266
天麻 / 268
地龍 / 270
第十五章 開竅藥 / 273
冰片 / 273 石菖蒲 / 276
第十六章 補虛藥 / 278
**節 補氣藥 / 279
人參 / 279
黃芪 / 282
白術 / 284
山藥 / 286
甘草 / 288
第二節 補陽藥 / 291
鹿茸 / 291
淫羊藿 / 293
杜仲 / 295
補骨脂 / 297
菟絲子 / 298
冬蟲夏草 / 300
第三節 補血藥 / 303
當歸 / 303
熟地黃 / 305
白芍 / 306
阿膠 / 308
何首烏 / 310
第四節 補陰藥 / 313
北沙參 / 313
百合 / 314
麥冬 / 316
石斛 / 318
枸杞子 / 319
龜甲 / 320
第十七章 收澀藥 / 325
**節 固表止汗藥 / 326
第二節 斂肺澀腸藥 / 326
五味子 / 326 烏梅 / 328
第三節 固精縮尿止帶藥 / 330
山茱萸 / 330
海螵蛸 / 333
蓮子 / 334
中藥名稱索引 / 337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自卑與超越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唐代進士錄